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箱的内置排气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64307阅读:5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箱的内置排气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箱的内置排气系统,包括安装于油箱顶壁下方的压力控制阀和位于油箱外部的碳罐,油箱内设有封闭且紧贴在油箱顶壁下方的油气分离器,油气分离器面向压力控制阀的一侧下部设有分离器进口,另一侧上部设有分离器出口,分离器进口通过管道与压力控制阀的排气口相连接,分离器出口通过管道穿过油箱壁与碳罐的进气口连接。油气分离器的内腔设有多道上挡板和下挡板,各上挡板分别连接在油气分离器顶壁上,各上挡板下部分别与油气分离器底壁间隔一段距离,各下挡板分别连接在油气分离器的底壁上,各下挡板上部分别与顶壁间隔一段距离,上挡板和下挡板相互间隔排列在分离器进口和分离器出口之间。该系统可有效阻止晃荡的燃油进入碳罐。
【专利说明】一种油箱的内置排气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箱,特别涉及一种油箱的内置排气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由于汽油易挥发,其饱和蒸汽压较大,在较高的环境温度下往往能够达到70KPa甚至到lbar,容易造成塑料燃油箱变形,在加油或工作过程中均需要排气。为了使燃油箱中的燃油蒸汽压力得到降低,需要在燃油箱顶部安装压力控制阀,压力控制阀的出口通往碳罐。
[0003]当燃油箱中的燃油蒸汽超过一定压力时,打开压力控制阀,使箱体内的燃油蒸汽不断被碳罐吸收,从而降低燃油箱内部的压力。由于燃油箱中的汽油仍然继续不断进行蒸发,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再次达到一定的压力,压力控制阀再次打开,碳罐再次对燃油蒸汽进行吸收,使箱体内部的压力降低。如此反复,碳罐或油气吸收装置会逐渐趋于饱和,无法继续吸收燃油蒸汽,这时需要开启发动机对碳罐进行清洗。
[0004]为了降低汽车燃油箱的碳氢排放,减少在油箱上开孔,将压力控制阀和部分管道放置在油箱内部越来越常见。压力控制阀的排气口与排气管连接,排气管伸出油箱外与碳罐连接,同样可以实现根据油箱内的压力进行间歇排气的功能。排气系统必须阻止燃油进入碳罐,而使碳罐受到浸泡失效,碳罐浸泡失效后,燃油蒸汽将进入外界环境造成环保和安全问题。
[0005]加油或行车过程中,油箱内的蒸汽直接从压力控制阀排出,经碳罐吸附后排入大气。当由于油箱液面上升或油箱晃荡时,燃油时常接触到压力控制阀,理论上压力控制阀遇到燃油时会自动关闭,以阻止燃油进入碳罐,但阀门的关闭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未完全关闭之前,会有少量燃油直接进入碳罐,如上所述,会造成环境和安全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油箱的内置排气系统,可以有效阻止晃荡的燃油进入碳罐。
[0007]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油箱的内置排气系统,包括位于油箱内部的压力控制阀和位于油箱外部的碳罐,所述压力控制阀安装于所述油箱的顶壁下方,所述油箱内设有封闭的油气分离器,所述油气分离器紧贴在所述油箱的顶壁下方,所述油气分离器面向所述压力控制阀的一侧下部设有分离器进口,所述油气分离器的另一侧上部设有分离器出口,所述分离器进口通过管道与所述压力控制阀的排气口相连接,所述分离器出口通过管道穿过油箱壁与所述碳罐的进气口连接。
[0008]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当燃油箱的液面晃荡时,少量燃油会越过阀门进入油气分离器内,由于油气分离器的内腔比管道大很多,提供了足够的缓冲空间,且分离器进口位于油气分离器的一侧下部,分离器出口位于油气分离器的另一侧上部,燃油不会越过分离器出口进入碳罐;停止晃荡后,油气分离器内的燃油可以从位于下部的分离器进口流回燃油箱。
[0009]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所述油气分离器的内腔设有多道上挡板和下挡板,各所述上挡板的上部分别连接在油气分离器的顶壁上,各所述上挡板的下部分别与所述油气分离器的底壁间隔一段距离,各所述下挡板的下部分别连接在油气分离器的底壁上,各所述下挡板的上部分别与所述油气分离器的顶壁间隔一段距离;所述上挡板和所述下挡板相互间隔排列在所述分离器进口和分离器出口之间。上挡板和下挡板将油气分离器的内腔分隔为若干相互连通的空间,形成类似于迷宫式的结构,燃油蒸汽可以从上挡板和下挡板与油箱壁之间的间隙通过,燃油被挡板多次阻挡,更加难以通过。
[0010]作为本发明的改进,各所述上挡板分别与所述油箱的后壁之间间隔一段距离,各所述下挡板分别与所述油箱的前壁之间间隔一段距离。上挡板和下挡板在前后方向上未完全隔绝,便于燃油从油气分离器的底部流回燃油箱。
[0011]作为本发明的改进,各所述上挡板分别与所述油箱的前壁之间间隔一段距离,各所述下挡板分别与所述油箱的后壁之间间隔一段距离。
[0012]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所述分离器进口和所述分离器出口分别位于所述油气分离器前后方向的中部。
[0013]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所述油气分离器的顶壁与所述油箱的顶壁连为一体。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油箱的内置排气系统的示意图。
[0016]图2为油气分离器的主视图。
[0017]图3为图2中沿A-A的剖视图。
[0018]图中:1.油箱;2.压力控制阀;3.管道;4.碳罐;5.油气分离器;5a.上挡板;5b.下挡板;5c.分离器进口 ;5d.分离器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油箱的内置排气系统包括位于油箱1内部的压力控制阀2和位于油箱1外部的碳罐4,压力控制阀2安装于油箱1的顶壁下方,油箱1内设有封闭的油气分离器5,油气分离器5紧贴在油箱1的顶壁下方,油气分离器5的顶壁可以与油箱1的顶壁连为一体。油气分离器5面向压力控制阀2的一侧下部设有分离器进口5c,油气分离器5的另一侧上部设有分离器出口 5d,分离器进口 5c通过管道3与压力控制阀2的排气口相连接,分离器出口 5d通过管道3穿过油箱壁与碳罐4的进气口连接。分离器进口 5c和分离器出口 5d可以分别位于油气分离器5前后方向的中部。
[0020]油气分离器5的内腔设有多道上挡板5a和下挡板5b,各上挡板5a的上部分别连接在油气分离器5的顶壁上,各上挡板5a的下部分别与油气分离器5的底壁间隔一段距离,各下挡板5b的下部分别连接在油气分离器5的底壁上,各下挡板5b的上部分别与油气分离器5的顶壁间隔一段距离;上挡板5a和下挡板5b相互间隔排列在分离器进口 5c和分离器出口 5d之间。
[0021]作为优选,各上挡板5a可以分别与油箱1的后壁之间间隔一段距离,各下挡板5b分别与油箱1的前壁之间间隔一段距离。
[0022]作为优选,各上挡板5a可以分别与油箱1的前壁之间间隔一段距离,各下挡板5b分别与油箱1的后壁之间间隔一段距离。
[0023]工作中,当燃油箱的液面晃荡时,少量燃油会越过阀门进入油气分离器5内,由于油气分离器5的内腔比管道3大很多,提供了足够的缓冲空间,且分离器进口 5c位于油气分离器5的一侧下部,分离器出口 5d位于油气分离器5的另一侧上部,加上上挡板5a和下挡板5b将油气分离器5的内腔分隔为若干相互连通的空间,形成类似于迷宫式的结构,燃油蒸汽可以从上挡板5a和下挡板5b与油箱壁之间的间隙通过,燃油被挡板多次阻挡不会越过分离器出口 5d进入碳罐4。上挡板5a和下挡板5b在前后方向上未完全隔绝,停止晃荡后,油气分离器5内的燃油可以从位于下部的分离器进口 5c流回燃油箱。
[002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权利要求】
1.一种油箱的内置排气系统,包括位于油箱内部的压力控制阀和位于油箱外部的碳罐,所述压力控制阀安装于所述油箱的顶壁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内设有封闭的油气分离器,所述油气分离器紧贴在所述油箱的顶壁下方,所述油气分离器面向所述压力控制阀的一侧下部设有分离器进口,所述油气分离器的另一侧上部设有分离器出口,所述分离器进口通过管道与所述压力控制阀的排气口相连接,所述分离器出口通过管道穿过油箱壁与所述碳罐的进气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箱的内置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分离器的内腔设有多道上挡板和下挡板,各所述上挡板的上部分别连接在油气分离器的顶壁上,各所述上挡板的下部分别与所述油气分离器的底壁间隔一段距离,各所述下挡板的下部分别连接在油气分离器的底壁上,各所述下挡板的上部分别与所述油气分离器的顶壁间隔一段距离;所述上挡板和所述下挡板相互间隔排列在所述分离器进口和分离器出口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箱的内置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上挡板分别与所述油箱的后壁之间间隔一段距离,各所述下挡板分别与所述油箱的前壁之间间隔一段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箱的内置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上挡板分别与所述油箱的前壁之间间隔一段距离,各所述下挡板分别与所述油箱的后壁之间间隔一段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箱的内置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器进口和所述分离器出口分别位于所述油气分离器前后方向的中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油箱的内置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分离器的顶壁与所述油箱的顶壁连为一体。
【文档编号】F02M37/00GK204061000SQ201420445123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8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8日
【发明者】孙岩, 姜林, 刘亮, 刘义虎, 苏卫东, 翁益明, 洪文斌 申请人:亚普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