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发动机气缸加入氧气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44513阅读:4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向发动机气缸加入氧气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燃机动力辅助装置,尤其是用于柴油机的一种向发动机气缸加入氧气的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柴油内燃机由于柴油的分子量较大,在气缸中很难完全燃烧,柴油不能完全燃烧,既影响内燃机的动力输出和正常使用,尾气直接排放在大气中又对环境造成污染;目前还没有较好的解决办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可提高柴油燃烧效率、增强内燃机动力、减少排放污染的一种向发动机气缸加入氧气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向发动机气缸加入氧气的装置,包括内燃机的凸轮轴、多个气缸缸体和设置在气缸缸体内的活塞,其中所述的活塞下止点上方的气缸缸体侧壁设有氧气输入口,该氧气输入口与旋转式分气阀的其中一个输出气管管路连接,旋转式分气阀的进气管与设置在内燃机外的氧气瓶管路连接,旋转式分气阀设置在凸轮轴旁并与凸轮轴联动。
上述的向发动机气缸加入氧气的装置中所述的氧气输入口与活塞下止点之间的距离h以60~200mm为佳。
上述的向发动机气缸加入氧气的装置中所述旋转式分气阀的进气管与氧气瓶的连接管路上还可以设置流量控制阀门,以控制氧气的流量大小。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在活塞下止点上方的气缸内壁设置氧气进口,利用凸轮轴的转动带动旋转式分气阀适时的导通氧气通道,使各气缸的活塞移动至氧气进口下方时吸入氧气,增加混合气中的氧气含量,有利柴油的完全燃烧,增加动力输出;同时柴油的完全燃烧有还利于减少气门和活塞积碳对内燃机的影响,也有利于减少尾气排放对大气造成的污染。
以下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单缸的连接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旋转式分气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凸轮轴、2-气缸缸体、3-活塞、4-氧气输入口、5-旋转式分气阀、50-阀体、50A-安装孔、51-圆柱形转子、51A-方形连接头、51B-轴向通道、51C-径向通道、52-盖板、53-进气管、54-输出气管、6-氧气瓶、7-流量控制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
图1、图2、图3中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向发动机气缸加入氧气的装置,包括内燃机的凸轮轴1、四个气缸缸体2和设置在气缸缸体2内的活塞3,在活塞3下止点上方的每个气缸缸体2侧壁设有氧气输入口4,氧气输入口4与活塞3下止点之间的距离h应根据气缸2的大小以60~200mm为佳;四个气缸缸体2上的氧气输入口4分别与旋转式分气阀5的其中一个输出气管54管路连接,旋转式分气阀5的进气管52与设置在内燃机外的氧气瓶6管路连接,本实施例中旋转式分气阀5由阀体50、圆柱形转子51、盖板52、进气管53和四条输出气管54组成,圆柱形转子51外形为台阶状,在直径较小的一侧设有方形连接头51A,在直径较大的一侧圆柱形转子51内设有相互连通的轴向通道51B和径向通道51C,阀体50设有与圆柱形转子51相适应的安装孔50A,圆柱形转子51设置在该安装孔50A内,圆柱形转子51一边的方形连接头51A伸出阀体50外,圆柱形转子51另一边由盖板52封闭在安装孔50A内,进气管53固定在与轴向通道51B相对的盖板52上,四条输出气管54均布在与径向通道51C相对应的平面内;旋转式分气阀5通过方形连接头51A与凸轮轴1端部设置的方形凹槽联动;在旋转式分气阀5的进气管53与氧气瓶6的连接管路上设有流量控制阀门7,用来控制氧气的流量大小。
权利要求1.一种向发动机气缸加入氧气的装置,包括内燃机的凸轮轴(1)、多个气缸缸体(2)和设置在气缸缸体(2)内的活塞(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3)下止点上方的气缸缸体(2)侧壁设有氧气输入口(4),该氧气输入口(4)与旋转式分气阀(5)的其中一个输出气管(54)管路连接,旋转式分气阀(5)的进气管(53)与设置在内燃机外的氧气瓶(6)管路连接,旋转式分气阀(5)设置在凸轮轴(1)旁并与凸轮轴(1)联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向发动机气缸加入氧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氧气输入口(4)与活塞(3)下止点之间的距离h为60~2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向发动机气缸加入氧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式分气阀(5)的进气管(53)与氧气瓶(6)的连接管路上设有流量控制阀门(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向发动机气缸加入氧气的装置,包括内燃机的凸轮轴、多个气缸和设置在气缸内的活塞,其中所述的活塞下止点上方的气缸侧壁设有氧气输入口,该氧气输入口与旋转式分气阀的其中一个输出气管管路连接,旋转式分气阀的进气管与氧气瓶管路连接;旋转式分气阀设置在凸轮轴旁并与凸轮轴联动。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可提高柴油燃烧效率、增强内燃机动力、减少排放污染的优点,用于柴油机。
文档编号F02M25/10GK2900830SQ20052006616
公开日2007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21日
发明者梁杰标 申请人:梁杰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