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燃油节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74087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燃油节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燃油节油器,尤其是一种电子燃油节油器。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围绕内燃机节能节油和减排的技术产品种类主要有三大类。 一是以提高 内燃机燃烧室含氧量的增氧型的特殊的物理或机械结构形式的节油产品,它主要是通过内 燃机气路增氧来实现节油减排目的。二是以提高或改善燃油化学品质和性能的燃油处理技 术产品,该类产品和技术同时又分为电子处理型、永磁处理型、特殊分子材料效应处理型、 化学添加剂型等。三是靠提高机械间润滑度降低摩擦系数增加惯性作用距离来达到节油目 的。上述三类节能减排产品中一、三大类因技术含量偏低,容易被汽车制造厂家技术整合、 模仿吸收和消化,已逐渐淡出专业节油器市场。第二大类节油技术由于其科技含量较高不 容易仿造因此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电子处理型,它采用高科技手段容
现代量子场强能量释放技术、程序编译总线ic控制技术、新功能材料应用、时控管理等多
项技术为一体效果非常理想,成为未来车、船节能减排领域的具有突破价值的节油技术领 域。但,以往许多同类产品因其安装使用存在通用性不强的问题。因此,解决技术产品的适 用性、通用性、易用性问题已成为车、船节油器领域系列产品市场认可度和设计成功与否的 又一项重要标志。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燃油节油器,该节油器很好地解决了内燃机 稳定、高效、易用的节油减排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子燃油节油器,该电子燃油节油器包括封装外 壳,封装外壳内有电路板,封装外壳中间有铝管贯穿,铝管与封装外壳贯穿处有卡管固定, 在封装外壳内的铝管外周绕有共振线圈,铝管管内设有十字架,十字架的端点顶在铝管管 壁上;电路板设有脉冲选取电路、高中低频编程变频脉冲信号触发电路、信号激励共振等效 电路;高中低频编程变频脉冲信号触发电路采用交叉耦合共振工作模式,脉冲宽度与脉冲 周期的比值变化系数为0. 35、0. 5、0. 75、0. 9、1. 0。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产品的稳定性、适用性、易用性。运输机械的以及部分运 输公司客运班车的试用获得了较大的成功,节油率最低达IO. 53%,最高达到了 21.83%。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子燃油节油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种电子燃油节油器,该电子燃油节油器包括封装外壳l,封装外壳1内有电路板 2,封装外壳1中间有铝管3贯穿,铝管3与封装外壳1贯穿处有卡管4固定,在封装外壳1内的铝管3外周绕有共振线圈5,铝管3管内设有十字架,十字架的端点顶在铝管3管壁 上;电路板2设有脉冲选取电路、高中低频编程变频脉冲信号触发电路、信号激励共振等效 电路;高中低频编程变频脉冲信号触发电路采用交叉耦合共振工作模式,脉冲宽度与脉冲 周期的比值变化系数为0. 35、0. 5、0. 75、0. 9、1. 0。 电子燃油节油器电了部分包括电子部分的频率捷变控制IC芯片及烧制在内部的 程序控制指令、共振效应能量转换装置。共振能量转换装置采用屏蔽闭路电磁场感应激励 加末端高频高压辐射等方式;采用IC模块程序对数据总线加密时钟控制。 为了体现人性化的快捷安装模式增强产品适用推广价值,特将电子电路模块与车 用发动机专用输油管件设计为一体的整合结构,改变了以往节油器需要众多辅助配件、管 件给简易便捷安装带来很大的麻烦,不但降低了产品的推广价值,也给快速营销带来了极 大的障碍。产品设计结构壳体尺寸长、宽、高为15cmX8cmX4cm;项圈缠绕在铝质油管上 设置在电路板上方位置一同封装在一起,铝管延伸穿出壳体约3. 5cm,铝管3外直径约12cm 留有外螺纹与卡管相旋接,卡口留有凹圈对接油管。
权利要求一种电子燃油节油器,其特征在于该电子燃油节油器包括封装外壳,封装外壳内有电路板,封装外壳中间有铝管贯穿,铝管与封装外壳贯穿处有卡管固定,在封装外壳内的铝管外周绕有共振线圈,铝管管内设有十字架,十字架的端点顶在铝管管壁上;电路板设有脉冲选取电路、高中低频编程变频脉冲信号触发电路、信号激励共振等效电路;高中低频编程变频脉冲信号触发电路采用交叉耦合共振工作模式,脉冲宽度与脉冲周期的比值变化系数为0.35、0.5、0.75、0.9、1.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子燃油节油器,该电子燃油节油器包括封装外壳,封装外壳内有电路板,封装外壳中间有铝管贯穿,铝管与封装外壳贯穿处有卡管固定,在封装外壳内的铝管外周绕有共振线圈,铝管管内设有十字架,十字架的端点顶在铝管管壁上;电路板设有脉冲选取电路、高中低频编程变频脉冲信号触发电路、信号激励共振等效电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产品的稳定性、适用性、易用性。运输机械的以及部分运输公司客运班车的试用获得了较大的成功,节油率最低达10.53%,最高达到了21.83%。
文档编号F02M27/00GK201474800SQ20092018872
公开日2010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24日
发明者刘丹 申请人:刘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