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62498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减小可燃性制冷剂的充注量的压缩机。



背景技术:

压缩机广泛应用于各种家电设备中,相当数量的压缩机所使用的制冷剂具有可燃性,例如R290。

可燃性制冷剂在压缩机中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例如制冷剂的泄漏会对使用者会造成一定的危害。

为保证压缩机使用的安全性,一般通过减小可燃性冷媒的充注量的方式来解决。在现有的压缩机中,没有具体关于减小可燃性冷媒的充注量的设计。

所以,为了进一步提高压缩机使用的安全性,需要提供一种可减小可燃性冷媒的充注量的压缩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机,以减小现有压缩机制冷剂的充注量,从而提高压缩机的使用安全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缩机,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泵体以及与所述壳体连接的压缩机排气管,所述壳体具有油池,所述泵体具有一泵体排气孔,所述压缩机还包括:泵体排气管,所述泵体排气管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泵体排气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压缩机排气管连通,所述泵体排气管的第二端与所述泵体排气孔连通,至少部分泵体排气管位于所述油池中。

可选的,位于所述油池中的泵体排气管呈螺旋状。

可选的,所述泵体排气管外壁上具有翅片或螺纹。

可选的,还包括消音器,所述消音器设置在所述泵体排气孔上,所述泵体排气管的第二端通过所述消音器与所述泵体排气孔连通。

可选的,所述油池位于所述壳体的一端,所述压缩机排气管位于所述壳体的另一端,所述泵体固定在所述油池和所述压缩机排气管之间的壳体上。

可选的,所述泵体包括依次连接的上端盖、气缸以及下端盖,所述上端盖或所述气缸固定在所述油池和所述压缩机排气管之间的壳体上。

可选的,所述泵体具有一贯穿所述上端盖、气缸以及下端盖的通孔,所述通孔的一端通向所述压缩机排气管,所述通孔的另一端通向所述油池;所述泵体排气管的第一端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压缩机排气管连通。

可选的,所述上端盖或所述气缸上具有腰孔,所述腰孔的一端通向所述压缩机排气管,所述腰孔的另一端通向所述油池;所述泵体排气管的第一端通过所述腰孔与所述压缩机排气管连通。

可选的,所述泵体排气管为铜排气管。

可选的,所述泵体为滚动转子式泵体。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缩机中,利用泵体排气管与压缩机排气管连通,并且将泵体排气管的一部分设置于油池中,使泵体排气管与油池内的润滑油充分换热,从而提高润滑油的温度,进一步降低润滑油的溶解度,进一步可减小制冷剂的充注量;另一方面,浸没于润滑油中的泵体排气管占据一定的空间,可以把润滑油的液面提高,那么在保持润滑油的液面高步不便的情况下可以减少润滑油的油量,进一步可减小对制冷剂的溶解,从而也达到了减小制冷剂的充注量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压缩机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压缩机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中压缩机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泵体排气管的立体示意图;

图中:10-壳体;11-油池;21-气缸;22-活塞;23-上端盖;24-下端盖;25-消音器;26-腰孔;27-第一通孔;28-第二通孔;30-电机;31-曲轴;40-泵体排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核心思想在于解决压缩机制冷剂充注量的问题。由于目前的压缩机使用的HFC制冷剂,其GWP(Global Warming Potential,全球变暖潜势)值都很高,为缓减全球的温室效应,需要寻求低GWP值的制冷剂进行替代。但大部分GWP值较低的制冷剂,都具有可燃性,比如碳氢制冷剂(R290)。如果要使用可燃性制冷剂,为保证安全性就必须限制可燃性冷媒的充注量。发明人发现,可燃性制冷剂非常容易溶解于润滑油中,因此可以通过降低制冷剂在润滑油中的溶解度,达到减少制冷剂充注量的目的。润滑油的温度越高,其溶解度越低。在高背压压缩机中,油池中的储油量最大,油池的温度也是最低的。因此,提高油池的温度,可有效降低溶解在润滑油中的制冷剂含量,进而减少制冷剂充注量。另一方面,发明人还发现可通过减少油池内润滑油的油量达到制冷剂充注量的目的,为了保证压缩机相关零部件的润滑,在减少润滑油的同时,尽量保证油面高度。

本实用新型利用一泵体排气管连通气缸排气孔和压缩机排气管,且将泵体排气管的一部分设置于油池中,一方面可以将泵体内高温高压的气体的温度传给油池中的润滑油,从而提高润滑油的温度;另一方面,由于部分的泵体排气管位于油池内,所以泵体排气管可以占据一定的空间,所以可以在不降低油池内油面的高度的前提下,减少润滑油的储存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压缩机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权利要求书和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参阅图1,其示出的是本实施例一压缩机的剖面示意图,该压缩机的压缩方式为滚动转子式压缩,其泵体为滚动转子式泵体。当然,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点不在于压缩机的压缩形式,所以并不局限于这一种形式的泵体,本实施例仅仅以滚动转子式压缩机为一个实施方式。根据图1,该压缩机包括壳体10、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泵体以及与所述壳体连接的压缩机排气管(图中未示出)。其中,泵体包括依次连接的上端盖23、气缸21以及下端盖24,上端盖23或气缸21固定在壳体10的内壁上,图中仅示出上端盖23固定在壳体10的内壁上的结构示意图,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很合理的得出关于气缸21固定在壳体10的内壁上结构。泵体还包括设置于气缸21内的活塞22,上端盖23和下端盖24将活塞22封闭在气缸21内。该压缩机还包括电机30,电机30具有一曲轴31,曲轴31与活塞22连接,并驱动活塞22在气缸21内旋转,从而实现压缩功能。

具体的,壳体10具有油池11,用于储存润滑油,润滑油用于给压缩机内的零部件润滑的作用,油池11的形状呈碗状,具有一定的容纳空间。油池11内具有一定液面高度的润滑油,液面位置高度并不限于油池内,图中没有示出润滑油。进一步,泵体具有一泵体排气孔。该压缩机还包括泵体排气管40,泵体排气管40的第一端与压缩机排气管连通,泵体排气管40的第二端与泵体排气孔(图中为示出)连通,泵体排气管4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油池11中,从而使泵体排气管40的至少一部分浸没在润滑油中。

为了保证泵体排气管40与润滑油之间的充分换热,位于油池11中的泵体排气管呈螺旋状,泵体排气管40优选为铜排气管,从而可以充分利用铜导热性好的优点。当然,泵体排气管40的材质并不限于铜,还可以根据设计要求具体选择其他材质的排气管,例如:不锈钢等耐腐蚀、耐高温和耐疲劳的材料。

进一步的,为了增大泵体排气管40与润滑油的接触面积,可以在泵体排气管40外壁上设置翅片或者螺纹。

为了减小压缩机在使用过程中的噪音,在泵体排气孔上还设置有消音器25,消音器25与泵体排气孔连通,泵体排气管40的第二端通过消音器25与泵体排气孔连通;也就是说泵体排除的高温高压的气体通过泵体排气孔先到达消音器25中,然后经消音器25进入泵体排气管40中,最终到达压缩机排气管。

在空间排布上,油池11和压缩机排气管相对的设置于壳体10的两端,泵体固定在油池11和压缩机排气管之间的壳体上。根据附图可知,压缩机排气管位于电机30的附近。也可以说压缩机排气管位于上端盖23的上方(该方位仅依附图为准),所以在实施过程中仅需把泵体排气管40的第一端通向上端盖23的上方即可实现与压缩机排气管的连通。

其中一种连通方式参阅图1。由于上端盖23具有腰孔26(当气缸21固定于壳体上时,腰孔26开设在气缸21),腰孔26的一端通向上端盖23的上方(由于压缩机排气管的一个开口在上端盖23的上方,所以也可以说腰孔26的一端通向压缩机排气管),腰孔26的另一端通向油池11;因此可利用该腰孔26,将泵体排气管40的第一端通过腰孔26与压缩机排气管连通。在泵体上还设置有第一通孔27(参阅图2)和第二通孔28,第一通孔27和第二通孔28均贯穿上端盖23、气缸21以及下端盖34,泵体排气管40的第二端通过第二通孔28与消音器25连通。由于图1中的消音器25位于上端盖上方(上排气),所以需要第二通孔28来实现连通。当然,也可以将泵体排气管40穿过上端盖上的腰孔26,然后和消音器25连通,但是这会造成泵体排气管40的结构复杂,且安装不方便。只有在泵体不便于打孔的情况下才采用后者的形式。

其中另一种连通方式参阅图2。与图1中的不同之处在于泵体排气管40的第一端通过第一通孔27通向上端盖23上方(也可以说与压缩机排气管连通)。上述所述的第一通孔27和第二通孔28均为贯穿上端盖23、气缸21以及下端盖24的通孔。

参阅图3,其示出的是下排气的一种压缩机,由于消音器25靠近油池11,所以可以直接将泵体排气管40的第二端与消音器连通。

参阅图4,其示出了泵体排气管40的立体示意图,其中中间螺旋部分是为了增加与润滑油的接触面积,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想到其他使接触面积更大的结构形式,例如:蛇形、U性或其他缠绕形式。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缩机中,利用泵体排气管与压缩机排气管连通,并且将泵体排气管的一部分设置于油池中,使泵体排气管与油池内的润滑油充分换热,从而提高润滑油的温度,进一步降低润滑油的溶解度,进一步可减小制冷剂的充注量;另一方面,浸没于润滑油中的泵体排气管占据一定的空间,可以把润滑油的液面提高,那么在保持润滑油的液面高步不便的情况下可以减少润滑油的油量,进一步可减小对制冷剂的溶解,从而也达到了减小制冷剂的充注量的问题。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系统而言,由于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