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粘剂双缸活塞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92433发布日期:2018-06-28 03:38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胶粘剂双缸活塞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泵,特别涉及一种胶粘剂溶液的双缸活塞泵。



背景技术:

活塞泵又叫电动往复泵,从结构分为单缸和多缸,其特点是扬程较高。适用于输送常温无固体颗粒的油乳化液等。用于油田、煤层注水、注油、采油;膛压机水压机的动力泵,水力清砂,化肥厂输送氨液等。若过流部件为不锈钢时,可输送腐蚀性液体。另外根据结构材质的不同还可以输送高温焦油、矿泥、高浓度灰浆、高粘度液体等。

活塞泵靠活塞往复运动,使得泵腔工作容积周期变化,实现吸入和排出液体。由泵缸、活塞、进出水阀门、进出水管、连杆和传动装置组成。靠动力带动活塞在泵缸内作往复运动。当活塞向上运动时,进水阀开启,水进入泵缸,同时活塞上的水阀关闭,活塞上部的水随活塞向上提升;当活塞向下运动时,进水阀关闭,活塞上的阀门开启,同时使泵缸下腔的水压入上腔,并升入出水管,如此反复进水和提升,使水不断从出水管排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胶粘剂溶液连续且平稳地流入反应釜的双缸活塞泵。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胶粘剂双缸活塞泵,包括上箱体、下箱体、动力轴、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动力轴可转动地安装在上箱体上,下箱体固定于上箱体的下端,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上套设有复位弹簧,下箱体具有分别容纳容纳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的第一泵室和第二泵室,动力轴上反向固定安装有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分别驱动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做反向运动,下箱体下端依次固定安装有控制阀和端盖;

控制阀包括上阀片、下阀片以及位于上阀片和下阀片之间的隔板,上阀片具有上活动部和上通孔,上活动部在待吸入液体的挤压下形成上吸入口,下阀片具有下活动部和下通孔,下活动部在待排出液体的挤压下形成下排出口,隔板具有吸入孔和排出孔,上活动部、上通孔、下活动部、下通孔、吸入孔和排出孔均为两个并且分别对应第一泵室和第二泵室的下开口;

端盖上开设有吸入通道和排出通道,吸入通道分为吸入段以及连通两个下通孔的前连接段,前连接段的两端具有集液槽,液体通过前连接段的集液槽分别进入第一泵室和第二泵室内,排出通道分为排出段以及连通两个下排出口的后连接段。

进一步地,上阀片上开设有C型通孔,C型通孔围绕的部分形成上活动部,下阀片上开设有C型通孔,C型通孔围绕的部分形成下活动部。

进一步地,上通孔和排出孔同轴线,下通孔和吸入孔同轴线。

进一步地,复位弹簧的上端固定于第一活塞杆或第二活塞杆的上端,其下端抵接下箱体的上端。

进一步地,集液槽为圆形槽。

进一步地,动力轴安装在上箱体两侧的轴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两个反向安装的凸轮,实现双缸活塞泵连续不断的将胶粘剂原溶液注入到反应釜中,控制阀中上下阀片的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端盖中的吸入通道、排出通道以及集液槽的使用,保证了溶液平稳地流入及流出泵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双缸活塞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端盖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上箱体,11-动力轴,111-第一凸轮,112-第二凸轮;

2-下箱体,21-第一泵室,22-第二泵室,23-复位弹簧,211-第一活塞杆,221第二活塞杆;

3-控制阀,31-上阀片,32-下阀片,33-隔板,311-上活动部,312-上通孔,321-下活动部,322-下通孔,331-吸入孔,332-排出孔;

4-端盖,41-吸入通道,42-排出通道,411-吸入段,412-前连接段,413-集液槽,421-排出段,422-后连接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一种胶粘剂双缸活塞泵,包括上箱体1、下箱体2、动力轴11、第一活塞杆211和第二活塞杆221,动力轴11可转动地安装在上箱体1上,下箱体2固定于上箱体1的下端,第一活塞杆211和第二活塞杆221上套设有复位弹簧23,下箱体2具有分别容纳容纳第一活塞杆211和第二活塞杆221的第一泵室21和第二泵室22,动力轴11上反向固定安装有第一凸轮111和第二凸轮112,第一凸轮111和第二凸轮112分别驱动第一活塞杆211和第二活塞杆221做反向运动,下箱体2下端依次固定安装有控制阀3和端盖4。

控制阀3包括上阀片31、下阀片32以及位于上阀片31和下阀片32之间的隔板33,上阀片31具有上活动部311和上通孔312,上活动部311在待吸入液体的挤压下形成上吸入口,下阀片32具有下活动部321和下通孔322,下活动部321在待排出液体的挤压下形成下排出口,隔板33具有吸入孔331和排出孔332,上活动部311、上通孔312、下活动部321、下通孔322、吸入孔331和排出孔332均为两个并且分别对应第一泵室21和第二泵室22的下开口。

端盖4上开设有吸入通道41和排出通道42,吸入通道41分为吸入段411以及连通两个下通孔322的前连接段412,前连接段412的两端具有集液槽413,液体通过前连接段412的集液槽413分别进入第一泵室21和第二泵室22内,排出通道42分为排出段421以及连通两个下排出口的后连接段422。

上阀片31上开设有C型通孔,C型通孔围绕的部分形成上活动部311,下阀片32上开设有C型通孔,C型通孔围绕的部分形成下活动部321。上通孔312和排出孔332同轴线,下通孔322和吸入孔331同轴线。复位弹簧23的上端固定于第一活塞杆211或第二活塞杆221的上端,其下端抵接下箱体2的上端。集液槽413为圆形槽。动力轴11安装在上箱体1两侧的轴承上。

待吸入液体依次经过吸入通道41、下通孔322、吸入孔331和上吸入口进入第一泵室21或第二泵室22内,第一泵室21或第二泵室22内待排出液体依次经过上通孔312、排出孔332、下排出口和排出通道42排出。

第一活塞杆211上升时,吸入通道41内的液体依次通过下通孔322、吸入孔331,并推开上活动部311进入第一泵室21,下活动部321在液体的挤压下紧贴隔板33并封住排出孔332,阻止排出通道42内的液体进入泵室内;此时第二活塞杆221下降,第二泵室22内的液体依次通过上通孔312、排出孔332,并推开下活动部321从排出通道42排出,此时上活动部311在液体的挤压下紧贴隔板33并封住吸入孔331,阻止第二泵室22内的液体流回吸入通道41。

第一活塞杆211下降时,第一泵室21内的液体依次通过上通孔312、排出孔332,并推开下活动部321从排出通道42排出,此时上活动部311在液体的挤压下紧贴隔板33并封住吸入孔331,阻止第一泵室21内的液体流回吸入通道41;此时第二活塞杆221上升,吸入通道41内的液体依次通过下通孔322、吸入孔331,并推开上活动部311进入第二泵室22,下活动部321在液体的挤压下紧贴隔板33并封住排出孔332,阻止排出通道42内的液体进入第二泵室22内。

以上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