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支架及线束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80901发布日期:2020-11-20 09:28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线束支架及线束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束支架及线束组件。



背景技术:

发动机线束是发动机上的中枢神经,发动机上的信号通过发动机线束传输到ecu(电子控制单元)以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由于发动机所处环境恶劣,发动机线束在围绕发动机周围,并暴露在外部环境中导致易受损。因此,线束的保护设计是线束设计的重要组成之一。

现有技术中,发动机线束的主要保护方式是容纳安装在线束支架中,线束支架可固定连接在发动机或者钣金件上。但是,目前该种发动机线束的连接方式中,线束支架采用直线型结构,空间布局受限,不易于线束的走线。线束支架包括上半部和下半部,上半部和下半部相互扣合在一起从而组成线束支架。为满足线束走线的空间布局,需要额外添加直线型线束支架,线束支架之间的连接不可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不足,提供一种线束支架及线束组件。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线束支架。该线束支架包括:

支架底部,所述支架底部包括第一底部和第二底部;所述第一底部与所述第二底部在长度方向上插接固定;和

支架上盖,所述支架上盖盖合在所述支架底部上,所述支架上盖包括第一上盖和第二上盖;所述第一上盖分别与所述第一底部及所述第二底部在高度方向上插接固定;所述第二上盖与所述第一上盖在长度方向上插接固定。

可选地,所述第二底部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二段相对于所述第一段弯折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底部在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插槽,所述第二底部端部设置有第一插设部;

所述第一插设部沿长度方向插入至所述第一插槽中,并与所述第一底部卡扣连接,以防止所述第一插设部脱离所述第一插槽。

可选地,所述第一底部上设置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二底部上设置有第一对配卡扣;

所述第一插设部插入到位至所述第一插槽中时,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一对配卡扣在长度方向上相互扣合,以阻止所述第一插设部脱离所述第一插槽。

可选地,所述第一底部上设置有第一挡壁,所述第二底部上设置有第一对配挡壁;

当所述第一插设部沿长度方向插入到位至所述第一插槽中时,所述第一挡壁与所述第一对配挡壁在长度方向上相抵挡。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底部上设置有第二插槽,在所述第一上盖上设置有第二插设部;在所述第二底部上设置有第三插槽,在所述第一上盖上设置有第三插设部;

当所述第一上盖盖合在所述第一底部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底部上时,所述第二插设部沿高度方向插入至所述第二插槽中并与所述第一底部卡扣连接,并且所述第三插设部沿高度方向插入至所述第三插槽中并与所述第一底部卡扣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插槽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卡扣,所述第二插设部上设置有第二对配卡扣;

所述第二插设部沿高度方向插入至所述第二插槽中时,所述第二卡扣与所述第二对配卡扣相互扣合,以阻止所述第二插设部脱离所述第二插槽;

所述第三插槽内壁上设置有第三卡扣,所述第三插设部上设置有第三对配卡扣;

所述第三插设部沿高度方向插入至所述第三插槽中时,所述第三卡扣与所述第三对配卡扣相互扣合,以阻止所述第三插设部脱离所述第三插槽。

可选地,所述第二插设部与所述第三插设部在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当所述第二底部与所述第一底部在长度方向上插接固定时,所述第二插槽与所述第三插槽在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以分别供所述第二插设部与所述第三插设部插入。

可选地,所述第一上盖在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第四插槽,所述第二上盖端部设置有第四插设部;

所述第四插设部沿长度方向插入至所述第四插槽中,并与所述第一上盖卡扣连接,以防止所述第四插设部脱离所述第四插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线束组件。该线束组件包括:

上述的线束支架;

线束,所述线束容纳安装在所述线束支架中。

可选地,还包括发泡件,用于容纳安装线束;

所述线束支架的刚度大于所述发泡件的刚度;

所述发泡件固定连接在所述线束支架上;所述线束还容纳安装在所述发泡件中。

可选地,还包括套管,用于容纳安装所述线束;

所述发泡件的刚度大于所述套管的刚度,所述套管固定连接在所述线束支架和/或所述发泡件上;所述线束还容纳安装在所述套管中。

不同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束支架及线束组件中,线束支架的第二底部与第一底部在长度方向上插接固定,且第一上盖分别与第一底部及第二底部在高度方向上插接固定,便于组装;第一底部、第二底部及第一上盖装配后两两连接,相互作用,连接可靠稳定,结构强度可靠。第二上盖与第一上盖插接固定,线束支架的装配便捷,结构强度可靠。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安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线束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第一底座与第二底座的安装图。

图4为图3中的第一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的第二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的第一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中的第二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的发泡部与套管的安装图。

图9为图8中的分解图。

图10为图2线束支架中的第二底座与第二上盖的安装图。

图11为图10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2为图10中的第二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4为图10中的第二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6为图1中的线束支架与连接器的安装图。

图17为图16中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6中的第二底座与连接器的安装示意图。

图19为图16中的第二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安装结构。请参阅图1,所述连接器安装结构包括线束组件和连接器7。所述线束组件包括线束安装结构和线束。所述线束安装结构包括线束支架1。所述线束支架1设置有第一容腔,用于容纳安装所述线束。所述线束至少容纳安装在所述线束支架1中。

请参阅图2,所述线束支架1具有长度方向l、宽度方向w和高度方向h。所述线束支架1包括支架底部10和支架上盖20。所述支架底部10包括第一底部12和第二底部14。所述第一底部12与所述第二底部14在长度方向l上插接固定。更优选地,所述第一底部12沿长度方向l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底部14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段140和第二段142。所述第一段140在长度方向l上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段段142相对于所述第一段140弯折设置。

所述支架上盖20盖合在所述支架底部10上,并与所述支架底部10共同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容腔。所述支架上盖20包括第一上盖22和第二上盖24。所述第一上盖22分别与所述第一底部12及所述第一二底部14在高度方向h上插接固定。所述第二上盖24与所述第一上盖22在长度方向l上插接固定。

所述第二底部14与所述第一底部12在长度方向l上插接固定,且所述第一上盖22分别与所述第一底部12及所述第一段140在高度方向h上插接固定,便于组装;所述第一底部12、所述第二底部14及所述第一上盖22装配后两两连接,相互作用,连接可靠稳定,结构强度可靠。所述第二上盖24与所述第一上盖22插接固定,所述线束支架1的装配便捷,结构强度可靠。

所述第二底部14与所述第一底部12在长度方向l上插接固定具体链接结构可根据需要设置。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至图5,所述第二底部14端部设置有第一插设部140a。所述第一底部12在长度方向l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插槽120,用于容纳安装所述第一插设部140a。所述第一插设部140a沿长度方向l插入至所述第一插槽120中,并与所述第一底部12卡扣连接,以防止所述第一插设部140a脱离所述第一插槽120。如图所示的示例中,所述第一插设部140a可设置在所述第一段140端部。

为使所述第一插设部140a能与所述第一底部12卡扣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底部12上可设置有第一卡扣122,所述第二底部14上对应设置有第一对配卡扣140b。所述第一卡扣122与所述第一对配卡扣140b结构相匹配地设置,以能在长度方向l上相互扣合。所述第一插设部140a插入到位至所述第一插槽120中时,所述第一卡扣122与所述第一对配卡扣140b在长度方向l上相互扣合,以阻止所述第一插设部140a脱离所述第一插槽120。

为使所述第一插设部140a能准确插入到位至所述第一插槽120中,所述第一底部12上可设置有第一挡壁124,所述第二底部14上对应设置有第一对配挡壁140c。当所述第一插设部140a沿长度方向l插入到位至所述第一插槽120中时,所述第一挡壁124与所述第一对配挡壁140c在长度方向l上相抵挡,以止停所述第一插设部140a。

所述第一上盖22分别与所述第一底部12及所述第一段140在高度方向h上插接固定的连接结构可根据需要具体设置。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至图6,在所述第一上盖22上设置有第二插设部220。在所述第一底部12上设置有第二插槽126,用于容纳安装所述第二插设部220。具体地,所述第二插槽126数量可设置有一对,一对所述第二插槽126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底部12宽度方向w的两侧。对应地,所述第二插设部220数量有一对,一对所述第二插设部220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上盖22宽度方向w两侧。

在所述第一上盖22上设置有第三插设部224。在所述第二底部14上设置有第三插槽140d,用于容纳所述第三插设部224。具体地,所述第三插槽140d数量可设置有一对,一对所述第三插槽140d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段140宽度方向w的两侧。对应地,所述第三插设部224数量有一对,一对所述第三插设部224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上盖22宽度方向w两侧。

所述第二插设部220与所述第三插设部224在长度方向l间隔设置。对应地,当所述第二底部14与所述第一底部12在长度方向l上插接固定时,所述第二插槽126与所述第三插槽140d在长度方向l上间隔设置,以分别供所述第二插设部220与所述第三插设部224插入。

当所述第一上盖22盖合在所述第一底部12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段140上时,所述第二插设部220沿高度方向h插入至所述第二插槽126中并与所述第一底部12卡扣连接,并且所述第三插设部224沿高度方向h插入至所述第三插槽140d中并与所述第一底部12卡扣连接。

更具体地,所述第二插槽126内壁上可设置有第二卡扣128,所述述第二插设部220上可设置有第二对配卡扣222。所述第二卡扣128与所述第二对配卡扣222结构相匹配设置,以能在高度方向h上相互扣合。所述第二插设部220沿高度方向h插入至所述第二插槽126中时,所述第二卡扣128与所述第二对配卡扣222相互扣合,从而阻止所述第二插设部220脱离所述第二插槽126。

所述第三插槽140d内壁上设置有第三卡扣140e,所述第三插设部224上设置有第三对配卡扣226。所述第三卡扣140e与所述第三对配卡扣226结构相匹配设置,以能在高度方向h上相互扣合。所述第三插设部224沿高度方向h插入至所述第三插槽140d中时,所述第三卡扣140e与所述第三对配卡扣226相互扣合,从而阻止所述第三插设部224脱离所述第三插槽140d。

所述第二上盖24与所述第一上盖22在长度方向l上插接固定的具体连接结构可根据需要设置。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至图7,所述第二上盖24端部设置有第四插设部240。所述第一上盖22在长度方向l的一端设置有第四插槽228,用于容纳安装所述第四插设部240。所述第四插设部240沿长度方向l插入至所述第四插槽228中,并与所述第一上盖22卡扣连接,以防止所述第四插设部240脱离所述第四插槽228。所述第四插设部240与所述第四插槽228的卡扣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一插设部140a与所述第一插槽120的卡扣连接结构可同理设置,在此不做赘述。

根据所述线束安装结构的具体结构,所述线束安装在所述线束安装结构中的安装方式可对应设置。例如,所述线束安装结构可仅包括线束支架1,所述线束容纳安装在所述线束支架1中。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线束安装结构还可以包括发泡件3。所述发泡件3为在发泡成型过程中或者发泡聚合物材料中,通过物理发泡剂或化学发泡剂的添加与反应,形成蜂窝状或多孔状结构。所述发泡件3成型有第二容腔,用于容纳安装所述线束。

所述线束支架1的刚度大于所述发泡件3的刚度,所述线束支架1比所述发泡件3更加不易变形。所述线束支架1与所述发泡件3分别成型,并且相互固定连接。所述线束还安装在所述发泡件3中,如此所述线束容纳安装在所述线束支架1和所述发泡件3中。

所述线束支架1可螺纹连接在发动机上,机械强度高,性能可靠。例如,所述线束支架1可通过螺栓等螺纹连接件固定连接在发动机上。

所述线束通过所述线束支架1和所述发泡件3连接在发动机上。所述线束支架1可与发动机结形状相匹配设置,布局美观。所述发泡件3固定连接在所述线束支架1上从而形成分支,所述发泡件3的形状可根据所述线束走线需求设置,走向明显,易于用户安装所述线束。所述发泡件3的密封性能较佳且外观美观。所述线束安装结构的强度较高,性能可靠。

所述线束支架1的结构可根据需要,其可采用刚度较大的材质制成从而获得较大的抗弯性能。本实施例中,所述线束支架1可以是塑料注塑件。所述线束支架1可被设置成用于贴合于发动机并固定连接在发动机上。例如,所述线束支架1的材质可采用尼龙,注塑成型所需要的线束支架1形状以能够贴合在发动机上并螺纹连接在发动机上。

所述发泡件3可以是聚氨酯pu发泡,其材质为化学物质聚氨基甲酸脂。所述聚氨酯pu发泡的刚度可小于所述线束支架1的刚度设置。

可选地,所述线束支架1与所述发泡件3可拆卸地相互连接。如图所示的示例中,所述发泡件3与所述线束支架1可卡扣连接。具体地,所述线束支架1上可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发泡件3设置有发泡插设部。所述发泡件3的发泡插设部插设在所述安装槽中并通过卡扣结构相互扣合,以使所述发泡件3与所述线束支架1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请继续参阅图1,所述线束安装结构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套管5,用于容纳安装所述线束。所述发泡件3的刚度大于所述套管5的刚度。所述套管5固定连接在所述线束支架1和/或所述发泡件3上。所述线束还可容纳安装在所述所述套管5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线束容纳安装在所述线束支架1、所述发泡件3和所述套管5中。所述套管5与所述线束支架1和/或所述发泡件3的固定连接方式可根据需要选择设置。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8和图9,所述套管5一端设置有波纹部50,所述波纹部50外壁在轴向上呈波浪形。所述发泡件3一端设置有套管安装部30,所述套管安装部30包裹所述波纹部50设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套管5在制作成型后可放置在模具中,之后在所述模具中成型所述发泡件3且所述发泡件3的所述套管安装部30包裹所述波纹管的波纹部50。

所述套管5可以是橡胶套管或者塑料套管,并成型为具有管腔的套管结构,用于容纳安装所述线束。所述套管5的刚度小于所述聚氨酯pu发泡的刚度。

所述套管5与所述线束支架1可以卡扣连接。具体地,所述线束支架1上可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套管5设置有套管插设部。所述套管插设部插设在所述安装槽中并通过卡扣结构相互扣合,以使所述套管5与所述线束支架1固定连接。

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所示,首先将所述第一段140与所述第一底部12在长度方向l上插接固定。然后,将所述第一上盖22盖合在所述第一底部12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段140上,并且所述第二插设部220沿高度方向h插入至所述第二插槽126中并与所述所述第一底部12卡扣连接,所述第三插设部224沿高度方向h插入至所述第三插槽140d中并与所述第一底部12卡扣连接。之后,将所述第二上盖24与所述第一上盖22在长度方向l上插接固定。

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线束安装结构可仅包括线束支架1和套管5。所述套管5固定连接在所述线束支架1上,所述线束容纳安装在所述线束支架1和所述套管5中。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和图11,所述第二上盖24沿长度方向l盖接在所述第二底部14上,所述第二上盖24表面沿长度方向l突出设置有第二安装部242。例如,所述第二安装部242可设置成用于安装所述连接器7、所述发泡件3、套管5或者其他支架。

所述第二底部14表面突出设置有底部卡扣143。所述第二上盖24表面突出设置有上盖卡扣248。所述上盖卡扣248与所述底部卡扣143结构相匹配地设置,所述底部卡扣143与所述上盖卡扣248在垂直于长度方形的扣合方向上相互扣合,以定位所述第二安装部242在所述扣合方向上的位置。

所述扣合方向可设置成与长度方向l垂直的任意方向。如图所示的示例中,所述扣合方向可设置成宽度方向w。

所述第二安装部242相对于所述第二底部14在所述扣合方向上的高度位置定位准确,能保证所述第二安装部242在所述扣合方向上的位置,所述线束支架1的装配精度高,装配误差较小。所述第二上盖24沿长度方向l盖接在所述第二底部14上时,所述底部卡扣143即与所述上盖卡扣248自动完成相互扣合,组装方便。

所述上盖卡扣248与所述底部卡扣143的具体结构可根据需要设置,只要其能在所述扣合方向上相互扣合即可。

请参阅图11至图15,所述上盖卡扣248包括卡扣上部248a、卡扣中间部248b和卡扣下部248c。所述卡扣上部248a沿长度方向l突出于第二上盖24表面。所述卡扣下部248c与所述卡扣上部248a在所述扣合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卡扣中间部248b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卡扣上部248a、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卡扣下部248c,所述卡扣下部248c通过所述卡扣中间部248b固定连接在所述卡扣上部248a上。所述第二上盖24盖接在所述第二底部14上时,所述底部卡扣143与所述卡扣下部248c在所述扣合方向上相互扣合,以定位所述第二安装部242在所述扣合方向上的位置。

所述第二上盖24盖接在所述第二底部14上时,所述底部卡扣143限位在所述卡扣上部248a与所述卡扣下部248c之间,以定位所述第二安装部242在所述扣合方向上的位置。如此,所述第二上盖24相对于所述第二底部14在所述扣合方向上位置固定。

如图所示的示例中,所述上盖卡扣248可设置为为“工”字形。所述卡扣上部248a为“工”字形的上横,所述卡扣中间部248b为“工”字形的一竖,所述卡扣下部248c为“工”字形的下横。

所述底部卡扣143与所述上盖卡扣248在所述扣合方向上可间隙配合或者过渡配合。如此,所述第二上盖24与所述第二底部14的卡扣连接结构可靠。

对应地,所述上盖卡扣248为沿长度方向l突出于所述第二上盖24表面的凸块,可沿长度方向l进入至所述卡扣上部248a与所述卡扣下部248c之间。

优选地,请参阅图10和图11,所述第二底部14表面可突出设置有第一安装部144。所述第一安装部144与所述第二安装部242结构可相对应设置。当所述第二上盖24沿长度方向l盖接在所述第二底部14上时,使所述第一安装部144与第二安装部242在所述扣合方向上相对接,从而形成安装部,用于安装连接器7、发泡部、套管5或者其他支架。

更具体地,请参阅图10至图15,所述第一安装部144围有第一容置槽146。所述第二安装部242围有第二容置槽244。所述第二上盖24盖接在所述第二底部14上时,使所述第一安装部144与第二安装部242对接,且所述第一容置槽146与所述第二容置槽244共同围成容置部26。所述容置部26具体可以是孔结构,例如所述容置部26可设置成跑道形孔或者圆孔等结构。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图11、图16和图17,所述安装部可被设置成用于安装所述连接器7。所述安装部设置有容置部26,所述容置部26被设置成用于容纳安装所述连接器7。

所述连接器7设置有连接器卡扣70。所述容置部26内壁上设置有容置部卡扣。所述容置部卡扣被配设置成用于与所述连接器卡扣70相互扣合,以阻止所述连接器7脱离所述容置部26。

所述连接器7一端容纳安装在所述容置部26中,所述容置部卡扣与所述连接器卡扣70相互扣合,以阻止所述连接器7脱离所述容置部26。

所述线束支架1通过所述安装部可直接固定安装连接器7,所述线束支架1可直接固定安装在发动机上,结构精简,节省了原材料用量及工艺成本。外观紧凑、美观。

请参阅图12至图17,所述线束支架1可包括第二底部14和第二上盖24。所述安装部包括第一安装部144和第二安装部242。所述第一安装部144突出于所述第二底部14表面。所述第二安装部242突出于所述第二上盖24表面。所述第一安装部144围有第一容置槽146,用于放置连接器7。所述第二安装部242围有第二容置槽244。

当所述第二上盖24盖接在所述第二底部14上时,所述第一安装部144与第二安装部242对接,且所述第一容置槽146与所述第二容置槽244围成所述容置部26。如此即可实现将所述连接器7容纳安装在所述容置部26,所述容置部卡扣与所述连接器卡扣70相互扣合,以阻止所述连接器7脱离所述容置部26。

所述容置部卡扣和所述连接器卡扣70的具体结构可根据需要设置。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2至图19,所述容置部卡扣可包括一对第一容置部卡扣148,所述第一容置部卡扣148突出于所述第一容置槽146内壁。一对所述第一容置部卡扣148在所述容置部26轴向上间隔设置。所述连接器卡扣70可以是沿周向围绕所述连接器7设置的凸出部。

当所述连接器7放置在第一容置槽146中时,一对所述第一容置部分别位于所述连接器卡扣70的轴向两侧,并与所述连接器卡扣70相互扣合。

所述容置部卡扣还可包括一个第二容置部卡扣246。所述第二容置部卡扣246突出于所述第二容置槽244内壁。当所述第二上盖24接在所述第二底部14上时,所述一个第二容置部卡扣246位于所述连接器卡扣70的轴向一侧,并相互扣合。

在其他一些示例中,所述容置部卡扣可包括一对第二容置部卡扣246。所述第二容置部卡扣246突出于所述第二容置槽244内壁。当所述第二上盖24接在所述第二底部14上时,所述一对第二容置部卡扣246位于所述连接器卡扣70的轴向两侧,并相互扣合。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至图19,所述第一安装部144可沿长度方向l突出于所述第二底部14表面,所述第二安装部242可沿长度方向l突出于所述第二上盖24表面。当所述第二上盖24沿长度方向l盖接在所述第二底部14上时,所述第一安装部144与第二安装部242在垂直于长度方向l的扣合方向上相对接。

所述第二底部14表面可突出设置有底部卡扣143。所述第二上盖24表面可突出设置有上盖卡扣248。所述第二上盖24沿长度方向l盖接在所述第二底部14上时,所述底部卡扣143与所述上盖卡扣248在所述扣合方向上相互扣合,以阻止所述第一安装部144与所述第二安装部242在所述扣合方向上相互分离。

具体地,所述上盖卡扣248可包括卡扣上部248a、卡扣中间部248b和卡扣下部248c。所述卡扣上部248a沿长度方向l突出于第二上盖24表面。所述卡扣下部248c与所述卡扣上部248a在所述扣合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卡扣中间部248b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卡扣上部248a、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卡扣下部248c,所述卡扣下部248c通过所述卡扣中间部248b固定连接在所述卡扣上部248a上。所述第二上盖24盖接在所述第二底部14上时,所述底部卡扣143与所述卡扣下部248c在所述扣合方向上相互扣合,以阻止所述第一安装部144与所述第二安装部242在所述扣合方向上相互分离。

当所述第二上盖24盖接在所述第二底部14上时,所述底部卡扣143可限位在所述卡扣上部248a与所述卡扣下部248c之间,以阻止所述第一安装部144与所述第二安装部242在所述扣合方向上相互运动。更进一步地,所述底部卡扣143与所述上盖卡扣248在所述扣合方向上间隙配合或者过渡配合。

如图所示的示例中,所述上盖卡扣248为“工”字形。所述卡扣上部248a为“工”字形的上横,所述卡扣中间部248b为“工”字形的一竖,所述卡扣下部248c为“工”字形的下横。所述底部卡扣143为沿长度方向l突出于所述第二底部14表面的凸块结构,可沿长度方向l进入至所述卡扣上部248a与所述卡扣下部248c之间。

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底部与第一底部在长度方向上插接固定,且第一上盖分别与第一底部及第二底部在高度方向上插接固定,便于组装;第一底部、第二底部及第一上盖装配后两两连接,相互作用,连接可靠稳定,结构强度可靠。第二上盖与第一上盖插接固定,线束支架的装配便捷,结构强度可靠。

线束通过线束支架和发泡件连接在发动机上。线束支架可与发动机结形状相匹配设置,布局美观。线束支架可螺纹连接在发动机上,机械强度高,性能可靠。发泡件固定连接在线束支架上从而形成分支,发泡件的形状可根据线束走线需求设置,走向明显,易于用户安装线束。发泡件的密封性能较佳且外观美观。线束安装结构的强度较高,性能可靠。

线束支架的第二上盖沿长度方向突出设置有第二安装部。线束支架的第二底部和第二上盖上突出设置有底部卡扣和上盖卡扣。底部卡扣与上盖卡扣在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扣合方向上相互扣合,可定位第二安装部在扣合方向上的位置,第二安装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底部在扣合方向上的高度位置定位准确,能保证所述第二安装部在扣合方向上的位置,所述线束支架的装配精度高,装配误差较小。所述第二上盖沿长度方向盖接在所述第二底部上时,所述底部卡扣即与所述上盖卡扣自动完成相互扣合,组装方便。

线束支架通过安装部可直接固定安装连接器,线束支架可直接固定安装在发动机上,结构精简,节省了原材料用量及工艺成本。外观紧凑、美观。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的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