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用作机油箱的新型干式油底壳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55945阅读:5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用作机油箱的新型干式油底壳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油底壳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用作机油箱的新型干式油底壳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油底壳主要分为湿式油底壳和干式油底壳。

湿式油底壳大量润滑油存放在油底壳中,不必另设油箱,结构简单。但其不足之处是:润滑油与漏入曲轴箱的燃气接触,使其氧化变质,缩短使用周期。而且油底壳要求有足够大的容积,使得柴油机总体高度增加,润滑油的清洗和更换都不方便。

干式油底壳其特点是大量的润滑油存放于专设的润滑油箱中,所以干式油底壳必须外接润滑油箱,其不足之处是:增加了柴油机的外接附件和管路,使得柴油机外部接口复杂,体积庞大,布置困难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可用作机油箱的新型干式油底壳结构,结构简单紧凑的同时,实现既可以起到干式油底壳的功能作用,又可以存放大量的机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可用作机油箱的新型干式油底壳结构,包括油底壳本体,所述油底壳本体通过分层分区设计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可通过紧固件与机体曲轴箱形成密闭空间;所述第二区域可与机体两侧的空腔形成用于存放机油的密闭空间;所述第一区域设有油池,通过机油油泵将油池内的润滑油送入第二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区域的油池有两个,分别设置在第一区域的前后两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区域设有消泡板和滤网。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区域有多个,且均相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区域的底部设置有通过紧固件固定的底盖。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优势:

(1)本发明通过对油底壳进行分层和分腔设计,结构简单紧凑,既可以起到干式油底壳的功能作用,又可以存放大量的机油,起到机油箱的作用。且存放的机油可以避免与漏入曲轴箱的燃气接触而导致氧化变质,克服了湿式油底壳结构的缺点。

(2)本发明油底壳上设置了底盖,使得机油的清洗及更换简单方便。

(3)合理利用机体侧腔的空间,存油量大,但油底壳体积精小,而且减少了整机的外接附件和管路。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新型干式油底壳结构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新型干式油底壳结构的侧剖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新型干式油底壳结构与机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新型干式油底壳结构的部件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油底壳本体,2-前油池,3-后油池,4-第一密封圈,5-第二密封圈,6-附件,7-机体,8-螺栓,9-底盖,10-消泡板,11-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可用作机油箱的新型干式油底壳结构,如图1、2所示,包括呈扁平的箱式结构的油底壳本体1,所述油底壳本体1通过分层分区设计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图中分别通过i和ii标识这两个区域。

如图3所示,第一区域通过螺栓8与机体7的曲轴箱形成密闭空间,并用异形的第一密封圈4进行密封,防止未经过滤的机油向第二区域渗漏。

图1、图3所示,多个第二区域是相通的,并通过第二密封圈5与机体7两侧空腔形成一定体积的密闭空间,除去部分附件6的体积,其余空间用于存放机油。

由于第二区域通过第一密封圈4与第一区域隔开,所以存放在第二区域的机油可以避免与漏入曲轴箱的燃气接触而导致氧化变质,克服了湿式油底壳的不足。

第一区域的前后两端上分别设有前油池2和后油池3,如图4所示,还设有消泡板10和滤网11,来自各摩擦表面的润滑油经消泡板10和滤网11过滤后进入前油池2或后油池3,然后再经机油油泵送入第二区域,完成了传统的干式油底壳的功能作用。

在第二区域的底部设置了底盖9,并通过密封圈密封,并用螺栓拧紧,装配简单方便,使得机油的清洗及更换简单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用作机油箱的新型干式油底壳结构,包括油底壳本体,所述油底壳本体通过分层分区设计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可通过紧固件与机体曲轴箱形成密闭空间;所述第二区域可与机体两侧的空腔形成用于存放机油的密闭空间;所述第一区域设有油池,通过机油油泵将油池内的润滑油送入第二区域。本发明具有以下优势:本发明通过对油底壳进行分层和分腔设计,结构简单紧凑,既可以起到干式油底壳的功能作用,又可以存放大量的机油,起到机油箱的作用。且存放的机油可以避免与漏入曲轴箱的燃气接触而导致氧化变质,克服了湿式油底壳结构的缺点。

技术研发人员:辛花;闫玮;张丽;高丽英;钱志高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天津)
技术研发日:2017.08.10
技术公布日:2018.02.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