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401048阅读:来源:国知局
示,在栗2刚刚启动之后,因振荡(hunting)现象而使得排出侧压力在短暂时间内以较大的幅度波动,但排出侧压力的波动幅度随着时间而衰减,排出侧压力不久便基本稳定于恒定值(时间t5)。这里,波动幅度是指目标压力与排出侧压力的极小值之差以及目标压力与排出侧压力的极大值之差。稳定后的排出侧压力表示与断流目标压力PB相等或者比PB稍高的压力。
[0067]在使栗2启动之后,控制部40以如下方式决定排出侧压力的最低值PL。排出侧压力的变化(压力变化曲线的切线的斜率)最初从降低(负)转变为上升(正)时(时间t4)的排出侧压力的值、即栗2启动之后的排出侧压力的最初的极小值被决定为最低值PL。控制部40将决定的最低值PL与下限值Pz进行比较,并对最低值PL与下限值Pz的差值Δ Pl (绝对值)进行计算。在最低值PL比下限值Pz大的情况下、即排出侧压力在栗2启动之后未下降至下限值Pz的情况下,控制部40从目标压力控制曲线R上的断流目标压力PB减去差值AP1,由此使目标压力控制曲线R向低扬程侧(低压力侧)移动(偏移)。以该方式并基于差值A Pl而对目标压力控制曲线R进行修正,基于修正后的目标压力控制曲线而对栗2的运转进行控制。
[0068]控制部40可以判断排出侧压力在栗2启动之后是否稳定,并在排出侧压力稳定之后决定最低值PL(时间t5)。具体而言,控制部40将由压力传感器26测定出的排出侧压力与规定的基准值进行比较,在排出侧压力比基准值大的状态在规定的监控时间tc内持续的情况下,判断为排出侧压力稳定。规定的基准值可以是当前的断流目标压力PB,也可以是比当前的截止目标压力PB小的值。为了更早地判断排出侧压力是否稳定,基准值优选为比当前的截止目标压力PB小的值。
[0069]图6是示出修正后的目标压力控制曲线R’的图表。控制部40通过从当前的截止目标压力PB减去差值ΛΡ1而对新的断流目标压力PB’进行计算,在图6的坐标系中,利用二次曲线将根据排出流量O与断流目标压力PB’而确定的点、与根据最大流量Qmax与对应的压力PA而确定的点连结,由此决定新的目标压力控制曲线R’。这种修正的结果,当前的目标压力控制曲线R几乎整体向低扬程侧移动(偏移)。
[0070]最低值PL比下限值Pz大是指,即使栗2的排出压力下降也能够实现充分的供水动作。因此,能够通过向低扬程侧对当前的目标压力控制曲线R进行修正而实现节能运转。
[0071]如图7所示,可以通过使当前的目标压力控制曲线R整体向低扬程侧与差值ΔΡ1相应地平行移动而对目标压力控制曲线进行修正。
[0072]为了避免栗2的排出压力的急剧的波动,优选从当前的目标压力控制曲线R逐渐向新的目标压力控制曲线R’切换。例如,可以在规定的推移时间(例如10秒)内从当前的目标压力控制曲线R缓慢地向新的目标压力控制曲线R’切换,或者也可以以规定的变化率从当前的目标压力控制曲线R缓慢地向新的目标压力控制曲线R’切换。
[0073]图8是示出最低值PL小于下限值Pz的情况下的排出侧压力随时间的变化的曲线图。在该情况下,控制部40对目标压力控制曲线R上的断流目标压力PB加上最低值PL与下限值Pz的差值ΔΡ2(绝对值),由此向高扬程侧(高压力侧)对目标压力控制曲线R进行修正。图9是示出修正后的目标压力控制曲线R’的曲线图。如图9所示,当前的目标压力控制曲线R几乎整体向高扬程侧偏移。
[0074]下限值Pz是供水装置I所要求的最低限度的供水压力。若供水压力低于该下限值Ρζ,则有可能无法将水供给至整个建筑物。因此,在最低值PL比下限值Pz小的情况下,控制部40对当前的目标压力控制曲线R向高扬程侧进行修正,由此确保充足的供水压力。这样,即使在执行节能运转的情况下,控制部40也能够根据栗2的运转状况而确保充足的供水压力。
[0075]在决定了最低值PL之后、或者在决定的同时,控制部40基于以下所述的判断结果而对目标压力控制曲线进行修正。即,在最低值PL比下限值Pz大的情况下(PL>Pz)、以及最低值PL比下限值Pz小的情况下(PL < Pz),控制部40以上述方式对当前的目标压力控制曲线R进行修正,但在最低值PL与下限值Pz相等的情况下(PL = Pz),不对目标压力控制曲线R进行修正。
[0076]目标压力控制曲线对栗2的排出压力造成较大的影响,因而针对目标压力控制曲线R的频繁的修正有时会使栗2的排出压力不稳定。因此,为了避免针对目标压力控制曲线R的频繁的修正(切换),可以设置针对最低值PL的死区。
[0077]图10是示出不允许目标压力控制曲线R的修正的死区的曲线图。针对栗2启动后所决定的排出侧压力的最低值PL而设定该死区DZ。S卩,在最低值PL处于死区DZ内的情况下,控制部40不对目标压力控制曲线R进行修正。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死区DZ的下限值为Pz,上限值为Pz+Padd。S卩,在最低值PL为Pz+Padd以下、且为Pz以上时,控制部40不对目标压力控制曲线R进行修正。通过设置这种死区DZ,能够避免针对压力控制曲线R的频繁的修正(切换),从而能够实现稳定的供水。
[0078]如图10所示,优选死区DZ处于排出侧压力的下限值Pz以上。这是因为:若将死区DZ设定为比下限值Pz低,则供水装置I有可能无法向整个建筑物供水。根据供水装置I的使用环境的不同,死区DZ也可以是包含下限值Pz的范围。
[0079]在如前述那样决定了最低值PL之后、或者在决定的同时,控制部40基于上述的最低值PL与下限值Pz的差值ΛΡ1、或者ΔΡ2而对目标压力控制曲线进行修正。通过以该方式对目标压力控制曲线进行修正,即使在实现节能运转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栗的运转状况相应的最佳的目标压力控制曲线。
[0080]图11是示出由控制部40执行的栗的控制动作的流程图。若接通供水装置I的电源开关,则使用了预先存储于控制部40的初始的目标压力控制曲线的栗的控制开始进行。控制部40判断栗2是否在进行旋转,在栗2旋转时,接下来判断栗2是否处于刚刚启动之后。在栗2处于刚刚启动之后的情况下,控制部40判断排出侧压力是否达到最初的极小值。若判断为达到了最初的极小值,则控制部40将该极小值决定为最低值PL。然后,控制部40对是否需要修正上述的目标压力控制曲线R进行判断。在对目标压力控制曲线R进行修正的情况下,控制部40判断排出侧压力是否稳定,并使其从当前的目标压力控制曲线R逐渐向修正后的目标压力控制曲线R’切换(变化)。若向修正后的目标压力控制曲线R’的切换完毕,则控制部40基于修正后的目标压力控制曲线R’而对栗2进行控制。
[0081]图12是示出由控制部40执行的栗的其他控制动作的流程图。直至栗2刚刚启动之后的判断为止,该流程图与上述的图11的流程图相同。在栗2处于刚刚启动之后的情况下,控制部40判断排出侧压力是否稳定,若排出侧压力稳定则决定最低值PL。
[0082]在最低值PL与下限值Pz相等、或者最低值PL处于死区DZ内时,控制部40不对目标压力控制曲线R进行修正,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控制部40对目标压力控制曲线R进行修正。在对目标压力控制曲线R进行修正时,控制部40使其从当前的目标压力控制曲线R逐渐向修正后的目标压力控制曲线R’切换(变化)。在目标压力控制曲线的修正之后,控制部40基于修正后的目标压力控制曲线R’而进行控制。
[0083]为了避免针对目标压力控制曲线的频繁的修正(切换),也可以取代设置上述死区DZ的方式、或者在设置死区DZ的基础上,在栗2启动了多次之后对目标压力控制曲线R进行修正。例如,控制部40可以形成为:即使进行是否每当栗2启动时都对目标压力控制曲线R进行修正的判断,也不管其判断结果如何都不进行修正,对最低值PL与排出侧压力的规定的下限值的差值记录(保存)一次或多次,并基于记录的结果而进行修正。更具体而言,在最低值PL比下限值Pz大的情况下,控制部40不对目标压力控制曲线R进行修正,而是对最低值PL与下限值Pz的差值△ Pl进行保存。并且,控制部40将最低值PL比下限值Pz大的情况作为条件,每当栗2启动时都对差值ΛΡ1进行计算和保存,由此获得多个差值AP1,对所保存的多个差值ΔΡ1的平均值进行计算,并从目标压力控制曲线R上的栗断流运转时的目标压力PB减去差值ΔΡ1的平均值,由此对目标压力控制曲线R进行修正。直至栗2的启动次数达到规定的次数为止,重复进行上述的差值ΔΡ1的计算和保存。在最低值PL比下限值Pz小的情况下,控制部40可以如上述那样对目标压力PB加上最低值PL与下限值Pz的差值ΔΡ2,由此立即对目标压力控制曲线R进行修正。S卩,在最低值PL比下限值Pz大的情况下,如上述那样对差值Δ Pl进行保存。在最低值PL比下限值Pz小、且计算出差值AP2的情况下,可以例外地立即进行上述的修正。即使此前保存的差值APl—次(一个)也不存在、或者存在一次
...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