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油泵油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74820阅读:10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手油泵油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路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手油泵油路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手油泵油路结构包括进油管、出油管及上下相互连接后以形成腔室的泵盖、滤座,腔室的底壁上设有进油单向阀和出油单向阀,滤座上相对于泵盖的下侧为一槽坑,滤座内有进油通道、出油通道、安装通道,进油通道的外端、安装通道的上端位于滤座的侧壁上且低于腔室,进油通道的外端接进油管、内端通过进油单向阀使得进油通道与腔室相通,出油通道的一端与槽坑相通、另一端通过出油单向阀使得腔室与出油通道相通,安装通道的上端接出油管、下端处于槽坑内且旋装中空的螺纹接头,螺纹接头经槽坑超出滤座。 有上述油路结构的手油泵通过螺纹接头与滤清器的螺纹盖板分总成旋接,进油管、出油管接在机动车燃油系统的油路中,该手油泵即可使用。 使用时,油箱中的燃油(一般混有毛絮、胶状物等杂质)始终经进油管、进油通道、进油单向阀进入腔室内,再经出油单向阀、出油通道、槽坑进入滤清器内进行过滤和水分离,最后,洁净的燃油经螺纹接头、安装通道、出油管流出(即燃油先经过腔室、再经过滤清器)。 使用一段时间后,油箱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杂质、手油泵油路结构在金加工中留下的金属屑以及燃油中的杂质将在手油泵油路结构的腔室内逐渐沉积,使单向阀的阀片被卡,导致单向阀失灵、不密封,这样,该手油泵会经常出现泵油量不足或不泵油的情况,以致手油泵失灵时有发生、无法正常工作,给用户的使用带来诸多不便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确保手油泵持续正常工作的手油泵油路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手油泵油路结构包括进油管、出油管及上下相互连接后以形成腔室的泵盖、滤座,腔室的底壁上设有进油单向阀和出油单向阀,滤座上相对于泵盖的下侧为一槽坑,滤座内有进油通道、出油通道、安装通道,进油通道的外端、安装通道的上端位于滤座的侧壁上且低于腔室,进油通道的外端接进油管、内端通过进油单向阀使得进油通道与腔室相通,出油通道的一端与槽坑相通、另一端通过出油单向阀使得腔室与出油通道相通,安装通道的上端接出油管、下端处于槽坑内且旋装中空的螺纹接头,螺纹接头经槽坑超出滤座,槽坑的顶壁开有一个与进油通道相通的通孔,槽坑的顶壁上对应于通孔处设有一个止回阀,使得槽坑与进油通道之间液密封。 有本实用新型手油泵油路结构的手油泵通过螺纹接头与滤清器的螺纹盖板分总成旋接,进油管、出油管接在机动车燃油系统的油路中,该手油泵即可使用。[0009] 下面通过介绍该手油泵的具体使用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3[0010] 手油泵刚初始工作时,油箱中的燃油经进油管、进油通道、进油单向阀进入腔室内(此时,腔室内为负压,止回阀关闭),再经出油单向阀、出油通道、槽坑进入滤清器内进行过滤和水分离,最后经螺纹接头、安装通道、出油管流出。 —旦滤清器正常工作时,手油泵就可停止工作(此时,腔室内负压消失,止回阀开启),油箱中的燃油直接经进油管、进油通道、止回阀进入槽坑内,再进入滤清器内进行过滤和水分离,最后经螺纹接头、安装通道、出油管流出。 这样,油箱中的燃油将不再流经进油单向阀、腔室、出油单向阀、出油通道,避免了相应杂质在手油泵油路结构的腔室内的逐渐沉积,单向阀的阀片不会被卡,使得两单向阀的密封效果较好、不会失灵。 综上所述,滤清器在使用过程中,手油泵的工作可靠性得以提高(不会经常出现泵油量不足或不泵油的情况),确保了手油泵的持续正常工作,给用户的使用带来诸多方便。 所述止回阀由弹性簧片、接在簧片一端的密封圈组成,簧片的另一端通过螺钉与槽坑的顶壁贴靠连接,密封圈与通孔下端呈液密封配合。

图1是带有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手油泵安装在现有滤清器上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仰视图(去除现有滤清器、进油管和出油管及与所述两管相对的两
个堵头); 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及使用示意图(止回阀呈关闭状态);[0018] 图4是图1的B-B剖视图及使用示意图(止回阀呈开启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方式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0020] 参见图l-图4: 本实用新型手油泵油路结构包括进油管1、出油管2及上下相互连接后以形成腔室46的泵盖3、滤座4,腔室46的底壁上设有进油单向阀6和出油单向阀7,滤座4上相对于泵盖3的下侧为一槽坑41,滤座4内有进油通道45、出油通道44、安装通道42,进油通道45的外端、安装通道42的上端位于滤座4的侧壁上且低于腔室46,进油通道45的外端接进油管1、内端通过进油单向阀6使得进油通道45与腔室46相通,出油通道44的一端与槽坑41相通、另一端通过出油单向阀7使得腔室46与出油通道44相通,安装通道42的上端接出油管2、下端处于槽坑41内且旋装中空的螺纹接头43,螺纹接头43经槽坑41超出滤座4,槽坑41的顶壁开有一个与进油通道45相通的通孔47,槽坑41的顶壁上对应于通孔47处设有一个止回阀5,使得槽坑41与进油通道45之间液密封。止回阀5由弹性簧片52、接在簧片52 —端的密封圈53组成,簧片52的另一端通过螺钉51与槽坑41的顶壁贴靠连接,密封圈53与通孔47下端呈液密封配合。 有本实用新型手油泵油路结构的手油泵通过螺纹接头43与滤清器8的螺纹盖板分总成81旋接,进油管1、出油管2接在机动车燃油系统的油路中(附图中未示出机动车燃油系统的油路),该手油泵即可使用。[0023] 下面通过介绍该手油泵的具体使用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0024] 参见图1、图3 :手油泵刚初始工作时,油箱(附图中未示出油箱)中的燃油经进油管1、进油通道45、进油单向阀6进入腔室46内(此时,腔室46内为负压,止回阀5关闭),再经出油单向阀7、出油通道44、槽坑41进入滤清器8内进行过滤和水分离,最后经螺纹接头43、安装通道42、出油管2流出。 参见图1、图4 :一旦滤清器8正常工作时,手油泵就可停止工作(此时,腔室46内负压消失,止回阀5开启),油箱中的燃油直接经进油管1、进油通道45、止回阀5进入槽坑41内,再进入滤清器8内进行过滤和水分离,最后经螺纹接头43、安装通道42、出油管2流出。 这样,油箱中的燃油将不再流经进油单向阀6、腔室46、出油单向阀7、出油通道
44,避免了相应杂质在手油泵油路结构的腔室46内的逐渐沉积,两单向阀的阀片不会被卡
(附图中未示出所述阀片的件号),使得两单向阀的密封效果较好、不会失灵。 综上所述,滤清器8在使用过程中,手油泵的工作可靠性得以提高(不会经常出
现泵油量不足或不泵油的情况),确保了手油泵的持续正常工作,给用户的使用带来诸多方便。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比如在确保槽坑与进油通道之间液密封的前提条件下,止回阀还可采用其它适用的结构形式。
权利要求手油泵油路结构,包括进油管、出油管及上下相互连接后以形成腔室的泵盖、滤座,腔室的底壁上设有进油单向阀和出油单向阀,滤座上相对于泵盖的下侧为一槽坑,滤座内有进油通道、出油通道、安装通道,进油通道的外端、安装通道的上端位于滤座的侧壁上且低于腔室,进油通道的外端接进油管、内端通过进油单向阀使得进油通道与腔室相通,出油通道的一端与槽坑相通、另一端通过出油单向阀使得腔室与出油通道相通,安装通道的上端接出油管、下端处于槽坑内且旋装中空的螺纹接头,螺纹接头经槽坑超出滤座,其特征在于槽坑的顶壁开有一个与进油通道相通的通孔,槽坑的顶壁上对应于通孔处设有一个止回阀,使得槽坑与进油通道之间液密封。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手油泵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止回阀由弹性簧片、接在簧片一端的密封圈组成,簧片的另一端通过螺钉与槽坑的顶壁贴靠连接,密封圈与通孔下端呈液密封配合。
专利摘要手油泵油路结构,包括进、出油管及上下相互连接后以形成腔室的泵盖、滤座,腔室的底壁上设有进、出油单向阀,滤座上相对于泵盖的下侧为一槽坑,滤座内有进油通道、出油通道、安装通道,进油通道的外端、安装通道的上端位于滤座的侧壁上且低于腔室,进油通道的外端接进油管、内端通过进油单向阀使得进油通道与腔室相通,出油通道的一端与槽坑相通、另一端通过出油单向阀使得腔室与出油通道相通,安装通道的上端接出油管、下端处于槽坑内且旋装中空的螺纹接头,螺纹接头经槽坑超出滤座,槽坑的顶壁开有一个与进油通道相通的通孔,槽坑的顶壁上对应于通孔处设有一个止回阀,使得槽坑与进油通道之间液密封。本结构可确保手油泵的持续正常工作。
文档编号F02M37/16GK201507377SQ200920234278
公开日2010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14日
发明者宋培清, 张伟, 李建国, 高标 申请人:蚌埠国威滤清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