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缸体的冷却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150154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缸体的冷却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摩托车发动机的冷却【技术领域】,提出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气缸体的冷却装置。提出的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气缸体的冷却装置具有位于气缸体(1)内、平行排列的两层或多层冷却水通道(4);气缸体(1)内具有与多层冷却水通道垂直的贯通孔或盲孔;贯通孔或盲孔为位于多层冷却水通道的一端或两端;在贯穿孔的两端或盲孔的开口端设置堵头(2)和O型密封圈(3);第一层冷却水通道的始端作为进水口(6),并通过水管接头(5)连接冷却水循环系统;最后层冷却水通道的末端作为出水口(7)。本实用新型有效提高了冷却水与气缸体的热交换面积,能够更加充分的带走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提高了发动机的冷却效果,从而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
【专利说明】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缸体的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摩托车发动机的冷却【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缸体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国内摩托车发动机缸体冷却水通道均采用单腔通道结构。这种结构的缺点是:开模易受缸体结构限制,存在水道漏水安全隐患问题,不能充分带走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
[0003]
【发明内容】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缸体的冷却装置。
[0005]本实用新型为完成其发明任务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气缸体的冷却装置,所述的冷却装置具有冷却水通道;所述的冷却水通道位于气缸体内,为平行排列的两层或多层;所述的气缸体内具有与多层冷却水通道垂直的贯通孔或盲孔;所述贯通孔或盲孔为位于多层冷却水通道的一端或两端;第一层冷却水通道的末端、中间N层冷却水通道的两端以及最后层冷却水通道的始端通过贯穿孔或盲孔连通,并在贯穿孔的两端或盲孔的开口端设置堵头和O型密封圈;第一层冷却水通道的始端作为进水口,并通过水管接头连接冷却水循环系统;最后层冷却水通道的末端作为出水口。
[0007]所述冷却水通道的两端分别穿过贯穿孔或盲孔,并在冷却水通道的端头设置堵头和O型密封圈或冷却水通道的端头作为出水口或冷却水通道的端头作为进水口。
[0008]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缸体的冷却装置,采用多层冷却水通道的结构,有效提高了冷却水与气缸体的热交换面积,能够更加充分的带走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提高了发动机的冷却效果,从而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多层冷却水通道之间通过贯通孔或盲孔连通,并在贯通孔的两端或盲孔的开口端设置堵头和O型密封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所存在水道漏水的安全隐患问题,并具有制造工艺简单的特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
[0011]图中:1、气缸体,2、堵头,3、O型密封圈,4、冷却水通道,5、水管接头,6、进水口,7、
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2]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说明:
[0013]如图1、图2所示,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气缸体的冷却装置,所述的冷却装置具有冷却水通道4 ;所述的冷却水通道4位于气缸体I内,为平行排列的两层;所述的气缸体I内具有与两层冷却水通道垂直的贯通孔或盲孔,该实施例中为盲孔;所述的盲孔为一个,位于两层冷却水通道的连接处,第一层冷却水通道的末端与第二层冷却水通道的始端均与盲孔连通;在盲孔的开口端设置堵头2和O型密封圈3 ;第一层冷却水通道的始端作为进水口 6,并通过水管接头5连接冷却水循环系统;第二层冷却水通道的末端作为出水口 7 ;该实施例中,每层所述的冷却水通道4由三段冷却水通道首尾连接组成;三段冷却水通道均为贯通孔结构;其中冷却水通道的两端的端头设置堵头和O型密封圈或冷却水通道的端头作为出水口或冷却水通道的端头作为进水口。
【权利要求】
1.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气缸体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装置具有冷却水通道(4);所述的冷却水通道(4)位于气缸体(I)内,为平行排列的两层或多层;所述的气缸体(O内具有与多层冷却水通道垂直的贯通孔或盲孔;所述贯通孔或盲孔为位于多层冷却水通道的一端或两端;第一层冷却水通道的末端、中间N层冷却水通道的两端以及最后层冷却水通道的始端通过贯穿孔或盲孔连通,并在贯穿孔的两端或盲孔的开口端设置堵头(2)和O型密封圈(3);第一层冷却水通道的始端作为进水口(6),并通过水管接头(5)连接冷却水循环系统;最后层冷却水通道的末端作为出水口(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气缸体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通道(4)的两端分别穿过贯穿孔或盲孔,并在冷却水通道的端头设置堵头(2)和O型密封圈(3)或冷却水通道的端头作为出水口(7)或冷却水通道的端头作为进水口(6)。
【文档编号】F02F1/10GK203614243SQ201320738437
【公开日】2014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1日
【发明者】刘晨明, 艾东斌, 秦宏宇, 李滨时, 李福全, 李保明, 孟凡科, 姬战利 申请人:洛阳北方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