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消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74288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汽车消声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消声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汽车消声器。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上所使用的汽车消声器的结构如下在封闭的壳体内,第一、第二隔板与壳体轴向垂直、相互间隔排列,并将壳体内部隔离成第一、第二扩张腔室和阻性消声腔室三个腔室。进气管、出气管和过渡管与壳体轴向平行,相互间隔排列。进气管由壳体外依次穿过壳体的前端盖和第一、第二隔板后穿入第二扩张腔室内。出气管从左腔室依次穿过第一、第二隔板和后端盖后穿出壳体。过渡管从第一扩张腔室穿过第一、第二隔板后穿入第二扩张腔室内。进气管、出气管和过渡管均为直管,其上分布有微孔。 上述现有技术结构的汽车消声器,由于进气管、出气管和过渡管管体均为直管,排气气流从进气管进入,经过过渡管,从出气管排出的过程中,气体被突然的扩张,压縮,扩张,再压縮,造成气流流速增加,排气气流速度的增加导致排气背压增大,发动机功率,扭矩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降低排气背压,提高发动机功率和扭矩的汽车消声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种汽车消声器,在消声器的壳体内设置有与壳体轴向垂直的第一、第二隔板,第一、第二隔板相互间隔排列,将壳体内部依次隔离成第一、第二扩张腔室和阻性消声腔室三个腔室;所述进气管、出气管和过渡管相互间隔布置在壳体内,并与壳体轴向平行;所述进气管由壳体外依次穿过壳体的前端盖、第一、第二隔板后伸入第二扩张腔室内;所述出气管从第一扩张腔室依次穿过第一、第二隔板和壳体的后端盖后穿出壳体;过渡管从第一扩张腔室穿过第一、第二隔板后伸入第二扩张腔室内;所述进气管、出气管和过渡管位于阻性消声腔室内的部分在管壁上均设置有微孔。所述进气管的出口端、出气管的进口端和过渡管的进口端均为扩张口结构。 所述扩张口结构为喇叭口、椭圆形扩张开口、三角形扩张口、方形扩张口或者矩形扩张口。扩张口结构与各管通过倒圆角R平滑过渡连接。[000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 1、在进气管、出气管和过渡管的一端设扩张口结构,气流沿此结构流入或流出管路,速度可以较大的降低。 2、扩张口结构通过倒圆角与其管体平滑过渡连接,保证了排气气流不会与管路出现壁面分离,可以降低排气气流流速。 本消声器结构可以使排气气流经过平滑的扩张、收縮和扩张、收縮后,速度大大降低,排气背压减小,发动机的功率,扭矩得到提高。
图1是本实用新型汽车消声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壳体1、第一隔板2、第二隔板3、进气管4、进气管进气端43、出气管5、出气口进口端53,过渡管6、过渡管进口端63、第一扩张腔室7、阻性消声腔室8、第二扩张腔室9、气流方向10、前端盖11、后端盖12、微孔13、倒圆角R。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0015]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汽车消声器的壳体1内轴向垂直设置有第一隔板2和第二隔板3,相互间隔排列,将壳体1内部隔离成第一扩张腔室7、阻性消声腔室8和第二扩张腔室9三个腔室。进气管4、出气管5和过渡管6与壳体1轴向平行,并相互间隔排列布置在壳体内。进气管4由壳体1外依次穿过壳体1的前端盖11和第一隔板2、第二隔板3后穿入第二扩张腔室9 ;出气管5从第一扩张腔室7依次穿过第一隔板2、第二隔板3和后端盖12后穿出壳体1 ;过渡管6从第一扩张腔室7穿过第一隔板2、第二隔板3后穿入第二扩张腔室9内。三个管上在位于阻性消声腔室8内的部位均分布有微孔13。在进气管出口端43设有扩张口结构,位于第二扩张腔室9内。在出气管进口端53有扩张口结构,位于第一扩张腔室7内。在过渡管进口端63也设有扩张口结构,位于第二扩张腔室内9。上述扩张口结构均通过倒圆角R与各管平滑过渡连接,扩张口结构为喇叭口 ,或者三角形扩张口 、或者方形扩张口 、或者矩形扩张口 。 本实用新型汽车消声器工作时,气流10进入进气管4进行收縮,随后经过该进气管4的倒圆角R内的那一段平滑过渡之后,经进气管4的进气管出口端43得到扩张;接着,进入第二扩张腔室内9进行扩张,再进入过渡管6的过渡管进口端63进行扩张,然后进入过渡管6内收縮后,穿出过渡管6位于第一扩张腔室7的那端,进入第一扩张腔室7进行扩张,再进入出气管5的出气管进口端53再次进行扩张,随后经过该进气管5的倒圆角R内的那一段平滑过渡之后,又进入出气管5内进行收縮,通过这样的扩张、收縮和扩张、收縮、气流10的速度大大降低,进而使得排气背压减小,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得到提高。
权利要求一种汽车消声器,在消声器的壳体(1)内设置有与壳体(1)轴向垂直的第一、第二隔板(2、3),第一、第二隔板(2、3)相互间隔排列,将壳体(1)内部依次隔离成第一、第二扩张腔室(7、9)和阻性消声腔室(8)三个腔室;所述进气管(4)、出气管(5)和过渡管(6)相互间隔布置在壳体内,并与壳体(1)轴向平行;所述进气管(4)由壳体(1)外依次穿过壳体(1)的前端盖(11)、第一、第二隔板(2、3)后伸入第二扩张腔室(9)内;所述出气管(5)从第一扩张腔室(7)依次穿过第一、第二隔板(2、3)和壳体(1)的后端盖(12)后穿出壳体(1);过渡管(6)从第一扩张腔室(7)穿过第一、第二隔板(2、3)后伸入第二扩张腔室(9)内;所述进气管(4)、出气管(5)和过渡管(6)位于阻性消声腔室(8)内的部分在管壁上均设置有微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4)的进气管出口端(43)、出气管(5)的出气管进口端(53)和过渡管(6)的过渡管进口端(63)均为扩张口结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口结构为喇叭口、椭圆形扩张开口 、三角形扩张口 、方形扩张口或者矩形扩张口 。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口结构与各管通过倒圆角R平滑过渡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汽车消声器,其在壳体内设置第一、第二隔板将壳体内部依次隔离成第一、第二扩张腔室和阻性消声腔室三个腔室;进气管由壳体外依次穿过壳体的前端盖、第一、第二隔板后伸入第二扩张腔室内;出气管从第一扩张腔室依次穿过第一、第二隔板和壳体的后端盖后穿出壳体;过渡管从第一扩张腔室穿过第一、第二隔板后伸入第二扩张腔室内;所述进气管、出气管和过渡管位于阻性消声腔室内的部分在管壁上均设置有微孔。进气管的出口端、出气管的进口端和过渡管的进口端均为扩张口结构。本消声器结构可以使排气气流经过平滑的扩张、收缩和扩张、收缩后,速度大大降低,排气背压减小,发动机的功率,扭矩得到提高。
文档编号F01N1/08GK201507339SQ200920206570
公开日2010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30日
发明者叶天行, 戴永蓥, 李倩倩, 瞿尚胜 申请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