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气缸多层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35103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强度气缸多层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缸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强度气缸多层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高强度的气缸散热是气缸生产制造以及使用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但是传统的散热方式,大都通过加入散热孔或者加入风机增大空气流通的方式进行散热,但是效果并不好,同时由于风机的安装只能固定在某一方位,因此,可能会出现局部冷却或局部过热的现象,导致冷却不均匀,且容易造成气缸的损坏,从而降低了气缸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强度气缸多层散热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强度气缸多层散热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侧底部设有散热套筒,且壳体与散热套筒之间设有外层水腔,所述散热套筒外壁一侧的上端设有保护壳,且保护壳的内部安装有增压泵,所述增压泵的一侧连通有出水管,出水管穿过散热套筒的外壁向内延伸,所述增压泵的另一侧连接连通管,所述散热套筒外壁另一侧的下端连通有进水口,所述散热套筒的内腔中部安装有气缸体,且气缸体与散热套筒之间设有内层水腔,所述气缸体的内壁设有活塞,且活塞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活塞杆,活塞杆穿过散热套筒和壳体的内壁向外延伸,所述气缸体的下端中部连通有通气孔,通气孔穿过散热套筒和壳体的内壁向外延伸,所述内层水腔内设有螺旋散热板。

优选地,所述螺旋散热板的上端靠近散热套筒的内壁处均匀环绕设有若干通水孔。

优选地,所述螺旋散热板的上端靠近气缸体的外壁处均匀环绕设有若干凸起。

优选地,所述外层水腔通过出水管、连通管、进水口与内层水腔相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增压泵的作用下,内层水腔内的冷却水经出水管和连通管排向外层水腔内,从而使得外层水腔内的冷却水穿过进水口进入到内层水腔中,并沿着螺旋散热板螺旋向上流动,带走散热套筒和螺旋散热板所散发的热量,达到散热作用,螺旋散热板的上端靠近散热套筒的内壁处均匀环绕有若干通水孔,冷却水穿过通水孔向上流动,对螺旋散热板进行冷却,进一步进行散热,并且螺旋散热板的上端靠近气缸体的外壁处均匀环绕有若干凸起,一方面增大了螺旋散热板与冷却水的接触面积,加强了散热作用,另一方面凸起减缓了冷却水的流速,增加了螺旋散热板与冷却水接触时间,进一步加强散热作用,且实现了冷却水在外层水腔与内层水腔之间的循环流动,起到了双层散热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操作,能够对高强度的气缸进行多层散热,使得冷却效果更加均匀,避免出现局部过热的想象,该装置使用便捷巧妙,适宜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A结构截面示意图。

图中:壳体1、散热套筒2、出水管3、增压泵4、保护壳5、连通管6、进水口7、通气孔8、螺旋散热板9、凸起10、气缸体11、活塞杆12、活塞13、通水孔14、外层水腔15、内层水腔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高强度气缸多层散热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的内侧底部设有散热套筒2,且壳体1与散热套筒2之间设有外层水腔15,散热套筒2外壁一侧的上端设有保护壳5,且保护壳5的内部安装有增压泵4,增压泵4的一侧连通有出水管3,出水管3穿过散热套筒2的外壁向内延伸,增压泵4的另一侧连接连通管6,散热套筒2外壁另一侧的下端连通有进水口7,散热套筒2的内腔中部安装有气缸体11,且气缸体11与散热套筒2之间设有内层水腔16,气缸体11的内壁设有活塞13,且活塞13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活塞杆12,活塞杆12穿过散热套筒2和壳体1的内壁向外延伸,气缸体11的下端中部连通有通气孔8,通气孔8穿过散热套筒2和壳体1的内壁向外延伸,内层水腔16内设有螺旋散热板9。

具体的,螺旋散热板9的上端靠近散热套筒2的内壁处均匀环绕设有若干通水孔14,冷却水穿过通水孔14向上流动,带走螺旋散热板9上的热量,起到散热作用。

具体的,螺旋散热板9的上端靠近气缸体11的外壁处均匀环绕设有若干凸起10,一方面增大了螺旋散热板9的表面积,从而增大了螺旋散热板9与冷却水的接触面积,加强了散热作用,另一方面凸起10减缓了冷却水的流速,增加了螺旋散热板9与冷却水接触时间,进一步加强散热作用。

具体的,外层水腔15通过出水管3、连通管6、进水口7与内层水腔16相连通,实现了冷却水在外层水腔15与内层水腔16之间的循环流动。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中,当活塞杆12带动活塞13在气缸体11内部运作时,产生极大的热量,此时启动增压泵4,在增压泵4的作用下,内层水腔16内的冷却水经出水管3和连通管6排向外层水腔15内,从而使得外层水腔15内的冷却水穿过进水口7进入到内层水腔16中,并沿着螺旋散热板9螺旋向上流动,带走散热套筒2和螺旋散热板9所散发的热量,达到散热作用,螺旋散热板9的上端靠近散热套筒2的内壁处均匀环绕有若干通水孔14,冷却水穿过通水孔14向上流动,对螺旋散热板9进行冷却,进一步进行散热,并且螺旋散热板9的上端靠近气缸体11的外壁处均匀环绕有若干凸起10,一方面增大了螺旋散热板9与冷却水的接触面积,加强了散热作用,另一方面凸起10减缓了冷却水的流速,增加了螺旋散热板9与冷却水接触时间,进一步加强散热作用,外层水腔15通过出水管3、连通管6、进水口7与内层水腔16相连通,实现了冷却水在外层水腔15与内层水腔16之间的循环流动,起到了双层散热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