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发动机的节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24870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发动机的节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燃油发动机的节能装置。
背景技术
石油是地球上不可再生的能源,由于全球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对石油的需求量日益增长,在汽车,摩托机车,船舶,发电机及飞机等方面广泛应用的发动机,每天都在消耗大量的汽油,柴油,因此,提高发动机的工作性能,降低油料消耗是一个长期的也是紧迫的课题。燃油发动机是利用燃油与空气混合后在气缸内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通过改进燃油和空气的混合,可以提高发动机的工作性能,在这一方面已经产生许多技术方案,取得不少进展,但是,在这方面的努力还远远没有结束。由于燃油在发动机的气缸内燃烧不充分而产生的含有有害成份的废气,污染了空气,影响了人类的生存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发动机的节能装置,采用这种装置,极大提升了油气混合效果,使发动机内燃油的燃烧更为充分完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发动机的节能装置,它包括发动机系统和离子发生器,在发动机系统中,空气入口、空气过滤器前输送管、空气过滤器、空气过滤器后输送管、油气混合室、油气喷管、发动机本体、废气汇集区及发动机回气管中至少有一处置入离子放电线,离子放电线的另一端连接离子发生器,离子发生器的电源线与电源相连接,并且所述的离子发生器内伸出接地线,该接地线电连接在发动机系统的导电金属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燃油发动机和离子发生器都已是成熟技术,并且离子发生器的体积远小于发动机,两种设备之间的组合连接简单,方便,可靠。
离子发生器接通电源后产生离子,通过离子放电线,可以输入发动机系统中的空气入口、空气过滤器前输送管、空气过滤器、空气过滤器后输送管、油气混合室、油气喷管、发动机本体、发动机回气管中的任意一个,也可以根据需要与其中多个连通输入离子,设置十分方便,还可灵活选择离子放电线置入位置。从离子发生器内引出的地线可连接到发动机系统的金属片或其它导电体上,以消除静电干扰,防止由静电引起的危险事故。
此离子发生器之应用于发动机系统之原理为,利用联接正负极的电流在离子发生器中引起振荡高压,并产生电晕,放出离子后,经由离子放电线,导入发动机系统中,使空气离子化,离子化的气流中,为气体分子、离子、电子、及活性自由基之混合物,此又称电浆气流。电浆气流与传统未离子化之气流相比,电浆气流可提升发动机中燃烧反应之效率,大大减少发动机废气中一氧化碳及碳氢气体排放量,并大幅节约能源的消耗。传统未离子化的气流发动机,因排出废气中含有大量一氧化碳及碳氢气体,不但造成空气污染,且这些空气污染物之化学键能未能为发动机所利用即排入大气中,亦浪费许多能源。
而因为此离子发生器若功率过大容易产生静电,而使发动机马力受干扰而无力,因此,设计接地线连接在发动机第系统的金属上解决之。并有效防止因静电引起的火灾。如果一般的离子发生器无接地线,应用于发动机上时,因功率要求大,极易产生静电,并且与发动机会产生电位差,使发动机的马力变弱,而且,操作汽车的启动车钥匙时,会有触电的火花产生,摸发动机的金属部件,均有触电之感觉,此时若有粉尘极可能会产生爆炸、火灾,使用本发明,便能立即产生电场回路,有效消除静电,保障安全。
离子发生器产生负离子或正离子及负离子进入发动机系统内,使燃油中碳氢化合物成分的键能释出,使碳和氢分离,分离的碳和氢化学特性活泼,与空气中的氧分子非常容易结合,燃烧后极易产生较安定的气体二氧化碳及水蒸气,这种使燃料与空气结合的混合油气,大大提高燃烧效率,增加动能,从而节省燃料,减少废气中的有害成分。
经实际1300C.C.的气车发动机测试中,未装此装置的汽车其排出废气中,一氧化碳为0.4%,而碳氢气体为177PPM,耗油率为9.15公里/每升燃油;而装设此节能装置后,其排出废气中,一氧化碳为0%,降低率100%,而碳氢气体为10PPM以下,降低率为94.35%,而耗油率为13.75公里/每升燃油,而节约燃油率约为30%---33%以上。优于现有市面上所有的节能装置。
以下为1300C.C.汽车发动机的测试比较表

从测试比较表中发现本发明的节能装置,其燃油效率大大提高,而且排放废气大大降低,并且成本很少。
从测试比较表中发现本发明的节能装置,其燃油效率与排放废气明显优于其它类似之产品。
经发明人利用此离子发生器,注入发动机系统中,使空气离子化,离子化的气流中将气体分子,离子,电子及活性自由基之混合物结合成电浆气流,利用离子活泼的特性将燃油中的碳氢化合物,使其键能释放,有效使碳及氢分离,与空气中的氧容易结合,燃烧后极易产生较安定的气体二氧化碳及水蒸气,提高燃烧效率,增加动能,从而节省能源,减少废气中有害成分。
经测试离子发生器在高功率时,会产生极大的静电干扰,发动机的马力呈无力感,因此从离子发生器引出一接地线,接于发动机的任一金属上,可有效消除静电干扰,避免因静电引起的火灾,使本产品使用更安全。


附图1是指离子放电线置入点的油气混合、燃烧、排放处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离子发生器、离子放电线及其置入连接示意图。
附图3是实施例一的离子发生器与电源相连接的示意图;附图4是实施例二的离子发生器与电源相连接的示意图;其中1、空气入口;2、空气过滤器前输送管;3、空气过滤器;4、空气过滤器后输送管;5、燃油箱;6、喷油口;7、油气混合室;8、油气喷管;9、发电机本体;10、废气汇集区;11、消音器;12、废气排出口;13、离子发生器;14、电源;15、离子放电线;16、发动机回气管;17、接地线;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1-附图2所示的发动机的系统结构,空气入口1、空气过滤器前输送管2、空气过滤器3、空气过滤器后输送管4、依次顺序连接并且通向油气混合室7,而油气混合室7的一侧设有喷油口6,喷油口6另一侧与燃油箱5相连,油气混合室7另一侧设有油气喷管8,油气喷管8通往发动机本体9的燃烧室,还与废气汇集区10、消音器11和废气排出口12依序连接。图中所指的A点,是空气入口1上的离子放电线15的植入口,而图中所指的B点,是空气过滤器前输送管2的离子放电线15的植入口,而图中所指C点,是空气过滤器3的离子放电线15的植入口,而图中所指D点,是空气过滤器后输送管4的离子放电线15的植入口见图2,图中所指E点,是油气混合室7的离子放电线15的植入口,图中所指F点,是油气喷管8离子放电线15的植入口,图中所指G点,是发动机本体9的离子放电线15的植入口,图中所指H点,是发动机回气管16的离子放电线15的植入口,图中所指I点,是发动机废气收集区10的离子放电线15的植入口。上述九个部件中,至少在一个部件上的植入口置入离子放电线15。另外,还可以根据需要,在上述九个部件中选择多个部件,置入离子放电线15。离子放电线15另一端与离子发生器13连接,而离子发生器13又与电源14相接。从离子发生器13的内部引出接地线17,接地线17连接在离子发生器13上的任一金属件或其它导电体上,可消除静电干扰。
参见附图2,离子发生器13,接有电源14,离子发生器13的一端,连接排放离子的放电线15,置入空气过滤器后输送管4的D点。离子放电线15通常是高压电线。
本发明所指的离子发生器13,为负离子发生器或等离子发生器或正离子发生器,在空气过滤器后输送管4的D点或油气混合室7的E点,或油气喷管8的F点,或发动机本体9的G点,或发动机回气管16的H点,在废气收集区10的I点,或空气入口1的A点,或空气过滤器前输送管2的B点,或空气过滤器3的C点,均可单独使用负离子发生器或等离子发生器或正离子发生器,或混合使用各种离子发生器,来使离子在空气中存在的时间长,可利用其活泼的特性来促进燃油与空气的完全混合燃烧,达到节省燃油,降低有害废气的目的。
参见附图3,离子发生器13连接电源14和离子放电线。该离子发生器13为正离子发生器时,离子放电线15放出正离子;该离子发生器13为负离子发生器时,离子放电线15放出负离子。地线17接在发动机系统的任一金属件上,可消除静电干扰。
参见附图4,所述的离子发生器为等离子发生器,离子放电线为两个,即离子放电线15a及离子放电线15b。离子放电线15a放出经正电极产生的正离子,离子放电线15b放出经负电极产生的负离子。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发动机的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发动机系统和离子发生器[13],在发动机系统中,空气入口[1]、空气过滤器前输送管[2]、空气过滤器[3]、空气过滤器后输送管[4]、油气混合室[7]、油气喷管[8]、发动机本体[9]、废气汇集区[10]及发动机回气管[16]中至少有一处置入离子放电线[15],离子放电线[15]的另一端连接离子发生器[13],离子发生器[13]的电源线与电源[14]相连接,并且所述的离子发生器[13]内伸出接地线[17],该接地线[17]电连接在发动机系统的导电金属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发动机的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子发生器[13]为负离子发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发动机的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子发生器[13]为正离子发生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发动机的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子发生器[13]为等离子发生器。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发动机的节能装置,包括发动机系统和离子发生器。在发动机系统中,空气入口、空气过滤器前输送管、空气过滤器、空气过滤器后输送管、油气混合室、油气喷管、发动机本体及发动机回气管中至少一处置入离子放电线,离子放电线另一端连接离子发生器,离子发生器内伸出接地线。离子发生器产生的离子进入发动机系统中一处或多处,极大地提高了油气混合效果,可提高燃烧效率,增加动能,从而节省燃油,地线使得静电干扰得以消除。
文档编号F02M27/04GK1594857SQ20041004116
公开日2005年3月16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1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1日
发明者李文庆 申请人:李文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