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缸风冷柴油机高效润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1747阅读:2227来源:国知局
单缸风冷柴油机高效润滑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柴油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单缸风冷柴油机高效润滑系统。



背景技术:

柴油机润滑系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系统,单缸柴油机大多采用飞溅润滑方式,它通过机体内齿轮及运动件旋转搅拌机油,形成油雾润滑活塞、活塞环和缸套;同时通过曲轴上的引油盘,利用离心力作用将机油引向曲轴轴颈,形成油膜润滑曲轴轴颈和连杆瓦,而且通过主轴承座凸轮轴孔外接机油管将凸轮轴旋转时螺旋槽挤压润滑油至气缸盖罩油孔进行滴油润滑气门室组件。

柴油机工作可靠性与润滑系统密切相关,在立式单缸风冷柴油机中,由于机体都采用铝质压铸工艺,机体内腔的容积是无法改变的,机体底部设置的润滑油池容积有限,润滑油的存贮容量严重偏少,不仅影响柴油机的整机润滑系统,而且也直接影响柴油机的机油冷却,尤其在高温环境下作业,机油温度会迅速升高,这将会降低机油的润滑效果,长时间连续工作会逐渐失去机油的润滑性能,使得柴油机各摩擦表面润滑不充分,容易导致缸套、活塞、活塞环、连杆轴瓦、曲轴轴颈等过早的磨损,严重时会引起抱瓦、拉缸,而且还容易导致传动齿轮组润滑失油,使得柴油机因润滑不充分引发一系列的故障发生。

润滑系统对柴油机的工作状况起着重要作用。如果润滑油失去了作用,柴油机将会受到严重损害。柴油机的润滑系统由作为机油存放和散热的油底壳、 安装在齿轮室盖内的机油泵、机油泵出口连接有机油滤清器以及相应管路等构成。在柴油机的工作过程中,机油泵将润滑油从机体油底壳中吸出,经过机油滤清器过滤,将经过单道过滤后的润滑油以一定的压力通过主油道不断供给各运动零部件进行润滑,在减少金属件磨损的同时,带走摩擦热量。润滑油在冲刷零件表面的时候,同时也将因磨损而产生的金属细屑以及其它杂质带走,以保证发动机各传动部件的正常工作。润滑系统的设计和布局对柴油机的性能和可靠性有很大影响。

现有柴油机润滑系统存在以下缺陷:①主油道在冷机状态下机油压力过高,导致启动不良、密封接口漏油、机油泵磨损等问题;②曲轴连杆颈与连杆瓦多余的润滑油不起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基于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单缸风冷柴油机高效润滑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缸风冷柴油机高效润滑系统,该润滑系统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机油腔、主油道及曲轴油道,所述主油道具有低压油路和高压油路,所述机油腔联通低压油路,低压油路与高压油路之间设置有机油泵,高压油路上安装有调压阀,高压油路联通至曲轴油道,所述曲轴油道包括主轴瓦到曲轴主轴颈部位的油道I、连杆瓦到曲轴连杆颈部位的油道II以及连杆上开设的油道III,所述油道III的末端位于连杆的上端部,该连杆的上端部加工有与活塞内腔联通的喷油孔。

进一步地,所述机油腔内设有机油滤清器。

进一步地,所述连杆的上端部设有连杆衬套,该连杆衬套上开设有引油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的同类机型相比,本实用新型有两点创新之处:

1、主油道设有调压阀,可防止冷机机油压力过大;

2、曲轴连杆颈与连杆瓦多余的润滑油通过连杆上的油道III引导至活塞内腔进行冷却,提高了润滑机油的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另一个方向上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油腔,2.低压油路,3.高压油路,4.机油泵,5.调压阀,6.主轴瓦,7.曲轴,8.油道I,9.连杆瓦,10.油道II,11.连杆,12.油道III,13.活塞,14.喷油孔,15.机油滤清器,16.连杆衬套,17.引油槽。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2所示的一种单缸风冷柴油机高效润滑系统,该润滑系统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机油腔1、主油道及曲轴油道,主油道具有低压油路2和高压油路3, 机油腔1联通低压油路2,低压油路2与高压油路3之间设置有机油泵4,高压油路3上安装有调压阀5,高压油路3联通至曲轴油道,曲轴油道包括主轴瓦6到曲轴7主轴颈部位的油道I8、连杆瓦9到曲轴7连杆颈部位的油道II10以及连杆11上开设的油道III12,油道III12的末端位于连杆11的上端部,该连杆11的上端部加工有与活塞13内腔联通的喷油孔14。

其中,机油腔1内设有机油滤清器15。连杆10的上端部设有连杆衬套16,该连杆衬套16上开设有引油槽17。

离心式机油泵旋转作为润滑系统的动力,机油腔1内的低压机油通过机油滤清器14的过滤后到达机油泵4,通过机油泵4加压后进入高压油路3;高压油路3上安装有调压阀5,防止冷机状态下机油压力过高,导致启动不良、密封接口漏油、机油泵磨损等问题;经过调压后的机油到达曲轴油道的油道I8,一部分用于润滑主轴瓦6与曲轴7主轴颈,大部分通过油道II10到达连杆瓦9与曲轴7连杆颈部位;绝大部分的机油用于润滑连杆瓦9与曲轴7连杆颈,剩余部分通过连杆11上的油道III12到达连杆衬套16与活塞销部位,这部分机油通过连杆11顶部的喷油孔14喷向活塞13内腔部位,对活塞13进行冷却,降低活塞13热负荷,提高活塞13、活塞环的可靠性,降低柴油机热负荷。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2条留言
  • 访客 来自[中国] 2021年06月12日 09:23
    飞溅润滑质量差了!
    0
  • 访客 来自[中国] 2021年06月12日 09:18
    飞溅润滑烧瓦情况多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