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的进气歧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46177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动机的进气歧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发动机的进气歧管,其包括进气总管、进气歧管主体、谐振腔及法兰,所述进气总管与谐振腔入口形成倒角,所述进气总管与谐振腔连接的一端为非对称倒角形状。本发明改进了进气结构的设计,减小了进气阻力,增强了动能的压力波动效应,避免因摩擦而产生热量,从而避免使进气的温度上升,能够增加新鲜的空气进入内燃机的缸内。
【专利说明】一种发动机的进气歧管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的进气歧管。
【背景技术】
[0002]进气阻力不但会降低动能的压力波动效应,衰减压力波,而且会因摩擦而产生热量,从而使进气的温度上升,减少新鲜的空气进入内燃机的缸内。进气管道流动阻力,按其性质分有两类:一类是沿程的阻力,实际上就是进气管道的摩擦阻力,跟管径、管长和管道内流动表面的质量情况有关,并且跟进气管的长管长成正比;另一类则是局部的阻力,它是由于管道流通的截面形状、大小以及流动方向变化,在局部产生涡流损失所引起的,经常出现旋涡区和速度的重新分配。试验研究表明:内燃机节气门全开时进气系统能量损失分布为:摩擦损失约占12%,进气总管入口约占2%,节气门连接法兰处约占2%,节气门体约占9%,谐振腔入口约占4%,进气歧管入口约占52%,进气歧管弯曲部分约占18%。
[0003]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良结构的发动机的进气歧管,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小进气阻力的发动机的进气歧管。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发动机的进气歧管,其包括进气总管、进气歧管主体、谐振腔及法兰,所述进气总管与谐振腔入口形成倒角,所述进气总管与谐振腔连接的一端为非对称倒角形状。
[0006]优选的,在上述发动机的进气歧管中,在所述进气歧管主体上集成有可变气道长度机构,所述进气歧管主体包括多个进气管,该进气管连接于所述进气歧管主体的缸盖,一进气管对应连通缸盖处的两独立进气口。
[0007]优选的,在上述发动机的进气歧管中,所述可变气道长度机构包括电磁阀、真空软管、执行器、阀片、轴承和转轴,所述轴承套设于所述转轴,所述阀片固连于所述转轴,所述转轴转动时带着所述阀片摆动,所述执行器与所述转轴相连,所述电磁阀接收发动机控制单元发出的信号,并将该信号输出至执行器,所述执行器驱动所述转轴旋转,带着阀片摆动进行气道切换。
[0008]优选的,在上述发动机的进气歧管中,所述谐振腔的体积为1200ml。
[0009]优选的,在上述发动机的进气歧管中,所述进气歧管主体包括真空腔。
[0010]优选的,在上述发动机的进气歧管中,所述进气歧管主体包括PCV管嘴和挡板。[0011 ] 优选的,在上述发动机的进气歧管中,所述进气歧管主体上设置EGR安装法兰,对应于该EGR安装法兰设置法兰密封圈。
[0012]优选的,在上述发动机的进气歧管中,所述进气歧管主体包括节流阀体,对应于该节流阀体设置阀体密封圈。
[0013]优选的,在上述发动机的进气歧管中,所述进气歧管主体上设置温度压力传感器。[0014]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动机的进气歧管改进了进气结构的设计,减小了进气阻力,增强了动能的压力波动效应,避免因摩擦而产生热量,从而避免使进气的温度上升,能够增加新鲜的空气进入内燃机的缸内。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有关本发明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发明发动机的进气歧管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外露两进气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所述可变气道长度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法兰面密封圈和阀体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安装温度压力传感器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减小进气阻力的发动机的进气歧管。
[001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19]本发明公开的发动机的进气歧管,其包括进气总管、进气歧管主体1、谐振腔2、真空腔3。及法兰,所述进气总管与谐振腔2入口形成倒角,所述进气总管与谐振腔2连接的一端为非对称倒角形状。
[0020]所述发动机的进气歧管的长度可调,在所述进气歧管主体上集成有可变气道长度机构,所述进气歧管主体包括多个进气管,该进气管连接于所述进气歧管主体的缸盖,一进气管对应连通缸盖处的两独立进气口 11。进气管与缸盖连接法兰处每个气道岔分为两个独立的气道进气缸盖里。
[0021]所述可变气道长度机构包括电磁阀5、真空软管6、执行器7、阀片13、轴承14和转轴15,轴承14套设于所述转轴15,阀片13固连于所述转轴15,转轴15转动时带着所述阀片13摆动,执行器7与所述转轴15相连,电磁阀5接收发动机控制单元发出的信号,并将该信号输出至执行器7,执行器7驱动所述转轴15旋转,带着阀片13摆动进行气道切换。
[0022]谐振腔2的体积为1200ml。
[0023]当进气歧管的谐振腔2、真空腔3在单向密封阀作用下,发动机运行过程在真空腔3内产生、保持真空并且在发动机怠速状态下达到最大值_75Kpa(相对大气压),电磁阀5在发动机到达一定的转速时接收发动机控制单元发出的信号并输出到执行器7,执行器7通过真空腔3存储的真空源与大气压的压差驱动整个可变气道长度机构工作;发动机在中低速工况时进气歧管使用长气道进气,在高速时进气歧管使用短气道进气,长气道、短气道在发动机不同转速下的气道切换策略在解决小排量汽油发动机中低速提高扭矩、降低油耗以及减少NOX排放方面都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0024]本发明实施例中,进气歧管长度变换过程中,可产生最长气道的长度为600_,可产生最短气道的长度为380mm。
[0025]所述进气歧管主体包括PCV管嘴4和挡板8。通过PCV管嘴4,进气歧管可以同时导入并利用轴箱串气。
[0026]所述进气歧管主体上设置EGR安装法兰12,对应于该EGR安装法兰12设置法兰密封圈10。
[0027]所述进气歧管主体包括节流阀体,对应于该节流阀体设置阀体密封圈9。
[0028]所述进气歧管主体上设置温度压力传感器16。
[0029]阀片13摆动对应于气道为长气道或短气道。塑料进气歧管谐振腔2、真空腔3的结构方式以及可变气道长度机构安装方式,包括使用一片节流阀体垫片以及4片分体设计的法兰面垫片;由执行器7驱动转轴15在轴承14的支撑下,阀片13发生开启和关闭的动作来完成进气歧管长气道和短气道的相互切换。塑料进气歧管使用默认状态长气道设计方式,即进气歧管在没有真空源默认状态下阀片处于关闭状态,此时进气歧管气道保持为长气道。
[0030]本发明将可变气道长度机构集成到进气歧管总成,通过发动机控制单元输出转速信号控制可变气道长度机构协调进气歧管长、短气道工作,发动机从怠速到4500RPM下进气歧管装置使用长气道进气,发动机扭矩由此提高到143N.m、3800RPM(l.5L),在4500RPM以上进气歧管装置使用短气道进气,发动机由此在5800RPM时升功率超过50Kw/L,提高了发动机的充气效率、发动机中低转速时的输出扭矩以及输出功率,同时也更有效地降低发动机油耗和NOX排放。
[0031]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动机的进气歧管改进了进气结构的设计,减小了进气阻力,增强了动能的压力波动效应,避免因摩擦而产生热量,从而避免使进气的温度上升,能够增加新鲜的空气进入内燃机的缸内。
[0032]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
【权利要求】
1.一种发动机的进气歧管,其包括进气总管、进气歧管主体、谐振腔及法兰,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总管与谐振腔入口形成倒角,所述进气总管与谐振腔连接的一端为非对称倒角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的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气歧管主体上集成有可变气道长度机构,所述进气歧管主体包括多个进气管,该进气管连接于所述进气歧管主体的缸盖,一进气管对应连通缸盖处的两独立进气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的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气道长度机构包括电磁阀、真空软管、执行器、阀片、轴承和转轴,所述轴承套设于所述转轴,所述阀片固连于所述转轴,所述转轴转动时带着所述阀片摆动,所述执行器与所述转轴相连,所述电磁阀接收发动机控制单元发出的信号,并将该信号输出至执行器,所述执行器驱动所述转轴旋转,带着阀片摆动进行气道切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的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腔的体积为1200ml 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的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歧管主体包括真空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的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歧管主体包括PCV管嘴和挡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的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歧管主体上设置EGR安装法兰,对应于该EGR安装法兰设置法兰密封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的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歧管主体包括节流阀体,对应于该节流阀体设置阀体密封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的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歧管主体上设置温度压力传感器。
【文档编号】F02M35/104GK103742318SQ201310715873
【公开日】2014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3日
【发明者】张洪涛, 叶浩鸣 申请人:广西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