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可变排量压缩机的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30471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可变排量压缩机的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来控制构成汽车空调系统制冷剂回路的可变排量压缩机的排量的控制装置。
当液化的制冷剂留在制冷剂回路中时,如果启动压缩机,压缩机将压缩液化的制冷剂。这会突然和过度地增加制冷剂回路排出压力区中或压力监测点处的压力。即使通过控制阀使目标压力达到最大值,压力监测点处的压力也会超过已达到最大值的目标压力。压力传感机构移动阀体以防止压力过度增加。因此,当液化的制冷剂留在制冷剂回路中时,压缩机在启动之后不能立即增加排量。于是,压缩机中的液化的制冷剂不能立即排出。结果,在压缩液化的制冷剂时会长时间地产生振动和噪音。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来控制构成空调系统制冷剂回路的可变排量压缩机的排量的控制装置。制冷剂回路包括压缩机、外部回路和排出压力区,其中排出压力区与压缩机及外部回路连通并暴露于从压缩机排出到外部回路的制冷剂气体中。控制装置包括控制阀和减压机构。控制阀包括阀体、压力传感机构和目标压力变化元件。压力传感机构包括一压力传感件,可探测制冷剂回路排出压力区中压力监测点处的压力。压力传感机构根据压力监测点处的压力波动来移动压力传感件,从而使压力监测点处的压力与作为确定阀体位置基准的目标压力相同。阀体相应移动以消除压力的波动,从而使压缩机的排量发生改变。目标压力变化元件通过控制施加到压力传感件上的外力来改变目标压力。减压机构将压力监测点处的压力引导到压力传感机构。减压机构位于连接压力监测点和压力传感机构的通道中。当压力监测点处的压力突然增加时,减压机构减小了压力传感机构探测到的压力增加。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介绍和以描述发明原理的实施例的方式进行的说明,本发明的其他方面和优点将会更加清楚。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参考

图1至5来介绍设置在汽车空调系统中的根据本发明第一个和第二个实施例的旋转斜盘式可变排量压缩机的控制装置。在图中,相同的标记用于相同的元件。对于第二个实施例,只说明与第一个实施例不同的部件。第一个实施例旋转斜盘式可变排量压缩机如图1所示,旋转斜盘式可变排量压缩机中包括气缸体1、前外壳2和后外壳4。前外壳2固定在气缸体1的前端。后外壳4固定在气缸体1的后端。阀片组件3位于气缸体1和后外壳4之间。
气缸体1和前外壳2构成曲柄腔5。驱动轴6可旋转地设置在曲柄腔5中。驱动轴6联接到外部驱动源上,在本实施例中外部驱动源是汽车发动机E。在驱动轴6和发动机E之间没有设置离合机构如电磁离合器。因此,当发动机E运转时,驱动轴6一直由发动机E驱动。
凸盘11设在曲柄腔5中并固定在驱动轴6上。凸盘11与驱动轴6作为整体一起旋转。在本实施例中是一个旋转斜盘12的驱动盘设置在曲柄腔5中。旋转斜盘12由驱动轴6支承。旋转斜盘12沿驱动轴6的轴线方向移动,并相对于垂直驱动轴6轴线的表面倾斜。凸盘11和旋转斜盘12通过铰链机构13连接起来。因此,旋转斜盘12与凸盘11和驱动轴6作为整体一起旋转。旋转斜盘12在相对于驱动轴6倾斜的同时还可以沿驱动轴6的轴线方向滑动。
缸孔1a(图中只示出了一个缸孔)布置在贯穿气缸体1的驱动轴6的周围。每个缸孔1a里面装有一个活塞20。每个缸孔1a的前后开口被阀片组件3和相应的活塞20封闭。每个活塞20和相应的缸孔1a构成一个压缩腔,其体积根据活塞20的往复运动而变化。每个活塞20通过一对导向块19与旋转斜盘12的边缘相连。因此,旋转斜盘12通过导向块19将驱动轴6的旋转运动转化为活塞20的往复运动。
阀片组件3和后外壳4构成吸入腔21及排出腔22。吸入腔21位于后外壳4的中心,而排出腔22围绕吸入腔21。吸入腔21形成受吸入压力Ps作用的吸入压力区。排出腔22形成受排出压力Pd作用的排出压力区。对于每个缸孔1a,阀片组件3包括吸入口23、吸入阀24、排出口25和排出阀26。当每个活塞20从上止点移动到下止点时,吸入腔中的制冷剂气体通过相应的吸入口23和相应的吸入阀24吸入到相应的缸孔1a中。当每个活塞20从下止点移动到上止点时,制冷剂气体在相应的缸孔1a中被压缩到预定的压力。被压缩的制冷剂气体接着通过相应的排出口25和相应的排出阀26排出到排出腔22中。曲柄压力控制机构旋转斜盘12的倾斜角根据曲柄腔中的压力而改变,该压力被称作曲柄压力Pc。用来控制曲柄压力Pc的曲柄压力控制机构包括排出通道27、供给通道28和控制阀CV,如图1所示。排出通道27将曲柄腔5连接到吸入腔21。供给通道28将排出腔22连接到曲柄腔5。供给通道28中设有一控制阀CV。控制阀CV装配在后外壳4中的控制阀孔4a里面。
通过调整控制阀CV的开启程度,可平衡通过供给通道28输送到曲柄腔5中的高压制冷剂气体的流速和通过排出通道27从曲柄腔5流出的制冷剂气体的流速。这就决定了曲柄压力Pc。曲柄压力Pc和缸孔1a中压力之间的压差根据曲柄压力Pc的变化而改变。这会使旋转斜盘的倾斜角发生变化。由此确定活塞20的冲程或压缩机的排量。制冷剂回路如图1所示,汽车空调系统的制冷剂回路包括压缩机和外部回路30。外部回路30包括冷凝器31、膨胀阀32和蒸发器33。外部回路30中有一从蒸发器33延伸到压缩机吸入腔21的低压管道35和从压缩机排出腔22延伸到冷凝器31的高压管道36。
在压缩机排出腔22和冷凝器31之间的制冷剂通道中设有一瓣阀69。当排出腔22中的压力低于预定值时,瓣阀69关闭通道而阻止制冷剂气体流向外部回路30。压力检测结构流入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流速越大,单位长度回路或管道上的压力损失就越大。即,当制冷剂回路中设有两个压力监测点P1和P2时,由压力损失所引起的两个点P1和P2之间的压差ΔPd与回路中的制冷剂流速正相关。检测两个压力监测点P1和P2之间的压差ΔPd可以间接地测定制冷剂回路中制冷剂的流速。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压力监测点P1设置在相当于高压管道36最上游部分的排出腔22中,而第二压力监测点P2设置在瓣阀69上游的制冷剂通道中,并位于第一压力监测点P1下游的预定距离处,如图2所示。第一压力监测点P1和第二压力监测点P2处的制冷剂气体压力以下分别简称为PdH和PdL。压力PdH和PdL分别通过第一压力输入通道37和第二压力输入通道38连通到控制阀CV。
在第一压力监测点P1和第二压力监测点P2之间的制冷剂通道中设有一固定限流器39。固定限流器39使制冷剂通道的开启程度减小。因此,固定限流器39使两个压力监测点P1和P2之间的压差ΔPd增加。这能够减小两个压力监测点P1和P2之间的距离,并使第二压力监测点P2能够相对较接近于压缩机。因此,可以缩短从第二压力监测点P2延伸到压缩机控制阀CV的第二压力输入通道38。控制阀如图2所示,控制阀CV中带有一供给侧阀门部分和一目标压力变化元件,在本实施例中的目标压力变化元件是一螺线管60。供给侧阀门部分位于控制阀CV的上端。螺线管60位于控制阀CV的下端用来改变目标压力。供给侧阀门部分调整供给通道28的开启程度。螺线管60是一种电磁致动器,根据从外部提供的电流使控制阀CV中的工作杆40产生位移。工作杆40包括分隔壁41、连接器42和导向部分44。导向部分44上靠近连接器42的一部分构成阀体43。
控制阀CV中有一阀壳体45,包括堵头45a、上外壳件45b和下外壳件45c。上外壳件45b构成供给侧阀门部分的壳体,而下外壳件45c构成螺线管60的壳体。堵头45a压紧装配在上外壳件45b中以封闭其顶端的开口。在上外壳件45b中设有阀腔46和连通到阀腔的通孔47。堵头45a和上外壳件45b构成压力传感腔48。通孔47连接压力传感腔48和阀腔46。
工作杆40沿轴向在阀腔46和通孔47中移动。即,工作杆40在图2中沿竖直方向移动。工作杆40的移动使得阀体43有选择地连通和隔开阀腔46与通孔47。分隔壁41装在通孔47中。分隔壁41将通孔47与压力传感腔48隔开。
第一阀口5 1在上外壳件45b中沿径向延伸并连通到阀腔46。阀腔46通过第一阀口51和供给通道28的上游部分与排出腔22连通。第二阀口52在上外壳件45b中沿径向延伸并连通到通孔47。通孔47通过第二阀口52和供给通道28的下游部分与曲柄腔5连通。因此,阀口51和52、阀腔46、以及通孔47组成控制阀CV中供给通道28的一部分。
阀体43位于阀腔46中。其中有通孔47形成的阀腔46的内壁构成可承受阀体43的阀座53。通孔47的功能是可以通过阀体43有选择地开启和关闭的阀孔。当工作杆40从图2中的最低位置移动最高位置时,阀体43紧靠在阀座53上,使通孔47与阀腔46隔开。即,阀体43可调整供给通道28的开启程度。
压力传感腔48中容纳有一个压力传感件54或一波纹管。压力传感件54是管状的并带有一底部。压力传感件54的顶端可以通过焊接或类似的方法固定到堵头45a上。因此,压力传感件54在压力传感腔48中构成第一压力腔55和第二压力腔56。第一压力腔55是在压力传感件54里面的空间。第二压力腔56是在压力传感件54和压力传感腔48内壁之间的空隙。压力传感腔48、压力传感件54、第一压力腔55和第二压力腔56构成压力传感机构。
压力传感件54的底部设有一杆座54a。杆座54a中有一凹进部分。工作杆40的分隔壁41的远端插入该凹进部分中。在安装过程中,使压力传感件54弹性变形。所以压力传感件54因其弹力作用而通过杆座54a压紧在分隔壁41上。
第一压力腔55通过在堵头45a中形成的P1口57及第一压力输入通道37与排出腔22即第一压力监测点P1连通。第二压力腔56通过在上外壳件45b中形成的P2口58及第二压力输入通道38与第二压力监测点P2连通。即,第一压力腔55暴露于第一压力监测点P1处的压力PdH,第二压力腔56暴露于第二压力监测点P2处的压力PdL。
螺线管60带有固定在下外壳件45c中的调节性的圆筒61。一固定铁芯62装在调节性的圆筒61的上部。固定铁芯62在调节性的圆筒61中形成一柱塞腔63。固定铁芯62的顶端构成阀腔46的底壁。一活动铁芯64装在柱塞腔63中并可沿轴线方向移动。固定铁芯62中有一导向孔65,工作杆40的导向部分44插在其中。活动铁芯64固定在导向部分44的底端。因此,活动铁芯64和工作杆40作为一个整体移动。
在柱塞腔63中,有一螺旋弹簧66位于固定铁芯62和活动铁芯64之间。螺旋弹簧66促使活动铁芯64远离固定铁芯62。这使阀体43与阀座53分开。
线圈67在径向上位于固定铁芯62和活动铁芯64的外面。电脑70根据来自外部信息检测装置72的外部信息将信号发送到驱动电路71中。外部信息包括空调开关的开/关状态、车内温度和目标温度。驱动电路71根据信号将电力供应给线圈67。线圈67在活动铁芯64和固定铁芯62之间产生电磁力,从而使活动铁芯64根据电力的大小向固定铁芯62移动。输送到线圈67中的电流大小是通过调整外加电压来控制的。外加电压是通过脉冲宽度调制或负载控制来调整的。控制阀的工作特性如下所述,控制阀CV的开启程度是由工作杆40的位置所决定的。
当没有电流输送到线圈67中,或当负载比为百分之零时,传感件54或波纹管54的向下弹力以及螺旋弹簧66使杆件40处于图2所示的最低位置。所以,阀体43和通孔47之间的距离最大。因此,曲柄压力Pc为最大,使得曲柄压力Pc和缸孔1a中压力之间的压差增加。于是,旋转斜盘12的倾斜角为最小,从而使压缩机的排量减到最小。
当计算机70检测到由于空调开关关闭而不需要制冷时,或由于汽车加速而不允许制冷时(要求停止制冷以加速汽车),计算机70将负载比调整到零而使压缩机的排量减到最小。当压缩机的排量为最小时,在瓣阀69的排出腔22一侧的压力小于预定值。因此,瓣阀69关闭使通过外部回路30的制冷剂气流停止。旋转斜盘的最小倾斜角并不为零。所以,即使当压缩机排量减到最小时,还是有制冷剂从吸入腔21吸入到缸孔1a中。接着,制冷剂被压缩并从缸孔1a排出到排出腔22中。
于是,在压缩机中形成制冷剂回路。制冷剂回路依次包括吸入腔21、缸孔1a、排出腔22、供给通道28、曲柄腔5、排出通道27、接着又回到吸入腔21。润滑剂与制冷剂一起在制冷剂回路中循环。所以,即使当制冷剂没有从外部回路30返回的时候,每个滑动部分比如旋转斜盘12和每个导向块19之间也能够平滑地滑动。
当具有最小负载比的电流被输送到线圈67中时(最小负载比大于百分之零),线圈67所产生的向上电磁力超过压力传感件54和螺旋弹簧66的向下压力。于是,工作杆40向上移动。与螺旋弹簧66的向下压力相反的向上电磁力抵抗由于压差ΔPd而产生的向下力。在这种情况下,压差产生的向下力与压力传感件54的向下压力的方向相同。工作杆40的阀体部分43相对于阀座53所处的位置使向上和向下的力达到平衡。
当发动机的转速减小而使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流速减小时,基于压差ΔPd的向下压力减小。工作杆40向上移动使通孔47的开启程度减小。于是,曲柄压力Pc减小而使旋转斜盘12的倾斜角增大。因此,压缩机的排量增大。当压缩机的排量增大时,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流速增大。于是,压差ΔPd增大。
反之,当发动机E的转速增大而使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流速增大时,基于压差ΔPd的向下压力增大。于是,工作杆40向下移动使通孔47的开启程度增大。所以,曲柄压力Pc增大而使旋转斜盘12的倾斜角减小。因此,压缩机的排量减小。当压缩机的排量减小时,制冷剂通道中的制冷剂流速减小。于是,压差ΔPd减小。
当输送到线圈67中的电流负载比增大而使向上的电磁力增大时,工作杆40向上移动。于是,通孔47的开启程度减小,从而使压缩机的排量增大。所以,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流速增大,从而使压差ΔPd增大。
当输送到线圈67中的电流的负载比减小而使电磁力减小时,工作杆40向下移动并使通孔47的开启程度增大。于是,压缩机的排量减小。所以,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流速减小,从而使压差ΔPd减小。
如上所述,控制阀CV根据压差ΔPd的波动来确定工作杆40的位置。控制阀CV保持压差ΔPd的目标值或目标压差,其中压差ΔPd是由输送到线圈67中电流的负载比决定的。通过调整负载比可从外部改变目标压差。第一个实施例的特征如图2所示,在后外壳4的控制阀孔4a中,堵头45a和上外壳件45b在阀壳体45的顶端侧构成一个腔室81。腔室81是第一压力输入通道37的一部分。腔室81使第一压力输入通道37中某一段的开启程度扩大。通孔82也是第一压力输入通道37的一部分。通孔82将排出腔22和腔室81连通起来,其中腔室81是后外壳4中的大体积空间部分。通孔82起到减压机构的作用。例如,通孔82具有较小的直径并起到固定限流器的作用。
当没有电流输送到控制阀CV的线圈67中时,压缩机以最小的排量工作。换句话说,此时压缩机的功能是停止的。如果这种状态持续较长的时间,液化的制冷剂会积聚在外部回路30中。当线圈67的电流供应停止时间超过预定时限时,计算机70以最大的负载比重新启动对线圈67的电流供应而不论冷却负载的大小。
当电流重新输送到线圈67中时,压缩机的排量增大并使瓣阀69打开。接着,经过外部回路30的制冷剂循环开始启动,外部回路30中的液化的制冷剂流入压缩机的吸入腔21中。于是,液化的制冷剂在压缩机中被压缩。这会突然和过度地增大排出腔22中的压力或第一压力监测点P1处的压力PdH。结果是,控制阀CV中的第一压力腔55很可能通过第一压力输入通道37受到影响。
然而,第一压力输入通道37中的通孔82或限流通道82使压力增量减小。从而使第一压力腔55的压力增加比第一压力监测点P1的压力增加要延迟。第一压力腔55和第二压力腔56之间的压差ΔPd不会大于或等于最大目标压差。结果,即使当液化的制冷剂被压缩的时候,控制阀CV的开启程度也保持较小以使压差ΔPd增加到目标压差。因此,使压缩机的排量立即增加到所要求的程度。
第一个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即使当液化的制冷剂留在制冷剂回路中时启动压缩机,也能立即增加压缩机的排量至所要求的容量。所以,通过大排量压缩机使液化的制冷剂立即排出。压缩机排量的迅速增加使空调系统可迅速启动。
在现有技术中,压缩机的排量在压缩机启动之后暂时增大。然而,有时候液化的制冷剂在压缩机已经启动一小段时间之后被压缩,因此压缩机的排量减小了。所以,从旋转斜盘12开始绕枢轴转动时起要花费时间来稳定旋转斜盘12的倾斜角。这可能会使铰链机构13在旋转斜盘12绕枢轴转动的过程中长时间产生振动和噪音。然而,在第一个实施例中,从旋转斜盘12开始绕枢轴转动时起用来稳定旋转斜盘12倾斜角的时间减少了。因此,可防止振动和噪音持续较长的时间。
瓣阀69的使用使得压缩机能够采用无离合器的机构。瓣阀69可以防止在压缩机以最小排量工作的过程中有液化的制冷剂从外部回路30流入压缩机中。因此,在从压缩机启动直到外部回路30中的液化的制冷剂流入缸孔1a的这段时间中,液化的制冷剂没有被压缩。
通孔82只是一个小直径通道。因此,利用简单的结构即可减小制冷剂循环开始时的压力增加。
第一压力输入通道37的腔室81可以更加有效地减小第一压力腔55中的的压力增量。换句话说,即使通孔82的直径较大,通过提供腔室81也能获得所要求的优点。即,简化了制造限流器的复杂工艺,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而且也可以防止杂质颗粒阻塞直径较小的通孔82。因此,不需要去除杂质颗粒的过滤器。不用限流器或过滤器就可以防止损坏传感压力的压力传感机构,即,可以防止控制阀CV发生故障。
腔室81是在控制阀孔4a和控制阀CV的阀壳体45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其中控制阀CV插在控制阀孔4a中。因此,不需要用特殊的工艺来形成腔室81,从而可降低压缩机的生产成本。
当长时间没有电流输送到控制阀CV中时,计算机70可确定外部回路30中有液化的制冷剂。因此,计算机70以最大负载比重新启动电流供应。于是,当重新启动电流供应时,计算机70调整控制阀CV的目标压差。因此,当启动压缩机时,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压差ΔPd超过目标压差。第二个实施例如图3和4所示,第二个实施例中的减压机构是一差压阀85。即,在形成后外壳4中的凹进部分的排出腔22的内壁上形成一阀腔86。阀腔86构成第一压力输入通道37的一部分。一圆盘形阀体87装在阀腔86中。阀体87靠着弹簧挡圈88,因此阀体87不会延伸到排出腔22里。阀体87有选择地沿某个方向移动,以接触或远离在阀腔86中形成的阀座89。一弹簧90装在阀腔86中促使阀体87远离阀座89。
在阀体87中以相等的角度间隔形成孔87a。当阀体87从阀座89上离开时,排出腔22和第一压力腔55是连通的,因而第一压力输入通道37是打开的(见图3)。当阀体87接触阀座89时,每个孔87a都被阀座89关闭。因此,第一压力输入通道37被关闭(见图4)。阀体87和阀座89接触面之间的密封是不紧密的,因此即使当阀体87靠着阀座89的时候,也有压力渗漏。
如第一个实施例中所介绍的,当液化的制冷剂留在制冷剂回路中时启动压缩机,会使排出腔22中的压力PdH突然和过度地增大。在这种情况下,施加到阀体87前表面或对着排出腔22的表面上而促使阀体87关闭的压力,超过施加到阀体87后表面或对着第一压力腔55的表面上而促使阀体87打开的压力。于是,阀体87克服弹簧90的压力而与阀座89接触,如图4所示。因此,第一压力输入通道37被关闭。当第一压力输入通道37关闭时,第一压力腔55中的压力增量小于第一压力监测点P1处的压力增量。因此,可以获得类似于第一个实施例的优点。
在过去一定的时间之后,阀体87前表面和后表面之间的压差小于预定值,由于弹簧90的力量使阀体87离开阀座89。于是,如图3所示,第一压力输入通道37被打开,使排出腔22或第一压力监测点P1处的压力PdH的波动立即传递到第一压力腔55中。因此,可以提高工作杆40相对于压差ΔPd波动的灵敏度,从而提高对压缩机排量的控制。
除了上述优点之外,第二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以下优点。
所述减压机构是一差压阀85。差压阀不需要象在压缩机的外壳中形成第一压力输入通道37那样进行高精度机械加工。这使第一压力输入通道37易于加工,从而降低压缩机的生产成本。类似于第一个实施例,还可以防止杂质颗粒的阻塞。因此,不需要去除杂质颗粒的过滤器。在不需高精度机械加工或不用过滤器的情况下,可以防止损坏传感压力的压力传感机构,即,可以防止控制阀CV发生故障。
对于那些在本技术领域内的工程技术人员而言,很容易理解到,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发明还能以许多其它特定方式实施。特别是,可以理解到,本发明可以下列方式实施。
如图5所示,在第二个实施例中,可以将差压阀85加在控制阀CV(阀壳体45)中。在这种情况下,差压阀85和控制阀CV可以当做一个整体单元。这使得将差压阀85和控制阀CV安装到压缩机外壳中更容易。
在第一个实施例中,控制阀CV的P1口57可以设有一固定限流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省去第一压力输入通道37(腔室81和通孔82、或限流通道82),因而排出腔22可以通过P1口57直接连接到第一压力腔55。这简化了控制装置。
第二压力监测点P2可以位于制冷剂回路的蒸发器33和吸入腔21之间的吸入压力区中。
第二压力监测点P2可以位于曲柄腔5中。即,第二压力监测点P2不必位于作为制冷剂回路主回路的致冷剂回路中,所述主回路包括外部回路30(蒸发器33)、吸入腔21、缸孔1a、排出腔22、以及外部回路30(冷凝器31)。换句话说,第二压力监测点P2不必位于致冷剂回路的高压区或低压区中。比如,第二压力监测点P2可以位于曲柄腔5中。曲柄腔5是制冷剂回路中的中压区,它构成制冷剂回路的分路并依次包括供给通道28、曲柄腔5和排出通道27。
压力监测点可以只设在制冷剂回路的排出压力区中。例如,控制阀CV的第二压力腔56可以暴露于真空压力或大气压力,从而使第二压力腔56中的压力保持基本不变。在这种情况下,压力传感机构根据排出压力绝对值的波动来移动工作杆40。
控制阀CV可以被用作排出侧的阀门,从而通过控制排出通道27的开启程度来调整曲柄压力Pc。
发动机E和驱动轴6之间的动力传输路径中可以设置离合机构如电磁离合器。在这种情况下,当电磁离合器闭合或者允许动力传输时,压缩机启动。
本发明可以通过摇摆式可变排量压缩机来实施。
因此,本发明的例子和实施例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定性的,本发明不被限制在所给出的细节上,而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及其等效形式下变化。
权利要求
1.一种用来控制构成空调系统制冷剂回路的可变排量压缩机的排量的控制装置,其中,所述制冷剂回路包括所述压缩机、一外部回路(30)和一排出压力区(22),所述排出压力区(22)与所述压缩机及所述外部回路(30)连通并暴露于从所述压缩机排出到所述外部回路(30)的制冷剂气体,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一控制阀(CV),所述控制阀(CV)包括一阀体(43);一压力传感机构,所述压力传感机构包括一压力传感件(54),可探测位于所述制冷剂回路的所述排出压力区(22)中压力监测点(P1)处的压力,且所述压力传感机构根据所述压力监测点(P1)处的压力波动来移动所述压力传感件(54),从而使所述压力监测点(P1)处的压力与作为确定所述阀体(43)位置基准的目标压力相同,所述阀体(43)相应移动消除所述压力波动,从而改变所述压缩机的排量;和一目标压力变化元件(60),所述目标压力变化元件(60)通过控制施加到所述压力传感件(54)上的外力来改变所述目标压力;所述装置具有以下特征一减压机构(82、85)可将所述压力监测点(P1)处的压力引导到所述压力传感机构,所述减压机构(82、85)位于连接所述压力监测点(P1)和所述压力传感机构的通道(37)中,而且,当所述压力监测点(P1)处的压力突然增加时,所述减压机构(82、85)减小了所述压力传感机构探测到的压力增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机构(82、85)包括一固定限流器(8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机构(82、85)包括一差压阀(85),当所述压力监测点(P1)和所述压力传感机构之间的压差大于或等于一预定值时,所述差压阀(85)减小所述通道(37)的开启程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腔室(81)位于所述通道(37)中,所述腔室(81)使所述通道(37)中某一段的开启程度扩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包括一外壳(4)来容纳所述控制阀(CV),且所述控制阀(CV)带有一构成壳体的阀壳体(45),所述腔室(81)是在所述压缩机的所述外壳(4)和所述控制阀(CV)的所述阀壳体(45)之间所形成的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CV)带有一构成壳体的阀壳体(45),且所述减压机构(82、85)位于所述阀壳体(45)中。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监测点是第一压力监测点(P1),且第二压力监测点(P2)位于所述制冷剂回路中比所述第一压力监测点(P1)压力更低的一侧,所述压力传感机构检测所述第一压力监测点(P1)和所述第二压力监测点(P2)之间的压差,并根据所述两个压力监测点(P1、P2)之间所述压差(ΔPd)的波动使所述压力传感件(54)产生位移,从而移动所述阀体(4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力监测点(P2)位于所述制冷剂回路的排出压力区(22)中。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回路连接所述压缩机和所述外部回路(30),而且还包括一暴露于从所述制冷剂回路吸入到所述压缩机中的制冷剂气体的吸入压力区(21),所述压缩机包括一曲柄腔(5)、一连通所述曲柄腔(5)至所述排出压力区(22)的供给通道(28)、以及一连通所述曲柄腔(5)至所述吸入压力区(21)的排出通道(27),所述可变排量压缩机通过调整所述曲柄腔(5)中的压力(Pc)来改变所述压缩机的排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CV)调整所述供给通道(28)的开启程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压力变化元件(60)包括一电磁致动器,电流是从外部供应到所述电磁致动器上的。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件(54)是一波纹管。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直接连接到一外部驱动源(E)上,所述外部驱动源(E)驱动所述压缩机使动力得到传输。
全文摘要
一种当液化的制冷剂留在外部回路(30)中时启动压缩机能够立即增加压缩机排量的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包括一限流通道(82)。限流通道(82)位于第一压力输入通道(37)中,第一压力监测点(P1)处的压力(PdH)通过第一压力输入通道(37)导向控制阀(CV)。限流通道(82)减小从通道(37)中流过的制冷剂的压力。当液化的制冷剂留在外部回路(30)中时启动压缩机,使第一压力监测点(P1)处的压力(PdH)突然增加时,限流通道(82)减小了控制阀(CV)探测到的压力增加。因此,使压缩机的排量立即增大。
文档编号F04B53/10GK1435570SQ0210278
公开日2003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02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2年1月30日
发明者太田雅树, 木村一哉, 石垣佳伸, 野村和宏, 樽谷知二, 川口真广 申请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