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的强制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51989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马达的强制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马达的强制散热装置,特别是一种可以应用于一风扇马达的强制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马达的应用范畴很广,风扇即是一例,常常被用来当作散热的主动组件,又因为其应用范围的不同,风扇马达可以分为离心式与轴流式两种,虽然如此,基本上这两种风扇马达都是利用马达来带动扇叶旋转,以达到主动地使热散逸的功效。
一种现有技术的离心式风扇马达1如图1A所示,离心式风扇马达1以一马达(图中未显示)来带动一转子10,离心式风扇马达1的扇叶11则是连接于转子10上,当转子10旋转时,会同时带动扇叶11旋转,使空气流动达到散热的目的;一种现有技术的轴流式风扇马达2则如图1B所示,同样地,是以一马达(图中未显示)来带动一转子20,转子20旋转时亦会带动扇叶21旋转,以使空气流动而达到主动散热的目的,更进一步,轴流式风扇马达2可以包含一扇框22,使气流流动更加集中,使散热效果更好;但是,上述现有技术的风扇马达在旋转时,转子内部由于高速旋转,不免会造成一些热量产生,这些热量若是淤积于转子内,将有可能因为风扇运作时间太长,而使马达过热而故障,减少风扇的使用寿命。
所以,现有技术欲解决上述问题时,发展了另一种离心式风扇马达3,请参照图2A所示,离心式风扇马达3同样是由一马达(图中未显示)来带动一转子30旋转,同时扇叶31亦随之旋转而达到散热的目的,其中,转子30上包含多个穿孔300,当转子30旋转时,可以使转子30中的热空气可借由多个穿孔300释出,使热量不至于淤积于转子30中,而造成马达因此故障;同理,一种轴流式风扇马达4请参照图2B所示,轴流式风扇马达4的转子40上亦包含多个穿孔400,当转子40旋转时带动扇叶41于扇框42中旋转,热量也可以借由穿孔400释出。
上述的现有技术的风扇马达确实具有将风扇转子内的热量散逸的功效,但是随之带来的缺点却是当此类风扇运作时,一些细微的灰尘或颗粒等异物,将轻易地自穿孔进入转子内,这样一来,风扇马达使用到一定的时限后,灰尘或颗粒等异物有可能因为夹于转轴间,而使马达卡死,进而使马达因而故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马达的强制散热装置,可以应用于一风扇中,使该风扇不仅具有可使马达热量散逸的功能,更可以防止异物进入马达的转子中,以延长马达的使用寿命。
根据上述构想,本发明提供一种马达的强制散热装置,该结构包含一转子座;一转子,借由一转轴轴接于转子座,以使转子可以于转子座上旋转,其中该转子包含一转子外壳,成一圆筒状,其内侧连接于转轴,其底部包含至少一穿孔;一顶盖,连接于转子外壳的底部外侧,且顶盖与转子外壳之间具有一间距,顶盖是用以避免异物进入穿孔的中,当转子旋转时,转子中的热空气会自穿孔经由间距散逸至该转子外壳的外侧。
根据上述构想,本发明的顶盖是借由至少一导叶或是一连接条连接于该转子外壳的底部外侧,使顶盖与转子外壳之间可以具有一间距。
根据上述构想,本发明的顶盖是借由多个导叶连接于该转子外壳的底部外侧,使顶盖与转子外壳之间可以具有一间距;其中,该多个导叶呈辐射状分布,每两个导叶之间具有至少有一穿孔。
根据上述构想,本发明的转子外壳是以一体成型的方式制成。
根据上述构想,本发明的转子外壳是由一第一转子外壳以及该第二转子外壳相互套接所组成,其中第一转子外壳的内侧是连接于转轴,第一转子外壳的底部包含至少一穿孔,而第二转子外壳的中心处是借由导叶而连接顶盖,其中,顶盖与第二转子外壳之间具有一间距。
根据上述构想,本发明的马达的强制散热装置是应用于一风扇中,其进一步包含一扇叶,扇叶是连接于转子上,当转子旋转时,扇叶亦随之同步旋转;其中,所述的扇叶是为离心式扇叶或是轴流式扇叶。


图1A为一种现有技术的离心式风扇马达的立体示意图。
图1B为一种现有技术的轴流式风扇马达的立体示意图。
图2A为另一种现有技术的离心式风扇马达的立体示意图。
图2B为另一种现有技术的轴流式风扇马达的立体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的离心式风扇马达的立体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的离心式风扇马达的转子的详细立体示意图。
图3C为本发明的离心式风扇马达的转子的剖面示意图。
图3D为本发明的离心式风扇马达的转子外壳的组件分解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请同时参照图3A至图3C所示,其中图3A所示为一离心式风扇马达5的立体示意图,由图中可以看出本发明的离心式风扇马达5的外观大致与现有技术的离心式风扇马达相同,但请再参照图3B与图3C,此两个附图主要是用以解释本发明的离心式风扇马达5的转子50的详细构造的立体以及剖面示意图;其中,请同时参照图3A以及图3C所示,本发明的离心式风扇马达5包含一转子座55、一转子50以及一扇叶51,其中转子50是借由一转轴56轴接于转子座55上,以使转子50可以于转子座55上旋转,而因为扇叶51是连接于转子50上,使转子50旋转时可以同时带动扇叶51旋转,达到主动散热的功效;更进一步说明,请参照图3C所示,转子50还包含一转子外壳505、一顶盖501以及至少一导叶502,其中转子外壳505呈一圆筒状,但若以其它形状的筒状体来替代亦可,转子外壳505的内侧约中央处连接于转轴56,其底部则包含至少一穿孔500;而顶盖501则是连接于转子外壳505的底部外侧,且顶盖501与转子外壳505之间具有一间距d,其中,顶盖501与转子外壳505的底部外侧的连接方式可以通过一连接条(图中未显示)来实施;较佳者,本实施例的顶盖501可以借由多个导叶502来与转子外壳505的底部外侧连接,且每个导叶502是自圆心向外成辐射状分布,其中,多个导叶502是为平板(如图3D中的导叶502所示)或是弧状板(图中未显示)皆可,且顶盖501的面积范围可以设计成覆盖所有穿孔500的分布位置。
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马达的强制散热装置的运作方式如下,请参照图3C所示,当离心式风扇马达5进行旋转时,其转子50会随之旋转进而带动扇叶51旋转,以使产生气压差,使空气流动,其气流方向60如图中的箭头所示;当空气流动时,外部气体的流速较快,使得其气压相对于转子外壳505内的气压为低,所以根据白努利定律(Bernoulli′s law),将使转子外壳505内的空气穿过穿孔500后,经由间距d之间流到转子外壳505的外部,当然,其热空气亦借由此方式流出,其热空气流出的方向61如图3B以及图3C中的箭头61所示;更有甚者,由于本发明的离心式风扇马达5的顶盖501与转子外壳505外侧之间具有一间距d,其间是以多个辐射状分布的导叶502相互连接,当离心式风扇马达5在旋转时,导叶502亦会跟着旋转,借着导叶502的旋转主动带动空气的作用,可以更有效率地将转子外壳505内的空气排出,如此一来,本发明的离心式风扇马达5在旋转时,确实可以具有主动强制散热的功效;另一方面,由于本发明的离心式风扇马达5具有顶盖501的设计,较佳者,其面积范围可以设计成覆盖所有穿孔500的分布位置,这使得当离心式风扇马达5在旋转时,异物不易直接由穿孔500进入转子外壳505的中,可以确保离心式风扇马达5不会因为异物卡死转轴56而使得使用寿命减短,达到兼具强制散热以及保护马达的功效。
本发明的离心式风扇马达5的转子50可以以一体成型来制作完成,较佳者,亦可以以一第一转子外壳506以及一第一转子外壳507所组合而成,但不应以此为限;以本实施例而言,请参照图3D所示,转子外壳505可由一第一转子外壳506以及一第一转子外壳507组合套接而成,其中第一转子外壳506的内侧是连接于转轴56,第一转子外壳506的底部包含有多个穿孔500,而第二转子外壳507的中心处是借由多个成辐射状排列的导叶502而连接至顶盖501,较佳者,导叶502是连接于顶盖501的边缘,这使得顶盖501与第二转子外壳507之间具有一间距,整体第一转子外壳506以及第一转子外壳507的套合的后,就具备了与上述的转子外壳505相同的功效,但比起上述的整体转子外壳505的成型更具有制造便利以及节省制造成本的优势。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以一种离心式风扇马达为例,设计使该风扇马达中的转子具备顶盖、穿孔以及具有间距等特征,用以防止异物穿过穿孔而进入转子中,达到使风扇马达的寿命减短的目的,但不应以此为限;本发明的技术同样可以应用至一轴流式风扇马达(图中未显示)中,使轴流式风扇马达的转子亦可以具有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技术特征,更有甚者,可以于轴流式风扇马达的外部设有扇框(图中未显示),更可以使轴流式风扇马达的散热效率随之提高,使更具有产业的价值;除此之外,本发明亦无须限定应用于风扇马达中,举凡任何形式的马达,均可以将其转子改良成具有如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强制散热装置,如此,均可以使马达兼具有强制散热及延长马达寿命的功效,实施方式均如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本发明的范畴是由以下的权利要求范围所界定。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所作的等效的变化或替换,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马达的强制散热装置,该包含一转子座;一转子,借由一转轴轴接于该转子座,以使该转子可以于该转子座上旋转,其中该转子包含一转子外壳,成一筒状,其内侧连接于该转轴,其底部包含至少一穿孔;一顶盖,连接于该转子外壳的底部外侧,且该顶盖与该转子外壳之间具有一间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的强制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转子旋转时,该转子中的热空气自该穿孔经由该间距散逸至该转子外壳的外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的强制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盖是借由一导叶连接于该转子外壳的底部外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的强制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顶盖是借由多个导叶连接于该转子外壳的底部外侧,该多个导叶呈辐射状分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的强制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盖是借由一连接条连接于该转子外壳的底部外侧。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的强制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子外壳是以一体成型的方式制成。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的强制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子外壳是由一第一转子外壳以及该第二转子外壳相互套接所组成,其中该第一转子外壳的内侧是连接于该转轴,该第一转子外壳的底部包含至少一穿孔,而该第二转子外壳的中心处是借由该导叶而连接该顶盖,其中,该顶盖与该第二转子外壳之间具有一间距。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的强制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散热装置是应用于一风扇中并进一步包含一扇叶,该扇叶连接于该转子上;当该转子旋转时,该扇叶亦随之旋转,所述的扇叶是为离心式扇叶或轴流式扇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马达的强制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扇框,以包围该扇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的强制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子外壳呈一圆筒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有关一种马达的强制散热装置,可以应用于一风扇中,该散热装置包括一转子,该转子包含一圆筒状转子外壳,其底部包含至少一穿孔;以及一顶盖,连接于转子外壳的底部外侧,且顶盖与转子外壳之间具有一间距;当转子旋转时,转子中的热空气会自穿孔经由间距散逸至该转子外壳的外侧,且顶盖可以避免异物进入穿孔中,以延长马达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F04D29/58GK1749577SQ20041007874
公开日2006年3月22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15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15日
发明者陈弘琪, 陈英琦, 庄德财, 林国正, 黄文喜 申请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