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艇发动机湿式油底壳润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03118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船艇发动机湿式油底壳润滑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艇的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艇发动机湿式油底壳润滑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发动机润滑系统按油底壳结构形式不同,可分为湿式油底壳和干式油底壳两种类型。湿式油底壳润滑系统是将机油储存在油底壳内,干式油底壳是将机油储存在独立的机油箱内。
[0003]干式油底壳润滑系统由于有独立的机油箱持续为发动机供油,相对更加适应高速船艇“急加急减速、转弯时左右大倾角、剧烈颠簸”等工况。但是,由于本发动机为船艇用发动机,对外形结构尺寸有较严格限制,设计独立的机油箱相当困难,因此只能采用湿式油底壳。
[0004]现有的湿式油底壳润滑系统,是在底壳上开设一个油池,通过吸油管将油栗到发动机上。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在船艇出现急加急减、转弯时左右大倾角、剧烈颠簸等工况出现机油供应不足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船艇发动机湿式油底壳润滑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船艇在急加急减、转弯时左右大倾角、剧烈颠簸等工况时出现机油供应不足的现象的技术问题。
[0006]本申请提供一种船艇发动机湿式油底壳润滑系统,所述润滑系统包括:油底壳,开设有内油池和位于所述内油池外围的外油池,所述内油池侧壁上开设有缺口 ;内油池吸油管;外油池吸油管;内油池盖板,盖设于所述内油池上;气缸体,开设有储油腔;机油栗,包括第一转子和第二转子;其中,所述第一转子通过所述内油池吸油管与所述内油池连通,吸取所述内油池的机油,将机油供向所述船艇发动机的油道;所述第二转子通过所述外油池吸油管与所述外油池连通,吸取所述外油池的机油,将机油供向所述储油腔,从所述储油腔的底部流下,通过所述缺口流入所述内油池。
[0007]优选地,所述机油栗设置在所述船艇发动机的外部。
[0008]优选地,所述外油池容积大于所述内油池的容积,所述第二转子的流量大于所述第一转子。
[0009]优选地,所述内油池盖板上开设有多个小孔,所述船艇发动机内部的机油自然下落在所述内油池盖板上,通过所述小孔流入所述内油池。
[0010]本申请有益效果如下:
[0011]上述船艇发动机湿式油底壳润滑系统通过设置外油池、内油池、内油池吸油管、夕卜油池吸油管、包括两个转子的机油栗,通过内油池吸油管连通内油池和机油栗的第一转子,以将机油栗到发动机的油道,再通过外油池吸油管连通外油池和机油栗的第二转子,吸取外油池的机油,将机油供向气缸体上的储油腔,机油从储油腔底部的腰形孔流下,流入内油池,从而保证所述内油池内的机油充足,即便在船艇出现急加急减、转弯时左右大倾角、剧烈颠簸等工况出现时,也不会出现机油供应不足的现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船艇在急加急减、转弯时左右大倾角、剧烈颠簸等工况时出现机油供应不足的现象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0013]图1为本申请较佳实施方式一种船艇发动机湿式油底壳润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中的船艇发动机湿式油底壳润滑系统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船艇发动机湿式油底壳润滑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船艇在急加急减、转弯时左右大倾角、剧烈颠簸等工况时出现机油供应不足的现象的技术问题。
[0016]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0017]本申请提供一种船艇发动机湿式油底壳润滑系统,所述润滑系统包括:油底壳,开设有内油池和位于所述内油池外围的外油池,所述内油池侧壁上开设有缺口 ;内油池吸油管;外油池吸油管;内油池盖板,盖设于所述内油池上;气缸体,开设有储油腔;机油栗,包括第一转子和第二转子;其中,所述第一转子通过所述内油池吸油管与所述内油池连通,吸取所述内油池的机油,将机油供向所述船艇发动机的油道;所述第二转子通过所述外油池吸油管与所述外油池连通,吸取所述外油池的机油,将机油供向所述储油腔,从所述储油腔的底部流下,通过所述缺口流入所述内油池。
[0018]上述船艇发动机湿式油底壳润滑系统通过设置外油池、内油池、内油池吸油管、夕卜油池吸油管、包括两个转子的机油栗,通过内油池吸油管连通内油池和机油栗的第一转子,以将机油栗到发动机的油道,再通过外油池吸油管连通外油池和机油栗的第二转子,吸取外油池的机油,将机油供向气缸体上的储油腔,机油从储油腔底部的腰形孔流下,流入内油池,从而保证所述内油池内的机油充足,即便在船艇出现急加急减、转弯时左右大倾角、剧烈颠簸等工况出现时,也不会出现机油供应不足的现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船艇在急加急减、转弯时左右大倾角、剧烈颠簸等工况时出现机油供应不足的现象的技术问题。
[0019]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0020]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船艇出现急加急减、转弯时左右大倾角、剧烈颠簸等工况出现机油供应不足的现象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船艇发动机湿式油底壳润滑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船艇发动机湿式油底壳润滑系统包括:油底壳1、内油池吸油管2、外油池吸油管3、内油池盖板4、机油栗5、气缸体6。
[0021]所述油底壳1上开设有内油池7和外油池8,所述外油池位于所述内油池7的外围。所述内油池7装有所述内油池吸油管2,吸取所述内油池7的机油,用于向发动机主油道供油。所述内油池7上装有所述内油池盖板4,与以使得所述内油池7为半封闭结构。所述内油池盖板4上开设有多个小孔,发动机的曲轴箱内部的机油自然下落在内油池盖板4上,通过小孔流入内油池7。所述内油池7的相对两侧开设有缺口。
[0022]所述外油池8装有所述外油池吸油管3,吸取外油池8的机油。所述气缸体6上开设有储油腔11。
[0023]所述机油栗5为集成式,设置在发动机外部。机油栗5有两套转子,第一转子9与所述内油池吸油管2相通,吸取内油池7的机油,将机油供向发动机主油道。第二转子10与外油池吸油管3相通,吸取外油池8的机油,将机油供向气缸体6上的储油腔11,机油从储油腔11底部的腰形孔12流下,通过缺口 13流入内油池7,以保证所述内油池7内的机油充足,即便在船艇出现急加急减、转弯时左右大倾角、剧烈颠簸等工况出现时,也不会出现机油供应不足的现象。
[0024]优选地,所述外油池8容积大于内油池7的容积,对应地,为了保证油量平衡,第二转子10的流量也大于第一转子9。
[0025]上述船艇发动机湿式油底壳润滑系统通过设置外油池8、内油池7、内油池吸油管
2、外油池吸油管3、包括两个转子的机油栗5,通过内油池吸油管2连通内油池7和机油栗5的第一转子9,以将机油栗到发动机的油道,再通过外油池吸油管3连通外油池8和机油栗5的第二转子,吸取外油池8的机油,将机油供向气缸体6上的储油腔11,机油从储油腔11底部的腰形孔12流下,流入内油池7,从而保证所述内油池7内的机油充足,即便在船艇出现急加急减、转弯时左右大倾角、剧烈颠簸等工况出现时,也不会出现机油供应不足的现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船艇在急加急减、转弯时左右大倾角、剧烈颠簸等工况时出现机油供应不足的现象的技术问题。
[0026]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0027]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主权项】
1.一种船艇发动机湿式油底壳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系统包括: 油底壳,开设有内油池和位于所述内油池外围的外油池,所述内油池侧壁上开设有缺P ; 内油池吸油管; 外油池吸油管; 内油池盖板,盖设于所述内油池上; 气缸体,开设有储油腔; 机油栗,包括第一转子和第二转子; 其中,所述第一转子通过所述内油池吸油管与所述内油池连通,吸取所述内油池的机油,将机油供向所述船艇发动机的油道; 所述第二转子通过所述外油池吸油管与所述外油池连通,吸取所述外油池的机油,将机油供向所述储油腔,从所述储油腔的底部流下,通过所述缺口流入所述内油池。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栗设置在所述船艇发动机的外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油池容积大于所述内油池的容积,所述第二转子的流量大于所述第一转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油池盖板上开设有多个小孔,所述船艇发动机内部的机油自然下落在所述内油池盖板上,通过所述小孔流入所述内油池。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船艇发动机湿式油底壳润滑系统,所述润滑系统包括:油底壳,开设有内油池和位于所述内油池外围的外油池,所述内油池侧壁上开设有缺口;内油池吸油管;外油池吸油管;内油池盖板,盖设于所述内油池上;气缸体,开设有储油腔;机油泵,包括第一转子和第二转子;其中,所述第一转子通过所述内油池吸油管与所述内油池连通,吸取所述内油池的机油,将机油供向所述船艇发动机的油道;所述第二转子通过所述外油池吸油管与所述外油池连通,吸取所述外油池的机油,将机油供向所述储油腔,从所述储油腔的底部流下,通过所述缺口流入所述内油池,保证所述内油池内的机油充足,即便在船艇出现恶劣工况时,也不会出现机油供应不足的现象。
【IPC分类】F01M1/02, F01M11/00
【公开号】CN205013077
【申请号】CN201520593155
【发明人】耿巍麟, 刘向伟, 顾冰, 杨靖
【申请人】湖北三江船艇科技有限公司, 湖北三江航天红阳机电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3日
【申请日】2015年8月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