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水泵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42172阅读:1093来源:国知局
发动机水泵壳体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水泵壳体,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大功率的二冲程多缸汽油发动机水泵壳体,属于汽油机水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二冲程汽油发动机工作时,由于功率大,活塞、气缸等受热而温度升高极快,如不加以适当冷却,则会造成发动机过热,导致不正常工作甚至损坏。因二冲程发动机本身结构特点,一般采用风冷散热系统,但若发动机功率较大时,风冷散热效果不理想,需要水冷散热系统。

水冷散热系统是用水作为吸热介质去冷却高温零件。目前强制水冷散热系统通常由散热器、风扇和水泵构成,通过水泵所产生的压差,使冷却水在发动机内循环流动,而发动机水泵通常由水泵盖、叶轮、泵轴等部件构成。现有应用于发动机冷却水散热系统的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在装配及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不便,比如发动机各缸冷却水流量不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发动机水泵壳体,其结构简单,稳定可靠,泵出水量大,能很好地满足大功率发动机的散热需求,两个出水腔水压力均衡、水流量差异小,特别适用于大功率的二冲程多缸汽油机散热需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水泵壳体,其包括具有进水腔、出水腔和涡流室的水泵盖体,所述进水腔一端设置进水口,另一端与所述涡流室相通;所述出水腔包括有第一出水腔和第二出水腔,该第一出水腔、第二出水腔分处于所述涡流室两侧并之相通;在所述第一出水腔、第二出水腔上分别设置有出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腔处于所述水泵盖体正中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出水腔、第二出水腔以所述涡流室为中心呈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水泵盖体的内侧面为泵盖安装面,在该泵盖安装面上具有与发动机箱体相配合的密封面、密封线;所述第一出水腔、第二出水腔所对应的出水口与所述发动机箱体上的冷却水入口相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水泵盖体外侧面上具有数个加强筋。

进一步的,所述水泵盖体上设置有小循环接头安装凸台,该小循环接头安装凸台上设置有与所述进水腔相连通的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口上具有用于连接胶管的定位部,该胶管的另一端连接散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通过在水泵盖上设置双出水腔、双出水口甚至更多出水口为使发动机各缸冷却水分配均匀,避免了传统单出水口时外接通路造成的各冷却通路水流量分布不均匀的情况,能很好地满足大功率多缸发动机的散热需求,特别适用于大功率的二冲程多缸汽油机散热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2是图1的仰视图;

图3是图1中水流的流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一种如图1-图3所述发动机水泵壳体,其包括具有进水腔3、出水腔和涡流室2的水泵盖体1,该进水腔3一端设置进水口8,另一端与涡流室2相通;出水腔包括有第一出水腔4和第二出水腔7,该第一出水腔4、第二出水腔7分处于涡流室2两侧并之相通;在第一出水腔4、第二出水腔7上分别设置有出水口。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在水泵盖上设置双出水腔、双出水口甚至更多出水口为使发动机各缸冷却水分配均匀,避免了传统单出水口时外接通路造成的各冷却通路水流量分布不均匀的情况,能很好地满足大功率多缸发动机的散热需求,特别适用于大功率的二冲程多缸汽油机散热需求。

具体地,涡流室2、进水腔3均处于水泵盖体1正中位置,其中,进水腔3处于涡流室2的上端,而进水口8处于进水腔3的上端,并与之呈弯折结构设置,如图1所示,在进水口8与进水腔3之间的弯折部位设置成弧形结构,以降低冷却水的阻力,避免出现紊流等现象。

第一出水腔4、第二出水腔7以涡流室2为中心呈对称设置,该第一出水腔4、第二出水腔7对由涡流室2中流出的冷却水进行分流分压,以保证各出水腔流量均衡,在实际应用及工艺条件许可下,该出水腔的数量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数量调整,以满足更大功率或多缸发动机散热需求。

水泵盖体1的内侧面为泵盖安装面,在该泵盖安装面上具有与发动机箱体相配合的密封面5、密封线6;第一出水腔4、第二出水腔7所对应的出水口与发动机箱体上的冷却水入口相对应。而进水口8上具有用于连接胶管的定位部,该胶管的另一端连接散热器,装配空间充足,装配过程中不受空间限制,且胶管装配快捷方便。

最后,水泵盖体1外侧面上具有数个加强筋9,用于保证整个水泵壳体的结构强度稳定性。在水泵盖体1上还设置有小循环接头安装凸台10,该小循环接头安装凸台10上设置有与进水腔3相连通的通孔,用于冷却水小循环用。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