卧式连续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30497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卧式连续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釜,尤其涉及卧式连续反应釜。
【背景技术】
[0002]反应釜是综合反应容器,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等行业,用来完成硫化、氢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目前,在溶液纺丝的过程中,现有反应釜无法除去熔体中的气泡,并且易出现熔酯不均、拉膜效果差的现象,从而影响后续纺丝工作的正常进行,所以迫切需要设计一种新型反应釜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卧式连续反应釜,具有熔酯、拉膜效果好,并且能有效去除熔体中的气泡,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0004]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卧式连续反应釜,由横向布置的搅拌组件、纵向布置的输出组件组成,所述输出组件的输出端贯穿安装所述搅拌组件;
[0006]所述搅拌组件的具体结构为:
[0007]包括壳体,釜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在所述壳体与釜体之间形成用于添加热媒的腔体,还包括第一减速机,所述第一减速机通过第一联轴器与第一转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另一端贯穿所述釜体并与安装于壳体尾部的轴承组件连接;位于所述釜体的内部,在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周套接转筒,在所述转筒的外周设置多个搅拌叶片;
[0008]所述输出组件的具体结构为:
[0009]包括第二减速机,所述第二减速机的输出端通过第二联轴器与第二转轴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另一端顺序贯穿壳体及釜体、并伸入与壳体内部连通的熔体出口管内。
[0010]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0011]所述搅拌叶片的外周与所述釜体的内壁之间形成间隔,所述间隔不大于Imm ;
[0012]在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周还安装第一密封组件,在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周还安装第二密封组件;
[0013]在所述壳体的外周还设置与壳体内部腔体相连通的第一热媒出口、第二热媒出口、第一热媒进口、放油口、第二热媒进口,在所述壳体的外周还安装油温表,在所述壳体的尾部还设置冷却水出口;
[0014]在所述釜体上还设置与釜体内部连通的真空口和熔体进口 ;
[0015]在所述第二转轴的端部还设置螺旋形搅拌桨。
[00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7]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将搅拌组件中的搅拌叶片能有效实现将熔体搅拌成薄膜状,薄膜状的熔体在釜体内壁不断搅拌使熔体内不再产生气泡,脱泡效果明显,拉膜效果好,另外热媒的温度具有可调性,从而使釜体内部熔体的反应效果最佳,大大提高了熔体质量及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0019]图2为图1的侧视图。
[0020]其中:1、第一减速机;2、第一联轴器;3、第一密封组件;4、真空口 ;5、熔体进口 ;6、油温表;7、壳体;71、腔体;8、釜体;9、第一热媒出口 ;10、第二热媒出口 ;11、冷却水出口 ;12、第一热媒进口 ;13、熔体出口管;14、放油口 ;15、转筒;16、搅拌叶片;17、第二热媒进口 ;18、第一转轴;19、第二减速机;20、第二联轴器;21、第二密封组件;22、第二转轴;23、搅拌桨;24、第二转轴;25、轴承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2]如图1、图2所示,卧式连续反应釜包括由横向布置的搅拌组件、纵向布置的输出组件组成,输出组件的输出端贯穿安装搅拌组件。
[0023]搅拌组件的具体结构为:
[0024]包括壳体7,釜体8设置于壳体7内,在壳体7与釜体8之间形成用于添加热媒的腔体71,还包括第一减速机I,第一减速机I通过第一联轴器2与第一转轴25的一端连接,第一转轴25的另一端贯穿釜体8并与安装于壳体7尾部的轴承组件25连接;位于釜体8的内部,在第一转轴25的外周套接转筒15,在转筒15的外周设置多个搅拌叶片16。搅拌叶片16的外周与釜体8的内壁之间形成间隙,间隙不大于1mm。在壳体7的外周还设置与壳体7内部腔体71相连通的第一热媒出口 9、第二热媒出口 10、第一热媒进口 12、放油口14、第二热媒进口 17,在壳体7的外周还安装油温表6,在壳体7的尾部还设置冷却水出口11及冷却水进口 26。
[0025]如图2所示,输出组件的具体结构为:
[0026]包括第二减速机19,第二减速机19的输出端通过第二联轴器20与第二转轴22的一端连接,第二转轴22的另一端顺序贯穿壳体7及釜体8、并伸入与壳体7内部连通的熔体出口管13内,在第二转轴22的端部还设置螺旋形搅拌桨23,螺旋形搅拌桨23的三分之一处位于釜体8内。在釜体8上还设置与釜体8内部连通的真空口 4和熔体进口 5,如图2所示,第二转轴22及第二减速机19均倾斜布置,有效避免第二转轴在壳体7、釜体8内与其他元件干涉。
[0027]在上述第一转轴18的外周还安装第一密封组件3,在第二转轴22的外周还安装第二密封组件21,第一密封组件3及第二密封组件21均为已有公知结构。
[0028]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0029]需要搅拌的熔体从熔体进口 5进入釜体8内部,为了保证熔体的温度,使其具有适当的粘度和良好的可防性,需要对釜体8内的熔体进行加热,通过真空口 4先对釜体8内抽真空,热媒通过第一热媒进口 12及第二热媒进口 17进入腔体71内,通过热媒17的高温对釜体8内的熔体进行加热使其反应,油温表6用于测试腔体71内热媒的温度,通过冷却水进口 26可以加入冷却水以降低热媒温度,冷却水出口 11用于流出冷却水,熔体受热媒影响在爸体8内反应,此时第一减速机I启动,第一减速机I的输出端转动并通过第一联轴器2带动第一转轴18转动,第一转轴18的转动带动转筒15、搅拌叶片16在釜体8内对熔体进行搅拌运动,由于搅拌叶片16的外周与釜体8的内壁之间形成间隙,由于该间隙不大于1mm,因此熔体在此间隙内由搅拌叶片16连续搅拌成薄膜状并覆盖在釜体8的内壁上,同时由于搅拌叶片16为螺旋型,因此在搅拌的同时带动熔体向前输出至釜体8的尾部,如图2所示,此时第二减速机19启动,第二减速机19的输出端通过第二联轴器20带动第二转轴22转动,由于第二转轴22的端部设有螺旋形搅拌桨23,并且螺旋形搅拌桨23的三分之一处位于釜体8内,因此通过螺旋形搅拌桨23的转动带动熔体向熔体出口管13流出,使熔体进入后续计量泵及喷丝组件,在熔体都输出完毕后,热媒通过第一热媒出口 9及第二热媒出口 10排出。
[0030]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主权项】
1.卧式连续反应釜,其特征在于:由横向布置的搅拌组件、纵向布置的输出组件组成,所述输出组件的输出端贯穿安装所述搅拌组件; 所述搅拌组件的具体结构为: 包括壳体(7),釜体(8)设置于所述壳体(7)内,在所述壳体(7)与釜体(8)之间形成用于添加热媒的腔体(71),还包括第一减速机(1),所述第一减速机(I)通过第一联轴器(2)与第一转轴(25)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转轴(25)的另一端贯穿所述釜体(8)并与安装于壳体(7)尾部的轴承组件(25)连接;位于所述釜体(8)的内部,在所述第一转轴(25)的外周套接转筒(15),在所述转筒(15)的外周设置多个搅拌叶片(16); 所述输出组件的具体结构为: 包括第二减速机(19),所述第二减速机(19)的输出端通过第二联轴器(20)与第二转轴(2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转轴(22)的另一端顺序贯穿壳体(7)及釜体(8)、并伸入与壳体(7)内部连通的熔体出口管(13)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连续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叶片(16)的外周与所述釜体(8)的内壁之间形成间隙,所述间隙不大于1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连续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转轴(18)的外周还安装第一密封组件(3),在所述第二转轴(22)的外周还安装第二密封组件(2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连续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7)的外周还设置与壳体(7)内部腔体(71)相连通的第一热媒出口(9)、第二热媒出口(10)、第一热媒进口(12)、放油口(14)、第二热媒进口(17),在所述壳体(7)的外周还安装油温表(6),在所述壳体(7 )的尾部还设置冷却水出口( 11)及冷却水进口( 26 )。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连续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釜体(8)上还设置与釜体(8)内部连通的真空口(4)和熔体进口(5)。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连续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转轴(22)的端部还设置螺旋形搅拌桨(23),所述螺旋形搅拌桨(23)的三分之一处位于釜体(8)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卧式连续反应釜,由横向布置的搅拌组件、纵向布置的输出组件组成,所述输出组件的输出端贯穿安装所述搅拌组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将搅拌组件中的搅拌叶片能有效实现将熔体搅拌成薄膜状,薄膜状的熔体在釜体内壁不断搅拌使熔体内不再产生气泡,脱泡效果明显,拉膜效果好,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IPC分类】B01J19-20
【公开号】CN204338164
【申请号】CN201420811043
【发明人】陈建华, 奚茂龙, 黄麟
【申请人】无锡兰华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20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