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钻斗式挖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3904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钻斗式挖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挖桩设备,具体为一种钻斗式挖桩装置。



背景技术:

人工挖桩也称“人工孔桩”,指的是房建、桥梁等工程在基础施工中,因成桩的需要,用人力方式按设计开挖出桩基在地面以下需要浇筑钢筋混泥土的空间位置的过程。人工挖桩适合于直径在1m以上的桩基。直径在1m以下的桩宜采用钻桩或者冲桩。打桩、挖桩,是建筑行业最为常见的施工技术,建筑楼房的首要步骤就是在土地上挖桩孔,进行打桩。传统的,特别是在农村建筑施工中,最常见的就是需要打直径在一米以内、深度在五米左右的桩孔,使用人工非常难以开桩孔,只能使用启用挖机来进行钻桩冲桩处理开桩孔,钻桩需要使用大型的挖机才能钻桩,而大型的挖机不仅运输极为不便,成本还非常的高昂,非常不适合家用农村建房中使用,因此,需要一种小型的挖机即可驱动的钻桩挖桩装置,传统钻桩挖桩装置是使用螺旋式钻头,直接钻进地面后,由于泥土土壤较为潮湿,而螺旋叶面无形中增加了泥土附着面积,从而加大了附着力,难以排除地面,每次需要启动挖机提取螺旋式钻头,通过人工方式对螺旋叶片之间的泥土砂石进行除泥,不仅耗时费力,也造成了多名人力的损失浪费,成本颇高还极为不便,难以达到节省时间、节省费用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的挖桩领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申请人经过研发设计出一种省时便捷,单人即可操作完成打桩去土的钻斗(3)式挖桩装置,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钻斗式挖桩装置,包括动力挖机(90),连接在动力挖机(90)上的伸缩臂(91),安装于伸缩臂(91)的端头上的转机(92),转机(92)通过内置旋转式油缸(1)连接竖直向下的转杆(2),转杆(2)的下端连接有 一个钻斗(3),钻斗(3)内部具有一根贯穿钻斗(3)上下的钻杆(4),钻杆(4)上端连接转杆(2)、下端延伸至钻斗(3)底部,钻杆(4)的下端部通过固定横杆(5)固定在钻斗(3)内壁上,钻斗(3)内壁的下端边缘上铰链连接有两块钻土刀片(6),钻土刀片(6)的侧边上开设有卡扣眼位(7),钻杆(4)的下端上设有与卡扣眼位(7)相适配的卡扣控制机构(8),卡扣控制机构(8)通过传动机构连接至内置旋转式油缸(1)。

进一步的,所述转杆(2)、钻杆(4)均为中空的转轴,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一根内置于转杆(2)中的连杆(11)构成,所述连杆(11)上端连接至内置旋转式油缸(1),连杆(11)的下端穿过钻杆(4)连接至卡扣控制机构(8)。

进一步的,所述内置旋转式油缸(1)包括油缸外壳(12),被油缸外壳(12)包覆的转动油缸体(13),转动油缸体内部为内腔(14)和置于内腔(14)中的活塞(15),活塞(15)的下端固定住连杆(11),转动油缸体(13)的上端和下端的体壁上均开设有连通内腔(14)的油孔(16),油缸外壳(12)内壁上与油孔(16)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内凹的油槽(17),油槽(17)中开设有连通至油缸外壳(12)外侧的油管,油管按上下分为上油管(18)和下油管(19),转动油缸体(13)的顶端连接至转机(92),转动油缸体(13)下端具有延伸出油缸外壳(12)外的尾端,转动油缸体(13)尾端的内腔(14)下端内塞有紧套在连杆(11)上的油缸头(10),转动油缸体(13)的尾端外壁上开设有传动花键层(21),在传动花键层(21)外侧套装有与传动花键相匹配的传动件(22),传动件(22)通过螺栓(23)与转杆(2)相连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油缸体(13)的尾端位于传动花键层(21)的下方具有内凹的凹槽,凹槽内套装有外径大于转动油缸体(13)尾端外径的卡环(24),所述传动件(22)的内壁底部设有与卡环(24)相匹配的、用于能够进行支撑放置在卡环(24)上的弯折部。

进一步的,所述油缸外壳(12)内壁上油槽(17)的上下两层均设有油封层(25),所述油缸头(10)的内壁外壁上均设有至少两层油封层(25)。

进一步的,所述油缸外壳(12)与传动件(22)之间具有一个间隙层,具有上凸段(26)、截面为倒“T”形的环状抱箍(27)套装在间隙层中,环状抱箍(27)的上凸段(26)紧抱住油缸外壳(12)下端。

进一步的,所述卡扣控制机构(8)包括固定在固定横杆(5)上的一个外罩(81),外罩(81)内部设有一个连接连杆(11)的沙漏状活动件(82),外罩(81)外壁上按所述卡扣眼位(7)的相应位置分别开设开槽(83),开槽(83)的中部设有支点部(84),弯折状卡扣件(85)以弯折部位置活动安装在支点部(84)上置于开槽(83)内,沙漏状活动件(82)置于弯折状卡扣件(85)之间,弯折状卡扣件(85)的外侧底端上设有与卡扣眼位(7)相匹配的卡销(86)。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横杆(5)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向下延伸的钻头杆(87),钻头杆(87)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钻牙(88)。

进一步的,所述钻斗(3)为钟罩状,罩顶上开设有若干个视窗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两块钻土刀片(6)为以钻斗(3)截面的圆心对称分布的两块扇形状,扇形圆心角大小范围为60°~100°,钻土刀片(6)的铰链翻转角度范围不超过90°。

工作原理介绍:动力挖机(90)提供本装置的动力,钻斗(3)式挖桩装置连接在动力挖机(90)上的伸缩臂(91),安装于伸缩臂(91)端头的转机(92)上,转机(92)能够提供顺时针方向转动或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动力,转机(92)通过内置旋转式油缸(1)连接竖直向下的转杆(2),转杆(2)的下端连接有一个钻斗(3),钻斗(3)内部具有一根贯穿钻斗(3)上下的钻杆(4),钻杆(4)上端连接转杆(2)、下端延伸至钻斗(3)底部,钻杆(4)的下端部通过 固定横杆(5)固定在钻斗(3)内壁上,钻斗(3)内壁的下端边缘上铰链连接有两块钻土刀片(6),钻土刀片(6)可以随铰链在钻斗(3)下开口上下翻转,固定横杆(5)具有增加钻杆(4)稳定性作用,钻土刀片(6)的侧边上开设有卡扣眼位(7),钻杆(4)的下端上设有与卡扣眼位(7)相适配的卡扣控制机构(8),卡扣控制机构(8)通过传动机构连接至内置旋转式油缸(1)。卡控控制机构能够卡进卡扣眼位(7),达到对钻土刀片(6)固定的作用,而该控制固定、松放的作用是通过传动机构由人为通过内置旋转式油缸(1)进行操控控制。使用时,将动力挖机(90)开至需要打桩的位置,调整机车和伸缩臂(91)的位置,将钻斗(3)对准需要开桩的具体位置,通过操控转机(92)转动,转机(92)带动转杆(2)转动,转杆(2)将旋转动力输送至钻斗(3),钻斗(3)底部具有开口,开口位置的钻土刀片(6)接触地面后向内翻盖,盖住一部分钻斗(3)底开口,在向下的作用力下,两块钻土刀片(6)被地面的挤压力作用,受到向上的作用力,从而使得卡扣眼位(7)被卡扣控制机构(8)卡入,固定住钻土刀片(6)与地面向平,但刀口朝向土地地面;在旋转的作用下开始对土地进行旋挖,泥土在受到钻土刀片(6)的作用下开始疏松翻起,从而从钻土刀片(6)的上方在旋转作用下旋进钻斗(3)内部,再控制伸缩臂(91)给予钻斗(3)向下的作用力,从而逐步将钻斗(3)旋入土地内,被翻起的土壤汇集在钻斗(3)内,当整个钻斗(3)旋入地面后,说明其中的土壤已装满,此时,操控伸缩臂(91)提起钻斗(3),而泥土被开口处的钻土刀片(6)阻挡住大部分,因此在提起过程中不会大部分的下落出钻斗(3)内,大部分土壤砂石随钻斗(3)被提出地面,转动动力挖机(90),将钻斗(3)转移至泥土堆放区上空后,通过内置旋转式油缸(1)内的液压油操控,将动力通过传动机构传输至卡扣控制机构(8),卡扣控制机构(8)释放卡住的卡扣眼位(7),使钻土刀片(6)失去卡扣的作用力而在重力作用和泥土砂石的重力作用下下翻,开启钻斗(3) 开口,泥土砂石在重力作用下从钻斗(3)中滑落而出,完成出土清理。与传统的螺旋叶扇的钻头钻桩相比,同样相差不多重量的泥土砂石与钻头之间的接触面积大大减小,从而具有更低的附着吸附作用力,从而更轻松的能够达到自然脱落而无需人力进行人工去土,从而节省了人力劳力,缩减了使用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钻斗式挖桩装置,具备很好的推广意义和实用价值。

所述转杆(2)、钻杆(4)均为中空的转轴,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一根内置于转杆(2)中的连杆(11)构成,所述连杆(11)上端连接至内置旋转式油缸(1),连杆(11)的下端穿过钻杆(4)连接至卡扣控制机构(8)。连杆(11)用于连通内置旋转式油缸(1)中的活塞(15)和卡扣控制机构(8),从而达到通过上端的液压油缸内置旋转式油缸(1)进行液压操控卡口控制机构;

所述内置旋转式油缸(1)包括油缸外壳(12),油缸外壳(12)用于保护液压油缸,被油缸外壳(12)包覆的转动油缸体(13),转动油缸体(13)通过转机(92)提供转动的动力,转动油缸体内部为内腔(14)和置于内腔(14)中的活塞(15),活塞(15)的下端固定住连杆(11),转动油缸体(13)的上端和下端的体壁上均开设有连通内腔(14)的油孔(16),油缸外壳(12)内壁上与油孔(16)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内凹的油槽(17),油槽(17)中开设有连通至油缸外壳(12)外侧的油管,油管按上下分为上油管(18)和下油管(19),转动油缸体(13)的顶端连接至转机(92),转动油缸体(13)下端具有延伸出油缸外壳(12)外的尾端,转动油缸体(13)尾端的内腔(14)下端内塞有紧套在连杆(11)上的油缸头(10),转动油缸体(13)的尾端外壁上开设有传动花键层(21),在传动花键层(21)外侧套装有与传动花键相匹配的传动件(22),传动件(22)通过螺栓(23)与转杆(2)相连接固定。内腔(14)之中充满液压油,液压油通过上油管(18)和下油管(19)在内腔(14)中连通可以流动, 油槽(17)中也充满着液压油,工作时,转动油缸体(13)在油缸外壳(12)内部做旋转运动,通过上油管(18)或下油管(19)的液压油首先进入到相应的油槽(17)中,无论转动油缸体(13)是顺时针旋转还是逆时针旋转,液压油均存在于油槽(17)之中,通过液压作用从转动油缸体(13)上开设的油孔(16)进入至内腔(14)之中,从而压迫活塞(15)另一端的液压油从相应的油孔(16)压出,进入相应的油槽(17),再回流至相应的油管中,从而带动置于内腔(14)中部的活塞(15)做活塞(15)运动,活塞(15)带动连杆(11)做上下的起落运动,油缸头(10)具有封堵油缸的作用,传动花键层(21)将转动油缸的旋转动力提供给传动件(22),传动件(22)将旋转动力传动至转杆(2),转杆(2)带动钻斗(3)旋转,从而才能够进行旋转打桩。

所述转动油缸体(13)的尾端位于传动花键层(21)的下方具有内凹的凹槽,凹槽内套装有外径大于转动油缸体(13)尾端外径的卡环(24),所述传动件(22)的内壁底部设有与卡环(24)相匹配的、用于能够进行支撑放置在卡环(24)上的弯折部。由于传动件(22)仅通过传动花键层(21)与转动油缸体(13)链接,其下方没有具有支撑作用,则不够稳定,影响旋转传动的效果,因此,当卡环(24)卡入凹槽内,而卡环(24)较厚还有多余的部分凸与转动油缸体(13)尾端,正好能够让传动件(22)的弯折部置放于卡环(24)上,起到一个支撑固定传动件(22),不让传动件(22)滑落、导致旋转传动间断或传输率不够的情况;

所述油缸外壳(12)内壁上油槽(17)的上下两层均设有油封层(25),所述油缸头(10)的内壁外壁上均设有至少两层油封层(25)。油封用于放置液压油缸内的液压油泄漏;

所述油缸外壳(12)与传动件(22)之间具有一个间隙层,具有上凸段(26)、截面为倒“T”形的环状抱箍(27)套装在间隙层中,环状抱箍(27)的上凸段 (26)紧抱住油缸外壳(12)下端。由于内置旋转式油缸(1)内部的转动油缸体(13)在旋转,当油管需要通过油缸外壳(12)进行连通传输,因此,为了避免油缸外壳(12)在内部的转动油缸体(13)的旋转连带作用下同样产生转动,而扯坏油管,因此,必须似的油缸外壳(12)为禁止不转的,从而使用环状抱箍(27)抱紧油缸外壳(12),使其不会产生旋转,达到固定稳固油缸外壳(12)的效果;

所述卡扣控制机构(8)包括固定在固定横杆(5)上的一个外罩(81),外罩(81)内部设有一个连接连杆(11)的沙漏状活动件(82),外罩(81)外壁上按所述卡扣眼位(7)的相应位置分别开设开槽(83),开槽(83)的中部设有支点部(84),弯折状卡扣件(85)以弯折部位置活动安装在支点部(84)上置于开槽(83)内,沙漏状活动件(82)置于弯折状卡扣件(85)之间,弯折状卡扣件(85)的外侧底端上设有与卡扣眼位(7)相匹配的卡销(86)。所述沙漏状活动件(82)为上下两端外径宽于中部的两头渐宽中间窄的外形,弯折状卡扣件(85)能够以支点部(84)做上下的翘动旋摆,因此,当内置旋转式油缸(1)向下操控活塞(15)运动时,连杆(11)带动沙漏状活动件(82)向下移动,沙漏状活动件(82)上端接触与弯折状卡扣件(85)上段端头的作用点逐步增宽,从而推动弯折状卡扣件(85)上段端头朝外运动,弯折状卡扣件(85)以支点部(84)为翘动支点,从而弯折状卡扣件(85)的下段往内收,带动弯折状卡扣件(85)上的卡销(86)往开槽(83)内移动,迫使卡销(86)从相应的卡扣眼位(7)中脱出,从而钻土刀片(6)失去支撑作用,绕铰链部向下落开,开启钻斗(3)底部的开口,达到开启开口便于下土出土的操作;反之,当操控内置旋转式油缸(1)向上推抬活塞(15)时,弯折状卡扣件(85)的下段能往外扩展,当钻土刀片(6)盒盖于钻斗(3)底部开口、卡扣眼位(7)达到预定工位时,弯折状卡扣件(85)的下段卡销(86)能够在外扩的作用推 力下卡进卡扣眼位(7)中,达到固定住钻土刀片(6)不让其下落的目的。通过卡扣控制机构(8)能够方便的实现钻土刀片(6)的开启或锁定固定,从而能够方便的通过液压油系统进行操控,方便易用,成功率高,能够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

所述固定横杆(5)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向下延伸的钻头杆(87),钻头杆(87)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钻牙(88)。

所述钻斗(3)为钟罩状,罩顶上开设有若干个视窗开口。钻头杆(87)能够在施工开始时首先接触土地地面,从而能够起到以小孔径进行松土、定位的效果,便于随后钻斗(3)的钻土工作,钻牙(88)起到刨松土壤土地的目的,视窗开口便于施工人员实时擦看钻斗(3)内土壤的汇集情况;

所述两块钻土刀片(6)为以钻斗(3)截面的圆心对称分布的两块扇形状,扇形圆心角大小范围为60°~100°,钻土刀片(6)的铰链翻转角度范围不超过90°。钻土刀片(6)的面积占钻斗(3)开口的面积的百分比需要保持在1/3~1/2左右之间,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同时,铰链翻转角度范围不超过90°,为了保证在钻土刀片(6)下落后向外翻,难以在地面和向下的作用力下朝内旋盖。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钻斗式挖桩装置,能够通过科学合理的结构连接,达到通过液压操控,简单便捷的操控钻斗(3)口的开闭,使得打桩出土效率高,效果好,且能够单人即可操控完成,无需多人进行协同工作,提高效率的同时,降低了施工成本,具备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推广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钻斗式挖桩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钻斗(3)俯视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钻斗(3)上钻土刀片(6)开启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内置旋转式油缸(1)液压油上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内置旋转式油缸(1)液压油下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钻土刀片(6)开启时卡扣控制机构(8)的机构示意图;

图7为钻土刀片(6)闭合卡扣住的卡扣控制机构(8)的机构示意图;

图8为卡扣控制机构(8)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钻土刀片(6)闭合卡扣住时的卡扣控制机构(8)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钻土刀片(6)开启时卡扣控制机构(8)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一种钻斗式挖桩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其中:1—内置旋转式油缸、2—转杆、3—钻斗、4—钻杆、5—固定横杆、6—钻土刀片、7—卡扣眼位、8—卡扣控制机构、10—油缸头、11—连杆、12—油缸外壳、13—转动油缸体、14—内腔、15—活塞、16—油孔、17—油槽、18—上油管、19—下油管、21—传动花键层、22—传动件、23—螺栓、24—卡环、25—油封层、26—上凸段、27—环状抱箍、81—外罩、82—沙漏状活动件、83—开槽、84—支点部、85—弯折状卡扣件、86—卡销、87—钻头杆、88—钻牙。90—动力挖机、91—伸缩臂、92—转机、93—固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钻斗式挖桩装置,包括提供动力输出的动力挖机90,连接在动力挖机90上的伸缩臂91,安装于伸缩臂91的端头上的转机92,转机92能够提供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旋转动力,动力挖机90可为挖掘机、小型挖机、或能够提供液压动力并能升降的机车即可,转机92可组合减速机、传动器等使用。转机92通过内置旋转式油缸1连接竖直向下的转杆2,转杆2的下端连接有一个钻斗3,钻斗3内部具有一根贯穿钻斗3上下的钻杆4,钻杆4上端连接转杆 2、下端延伸至钻斗3底部,钻杆4的下端部通过固定横杆5固定在钻斗3内壁上,钻斗3内壁的下端边缘上铰链连接有两块钻土刀片6,钻土刀片6可以随铰链在钻斗3下开口上下翻转,固定横杆5具有增加钻杆4稳定性作用,钻土刀片6的侧边上开设有卡扣眼位7,钻杆4的下端上设有与卡扣眼位7相适配的卡扣控制机构8,卡扣控制机构8通过传动机构连接至内置旋转式油缸1。卡控控制机构能够卡进卡扣眼位7,达到对钻土刀片6固定的作用,而该控制固定、松放的作用是通过传动机构由人为通过内置旋转式油缸1进行操控控制。使用时,将动力挖机90开至需要打桩的位置,调整机车和伸缩臂91的位置,如图11所示,转杆穿过置于伸缩臂91上的固定座93,固定座93对转杆起到稳定位置的作用,使得转杆在工作中不易发生偏转,将钻斗3对准需要开桩的具体位置,通过操控转机92转动,转机92带动转杆2转动,转杆2将旋转动力输送至钻斗3,钻斗3底部具有开口,开口位置的钻土刀片6接触地面后向内翻盖,盖住一部分钻斗3底开口,在向下的作用力下,两块钻土刀片6被地面的挤压力作用,受到向上的作用力,从而使得卡扣眼位7被卡扣控制机构8卡入,固定住钻土刀片6与地面向平,但刀口朝向土地地面;在旋转的作用下开始对土地进行旋挖,泥土在受到钻土刀片6的作用下开始疏松翻起,从而从钻土刀片6的上方在旋转作用下旋进钻斗3内部,再控制伸缩臂91给予钻斗3向下的作用力,从而逐步将钻斗3旋入土地内,被翻起的土壤汇集在钻斗3内,当整个钻斗3旋入地面后,说明其中的土壤已装满,此时,操控伸缩臂91提起钻斗3,而泥土被开口处的钻土刀片6阻挡住大部分,因此在提起过程中不会大部分的下落出钻斗3内,大部分土壤砂石随钻斗3被提出地面,转动动力挖机90,将钻斗3转移至泥土堆放区上空后,通过内置旋转式油缸1内的液压油操控,将动力通过传动机构传输至卡扣控制机构8,卡扣控制机构8释放卡住的卡扣眼位7,使钻土刀片6失去卡扣的作用力而在重力作用和泥土砂石的重力作用下下翻,开 启钻斗3开口,泥土砂石在重力作用下从钻斗3中滑落而出,完成出土清理。与传统的螺旋叶扇的钻头钻桩相比,同样相差不多重量的泥土砂石与钻头之间的接触面积大大减小,从而具有更低的附着吸附作用力,从而更轻松的能够达到自然脱落而无需人力进行人工去土,从而节省了人力劳力,缩减了使用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钻斗式挖桩装置,具备很好的推广意义和实用价值。

所述转杆2、钻杆4均为中空的转轴,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一根内置于转杆2中的连杆11构成,所述连杆11上端连接至内置旋转式油缸1,连杆11的下端穿过钻杆4连接至卡扣控制机构8。连杆11用于连通内置旋转式油缸1中的活塞15和卡扣控制机构8,从而达到通过上端的液压油缸内置旋转式油缸1进行液压操控卡口控制机构;

所述内置旋转式油缸1包括油缸外壳12,油缸外壳12用于保护液压油缸,被油缸外壳12包覆的转动油缸体13,转动油缸体13通过转机92提供转动的动力,转动油缸体内部为内腔14和置于内腔14中的活塞15,活塞15的下端固定住连杆11,转动油缸体13的上端和下端的体壁上均开设有连通内腔14的油孔16,油缸外壳12内壁上与油孔16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内凹的油槽17,油槽17中开设有连通至油缸外壳12外侧的油管,油管按上下分为上油管18和下油管19,转动油缸体13的顶端连接至转机92,转动油缸体13下端具有延伸出油缸外壳12外的尾端,转动油缸体13尾端的内腔14下端内塞有紧套在连杆11上的油缸头10,转动油缸体13的尾端外壁上开设有传动花键层21,在传动花键层21外侧套装有与传动花键相匹配的传动件22,传动件22通过螺栓23与转杆2相连接固定。内腔14之中充满液压油,液压油通过上油管18和下油管19在内腔14中连通可以流动,油槽17中也充满着液压油,工作时,转动油缸体13在油缸外壳12内部做旋转运动,通过上油管18或下油管19的液压油首先进入 到相应的油槽17中,无论转动油缸体13是顺时针旋转还是逆时针旋转,液压油均存在于油槽17之中,通过液压作用从转动油缸体13上开设的油孔16进入至内腔14之中,从而压迫活塞15另一端的液压油从相应的油孔16压出,进入相应的油槽17,再回流至相应的油管中,从而带动置于内腔14中部的活塞15做活塞15运动,活塞15带动连杆11做上下的起落运动,油缸头10具有封堵油缸的作用,传动花键层21将转动油缸的旋转动力提供给传动件22,传动件22将旋转动力传动至转杆2,转杆2带动钻斗3旋转,从而才能够进行旋转打桩。

所述转动油缸体13的尾端位于传动花键层21的下方具有内凹的凹槽,凹槽内套装有外径大于转动油缸体13尾端外径的卡环24,所述传动件22的内壁底部设有与卡环24相匹配的、用于能够进行支撑放置在卡环24上的弯折部。由于传动件22仅通过传动花键层21与转动油缸体13链接,其下方没有具有支撑作用,则不够稳定,影响旋转传动的效果,因此,当卡环24卡入凹槽内,而卡环24较厚还有多余的部分凸与转动油缸体13尾端,正好能够让传动件22的弯折部置放于卡环24上,起到一个支撑固定传动件22,不让传动件22滑落、导致旋转传动间断或传输率不够的情况;

所述油缸外壳12内壁上油槽17的上下两层均设有油封层25,所述油缸头10的内壁外壁上均设有至少两层油封层25。油封用于放置液压油缸内的液压油泄漏;

所述油缸外壳12与传动件22之间具有一个间隙层,具有上凸段26、截面为倒“T”形的环状抱箍27套装在间隙层中,环状抱箍27的上凸段26紧抱住油缸外壳12下端。由于内置旋转式油缸1内部的转动油缸体13在旋转,当油管需要通过油缸外壳12进行连通传输,因此,为了避免油缸外壳12在内部的转动油缸体13的旋转连带作用下同样产生转动,而扯坏油管,因此,必须似的 油缸外壳12为禁止不转的,从而使用环状抱箍27抱紧油缸外壳12,使其不会产生旋转,达到固定稳固油缸外壳12的效果;

所述卡扣控制机构8包括固定在固定横杆5上的一个外罩81,外罩81内部设有一个连接连杆11的沙漏状活动件82,外罩81外壁上按所述卡扣眼位7的相应位置分别开设开槽83,开槽83的中部设有支点部84,弯折状卡扣件85以弯折部位置活动安装在支点部84上置于开槽83内,沙漏状活动件82置于弯折状卡扣件85之间,弯折状卡扣件85的外侧底端上设有与卡扣眼位7相匹配的卡销86。所述沙漏状活动件82为上下两端外径宽于中部的两头渐宽中间窄的外形,弯折状卡扣件85能够以支点部84做上下的翘动旋摆,因此,当内置旋转式油缸1向下操控活塞15运动时,连杆11带动沙漏状活动件82向下移动,沙漏状活动件82上端接触与弯折状卡扣件85上段端头的作用点逐步增宽,从而推动弯折状卡扣件85上段端头朝外运动,弯折状卡扣件85以支点部84为翘动支点,从而弯折状卡扣件85的下段往内收,带动弯折状卡扣件85上的卡销86往开槽83内移动,迫使卡销86从相应的卡扣眼位7中脱出,从而钻土刀片6失去支撑作用,绕铰链部向下落开,开启钻斗3底部的开口,达到开启开口便于下土出土的操作;反之,当操控内置旋转式油缸1向上推抬活塞15时,弯折状卡扣件85的下段能往外扩展,当钻土刀片6盒盖于钻斗3底部开口、卡扣眼位7达到预定工位时,弯折状卡扣件85的下段卡销86能够在外扩的作用推力下卡进卡扣眼位7中,达到固定住钻土刀片6不让其下落的目的。通过卡扣控制机构8能够方便的实现钻土刀片6的开启或锁定固定,从而能够方便的通过液压油系统进行操控,方便易用,成功率高,能够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

所述固定横杆5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向下延伸的钻头杆87,钻头杆87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钻牙88。

所述钻斗3为钟罩状,罩顶上开设有若干个视窗开口。钻头杆87能够在施 工开始时首先接触土地地面,从而能够起到以小孔径进行松土、定位的效果,便于随后钻斗3的钻土工作,钻牙88起到刨松土壤土地的目的,视窗开口便于施工人员实时擦看钻斗3内土壤的汇集情况;

所述两块钻土刀片6为以钻斗3截面的圆心对称分布的两块扇形状,扇形圆心角大小为90°,该角度范围可以在60°~100°之间,钻土刀片6的铰链翻转角度范围不超过90°。钻土刀片6的面积占钻斗3开口的面积的百分比需要保持在1/3~1/2左右之间,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同时,铰链翻转角度范围不超过90°,为了保证在钻土刀片6下落后向外翻,难以在地面和向下的作用力下朝内旋盖。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