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载有发动机停止起动控制装置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38065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搭载有发动机停止起动控制装置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搭载有发动机停止起动控制装置的车辆,该发动机停止起动控制装置在停车过程中使发动机自动停止,在自动停止状态下操作节气门手柄时自动地再次起动发动机,使车辆前进;特别是涉及这样一种搭载有发动机停止起动控制装置的车辆,当在发动机自动停止的状态下驾驶员想要从车辆离开时,该发动机停止起动控制装置发出警告提醒注意。
在日本专利公报特开昭63-75323号中记载有这样的发动机停止起动控制装置,该发动机停止起动控制装置从考虑环境和节能的观点出发,特别是为了抑制怠速时的尾气排放和燃料消费,在使车辆停止时自动停止发动机,在从停止状态操作节气门手柄指示前进时,自动地再次起动发动机,使车辆前进。
对于在没有上述发动机停止起动控制装置的车辆来说,即使在停车时,只要不切断主电源发动机就在怠速下运行,所以,驾驶员不会忘掉切断主电源就从车辆离开。与此相反,对于搭载有发动机停止起动控制装置的车辆来说,由于在停车的同时使发动机自动停止,所以驾驶员可能会忘掉切断主电源就从车辆离开。
另一方面,对于搭载有发动机停止起动控制装置的车辆来说,控制装置等处于通电状态,以便即使在自动停止发动机的状态下,只要接下来操作节气门手柄马上就可起动发动机,使车辆前进。因此,如不切断主电源长时间放置,则蓄电池一直放电。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搭载有发动机停止起动控制装置的车辆,在发动机自动停止之际,该发动机停止起动控制装置对不切断主电源就要从车辆离开的驾驶员提醒注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搭载有发动机停止起动控制装置的车辆,该发动机停止起动控制装置可以在发动机的运行中相应于规定的停车条件将其停止,在停止过程中相应于规定的前进操作使其再起动;其特征在于采用了以下装置。(1)设有检测发动机停止状态的停止检测装置、检测驾驶员是否处于乘车状态的乘车检测装置、以及向驾驶员发出警告以提醒注意的警告装置,当在发动机的停止状态下驾驶员的非乘车状态持续时,上述警告装置发出警告。(2)还具有检测发动机停止状态和驾驶员非乘车状态的至少一方、使前照灯自动熄灯的前照灯控制装置,上述警告装置在上述前照灯控制装置自动使前照灯熄灯之前也发出警告。(3)在发动机的停止状态下当驾驶员的非乘车状态持续时发出的警告,在经过规定时间后停止。
按照上述构成(1),当发动机自动停止时,如在主电源未被切断的状态下检测到非入座,则判断为驾驶员忘掉切断主电源就想从车辆离开,并进行警告,所以,驾驶员可以得知忘掉切断主电源这一情况。
按照上述构成(2),由于停车时于前照灯自动熄灯之前发出警告,所以驾驶员可以事前得知前照灯自动熄灯这一情况,从而可以防止在驾驶员不知道时自动使前照灯熄灯。
按照上述构成(3),由于检测到驾驶员的非乘车而发出的警告仅在规定的时间内发出,所以,在如用于送货业务和收款业务等场合那样以不切断主电源驾驶员就从车辆离开为前提的场合,可以防止不必要的长时间的警告。


图1为适用本发明的搭载有发动机停止起动控制系统的小型摩托车式机动二轮车的全体侧视图。
图2为小型摩托车式机动二轮车的仪表盘周围的俯视图。
图3为车座前部的铰链部分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4为节气门手柄的主要部的剖视图。
图5为沿Ⅱ-Ⅱ线剖开图1中内燃机的剖视图。
图6为示出本发明一实施形式的发动机停止起动控制系统全体构成的框图。
图7为示出主控制装置的功能的框图。
图8为以一览表示出主控制装置的主要动作的图。
图9为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形式的发动机停止起动控制系统全体构成的框图。
下面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形式的搭载发动机停止起动控制装置小型摩托车式机动二轮车1的全体侧视图。
车身前部2与车身后部3通过低位的踏板部4连接,形成车身的车架大体由下伸管6和主管7构成。燃料箱和收容箱(图中都未示出)由主管7支承,在其上方配置车座8。
另一方面,在车身前部2,将转向柄11设在上方并枢支在转向头5,前叉12向下方延伸,在其下端枢支前轮13。转向柄11的上部由兼作仪器板的转向柄罩33覆盖。在主管7的立起部下端凸起设置托架15,在托架15通过连杆构件16可自由摆动地连接支承摆动机组17。
在摆动机组17,于其前部搭载单缸2冲程内燃机200。从该内燃机200到后方构成皮带式无级变速器35,在其后部通过离心式离合器设置减速机构38,在该减速机构38枢支后轮21。在该减速机构38的上端和上述主管7的上部弯曲部之间安装后缓冲器22。在摆动机组17的上部配置与从内燃机200的气缸盖32上部延伸出的吸气管23连接的化油器24和连接于该化油器24的空气滤清器25。
在凸起设置于机组摆动箱31下部的吊挂托架18以枢轴固定着主支架26,在从皮带式无级变速器35的传动箱罩36凸出的起动轴27固定起动臂28的基端,在起动臂28的前端设置起动踏板29。
图2为上述机动二轮车1的仪表盘周围的俯视图,在转向柄罩33的仪表盘90内,与速度仪91一起设置有告警灯56和蓄电池指示灯76。该告警灯56如后面详细说明的那样,在发动机停止起动控制过程中发动机停止时闪动,向驾驶员警告处于如打开节气门则可马上起动前进的状态。蓄电池指示灯76在蓄电池电压降低时亮灯,向驾驶员警告蓄电池充电不足。
在转向柄罩33设有用于允许或限制怠速的怠速开关53和用于使起动机马达起动的起动机开关58。在转向柄11的右端部设置节气门手柄92和制动杆93。在左右节气门手柄的根部等,与现有二轮车同样地具有喇叭开关和闪动式方向指示灯,但在这里省略了图示。
图3为以虚线圆形符号示出的车座8前部铰链部分的构造的示意图。在本实施形式中,在车座8的内面前方固定铰链构件81。在该铰链构件81沿垂直方向形成长形的开口82,固定在车辆本体侧的铰链轴85贯通该长形开口82,车座8以该铰链轴85为中心可自由摆动且可自由上下移动地得到支承。在与上述铰链构件81的背面相向的车辆本体侧设置弹起推杆83a的螺旋弹簧83和入座开关54。
在这样的构成中,在驾驶员未入座的非入座状态下,如图3(a)所示那样,车座8由螺旋弹簧83推上直到铰链轴85接触长形开口82下侧端部,所以入座开关54成为断开状态。
与此相反,在驾驶员入座于车座8的入座状态下,如图3(b)所示那样,车座8反抗螺旋弹簧83的弹性力向下推,所以入座开关54成为接通状态。因此,如监视入座开关54的状态,则可以得知驾驶员是否入座。另外,在本实施形式下,由于是在车座8的前侧设置入座开关54,所以即使驾驶员身材短小也可以确实得知是否入座。
图4为上述节气门手柄92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4(b)为图4(a)的Ⅰ-Ⅰ线剖视图。如图4(a)所示那样,节气门手柄本体182可自由转动地插在转向柄管181上,节气门手柄本体182的周围由把手罩183覆盖。节气门手柄本体182沿其圆周具有凸缘部182a,如图4(b)所示那样,在该凸缘部182a固定节气门钢丝绳185的一端185a。节气门手柄本体182时常由弹簧184的弹性力推向节气门闭侧,当驾驶员反抗弹簧184的弹性力朝开方向拧动节气门手柄本体182时,将节气门钢丝绳185卷入而打开节气门。
另外,在本实施形式中,设有节气门开关52,该节气门开关52在节气门手柄本体182打开预定角度时闭合接点。上述节气门开关52在节气门实际开始打开前的空动范围的角度θ内断开接点。由这样的构成,可以在不打开节气门的情况下闭合节气门开关52。因此,即使在停车状态也可以根据驾驶员的意思使发动机运行。
另外,当结束空动角度范围而进入实际节气门开始打开的角度(>θ)时,由于又增加了节气门弹簧(图中未示出)的弹性力,所以,仅在空动角度范围内的节气门开关52的开闭变得容易。
图5为沿Ⅱ-Ⅱ线剖开图1中内燃机200的剖视图。在内燃机200中,指向左右水平方向的曲轴201可自由回转地支承在左右曲轴箱202L、202R,该左右曲轴箱202L、202R合起来形成曲轴箱202,在该曲轴箱202依次组合气缸体203和气缸盖204,在气缸体203,除未图示的排气通路以外,还从在气缸孔开口的扫气孔形成扫气通路205,与曲轴箱202的曲轴室连通。
火花塞206朝着燃烧室配合在气缸盖204,除该火花塞206的露出部外,气缸盖204和气缸体203由风扇护罩207覆盖。在贯通左曲轴箱202L延伸的曲轴201可一起回转地设有皮带驱动皮带轮210。
皮带驱动皮带轮210由固定侧皮带轮半体210L和可动侧皮带轮半体210R构成,固定侧皮带轮半体210L通过凸台211固定在曲轴201的左端部,在其右侧以花键将可动侧皮带轮半体210R配合在曲轴201上,并使其可以接近、离开固定侧皮带半体210L。在两皮带半体210L、210R间夹入卷挂三角皮带212。
在可动侧皮带轮半体210R的右侧将凸轮板215固定在曲轴201,设于其外周端的滑动块215a可自由滑动地接合在沿轴向形成于可动侧皮带轮半体210R外周端的凸轮板滑动凸台部210Ra。可动侧皮带轮半体210R的凸轮板215侧的侧面朝凸轮板215侧形成锥面,在该锥面内侧夹在凸轮板215之间地收容干重辊216。
因此,当曲轴201的回转速度增加时,在可动侧皮带轮半体210R和凸轮板215之间一起回转的干重辊216在离心力作用下朝离心方向移动,可动侧皮带轮半体210R受该干重辊216推压而向左方移动,接近固定侧皮带轮半体210L,使夹在两皮带轮半体210L、210R间的三角皮带212朝离心方向移动,增大卷挂直径。对应于该皮带驱动皮带轮210,三角皮带212卷挂在后方未图示的皮带从动皮带轮,动力得到自动调整并通过离心离合器传递到后方的减速机构等,驱动后轮。
从左侧覆盖该皮带式无级变速器室的传动箱罩220从前方的皮带驱动皮带轮210向后方延伸出地进行覆盖,在靠前的位置可自由回转地贯通支承上述起动轴27,在该起动轴27的内侧端部配合斜齿轮222,由复位弹簧223施加弹性力。在传动箱罩220的前部内面与曲轴201同轴地、可回转且可沿轴向滑动地支承滑动轴224,在该滑动轴224形成从动斜齿轮225,与上述驱动斜齿轮222啮合,同时在右端固定棘轮226,全体由磨擦弹簧(フリクションスプリング)227向左方施加弹性力。
另一方面,在曲轴201侧的凸台211与棘轮226相向地形成棘爪,两者可以由滑动轴224的滑动而接合或离开。因此,踩下上述起动踏板29反抗复位弹簧223使起动轴27回转时,驱动斜齿轮222与起动轴27一体回转,与其啮合的从动斜齿轮225一边与滑动轴224一体回转一边反抗磨擦弹簧227向右方滑动,棘轮226与凸台211的棘爪啮合,强制地使曲轴201回转,从而可使内燃机200起动。
右曲轴箱202R大体呈圆筒状地延伸到可自由回转地支承曲轴201的主轴承209的右侧,在其中心轴凸出着曲轴201。在该右曲轴箱202R的圆筒内配置有组合起动机马达和交流发动机的起动兼发电装置250。
在曲轴201的前端锥面部设有内转子(回转内磁型转子)251,用螺母253固定着一起回转。在内转子251的外周面形成6处断面为圆弧状的沟,在各沟中嵌合着钕铁硼制的磁铁271。
配置在内转子251外周围的外定子270的外周缘部用螺栓279螺旋固定并支承在曲轴箱202的圆筒壁202a。外定子270的定子铁芯通过叠层薄钢板构成,在从外周缘的圆环状部分朝中心方向延伸出的多个齿上缠绕发电线圈272和起动线圈273。该发电线圈272和起动线圈273偏向曲轴方向内侧,缠绕在齿上,减小了朝轴向外侧的凸出量。
在曲轴箱202的圆筒壁202a内比起外侧大大地凸出到轴向内侧的发电线圈272和起动线圈273呈环状,在其内侧形成内空间,在该内空间构成整流电刷机构263。在该内空间中,曲轴201所贯通的电刷支架262禁止产生相对周向回转、仅允许轴向滑动地配合于曲轴201,在与内转子251之间安装弹簧274,使电刷支架262在轴向内侧受到弹性力。
在电刷支架262的内侧面,在多个规定位置电刷263受到弹簧作用而凸出。与该电刷支架262的内侧面相向,整流子支架265由曲轴201贯通中央,外周缘固定支承在上述大大凸出到轴向内侧的发电线圈272和起动线圈273的部分。
在整流子支架265的与电刷支架262相向的面的规定位置,以同心圆状配置整流子片267。与曲轴201一起回转的电刷支架262相对于固定的整流子支架265产生离开或接合动作,接近时电刷263接触所需的整流子片267。
在内转子251的曲轴方向外侧,内圆筒部231和覆盖其外侧的同心外圆筒部232朝轴向外方延伸,在这里形成调节器机构,该内圆筒部231覆盖螺旋接合于曲轴201前端的螺母253。亦即,外圆筒部232在内周面形成锥面,构成调节器外侧构件,在内圆筒部231的外周可沿轴向自由滑动地配合调节器内侧构件233,在调节器内侧构件233与外圆筒部232之间安装作为调节器配重的球234。
在该调节机构230的沿轴向滑动的调节器内侧构件233固定连接轴235的一端,该连接轴235与曲轴201平行地贯通内转子251,将前端配合在电刷支架262。连接轴235连接调节器内侧构件233和电刷支架262,可以相互成一体地朝轴向移动。
曲轴201停止时,电刷支架262在弹簧232的弹性力作用下朝轴向内方移动,电刷263接触整流子片267。因此,当从蓄电池供给电流时经电刷263与整流子片267的接触而流向起动线圈273,在内转子251中产生转矩,使曲轴201回转,从而可使内燃机200起动。
当内燃机的转速提高时,球234在外圆筒部232的锥形内面朝外周方向移动,使调节器内侧构件233朝轴向外方滑动,电刷支架262也通过连接轴235一体地向轴向外方滑动,当超过规定转速时,电刷262从整流子片267自动地离开,以后由发电线圈272对蓄电池进行充电。
在构成上述调节器机构230的外圆筒部232端缘部嵌着其内周缘地一体设置曲轴转角检测用圆环板状转子240,靠近转子240外周缘在规定位置配置脉冲发生器241。在通过曲轴201和内转子251一体回转的转子240的外周缘形成刻度,该脉冲发生器241通过检测该刻度判断曲轴角。圆环板状的转子240从外侧覆盖外定子270的发电线圈272和起动线圈273。在转子240的轴向外侧一体设置内燃机强制空冷用风扇构件280。
风扇构件280通过螺栓246将其中央圆锥部280a的下部固定在内转子251的外圆筒部232,设于其外周的风扇280b立起设在转子240的外侧方。风扇构件280由风扇护罩281覆盖。
本实施形式的车辆用起动兼发电装置如以上那样构成,在内转子251的轴向内侧配置整流电刷机构263,在轴向外侧与整流电刷机构263分离地配置调节器机构230,所以可以将朝曲轴外方的凸出量抑制得较小。
另外,缠绕在外定子270的定子线圈的齿上的发电线圈272和起动线圈273的缠绕状态偏向轴向内侧,凸向外侧的量较小,所以,不用使其外侧的转子240和风扇构件280位于轴向外侧,从而可以进一步减小朝曲轴外方的凸出量。
由风扇280b的回转从风扇护罩281的外气吸入口281a导入的外气沿着中央圆锥部280a向外周扩展,但转子240可隔断导入的空气,防止侵入到车辆用起动兼发电装置250侧,所以,外气难以进入更往车辆用起动兼发电装置内侧(轴向内侧)的整流电刷机构263,因此,可防止包括外气在内的尘埃对整流电刷机构263产生影响。
图6示出具有直接使上述曲轴201回转的起动兼发电装置250的内燃机200中的起动停止控制系统全体构成的框图,与上述相同的符号表示相同或同等部分。
本实施形式的发动机起动停止系统具有限制怠速的动作模式和允许怠速的动作模式。更为具体地说,具有“停止前进模式(限制怠速模式)”和“起动模式(允许怠速模式)”。在“停止前进模式(限制怠速模式)”下,当停止车辆时,发动机自动停止,在停止状态下操作节气门手柄时,发动机自动再起动,使车辆前进;在“起动模式(允许怠速模式)”下,允许以发动机起动时的暖气运行等为目的的怠速。
在发动机200的曲轴201,与其成同轴状地连接起动兼发电装置250。起动兼发电装置250由起动机马达部71和交流发电机部72构成,交流发电机部72产生的电力通过调节器整流管67对蓄电池68充电。上述蓄电池68在起动机继电器62导通时将驱动电流供给到起动机马达部71,同时,通过主开关73向各种一般电气部件74和主控制部60等供给负荷电流。
在上述主控制装置60连接有转速传感器51、节气门开关52、怠速开关53、入座开关54、车速传感器55、告警灯56、前照灯开关57、起动机开关58、停止开关59、蓄电池指示灯76。该转速传感器51用于检测发动机转速Ne,该节气门开关52在节气门开度超过规定开度时闭合接点,该怠速开关53用于允许或限制发动机200的怠速,该入座开关54用于在驾驶员坐到驾驶座时闭合接点,该车速传感器55用于检测车速,该告警灯56在后述的停止前进模式下的停车过程中闪动,该前照灯开关57用于使前照灯69亮灯/熄灯,该起动机开关58用于驱动起动兼发电装置250的起动机马达71、使发动机200起动,该停止开关59用于响应制动操作将接点闭合,该蓄电池指示灯76用于在蓄电池68的电压处于规定值(例如10V)以下时亮灯向驾驶员警告充电不足。
在上述主控制装置60还连接有点火控制装置(包括点火线圈)61、起动机继电器62的控制端子、前照灯继电器63的控制端子、旁起动器(バイスタ-タ)继电器64的控制端子、及蜂鸣器75。该点火控制装置61用于使火花塞206点火,该起动机继电器62用于向上述起动机马达71供给电力,该前照灯继电器63用于向上述前照灯69供给电力,该旁起动器(バイスタ-タ)继电器64用于向旁起动器(バイスタ-タ)65供给电力,该蜂鸣器75用于在驾驶员不切断主开关73就从车辆离开、上述前照灯69自动熄灯之前发出警报声以提醒注意。
图7为具体示出上述主控制装置60的构成的框图,与上述相同的符号表示同一或同等部分。图8以一览表示出主控制装置60的主要动作。
动作模式切换部300根据怠速开关53的状态和车辆的状态,将该发动机停止起动控制装置的动作模式切换到允许怠速的上述“起动模式”和限制怠速的上述“停止前进模式”中的一个。
在该动作模式切换部300,将上述怠速开关53的状态信号输入到动作模式信号输出部301和反相器302。怠速开关53的状态信号在断开状态(怠速限制)下表示“L”电平(レベル),在闭合状态(允许怠速)表示“H”电平。反相器302将怠速开关53的状态信号反相后输出。
车速继续判定部303具有定时器303a,当检测到规定速度以上的车速超过规定时间以上时,输出“H”电平的信号。AND回路304将上述判定部303的输出信号和反相器302的输出信号的逻辑积输出到动作模式信号输出部301。
上述动作模式信号输出部301当上述主开关73闭合时起动允许怠速的“起动模式”。在该“起动模式”时如AND回路304的输出为“H”电平,即在怠速开关53断开时超过规定时间以上检测到规定速度以上的车速,则将动作模式从上述“起动模式”转移到“停止前进模式”。在该“停止前进模式”下再次闭合怠速开关53时,动作模式从“停止前进模式”转移到“起动模式”。从该动作模式信号输出部301输出的动作模式信号S301在“起动模式”下成为“L”电平,在“停止前进模式”下成为“H”电平。
起动机继电器控制部400相应于动作模式,在规定条件下手动或自动地起动上述起动机继电器62。在该起动机继电器控制部400,上述转速传感器51的检测信号供给到怠速以下判定部401。当发动机转速在规定的怠速转速(例如800rpm)以下时,判定部401输出“H”电平信号。AND回路402输出上述判定部401的输出信号、上述停止开关59的状态信号、及上述起动机开关58的状态信号的逻辑积。AND回路403输出上述AND回路402的输出信号与上述动作模式信号S301的反相信号的逻辑积。
AND回路404输出上述怠速以下判定部401的输出信号、上述节气门开关52的状态信号、及上述入座开关54的状态信号的逻辑积。AND回路405输出上述AND回路404的输出信号与上述动作模式信号S301的逻辑积。0R回路406向起动机继电器62输出上述各AND回路403、405的逻辑和。
在这样的构成中,由于在“起动模式”中动作模式信号S301为“L”电平,所以AND回路403成为开通状态。因此,在发动机转速为怠速以下而且停止开关59处于闭合状态(制动操作中)时,如驾驶员接通起动机开关58,则起动机继电器62导通,使起动机马达71起动。
与此相反,在“停止前进模式”中,AND回路405成为开通状态。因此,当发动机转速在怠速以下、入座开关为闭合状态(驾驶员坐在驾驶座)、打开节气门时,起动机继电器62导通,使起动机马达71起动。
在旁起动器控制部500中,来自转速传感器51的输出信号输入到转速判定部501。该转速判定部501在发动机转速为规定的设定转速以上时输出“H”电平的信号,关闭旁起动器继电器64。按照这样的构成,不论处于哪一种动作模式,只要发动机的转速在规定的设定转速以上,就可以使燃料变浓。
在仪表控制部600,来自转速传感器51的输出信号输入到转速判定部601。该转速判定部601在发动机转速为规定转速以上时输出“H”电平的信号。AND回路602输出上述入座开关54的状态信号与上述转速判定部601的输出信号的逻辑积。AND回路603向告警灯56输出上述AND回路602的输出信号与上述动作模式信号S301的逻辑积。告警灯56在输入信号为“L”电平时熄灯,在“H”电平时闪动。
亦即,由于告警灯56在“停止前进模式”中的停车时闪动,所以如告警灯56闪动,驾驶员则可以知道,即使发动机停止,只要打开节气门手柄就可以马上前进。
点火控制部700根据各动作模式,在规定的条件下允许或禁止上述点火控制装置61的点火动作。在该点火控制部700,车速传感器55的检测信号输入到行走判定部701。上述行走判定部701根据检测信号判断车辆处于行走状态时,输出“H”电平的信号。OR回路702输出上述行走判定701的输出信号与上述节气门开关52的状态信号的逻辑和。0R回路703将上述0R回路702的输出信号与上述动作模式信号S301的反相信号的逻辑和输出到点火控制装置61。点火控制装置61在输入信号为“H”电平时按各规定的时刻实施点火动作,在为“L”电平时中止点火动作。
按照这样的构成,在起动模式,由于动作模式信号S301的反相信号为“H”电平,所以OR回路703时常输出“H”电平的信号。因此,在“起动模式”,点火控制装置61时常实施点火动作。与此相对照,在停止前进模式,以车辆处于行走中或打开节气门为条件进行点火动作。与此相反,如为停止状态而且节气门关闭,则禁止点火动作。
在前照灯/蜂鸣器控制部800,对于各动作模式,相应于车辆的行走状态和驾驶员的入座状态自动地使前照灯亮灯或熄灯,同时以蜂鸣声向驾驶员发出提醒各种注意的警告。
入座开关54的状态信号输入到非入座继续判定部801。非入座继续判定部801具有对驾驶员的非入座时间进行计时的2个定时器8011、8012,当各定时器8011、8012到时间时,分别输出“H”电平的信号S8011、S8012。在本实施形式中,各定时器8011、8012分别在3秒和1秒到时间。
非点火继续判定部802具有对发动机的非点火时间进行计时的2个定时器8021、8022,在非点火状态下立即输出“H”电平的信号S8023,同时,当各定时器8021、8022到时间时,分别输出“H”电平的信号S8021、S8022。在本实施形式中,各定时器8021、8022分别在3.5分和3分到时间。
AND回路812输出上述非入座继续判定部801的输出信号S8011和非点火继续判定部802的输出信号S8023的逻辑积。OR回路804输出非点火继续判定部802的输出信号S8021与上述AND回路812的输出信号的逻辑和。AND回路805将上述OR回路804的输出信号与动作模式信号S301的逻辑积输出到触发器810的复位端子R。
AND回路807输出节气门开关52的状态信号与动作模式信号S301的逻辑积。转速传感器51的输出信号输入到转速判定部806,当发动机转速为设定转速以下时,输出“H”电平的信号。AND回路808输出上述转速判定部806的输出信号与动作模式信号S301的反相信号的逻辑积。0R回路809向触发器810的置位端子S输出各AND回路807、808的逻辑和。AND回路811向前照灯继电器63的控制端子输出触发器810的Q输出与前照灯开关57的状态信号的逻辑积。前照灯继电器63当输入“H”电平的信号时使上述前照灯69亮灯,当输入“L”电平的信号时熄灯。
按照这样的构成,由于在起动模式下动作模式的信号S301的反相信号为“H”电平,所以AND回路808成为开通状态。因此,如发动机转速在设定转速以下,则触发器810得以设定,所以如前照灯开关57闭合,则前照灯亮灯。
由于在停止前进模式下动作模式信号S301为“H”电平,所以AND回路805、807成为开通状态。因此,如0R回路804的输出为“H”电平,则触发器810复位,前照灯自动熄灯。
亦即,如非点火状态持续到定时器8021所定时间(本实施形式中为3.5分)以上、输出信号S8021为“H”电平,或者非点火状态下的非入座持续到定时器8011所定时间(本实施形式中为3秒)以上、AND回路812的输出信号为“H”电平,则停止前进模式下的前照灯熄灯。
按照发明者等的调查,信号等候和在十字路口内的右转等候为30秒-2分钟左右,超过该时间的停车为信号等候和右转等候以外的停车,即没有必要使前照灯亮灯的停车状态的可能性较高。因此,如本实施形式那样,如在非点火状态超过预定时间(例如3.5分)之前使前照灯亮灯,则可在信号等候和右转等候的停车状态下继续使前照灯亮灯。另外,由于当停车时间超过3.5分时自动熄灯,所以可以降低蓄电池的无用的电力消费。
在停车后检测到驾驶员没有入座的场合,为信号等候和右转等候以外的停车的可能性也较高。但是,刚在十字路口停车后,驾驶员在跨在车辆的状态下一时站起来那样的场合从经验上来说也较多,所以不希望在检测到非入座的同时自动熄灯。因此,在本实施形式下对非点灯状态下的非入座时间进行计时,以经过推定驾驶员已从车辆离开的预定时间(在本实施形式下为3秒)为条件自动熄灯。
从该停止前进模式中的停车状态打开节气门时,AND回路807的输出为“H”电平,设定触发器810,所以前照灯自动亮灯。
前照灯/蜂鸣器控制部800的AND回路813将非入座继续判定部801的输出信号S8012、非点火继续判定部802的输出信号S8022和动作模式S301的逻辑积输出到蜂鸣器驱动部814。AND回路815将非点火继续判定部802的输出信号S8022、动作模式信号S301、及前照灯开关57的状态信号的逻辑积输出到蜂鸣器驱动部814。
当AND回路813的输出信号为“H”电平时,即当在停止前进模式下处于非点火状态的非入座持续到定时器8012的规定时间(在本实施形式下为1秒)以上时,蜂鸣器驱动部814以输出0.2秒打开、1.5秒关闭的形式反复进行的蜂鸣驱动信号。此时的蜂鸣驱动信号连续输出到主开关73被切断或驾驶员再次入座为止。
另一方面,当AND回路815的输出信号为“H”电平时,即在停止前进模式下前照灯开关57为接通状态而且非点火状态持续到定时器8022的规定时间(本实施形式下为3分)以上时,在定时器8141到规定时间之前的规定时间中输出与上述相同的蜂鸣驱动信号。这样,就不需要用于停止蜂鸣器的操作。
按照本实施形式,在发动机自动停止之际,如在未断开主开关的状态下1秒钟以上未入座,则判断为驾驶员忘掉切断主开关就想从车辆离开,并使蜂鸣器75鸣叫,所以,驾驶员可以得知忘掉切断主开关这一情况。
按照本实施形式,由于在上述停车时的自动熄灯条件(非点火状态在3.5分以上)成立之前(非点火状态在3分以上)使蜂鸣器75鸣叫,所以,驾驶员可以事前得知自动熄灯这一情况,从而可以防止在驾驶员不知道时自动熄灯。
在上述实施形式下,说明了在发动机自动停止之际,如在主电源没有切断的状态下检测到持续1秒以上非入座,则在主开关73切断之前或在驾驶员再次乘车之前持续使蜂鸣器鸣叫,但也可以象用于例如送货业务和收款业务等的场合那样,在以不切断主开关73、驾驶员从车辆离开为前提的场合,使得经过规定时间后蜂鸣器自动停止鸣叫。
在上述实施形式下,说明了点火关闭状态或驾驶员的非入座持续规定时间以上时自动使前照灯熄灯的情形,但也可以不是熄灯,而是减少供给电流以减少光亮,或是使前照灯熄灯,而使位置灯亮灯来取代它。
图9为示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形式的起动停止控制系统整体构成的框图,与上述相同的符号表示相同或同等部分。
在本实施形式下,交流发电机部72的发电电力通过调节器整流管67对2个蓄电池68A、68B充电。上述蓄电池68A为发动机起动所专用,当起动机继电器62导通时,向起动机马达部71供给驱动电流。上述蓄电池68B通过主开关73向各种电气部件74及主控制部60等供给负荷电流。
这样,在本实施形式中,蓄电池68A为发动机起动专用,其电力消费量十分小,时常维持在满充电状态,所以,可以与蓄电池68B的充电量无关地时常进行良好的发动机起动。
如上述那样,按照本发明可以达到以下效果。(1)当发动机自动停止时,如在主电源未被切断的状态下检测到非入座,则判断为驾驶员忘掉切断主开关就想从车辆离开,并进行警告,所以,驾驶员可以得知忘掉切断主电源这一情况。(2)由于停车时于前照灯自动熄灯之前发出警告,所以驾驶员可以事前得知前照灯自动熄灯这一情况,从而可以防止在驾驶员不知道时自动使前照灯熄灯。(3)在如用于送货业务和收款业务等场合那样以不切断主电源驾驶员就从车辆离开为前提的场合,如在规定时间经过后自动停止检测到驾驶员的非乘车而发出的警告,则可以防止不必要的长时间的警告。
权利要求
1.一种搭载有发动机停止起动控制装置的车辆,该发动机停止起动控制装置可以在发动机的运行中相应于规定的停车条件将其停止,在停止过程中相应于规定的前进操作使其再起动;其特征在于具有检测发动机停止状态的停止检测装置、检测驾驶员是否处于乘车状态的的乘车检测装置、以及向驾驶员发出警告以提醒注意的警告装置,当在发动机的停止状态下驾驶员的非乘车状态持续第1规定时间以上时,上述警告装置发出警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搭载有发动机停止起动控制装置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检测发动机停止状态和驾驶员非乘车状态的至少一方、使前照灯自动熄灯的前照灯控制装置,上述警告装置在上述前照灯控制装置自动使亮灯中的前照灯熄灯之前也发出警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搭载有发动机停止起动控制装置的车辆,其特征在于上述前照灯控制装置以发动机停止状态持续第2规定时间以上的场合和在发动机停止状态下驾驶员的非乘车状态持续第3规定时间以上的场合中的至少一方为条件,使亮灯中的前照灯自动熄灯,上述警告装置当发动机的停止状态持续比上述第2规定时间短的第4规定时间以上时,发出警告。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搭载有发动机停止起动控制装置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在使上述前照灯自动熄灯之前发出的警告,在经过第5规定时间后停止。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搭载有发动机停止起动控制装置的车辆,其特征在于上述警告装置发出的警告,在检测到主电源切断或驾驶员再乘车后停止。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搭载有发动机停止起动控制装置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发动机的停止状态下当驾驶员的非乘车状态持续第1规定时间以上时发出的警告,在经过第6规定时间后停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搭载有发动机停止起动控制装置的车辆,在发动机自动停止之际,该发动机停止起动控制装置对不切断主电源就要从车辆离开的驾驶员提醒注意。在该搭载有发动机停止起动控制装置的车辆中,该发动机停止起动控制装置可以在发动机的运行中相应于规定的停车条件将其停止,在停止过程中相应于规定的前进操作使其再起动;其中:设有检测驾驶员是否入座的入座开关54和用于控制蜂鸣器75的前照灯/蜂鸣器控制部800,如在发动机自动停止时检测到在未切断主开关的状态下的非入座情形,则前照灯/蜂鸣器控制部800判断驾驶员忘掉切断主电源就要从车辆离开,并使蜂鸣器75鸣叫。
文档编号F02N11/08GK1232921SQ9910509
公开日1999年10月27日 申请日期1999年4月20日 优先权日1998年4月21日
发明者鸟山正雪, 坂本友和, 横尾雅秀, 川口健治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