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耐磨垫圈的齿轮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5644发布日期:2019-04-29 12:49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具有耐磨垫圈的齿轮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齿轮泵,特别是一种具有耐磨垫圈的齿轮泵。



背景技术:

齿轮泵是依靠泵缸与啮合齿轮间所形成的工作容积变化和移动来输送液体或使之增压的回转泵。由两个齿轮、泵体与前后盖组成两个封闭空间,当齿轮转动时,齿轮脱开侧的空间的体积从小变大,形成真空,将液体吸入,齿轮啮合侧的空间的体积从大变小,而将液体挤入管路中去。吸入腔与排出腔是靠两个齿轮的啮合线来隔开的。由于齿轮泵中的两个齿轮需要相对壳体进行转动且与壳体产生摩擦,如此容易造成壳体或齿轮损坏,寿命较短。另外壳体内的压力过大时容易导致爆缸,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在齿轮两端与壳体之间设有耐磨垫圈、减少壳体或齿轮损伤、延长齿轮泵的使用寿命、可自动泄压、提高安全性的具有耐磨垫圈的齿轮泵,以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具有耐磨垫圈的齿轮泵,包括壳体、驱动轴、主动轴、主动轴齿轮、被动轴、被动轴齿轮、若干耐磨垫圈、密封件及泄压组件,所述壳体内设有平行设置的主容置腔及次容置腔,主容置腔与次容置腔在中部局部地连通,主容置腔的两端分别在壳体上设有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次容置腔远离第一开口的一端在壳体上设有第三开口,所述主动轴位于主容置腔内,且主动轴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处,所述驱动轴的第一端与外部的驱动装置连接,第二端与第一开口处的主动轴连接,所述被动轴位于次容置腔内,且被动轴的一端位于第三开口处,所述密封件位于壳体内靠近第一开口的位置且与主动轴的周向外侧抵接,所述主动轴齿轮设置于主动轴的中部的周向外侧壁上,被动轴齿轮设置于被动轴的中部的周向外侧壁上,主动轴齿轮与被动轴齿轮啮合,所述耐磨垫圈固定设置于壳体的内侧壁上,且位于主动轴齿轮及被动轴齿轮的两个端面与壳体之间,所述泄压组件设置于主容置腔与次容置腔之间的壳体的内侧壁上,且位于主动轴齿轮或被动轴齿轮靠近第一开口的一侧,壳体内还设有若干支撑主动轴及被动轴的轴承。

进一步地,所述主动轴齿轮带动被动轴齿轮转动,且被动轴齿轮的转动方向与主动轴齿轮的转动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所述泄压组件具有泄压缸,泄压缸靠近主动轴齿轮或被动轴齿轮的端面的中部设有活动槽,活动槽内滑动地设置有活塞件,活塞件远离主动轴齿轮或被动轴齿轮的一端通过压簧与钢球连接,钢球与活动槽的底部抵接,泄压缸于活动槽的两侧还设有泄压通道,泄压通道与活动槽的中部连通,泄压通道与外部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具有耐磨垫圈的齿轮泵包括壳体、驱动轴、主动轴、主动轴齿轮、被动轴、被动轴齿轮、若干耐磨垫圈、密封件及泄压组件,所述壳体内设有平行设置的主容置腔及次容置腔,主容置腔与次容置腔在中部局部地连通,主容置腔的两端分别在壳体上设有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次容置腔远离第一开口的一端在壳体上设有第三开口,所述主动轴位于主容置腔内,且主动轴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处,所述驱动轴的第一端与外部的驱动装置连接,第二端与第一开口处的主动轴连接,所述被动轴位于次容置腔内,且被动轴的一端位于第三开口处,所述密封件位于壳体内靠近第一开口的位置且与主动轴的周向外侧抵接,所述主动轴齿轮设置于主动轴的中部的周向外侧壁上,被动轴齿轮设置于被动轴的中部的周向外侧壁上,主动轴齿轮与被动轴齿轮啮合,所述耐磨垫圈固定设置于壳体的内侧壁上,且位于主动轴齿轮及被动轴齿轮的两个端面与壳体之间,所述泄压组件设置于主容置腔与次容置腔之间的壳体的内侧壁上,且位于主动轴齿轮或被动轴齿轮靠近第一开口的一侧,壳体内还设有若干支撑主动轴及被动轴的轴承。如此在齿轮两端与壳体之间设有耐磨垫圈、减少壳体或齿轮损伤、延长齿轮泵的使用寿命,还可自动泄压、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耐磨垫圈的齿轮泵的侧面剖视图。

图2为图1中的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考图1及图2,其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耐磨垫圈的齿轮泵,包括壳体110、驱动轴120、主动轴130、主动轴齿轮132、被动轴140、被动轴齿轮142、若干耐磨垫圈150、密封件160及泄压组件170。

壳体110内设有平行设置的主容置腔134及次容置腔144,主容置腔134与次容置腔144在中部局部地连通。主容置腔134的两端分别在壳体110上设有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次容置腔144远离第一开口的一端在壳体110上设有第三开口。

主动轴130位于主容置腔134内,且主动轴130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处,驱动轴120的第一端与外部的驱动装置连接,第二端与第一开口处的主动轴130连接。如此驱动装置驱动驱动轴120转动时,可进一步带动主动轴130转动。被动轴140位于次容置腔144内,且被动轴140的一端位于第三开口处。

密封件160位于壳体110内靠近第一开口的位置且与主动轴130的周向外侧抵接,实现主动轴130与壳体110之间的密封。

主动轴齿轮132设置于主动轴130的中部的周向外侧壁上,被动轴齿轮142设置于被动轴140的中部的周向外侧壁上,主动轴齿轮132与被动轴齿轮142啮合。

耐磨垫圈150固定设置于壳体110的内侧壁上,且位于主动轴齿轮132及被动轴齿轮142的两个端面与壳体110之间。

主动轴齿轮132及被动轴齿轮142将主容置腔134及次容置腔144均分割为靠近第一开口及靠近第二开口的前后两个部分。

主动轴齿轮132带动被动轴齿轮142转动,且被动轴齿轮142的转动方向与主动轴齿轮132的转动方向相反。如此在第二开口及第三开口处分别形成高压及负压,形成负压的开口作为输出端,形成高压的开口作为输出端。

泄压组件170设置于主容置腔134与次容置腔144之间的壳体110的内侧壁上,且位于主动轴齿轮132或被动轴齿轮142靠近第一开口的一侧。

泄压组件170具有泄压缸174,泄压缸174靠近主动轴齿轮132或被动轴齿轮142的端面的中部设有活动槽172,活动槽172与主容置腔134及次容置腔144均连通,活动槽172内滑动地设置有活塞件173,活塞件173远离主动轴齿轮132或被动轴齿轮142的一端通过压簧174与钢球175连接,钢球175与活动槽172的底部抵接,泄压缸174于活动槽172的两侧还设有泄压通道176,泄压通道176与活动槽172的中部连通,泄压通道176与外部连通。当主容置腔134及次容置腔144靠近第一开口的前部内的气压过大时,在气压作用下将使得活塞件173在活动槽172内朝远离主动轴齿轮132或被动轴齿轮142的方向移动,直至泄压通道176与活动槽172靠近主动轴齿轮132或被动轴齿轮142的部分连通,主容置腔134及次容置腔144通过活动槽172及泄压通道176与外界连通,从而降低主容置腔134及次容置腔144内的气压。

壳体110内还设有若干支撑主动轴130及被动轴140的轴承180。

本实施方式中,壳体110采用高强度的墨铸铁GGG40,耐高压,耐冲击。主动轴齿轮132及被动轴齿轮142采用钢材8620,采用磨齿加工,加工精度高,传动效率高,噪音低。耐磨垫圈150采用耐磨合金材料制作,表面涂有特氟龙层,耐磨性好,耐冲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具有耐磨垫圈的齿轮泵包括壳体、驱动轴、主动轴、主动轴齿轮、被动轴、被动轴齿轮、若干耐磨垫圈、密封件及泄压组件,所述壳体内设有平行设置的主容置腔及次容置腔,主容置腔与次容置腔在中部局部地连通,主容置腔的两端分别在壳体上设有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次容置腔远离第一开口的一端在壳体上设有第三开口,所述主动轴位于主容置腔内,且主动轴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处,所述驱动轴的第一端与外部的驱动装置连接,第二端与第一开口处的主动轴连接,所述被动轴位于次容置腔内,且被动轴的一端位于第三开口处,所述密封件位于壳体内靠近第一开口的位置且与主动轴的周向外侧抵接,所述主动轴齿轮设置于主动轴的中部的周向外侧壁上,被动轴齿轮设置于被动轴的中部的周向外侧壁上,主动轴齿轮与被动轴齿轮啮合,所述耐磨垫圈固定设置于壳体的内侧壁上,且位于主动轴齿轮及被动轴齿轮的两个端面与壳体之间,所述泄压组件设置于主容置腔与次容置腔之间的壳体的内侧壁上,且位于主动轴齿轮或被动轴齿轮靠近第一开口的一侧,壳体内还设有若干支撑主动轴及被动轴的轴承。如此在齿轮两端与壳体之间设有耐磨垫圈、减少壳体或齿轮损伤、延长齿轮泵的使用寿命,还可自动泄压、提高安全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的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