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二轮车之空气滤清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88945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二轮车之空气滤清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系有关于一种自动二轮车之空气滤清器,尤指一种可降低引擎 经由空气滤清器而传递出的噪音的自动二轮车之空气滤清器。
背景技术
按,自动二轮车系泛指一般市面上常见的轻、重型机车或越野车等车 种,而为一种最普遍的个人交通工具之一,其具有车身体积小、耗油量低 及操控性佳等优点。
一般来说,自动二轮车的引擎需要吸入空气,来与汽油一起在引擎的 汽缸内混合燃烧而产生动力,以驱动自动二轮车。然由于空气中含有灰尘 或污染物等杂质,若净皮直接吸入引擎的汽缸中,则容易影响燃烧效率,并 对引擎的汽缸造成损坏。因此,现有之自动二轮车通常会装置一空气滤清 器,使得空气在被吸入引擎之前,先经过该空气滤清器,进而利用该空气 滤清器来对空气进行过滤,以排除空气中含有的杂质后,再使过滤过的干 净空气被吸入自动二轮车的引擎,如此避免空气中的杂质影响引擎燃烧效 率并损坏引擎的汽缸。
然而,由于空气经过空气滤清器而被吸入引擎时,会产生空气流动的 吸气噪音,且引擎运转的振动与爆震声响亦会直接从空气流动的路径传到
车体外侧,并与空气流动的管道如连接于空气滤清器的引擎进气导管, 或是上述空气滤清器的壳体产生共振,而产生更大的噪音。
缘是,本发明人有感于上述缺失之可改善,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 之运用,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问题之本发明。本发明之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自动二轮车之空气滤清器,利用在空气 滤清器中的空气流动路径上装置一具有多数通孔的分隔板,使得经由空气 滤清器传递至车体外部的空气吸气噪音与引擎运转噪音,藉由通过该分隔 板而衰减。
为了达成上迷目的,本发明系提供一种自动二轮车之空气滤清器,其 与连接于一引擎的一进气导管相连接,用以滤清吸入引擎之空气,该自动
二轮车之空气滤清器包括 一内壳体,其内部形成一腔室,且该内壳体上 形成有一出气口,该出气口与该腔室相连通,该进气导管对应于该出气口 而连接于该内壳体,使得该进气导管与该内壳体的腔室相连通;以及一分 隔板,其设置在该内壳体内部,且对应于该出气口处而位于该腔室中,该 分隔板上形成有多数个通孔,使得空气流入该内壳体的腔室,并通过该分 隔板上的通孔而自该出气口流出,并进入该进气导管。
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一、藉由该分隔板位于自引擎发出的吸 气噪音与引擎运转的振动与震爆声响的传递路径上,使该等噪音经由通过 该分隔板而衰减,大幅降低经由空气滤清器而传递到车体外侧的噪音音量; 二、该分隔板可加强空气滤清器整体的结构强度,并改变该空气滤清器整 体原有的共振频率,而进一步降低由于引擎的吸气噪音及引擎运转的振动 和震爆声响所引起的共振,并减少经由共振所产生的噪音;三、可在原有 的组装工序中设置该分隔板,该分隔板的设置不会影响引擎的加速性能。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之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 明之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 发明加以限制者。


图1系本发明自动二轮车之空气滤清器之车体平面示意图。 图2系本发明自动二轮车之空气滤清器之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系本发明自动二轮车之空气滤清器的内壳体部分之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4系本发明自动二轮车之空气滤清器的内壳体部分之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系本发明自动二轮车之空气滤清器的一个实施例, 其中显示有一 自动二轮车100,并包括有一 自动二轮车之空气滤清器10系 装配在该自动二轮车100的车体上。
请参阅图2至图4所示,其系为本发明自动二轮车之空气滤清器的一 实施例之立体分解示意图,该自动二轮车之空气滤清器10与连接于一引擎 (图未示)的一进气导管20相连接,用以滤清吸入引擎之空气,该自动二 轮车之空气滤清器IO包括有一内壳体l、 一外壳体2、 一过滤器3及一分 隔板4,该内壳体l上形成有一出气口 11,该外壳体2上形成有一进气口 21且与该内壳体1相互对接而组合成一体,该过滤器3系装配在该内壳体 l与该外壳体2之间,而分别在该内壳体l内部与该外壳体2内部形成一 腔室12、 22。
该内壳体l的出气口 11与形成在该内壳体l内部的腔室12相连通, 该外壳体2的进气口 21则与形成在该外壳体2内部的腔室12相连通。而 该进气导管20对应于该出气口 11而连接于该内壳体1,使得该进气导管 20与该内壳体1的腔室12相连通,如此,空气可以自该进气口 21流入该 外壳体2的腔室22,并经过该过滤器3过滤,而流入该内壳体1的腔室12, 并自该内壳体l的出气口 ll流出,而iiA该进气导管20,以提供过滤过 的干净空气给引擎。
该过滤器3上具有一滤网31,用以过滤空气中的灰尘或污染物等杂质, 该滤网31的材料并不限定,可为一般的滤棉、滤纸或其他可过滤空气中杂 质的材料。
本实施例中,该分隔板4系设置在该内壳体1的内部,且对应于该出 气口 11处而位于该内壳体1的腔室12中。该分隔板4亦可与该内壳体1 一体成型而设置在该内壳体1的内部,本发明对于该分隔板4的设置方式并不加以限制。
该分隔板4上形成有多数个通孔41,使得空气经过该过滤器3过滤而 流入该内壳体l的腔室12,并通过该分隔板4上的通孔41而自该出气口 ll流出。
请再参阅图3及图4所示,该分隔板4可将内壳体1的内部分隔成一 第一腔室121及一第二腔室122,该出气口 ll位于该第一腔室121之一侧 而与该内壳体l内部的腔室12相连通,其中该第一腔室121与该第二腔室 122的容积比可为1:4,然本发明对于该容积比并不加以限制,而可根据该 内壳体1与该外壳体2的结构、引擎的吸气量等因素而作调整。
依上所述,由于该分隔板4对应于该出气口 ll设置,而位于自引擎发 出的吸气噪音与引擎运转的振动与震爆声响的传递路径上,因此使该等噪 音经由通过该分隔板4的通孔41而衰减,大幅降低经由本发明自动二轮车 之空气滤清器IO而传递到车体外侧的噪音音量,且该分隔板4可加强该内 壳体1与该外壳体2整体的结构强度,并改变该自动二轮车之空气滤清器 10整体(包含该内壳体1、该外壳体2及该过滤器3 )的共振频率,而进 一步降低由于引擎的吸气噪音及引擎运转的振动和震爆声响所引起的共 振,而减少经由共振所产生的噪音。另一方面,可在原有的组装工序中设 置该分隔板4,且不会影响引擎的加速性能。
而本发明中,该分隔板4与该内壳体1系可由不同材料所制成,如此 可藉由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共振频率,而进一步减少空气滤清器10由于引 擎的吸气噪音及引擎运转的振动和震爆声响所引起的共振,而更有效的降 低噪音的发生。
上述实施例中,该分隔板4主要能够降低中、低频率噪音的峰值,其 吸音系数约为0.4 0.7。该分隔板4的厚度为1 10mm,较佳地是4 6mm。 该等通孔41的孔径为2 15mm,较佳地是5~7mm。而该等通孔41形成在 该分隔板4上的该分隔板4的穿孔率为0.5~15%,较佳地是0.9~1.3%。而 上述实施例中,该等通孔41的形状为圆形,然不以此为限,该等通孔41 的形状为三角形、四方形、多边形或圆形均可以达成前述降低噪音的功效。而本实施例中,该等通孔41在该分隔板4上的排列形式为长方形,然本发 明对于该等通孔41的排列方式并不加以限制,亦可为三角形、四方形、多 边形及圃形。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局限本发明之专利保 护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 含于本发明之权利保护范围内,合予陈明。
附图标记说明 100 自动二轮车 10 空气滤清器 1 内壳体
11 出气口 121第一腔室 2外壳体
21 进气口
3 过滤器
31 滤网
4 分隔板
41 通孔 20进气导管
12腔室 122第二腔室
22 腔室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二轮车之空气滤清器,其连接于一引擎的一进气导管,用以滤清吸入引擎之空气,包括一内壳体,其内部形成一腔室,且该内壳体上形成有一出气口,该出气口与该腔室相连通,该进气导管对应于该出气口而连接于该内壳体,使得该进气导管与该内壳体的腔室相连通;以及一分隔板,其设置在该内壳体内部,且对应于该出气口处而位于该腔室中,该分隔板上形成有多数个通孔,使得空气流入该内壳体的腔室,并通过该分隔板上的通孔而自该出气口流出,并进入该进气导管。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自动二轮车之空气滤清器,其中该分隔板系与该内壳体一体成型而设置在该内壳体的内部。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之自动二轮车之空气滤清器,其中该分隔板系与该内壳体为不同材料所制成。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自动二轮车之空气滤清器,其中该分隔板将该腔室分隔成一第一腔室与一第二腔室,该出气口位于该第一腔室之一侧而与该内壳体内部的腔室相连通。
5、 如权利要求l所述之自动二轮车之空气滤清器,其中该分隔板的厚度为l-10mm。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自动二轮车之空气滤清器,其中该通孔的孔径为2~15mm。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自动二轮车之空气滤清器,其中该分隔板上该等通孔的穿孔率为0.5~15%。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自动二轮车之空气滤清器,其中该等通孔的形状系为三角形、四方形、多边形或圆形。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自动二轮车之空气滤清器,其中该等通孔在分隔板上系排列成三角形、四方形、多边形或圆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二轮车之空气滤清器,其与连接于一引擎的一进气导管相连接,用以滤清吸入引擎之空气,而包括一内壳体及一分隔板,该内壳体内部形成有一腔室,且该内壳体上形成有一出气口,该出气口与该腔室相连通,该分隔板设置于该内壳体且位于该腔室中,并对应于该出气口;藉此,由于该分隔板对应于该出气口设置,而位于该引擎吸气噪音与该引擎运转的振动及震爆声响等噪音的传递路径上,如此,该等噪音即因经过该分隔板而衰减,该分隔板并可加强该内壳体的强度,降低该内壳体与该引擎噪音的共振,而进一步降低该等噪音。
文档编号F02M35/02GK101550893SQ200810086990
公开日2009年10月7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3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3日
发明者张富雄, 林育升, 甘上林 申请人: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