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油冷却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07742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油冷却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机油冷却循环系统,特别是关于一种可将机油送入转动机械以润
滑轴承的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转动设备的使用相当普遍,尤其是用以输送流体的泵浦。转动设备在运转时,若是 润滑轴承的机油因泄漏而大量流失时将会造成干摩擦以致转轴受损,甚至可能产生火花而 引发火灾。 为避免泵浦轴承因缺乏机油而受损,一般系在泵浦的外部装设一填充有机油的油
杯,该油杯以导管连接至该泵浦的一给油口 ,当泵浦内的机油油位因泄漏而降低时,该油杯
可及时进行补充。如此的机油补充结构虽然简单,但是补充至泵浦内的机油并无进行循环,
润滑效果不佳,此外,自外部油杯所补充的机油不具有冷却效果,对于泵浦内的机油油质易
受高温影响而恶化的问题无法提供改善效果,进而造成轴承的使用寿命难以提升。 所以,应该需要一种可将机油自动补充至转动设备的润滑组件且可使该机油进行
循环及冷却的装置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油冷却循环系统,该系统可将油杯内的机油强 制输送至转动设备的润滑组件,而对机油的损耗进行及时补充,而且该系统并可对该润滑 机油进行循环与冷却,使得机油的油质与润滑效果可以提高。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如下技术手段实现的一种机油冷却循环系统,包含一油杯 本体、一机座及一泵体;该油杯本体具有可收纳机油的一油室及一与该油室连通的回油孔, 该回油孔可连接一回油管至一泵浦的机油出口,该油杯本体的底部内具有复数分隔开的孔 道;该机座具有结合在该油杯本体的底部的一顶端及位在该顶端的相对两侧的第一侧面及 一第二侧面;该机座内设有一进油信道、一排油信道及一泵室;该泵室系由该第一侧面向 机座内部延伸一深度且内部装设一可滑动的泵杆;该进油信道连通该油杯本体底部的孔道 与该机座的泵室;该排油信道连通该机座的泵室与一位在该第二侧面的出口,该出口可连 接一供油管路至该泵浦的一机油入口 ;该泵体具有一与该机座的第一侧面结合的结合面, 该泵体的内部设有一压力室及一泄压阀,该压力室与该结合面之间设有复数分隔开的流体 信道,该泵体的结合面与该机座的第一侧面之间系装设一膜片;该油室内的机油可经由该 底部的数孔道及该机座的该进油信道流入该机座的泵室内;当引入流体进入该压力室内 时,该流体压力会流经该数流体信道而对该泵杆施加压力或是经由该泄压阀释放,使得该 泵杆可在泵室在做往复移动并将该机座泵室内的机油推出该排油信道而输送至该泵浦。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油杯本体的底部设有复数分隔开的冷却孔,该复数冷却孔 系个别贯穿该油杯本体的底部的相对二侧壁且与该数孔道概呈垂直方向地相互错开;又该 机油冷却循环系统进一步包含一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包含装设在该油杯本体底部的相对
4二侧面上的一第一水盖板及一第二水盖板,该第一水盖板设有一与该冷却孔连通的冷却液 入口用以引入冷却液进入冷却孔中,该第二水盖板设有一与该冷却孔连通的冷却液出口用 以排出该数冷却孔中的冷却液。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机油冷却循环系统的剖视图,并显示该机油冷却循 环系统与一泵浦之间有管路连接;图2为图1的机油冷却循环系统的组件分解图3为沿图1的3-3线所取的剖视图4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5为沿图1的5-5线所取的剖视图6为显示图3的泄压阀释放、泵杆向左移动及第二球向左移动的剖视图7为显示图4的泵杆向左移动、第一球向下移动及第二球向左移动的剖视图
图8为沿图5的8-8线所取的剖视图;及
图9为沿图5的9-9线所取的剖视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油杯本体11.油室111. 112.侧壁12.注油孔13.回油孔14.槽孔15.盖板151.垫片16.回油管17.底部171.孔道172.冷却孔18.底端面19.螺丝2.机座21.顶端22. 23.侧面24.凹部251.进油信道252.排油信道253.泵室254.出口255.储油室256.供油管路26.第一止回阀261.阀座262.第一球263.弹簧27.泵杆271.第一端270.第二端272.弹簧273.密封圈28.第二止回阀281.弹簧座282.弹簧283.第二球3.泵体31.结合面32.膜片33.螺丝34.压力室341.压力入口
342.压力出口343.内端35.泄压阀351.压力设定阀座352.弹簧353.球体354.螺帽36.凹部37.流体信道4.冷却装置41.42.水盖板411.冷却液入口412.422.第一沟槽413. 423.第二沟槽421.冷却液出口43.垫片431.432.沟槽44.第一端45.第二端5.泵浦51.机油出口52.机油入口6.机油7.液体8.冷却液10.机油冷却循环系统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构造设计,将经由仅为例子但非用以限制的实施例并参照附图作进 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5,显示依据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构成的机油冷却循环系统10,该 机油冷却循环系统10包含一油杯本体1、一机座2及一泵体3 ;该油杯本体1具有可收纳机 油6的一内部油室11以及与该油室11连通的一注油孔12、一回油孔13及一纵向槽孔14 ; 在本实施例中,注油孔12位在油杯本体1顶端用以补充机油进入油室11 ;该回油孔13与 该槽孔14系个别位在油杯本体1的相对二侧壁111、112,其中,回油孔13连接一回油管16 至一泵浦5的机油出口 51,而该槽孔14的外侧结合一油位镜盖板15及垫片151,使得使用 者可观察油位;该油杯本体1的底部17内具有至少一孔道171,在本实施例中,系设有复数 分隔开且呈矩阵地分布的孔道171 (见图5),各孔道171系由该油杯本体1的底端面18向 内延伸至该油室ll,使得油室ll内的机油6会流入该数孔道171内且经由该数孔道171流 出油杯本体1。 该机座2具有一顶端21及位在该顶端21的相对两侧的第一侧面22及一第二侧 面23,该机座2的顶端21系藉由螺丝19结合在该油杯本体1的底部17,且该机座2的顶 端21具有一凹部24,使得经由该数孔道171流出的机油6会流入该凹部24内;又该机座2 内设有一进油信道251、一排油信道252及连通该进油信道251与该排油信道252的一泵室 253 ;该泵室253系由该第一侧面22向机座2内部延伸一深度,在本实施例中,该泵室253 的延伸深度系大于该泵室253的二侧面22、23的间距一半,且该泵室253的内端形成一储 油室255 (见图7);该泵室253内装设一可滑动的泵杆27、一弹簧272及密封圈273,该泵杆 27具有一邻近该第一侧面22的第一端271及一邻近该储油室255的第二端270,该第一端 271形成一活塞头,该弹簧272的一端抵于该第一端271且对该泵杆27施加朝向该第一侧 面22的偏压。 该进油信道251系由该凹部24的底端向机座2内部延伸至该泵室253内端的储油室255 ;在该进油信道251内装设一第一止回阀26用以控制凹部24内的机油6通过该 进油信道251流入该储油室255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止回阀26包含一阀座261、位于该 阀座261内的一第一球262及可对该第一球262施加偏压的一弹簧263,该第一球262可在 该进油信道251内移动以开启或是关闭该进油信道251。 该排油信道252系由该第二侧面23向机座2内部延伸至该泵室253内端的储油 室255 ;在该排油信道252内装设一第二止回阀28用以控制储油室255内的机油6流入该 排油信道252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止回阀28包含一弹簧座281、一抵在该弹簧座281的 弹簧282及一第二球283,该弹簧282对该第二球283施加朝向该泵室253的偏压,且该第 二球283可在该排油信道252内移动以开启或关闭该排油信道252 ;该排油信道252具有 一位在该第二侧面23的出口 254,该出口 254连接一供油管路256至该泵浦5的一机油入 □ 52。 该泵体3具有一结合面31,该结合面31结合在该机座2的第一侧面22上,且在该 结合面31与该第一侧面22之间装设一膜片32 ;在本实施例中,该泵体3系利用数螺丝33 连结在该机座2上;该泵体3内部设有一压力室34(见图3),该压力室34系沿着与该结合 面31平行的方向延伸且具有位在该泵体3 二相对侧壁上的一压力入口 341及一压力出口 342,该压力入口 341连接至一可提供连续流动的液体的流体源,在本实施例中系为5kg的 常压水,而该压力出口 342内装设一泄压阀35,该泄压阀35包含一压力设定阀座351、位于 该设定阀座351内端的一弹簧352及一球体353,该弹簧352对该球体353施加偏压以关 闭该压力出口 342的内端343,且该球体353可在该压力出口 342内移动以开启该压力出 口 342,又该设定阀座351系藉由一螺帽354锁合在该泵体3上,可调整该设定阀座351相 对泵体3的位置以调解弹簧352对球体353的偏压大小,进而调整推开球体353的压力;再 者,该结合面31在对应该泵杆第一端271处系形成一弧状凹部36,该凹部36与该压力室34 之间设有至少一流体信道37(在本实施例中,系设有复数分隔开的流体信道37),使得进入 该压力室34内的水可流经该数流体信道37对该膜片32及该泵杆27施加压力;当自压力 入口 341送入该压力室34内的液体(如图3的箭头7所示)压力未超过该泄压阀35所设 定的压力时,该液体压力会使该泵杆27往储油室255的方向移动(见图3与图4);而当送 入该压力室34内的液体(如图6的箭头7所示)压力超过该泄压阀35所设定的压力时, 该泄压阀35的球体353会离开该压力出口 342的内端343而打开阀门以允许液体7经由 该压力出口 342排出,则弹簧272的偏压会使该泵杆27往膜片32的方向移动(见图6与 图7)。 该机油冷却循环系统10进一步包含一冷却装置4用以使该油杯本体1内的机油 6可进行热交换而冷却;在本实施例中,该冷却装置4包含装设在该油杯本体1的底部17 相对两侧面111、112上的一第一水盖板41及一第二水盖板42,又该油杯本体1的底部17 设有复数分隔开的冷却孔172,在本实施例中,该复数冷却孔172系呈矩阵地分布且个别贯 穿该油杯本体1的底部两侧壁111U12并与该数孔道171概呈垂直方向地相互错开(见图 5)。 各水盖板41 、42具有一第一端44及一第二端45,该二水盖板41 、42的第一端44 与第二端45系个别相对;第一水盖板41的第一端44设有一冷却液入口 411,且该第一水 盖板41的内面设有一与该冷却液入口 411连通的一第一沟槽412及复数与该第一沟槽412
7隔开的第二沟槽413,该第一与第二沟槽412、413系个别沿着该第一水盖板41的纵向延伸 且相互平行隔开,又相邻二第二沟槽413的一端系相连通而使该复数第二沟槽413形成一 连续沟槽;第二水盖板42的第二端45设有一冷却液出口 421,且该第二水盖板42的内面 设有一与该冷却液出口 421连通的一第一沟槽422及复数与该第一沟槽422分隔开的第二 沟槽423,该第一与第二沟槽422、423系个别沿着该第二水盖板42的纵向延伸且相互平行 隔开,又相邻二第二沟槽423的一端相连通而使该复数第二沟槽423形成一连续沟槽;参阅 图8及图9,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水盖板41的第一沟槽412系经由该油杯本体1的底部 17的二排冷却孔172连通至该第二水盖板42的第二沟槽423 ;且该第二水盖板42的第一 沟槽422系经由该油杯本体1的底部17的另外二排冷却孔172连通至该第一水盖板41的 第二沟槽413,使得由该冷却液入口 411引入该第一水盖板41内的冷却液8(见图5)系可 经由该等冷却孔172流至该冷却液出口 421。另,该二水盖板41、42的内面与该油杯本体 1的底部17的两侧面111、 112之间系个别具有一垫片43,各垫片43上具有对应各水盖板 41、42的第一沟槽与第二沟槽的沟槽431、432。 本发明的机油冷却循环系统10在一使用实施例中,系将机油6送入图1所示的泵 浦5内用以润滑轴承(未图标);如上所述,该泵浦5的机油出口 51透过回油管16与该油 杯本体的回油孔13连接,且该泵浦5的机油入口 52透过供油管路256与该机座2的出口 254连接;参阅图6及图7,当泵杆27往膜片32的方向移动时,储油室255会形成负压而 产生吸力使第一球262向下移动以开放进油信道251,使得凹部24内的机油6会流入该储 油室255内,且第二球283会向左移动而关闭排油信道252 ;再参阅图3及图4,当泵杆27 往储油室255的方向移动时,会对储油室255施加正压而使第二球283向右移动以开放排 油信道252,使得储油室255内的机油6会经由排油信道252及供油管路256流入该泵浦5 内,且第一球262会向上移动而关闭进油信道251。因而,藉由液体7自压力入口341送入 该压力室34内产生的流体压力交替地对泵杆27施压或是经由泄压阀35释放,该泵杆27 将可在泵室253在做往复移动,使得油杯本体1内的机油6可透过该泵杆27的往复运动而 自动补充至该泵浦5,且泵浦5内的机油6会回流至该油杯本体1内而循环。再者,设在该 油杯本体底部17的冷却装置4系提供冷却液8流经该油杯本体1的冷却孔172,使得通过 该油杯本体底部17的孔道171流入机座2的机油6可与该冷却液8进行热交换而冷却,因 而在该泵浦5及该油杯本体1之间循环的机油6将有冷却效果,使得该机油6的油质与润 滑效果可提高。 前述说明仅是针对本发明的特定较佳实施例作描述,依本发明的设计精神是可作 多种变化或修改实施例。所以,对于熟悉此项技艺人士可作的明显替换与修饰,仍将并入于 本发明所主张的专利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一种机油冷却循环系统,包含一油杯本体,其具有可收纳机油的一油室及一与该油室连通的回油孔,该回油孔可连接一回油管至一泵浦的机油出口,该油杯本体的底部内具有至少一孔道;一机座,其具有结合在该油杯本体的底部的一顶端及位在该顶端的相对两侧的第一侧面及一第二侧面;该机座内设有一进油信道、一排油信道及一泵室;该泵室系由该第一侧面向机座内部延伸一深度且内部装设一可滑动的泵杆;该进油信道连通该油杯本体底部的孔道与该机座的泵室;该排油信道连通该机座的泵室与一位在该第二侧面的出口,该出口可连接一供油管路至该泵浦的一机油入口;及一泵体,其具有一与该机座的第一侧面结合的结合面,该泵体的内部设有一压力室及一泄压阀,该压力室与该结合面之间设有至少一流体信道;其中,该油室内的机油系可经由该底部的孔道及该机座的进油信道流入该机座的泵室内;当引入流体进入该压力室内时,该流体压力会流经该流体信道而对该泵杆施加压力或是经由该泄压阀释放,使得该泵杆可在泵室在做往复移动并将该机座泵室内的机油推出该排油信道而输送至该泵浦。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冷却循环系统,其中,且该泵体的结合面与该机座的第一 侧面之间系装设一膜片;该油杯本体底部系设有复数呈矩阵地分布的孔道,各孔道系由该 油杯本体的一底端面向内延伸至该油室。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油冷却循环系统,其中,该油杯本体的底部设有复数分隔开 的冷却孔,该复数冷却孔系个别贯穿该油杯本体的底部的相对二侧壁且与该数孔道呈垂直 方向地相互错开;又该机油冷却循环系统进一步包含一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包含装设在 该油杯本体底部的相对二侧面上的一第一水盖板及一第二水盖板,该第一水盖板设有一与 该冷却孔连通的冷却液入口用以引入冷却液进入冷却孔中,该第二水盖板设有一与该冷却 孔连通的冷却液出口用以排出该数冷却孔中的冷却液。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油冷却循环系统,其中,该第一水盖板的内面设有一与该冷 却液入口连通的一第一沟槽及复数与该第一沟槽隔开的第二沟槽,该第一与第二沟槽系个 别沿着该第一水盖板的纵向延伸且相互隔开,又该相邻二第二沟槽的一端系相连通而使该 复数第二沟槽形成一连续沟槽;该第二水盖板的内面设有一与该冷却液出口连通的一第一 沟槽及复数与该第一沟槽分隔开的第二沟槽,该第一与第二沟槽系个别沿着该第二水盖板 的纵向延伸且相互隔开,又该相邻二第二沟槽的一端相连通而使该复数第二沟槽形成一连 续沟槽。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油冷却循环系统,其中,该机座的顶端具有一凹部,该泵室的 内端形成一储油室,该机座的进油信道系位在该凹部底端与该储油室之间,且该进油信道 内装设一第一止回阀用以控制该凹部内的机油通过该进油信道流入该储油室内;该排油信 道系由该机座第二侧面向内部延伸至该储油室,且该排油信道内装设一第二止回阀用以控 制该储油室内的机油流入该排油信道。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油冷却循环系统,其中,该第一止回阀包含一阀座、位于该阀 座内的一第一球及可对该第一球施加偏压的一弹簧,该第一球可在该进油信道内移动以开 启或是关闭该进油信道;该第二止回阀包含一弹簧座、一抵在该弹簧座的弹簧及一第二球, 该弹簧对该第二球施加朝向该泵室的偏压,该第二球可在该排油信道内移动以开启或关闭该排油信道。
7.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油冷却循环系统,其中,该泵杆具有一邻近该机座第一侧面 的第一端及一邻近该储油室的第二端,该第一端形成一活塞头;该泵室内并装设一弹簧,该 弹簧的一端抵于该泵杆第一端且对该泵杆施加朝向该第一侧面的偏压。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油冷却循环系统,其中,该压力室系沿着与该结合面平行的 方向延伸且具有位在该泵体二相对侧壁上的一压力入口及一压力出口 ,该压力入口系连接 一连续流动的液压流体源;该结合面在对应该泵杆第一端处系设有一凹部,该压力室与该 结合面之间设有复数流体信道,该复数流体信道系分隔开地设在该凹部与该压力室之间。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油冷却循环系统,其中,该压力调节阀设在该压力出口内,该 压力调节阀包含一压力设定阀座、位于该设定阀座内端的一弹簧及一球体,该弹簧对该球 体施加偏压以关闭该压力出口 ;当送入该压力室内的液体压力超过该泄压阀所设定的压力 时,该泄压阀的球体会离开该压力出口以允许液体经由该压力出口排出。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油冷却循环系统,其包含一可收纳机油的油杯本体、结合在该油杯本体底部的一机座、结合在该机座上的一泵体及一冷却装置;该油杯本体可连接一回油管至一泵浦的机油出口,该机座内设有一进油信道、一排油信道及一泵室,该泵室内部装设一可滑动的泵杆,该排油信道可连接一供油管路至该泵浦的一机油入口,该泵体的内部设有一压力室及一泄压阀,当引入流体进入该压力室内时,该流体压力会对该泵杆施加压力或是经由该泄压阀释放,使得该泵杆可在泵室在做往复移动并将该机座泵室内的机油推出该排油信道而输送至泵浦,而该冷却装置可使该油杯本体内的机油进行热交换而冷却。
文档编号F01M5/00GK101761371SQ200810188300
公开日2010年6月30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24日
发明者龚正勤 申请人:龚正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