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油路分布的发动机缸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97063阅读:6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油路分布的发动机缸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油机气缸盖总成,尤其涉及进气VVT汽油机气缸盖总成。
背景技术
发动机是普遍使用的动力输出设备,具有较多的运动副,而运动副摩擦将消耗掉发动机较多的能量,因而,有效的润滑手段使发动机高效运行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对于“VVT”发动机,即可变气门正时发动机来说,需要进行润滑,而该设备的VVT控制油路由外部接入;外部接入所需装配的零件数量多,结构不够紧凑,体积大,安装以及拆卸维修工艺复杂,密封性能差,油压也不稳定,影响发动机的正常运行。而对于发动机的润滑油路来说,一般是通过机油泵将油输入滤清器净化后进入缸体内的主油路,位于发动机缸壁本体外部的油路依然较多,使油路密封点较多,增加维护成本。因而,需要一种油路布置结构,使得发动机整体结构简单紧凑,具有较小的体积,并减少油路密封点,密封可靠,降低维护油路的工作量,并降低装配时的材料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油路分布的发动机缸体,使得发动机整体结构简单紧凑,具有较小的体积,并减少油路密封点,密封可靠,降低维护油路的工作量,并降低装配时的材料成本。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油路分布的发动机缸体,包括缸壁本体,所述缸壁本体内至少具有初始油路、主油路和与主油路连通的用于为发动机各个润滑点提供润滑油的支油路,所述初始油路连接于机油泵出口与滤清器进口之间,所述主油路连通于滤清器出油口,所述支油路均连通于主油路。进一步,发动机为VVT发动机,所述支油路包括有为VVT提供润滑油的VVT专用油路;进一步,所述支油路还包括与发动机各个主轴颈一一对应的主轴颈润滑油路;进一步,从任意一主轴颈润滑油路引出一缸盖润滑油路,该缸盖润滑油路由缸壁本体与缸盖的接合端面输送至缸盖上需润滑部件;进一步,所述主油路沿横向设置,并位于缸壁本体上设有主油路加工开口,该主油路加工开口由油路堵塞I封闭;进一步,所述缸盖润滑油路由缸盖润滑油路分段接合而成,所述缸盖润滑油路分段避开缸壁本体上或/和内的有用空间,所述缸盖润滑油路分段位于缸壁本体表面或/和与缸盖接合端面设有缸盖润滑油路加工开口,位于缸壁本体表面的缸盖润滑油路加工开口由油路堵塞II封闭,位于缸壁本体与缸盖接合端面的缸盖润滑油路加工开口由缸壁本体与缸盖接合后封闭;进一步,位于缸壁本体内从缸盖润滑油路还引出用于为液压张紧器提供润滑油的 液压张紧器润滑油路;[0012]进一步,所述主油路设有机油压力报警器;进一步,所述VVT专用油路为直线油路,与缸壁本体上的各个缸中心线的共面呈I° 2°夹角;进一步,所述VVT专用油路与缸壁本体沿缸排列方向的端面呈11° 13°夹角。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油路分布的发动机缸体,将包括滤清器前的初始油路在内的全部油路均设置于缸壁本体内,使得发动机整体结构简单紧凑,具有较小的体积,并减少油路密封点,密封可靠,降低维护油路的工作量,并降低装配时的材料成本。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图I为本实用新型油路分布侧视图(图中虚线为油路分布结构);图2为本实用新型油路分布俯视图(图中虚线为油路分布结构);图3为主油路剖视图;图4为缸盖润滑油路剖视图;图5为VVT专用油路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I为本实用新型油路分布侧视图(图中虚线为油路分布结构),图2为本实用新型油路分布俯视图(图中虚线为油路分布结构),图3为主油路剖视图,图4为缸盖润滑油路剖视图,图5为VVT专用油路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具有油路分布的发动机缸体,包括缸壁本体I,所述缸壁本体I内至少具有初始油路A-B、主油路ET和与主油路E-T连通的用于为发动机各个润滑点提供润滑油的支油路,所述初始油路A-B连接于机油泵出口与滤清器进口之间,所述主油路E-T连通于滤清器出油口,所述支油路均连通于主油路E-T;如图所示,内置于缸壁本体内的初始油路A-B经B点后进入滤清器,A点和机油泵出油口相连接,机油经机油滤清器过滤后,经过渡油路C-D进入气缸体主油路E-T。本实施例中,发动机为VVT发动机,,进而实现对气门重叠角及进气门迟闭角的控制,该结构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在此不再赘述;所述支油路包括有为WT提供润滑油的VVT专用油路G-H ;如图所示,VVT专用油路G-H和主油路E-T相交于G点,VVT专用油路G-H供给缸盖上OCV阀润滑油使其正常工作,从而保证VVT的正常运行。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油路还包括与发动机各个主轴颈--对应的主轴颈润滑油
路;如图所示,机油经主油路E-T后进入油路F-Fl、油路J-Jl、油路P-Pl、油路Q-Ql、油路S-Sl分别润滑曲轴各主轴颈。本实施例中,从任意一主轴颈润滑油路引出一缸盖润滑油路,该缸盖润滑油路由缸壁本体与缸盖的接合端面输送至缸盖上需润滑部件;本实施例中,所述缸盖润滑油路由缸盖润滑油路分段接合而成,所述缸盖润滑油路分段避开缸壁本体上或/和内的有用空间,所述缸盖润滑油路分段位于缸壁本体表面或/和与缸盖接合端面设有缸盖润滑油路加工开口,位于缸壁本体表面的缸盖润滑油路加工开口由油路堵塞113封闭,位于缸壁本体与缸盖接合端面的缸盖润滑油路加工开口由缸壁本体与缸盖接合后封闭;如图所示,缸盖润滑油路由缸盖润滑油路分段K-K1、缸盖润滑油路分段L-L1、缸盖润滑油路分段M-Ml和缸盖润滑油路分段N-Nl构成,缸盖润滑油路分段K-Kl和油路J-Jl相交于K点,缸盖润滑油路分段L-Ll和缸盖润滑油路分段K-Kl相交于L点,缸盖润滑油路分段M-Ml和缸盖润滑油路分段L-Ll相交于M点,缸盖润滑油路分段N-Nl和油路M-Ml相交于N点,缸盖润滑油路分段N-Nl供给缸盖润滑用油,其中油路L-Ll的LI点为加工开口,位于缸壁本体与缸盖的接合处,被气缸垫密封,缸盖润滑油路分段K-Kl和缸盖润滑油路分段M-Ml的Kl和Ml端分别形成加工开口,由油路堵塞Π3封闭。[0026]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油路E-T沿横向设置,并位于缸壁本体I上设有主油路加工开口,该主油路加工开口由油路堵塞12封闭,如图所示,主油路E-T的E点和T点由油路堵塞12封闭。本实施例中,位于缸壁本体内从缸盖润滑油路还引出用于为液压张紧器提供润滑油的液压张紧器润滑油路;如图所示,液压张紧器润滑油路V-Vi和缸盖润滑油路的缸盖润滑油路分段K-Kl相交于V点,用来供给液压张紧器用油;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油路设有机油压力报警器;如图所示,油路分支R-Rl和主油路E-T相交于R点,Rl端装机油压力报警器,用来检查发动机主油路机油压力。本实施例中,所述VVT专用油路为直线油路,与缸壁本体上的各个缸中心线的共面呈1° 2°夹角;本实施例中,所述VVT专用油路与缸壁本体沿缸排列方向的端面呈11° 13°夹角;上述夹角能够避开缸壁本体上的有用空间并能够减小润滑油阻力,利于有效润滑。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油路分布的发动机缸体,包括缸壁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缸壁本体内至少具有初始油路、主油路和与主油路连通的用于为发动机各个润滑点提供润滑油的支油路,所述初始油路连接于机油泵出口与滤清器进口之间,所述主油路连通于滤清器出油口,所述支油路均连通于主油路。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具有油路分布的发动机缸体,其特征在于发动机为VVT发动机,所述支油路包括有为VVT提供润滑油的VVT专用油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油路分布的发动机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油路还包括与发动机各个主轴颈--对应的主轴颈润滑油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油路分布的发动机缸体,其特征在于从任意一主轴颈润滑油路引出一缸盖润滑油路,该缸盖润滑油路由缸壁本体与缸盖的接合端面输送至缸盖上需润滑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油路分布的发动机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路沿横向设置,并位于缸壁本体上设有主油路加工开口,该主油路加工开口由油路堵塞I封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油路分布的发动机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盖润滑油路由缸盖润滑油路分段接合而成,所述缸盖润滑油路分段避开缸壁本体上或/和内的有用空间,所述缸盖润滑油路分段位于缸壁本体表面或/和与缸盖接合端面设有缸盖润滑油路加工开口,位于缸壁本体表面的缸盖润滑油路加工开口由油路堵塞II封闭,位于缸壁本体与缸盖接合端面的缸盖润滑油路加工开口由缸壁本体与缸盖接合后封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油路分布的发动机缸体,其特征在于位于缸壁本体内从缸盖润滑油路还引出用于为液压张紧器提供润滑油的液压张紧器润滑油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油路分布的发动机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路设有机油压力报警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油路分布的发动机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VVT专用油路为直线油路,与缸壁本体上的各个缸中心线的共面呈1° 2°夹角。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油路分布的发动机缸体,其特征在于所述VVT专用油路与缸壁本体沿缸排列方向的端面呈11° 13°夹角。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油路分布的发动机缸体,包括缸壁本体,缸壁本体内至少具有初始油路、主油路和与主油路连通的用于为发动机各个润滑点提供润滑油的支油路,初始油路连接于机油泵出口与滤清器进口之间,主油路连通于滤清器出油口,所述支油路均连通于主油路,本实用新型将包括滤清器前的初始油路在内的全部油路均设置于缸壁本体内,使得发动机整体结构简单紧凑,具有较小的体积,并减少油路密封点,密封可靠,降低维护油路的工作量,并降低装配时的材料成本。
文档编号F02F1/18GK202417727SQ20112056893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30日
发明者张兴海, 汪开银 申请人: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