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的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52757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动机的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的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备有向水套供水的水泵和恒温箱,该恒温箱设在构成泵壳的一部分的泵罩上。该冷却装置,根据与冷却水温度相应的恒温箱的动作,而切换设在泵壳上的吸入口是否与散热器出口连通。
现有的该冷却装置,例如有日本特开平11-196365号公报等揭示的型式。
上述现有的冷却装置中,恒温箱设在泵罩上,其蜡盒的滑动方向与水泵的冷却水吸入方向一致。在蜡盒周围,必须确保供冷却水流通的空间,这样,导致泵罩即泵壳的大型化。另外,将恒温箱接近水泵涡室配置时,蜡盒的滑动方向与冷却水的流通方向一致,这样可能会因水泵的压力变动,对蜡盒的滑动动作造成不良影响,并且,这样也导致泵罩即泵壳的大型化。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泵壳小型化的发动机冷却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方案1记载的发动机的冷却装置备有水泵、水套、散热器和恒温箱;在上述水泵中,在形成涡室的泵壳上,支承着收容在上述涡室内的可旋转叶轮;水套设在发动机本体上,被水泵供给水;散热器的入口与该水套连接;恒温箱设在构成泵壳的一部分的泵罩上;吸入口与上述涡室的中央部相连地设在泵壳上,恒温箱根据冷却水的温度而动作,该动作切换上述吸入口是否与散热器的出口连通,其特征在于,上述恒温箱备有筒状的恒温箱箱体和蜡盒;该筒状恒温箱箱体具有与上述叶轮的旋转轴线直交的轴线,安装在上述泵罩上;蜡盒可滑动地嵌合在上述恒温箱箱体内,蜡盒内藏着蜡,蜡盒能相应于该蜡的膨张、收缩而滑动;在恒温箱箱体的侧壁上,设有出口孔和入口孔,该出口孔和入口孔相向地设在恒温箱箱体的一直径线上,出口孔与上述吸入口连通,入口孔与上述散热器的出口连通,同时,借助蜡盒的滑动,可切换入口孔与出口孔的连通、阻断状态。
根据该构造,涡室的压力变动,通过吸入口和出口孔,在与蜡盒的滑动方向直交的方向,作用在蜡盒上,这样,上述压力变动对蜡盒的滑动动作影响小,因此,可将恒温箱极力靠近水泵的涡室设置,可使泵罩小型化。另外,通过将恒温箱极力靠近水泵的涡室,可以使吸入口的吸引压直接作用在出口孔上,可增加冷却水的循环量,提高冷却性能。另外,藏在蜡盒内的蜡,是通过恒温箱箱体和蜡盒被传递热,所以,在蜡盒的周围不需要流通冷却水用的较大空间。因此,可以使恒温箱本身小型化,从而可以使泵罩更加小型化。
本发明方案2记载的发明是在上述方案1所述的发动机冷却装置中,在上述恒温箱箱体的侧壁上,与上述出口孔相邻地设有旁通孔,在入口孔与出口孔被蜡盒阻断的状态,该旁通孔使上述水泵的吸入口与上述水套连通。根据该构造,在发动机E的冷却状态时,在使冷却水绕过散热器流通的旁通孔上,直接作用着吸入口的吸引压,这样,即使旁通孔的开口面积小,也可确保发动机E冷却时的冷却水的必要循环量,可使恒温器本身更加小型化,使泵罩更加小型化。


图1是机动两轮车的侧面图。
图2是沿图1中2-2线的动力单元的断面图。
图3是图2的要部放大图。
图4是将头罩卸下状态的、图3的4-4线视放大图。
图5是沿图4中5-5线的发动机纵断面图。
图6是图3的要部放大图。
图7是在发动机冷却状态的恒温箱的放大纵断面图。
图8是发动机暖机完成状态的、与图7对应的断面图。
图9是图8的9-9线断面图。
图10是图8的10-10线断面图。
下面,参照附图所示的本发明一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
图1至图10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图1是机动两轮车的侧面图。图2是沿图1中2-2线的动力单元的断面图。图3是图2的要部放大图。图4是将头罩卸下状态的、图3的4-4线视放大图。图5是沿图4中5-5线的发动机纵断面图。图6是图3的要部放大图。图7是在发动机的冷却状态的恒温箱的放大纵断面图。图8是发动机暖机完成状态的、与图7对应的断面图。图9是图8的9-9线断面图。图10是图8的10-10线断面图。
图1中,机动两轮车的车架15的前端备有头管16,轴支着前轮WF的前叉17可转向地枢支在该头管16上。在该前叉17的上端,连接可转向的杆状把手18,覆盖前轮WF上方的前挡泥板19支承在前叉17上。在该车架15的中间部枢支着后叉20,后叉20轴支着后轮WR。在车架15的后部与后叉20之间设有后缓冲器21。
在车架15的中间部,支承着由水冷式发动机E和变速机M构成的动力单元P,变速机W的输出通过图未示的链传递到后轮WR,该链由链罩22覆盖着。
配置在发动机E上方的空气滤清器23和散热器24支承在车架15上,配置在变速机M上方的燃料箱25和配置在该燃料箱25上方的、可收容电气品的收容箱26,支承在车架15上。
导引发动机E的排气的排气管27,与排气消音器28连接,该消音器28配置在动力单元P后轮WR之间。
车架15的前部、发动机E、空气滤清器23和散热器24,由安装在车架15上的合成树脂制护腿罩29覆盖着。车架15的后部、燃料箱25和收容箱26,由安装在车架15上的合成树脂制后罩30覆盖着。在该后罩30上连设着复后轮W R后部上方的后挡泥板31。在后罩30上,设有可开闭收容箱26的上端开口部的车座32,驾驶者可乘座在该车座32上。
乘座在车座32上的驾驶者的前方,配置着挡风雨的透光性风挡33。在杆状转向把手18上,安装着呈杆状的、向上方延伸的左右一对杆34…的基端,该杆34…的上端和从左右镜35…向下方延伸的轴部36…的下端,挟住风挡33,将其固定。即,左右镜35…安装在转向把手18上,风挡33安装在转向把手18上。
图2至图5中,水冷式发动机E的发动机本体37,由气缸体38、气缸头39和曲柄箱40构成。气缸体38具有气缸膛44,活塞43可滑动地嵌合在该气缸膛44内。气缸头39结合在气缸体38上,在气缸头39与活塞43的顶部间形成燃烧室45。曲柄箱40与气缸体38结合,支承着可旋转的曲柄轴47,该曲柄轴47通过连杆46与活塞43连接。气缸体38、气缸头39和曲柄箱40用若干根、例如4根螺栓41…连接。曲柄箱40由右曲柄箱半体40a和左曲柄箱半体40b相互结合地构成,其结合面是包含活塞43的作动轴线的平面。在曲柄箱40内形成曲柄室42。发动机本体37支承在车架15上,配置在前轮WF紧后面的气缸头39的上方位置,气缸膛44的轴线朝前上方倾斜。
在发动机本体37的气缸体38和气缸头39上,设有使冷却水流通的水套48,在气缸头39上,安装着面临燃烧室45的一对点火塞49、50,该一对点火塞49、50的点火时间互不相同。
变速机M备有主轴51、副轴52和若干级齿轮组53。主轴51及副轴52具有与曲柄轴47平行的轴线,可旋转地支承在曲柄箱40上。若干级齿轮组53设在主轴51与副轴52之间,可选择地确立。在曲柄箱40上,支承着可转动的轴筒54,该轴筒54用于选择地确立上述齿轮组53。
从右曲柄箱半体40a伸出的曲柄轴47的一端部,通过离心离合器55与驱动齿轮56连接,与该驱动齿轮56啮合着的被动齿轮57,可相对旋转地支承在从右曲柄箱半体40a伸出的主轴51的一端。被动齿轮57通过减震器58与离合器59的离合器外圈60连接。该离合器59是多板式离合器,借助与驾驶者的操作相应的释放凸轮机构61的作用,使结合在主轴51上的离合器内圈62与上述离合器外圈60断开或连接。在断开该离合器59的状态,可选择地确立上述齿轮组53。上述离心离合器55和离合器59,由结合在右曲柄箱半体40a上的右罩63覆盖着。
在从左曲柄箱半体40b突出的副轴52的端部,固定着被链罩22覆盖着的驱动链轮64,通过卷绕在该驱动链轮64上的链,将动力传递给后轮WR。
在从左曲柄箱半体40b突出的曲柄轴47的另一端部,固定着发电机65的转子66,覆盖发电机65地结合在左曲柄箱半体40b上的左罩68上,固定着发电机65的定子67。
如图4所示,在气缸头39上设有向燃烧室45供给混合气的吸气口70,该吸气口70在气缸头39的上部,朝上开口。另外,在气缸头39上还设有将燃烧室45的排气排出的排气口71,该排气口71在气缸头39的下部,朝下开口。在上述吸气口70上,通过图未示的气化器连接着空气滤清器23,在上述排气口71上连接着排气管27。
为了在燃烧室45内产生涡流,吸气口70和排气口71在偏离燃烧室45的中心72、即偏离气缸膛44轴线的位置,朝该燃烧室45开口并弯曲,排气口71形成为弯曲状,排气口71的在平面(该平面与气缸膛44的轴线直交)上的投影图(图4中虚线所示的图),是在通过燃烧室45中72的铅直线73的一侧(图4中左侧),朝该铅直线73一侧鼓出的圆弧形。
吸气阀74用于切换吸气口70与燃烧室45间的连通或阻断,排气阀75用于切换排气口71与燃烧室45间的连通或阻断,该吸气阀74和排气阀75可作开闭动作地设在气缸头39上,吸气阀74和排气阀75被朝着闭阀方向推压。
上述吸气阀74和排气阀75,由动阀机构76驱动开闭。该动阀机构76收容在动阀室79内,该动阀室79形成在气缸头39与头罩78之间,头罩78用若干螺栓77…结合在气缸头39上。
上述动阀机构76备有凸轮轴80、吸气侧和排气侧摇臂轴83、84、吸气侧摇臂85、排气侧摇臂86。上述凸轮轴80具有与曲柄轴47平行的轴线,可旋转地支承在气缸头39上,并设有吸气侧和排气侧凸轮81、82。上述吸气侧和排气侧摇臂轴83、84具有与凸轮轴80平行的轴线,支承在气缸头39上。上述吸气侧摇臂85从动于吸气侧凸轮81,由开闭驱动吸气阀74的吸气侧摇臂轴83可摆动地支承着。上述排气侧摇臂86从动于排气侧凸轮82,由开闭排气阀75的排气侧摇臂轴84可摆动地支承着。
如图2所示,在曲柄箱40的左曲柄箱半体40b与发电机65之间,驱动链轮87固定在曲柄轴47上,在与该驱动链轮87对应的部分,连接曲柄箱40内的曲柄室42与动阀室79之间的链通路88,在离开排气口71较远的位置,设在左曲柄箱半体40b、气缸体38和气缸头39间。
在与上述链通路88对应的部分,被动链轮89固定在凸轮轴80的端部,在该被动链轮89和上述驱动链轮87上,卷绕着可在链通路88内行走的环形链90。
在上述驱动链轮87与被动链轮89之间,链90卷绕在空转链轮91上,该空转链轮91支承在气缸体38上。在该空转链轮91与驱动链轮87之间,链90被配置在左曲柄箱半体40b上的张紧器92赋予张紧力。
如图2和图5所示,在右曲柄箱半体40a的外侧面侧,安装着油泵95,该油泵95的旋转轴96上设有被动齿轮97,该被动齿轮97与驱动齿轮98啮合,该驱动齿轮98与曲柄轴47一体地旋转。
该油泵95从曲柄室42内下部吸上油,从该油泵95排出的油,从安装在右曲柄箱半体40a内面侧的活塞喷嘴99向活塞43侧喷出,同时,如箭头所示地,在设在右曲柄箱半体40a和右罩63内的通路100内流通,供给到曲柄轴47内。
连接气缸体38、气缸头39和曲柄箱40的若干螺栓41…之中,供在气缸头39的下部并与排气口71相邻的螺栓41穿过的、设在气缸体38和气缸头39上的螺栓孔的内径,设定为能在上述螺栓41的周围形成环状通路102的尺寸,从油泵95排出的油的一部分,通过小孔101供给到上述通路102。另外,在气缸头39上,设有使上述通路102与凸轮轴80内的通路103连通的通路104,在凸轮轴80的各凸轮81、82上,设有给油孔105、106,该给油孔105、106把来自上述通路104的油导向各凸轮81、82与各摇臂85、86的滑接部。
这样,油从上述各给油孔105、106供给到动阀机构76,将动阀机构76润滑后的油,被导向动阀室79内的下部。
在气缸头39上设有回油通路107,该回油通路107将动阀室79内的油返回曲柄室42侧。该回油通路107通过设在气缸体38上的回油通路108与曲柄室42连通。
而且,气缸头39的回油通路107,设在气缸头39的下部,在包围上述螺栓41的通路102相反侧的排气口71的下方,包围该排气口71的一部分,该回油通路107的朝向动阀室79的开口,设定在比链通路88朝向动阀室79的开口部低的位置。
在气缸头39上设有开闭阀109,该开闭阀109可开闭回油通路107的靠动阀室79的部分,该开闭阀109,例如由可开闭回油通路107的阀体110和驱动该阀体110的驱动部111构成。当在回油通路107内流通的油的温度成为设定温度以上时,驱动部111将阀体110关闭。
在该开闭阀109的闭阀时,积存在动阀室79内下部的油,当其油的液面到达上述链通路88朝向动阀室79的开口部时,从该链通路88返回曲柄室42侧。
图6中,在气缸头39上安装着水泵115,该水泵115具有与动阀机构76的凸轮轴80同轴的旋转轴线。该水泵115的泵壳116由壳主体117、安装筒118、分隔板119和泵罩120构成。壳主体117的与凸轮轴80的相反侧开放。安装筒118接合在壳主体117的开放端外周。分隔板119关闭壳主体117的开放端地嵌合在壳主体117的开放端内周。泵罩120将壳主体117的开放端和上述分隔板119挟在与上述安装筒118之间。安装筒118连接在气缸头39上。
壳主体117具有关闭凸轮轴80侧的底圆筒部117a,在该有底圆筒部117a的开放端,一体地连设着盘状部117b。有底圆筒部117a形成为圆筒状,同轴地插入固定在凸轮轴80上的被动齿轮89内。
在有底圆筒部117a的闭塞端中央部和分隔板119的中央部,支承着可旋转的旋转轴121的两端,与该旋转轴121一体旋转的、插入在有底圆筒部117a内的转子122的外面,固定着若干磁铁123、123…。在上述被动齿轮89的内周也固定着若干个磁铁124、124…,驱动动阀机构76的被动齿轮89与凸轮轴80一起旋转时,上述转子122与旋转轴121一起旋转。
在上述壳主体117的盘状部117b内,形成由分隔板119与泵罩120侧分隔成的涡室125,收容在涡室125内的叶轮126设在转子122上。
在分隔板119的中央部,包围上述旋转轴121的若干部位上,设有与涡室125的中央部相通的吸入口127…,从该吸入口127…吸入到涡室125内的冷却水,被叶轮126的旋转而加压。从水泵115排出的冷却水,如图3所示地供给到水套48,水套48与散热器24的入口24a连接。
在上述泵壳116的泵罩120上,设有恒温箱128,该恒温箱128根据冷却水的温度,决定是否将吸入口127…与散热器24的出24b连通。即,来自水套48的冷却水,在该冷却水温度低的状态、即发动机E的冷却状态时,经过恒温箱128和水泵115返回水套48。在冷却水温度高的状态即发动机暖机完成状态时,经过散热器24、恒温箱128和水泵115返回水套48,借助在散热器24的散热,冷却水被冷却。
如图7和图8所示,恒温箱128的箱体129形成为圆筒状,嵌入设在泵罩120上的有底安装孔130内,用盖部件131闭塞该安装孔130的开口端,这样,挟持在安装孔130的闭塞端和盖部件131之间,固定在泵罩120上。
上述安装孔130这样地形成在泵罩120上,即,其轴线与水泵115的叶轮126的旋转轴线即旋转轴121的轴线直交。在嵌入、固定在安装孔130内的状态,恒温箱箱体129具有与叶轮126的旋转轴线直交的轴线。
在恒温箱箱体129的一端安装着由弹性材料构成的有底圆筒状密封部件132,该密封部件132覆盖着恒温箱箱体129的一端。在该密封部件132的闭塞端内面中央,恒温箱箱体129的一端作为前端加强部露出。开放着的恒温箱箱体129的另一端,与盖部件131相接,在该恒温箱箱体129的另一端侧内面,安装着挡圈134。
蜡盒135可滑动地嵌合在恒温箱箱体129内,该蜡盒135由盒主体136和盖137构成。盒主体136的外面与恒温箱箱体129的内面直接接触。盖137结合在该盒主体136上。膜片138的周缘部挟持在盒主体136与盖137之间。在盒主体136上,一体地连设着圆筒状的导筒139,该导筒139可滑动地嵌合在密封部件132内。
蜡盒135内藏着蜡140,该蜡140充填在上述膜片138与盖137之间。当蜡140因温度变化而膨张、收缩时,膜片138就变形。在上述导筒139内,从上述膜片138相反侧起,依次嵌合着可滑动的活塞141、圆盘状的板142和橡胶活塞143,在橡胶活塞143与膜片138间,在蜡盒135内充填着媒体144,该媒体144将膜片138的变形传递到橡胶活塞143。
在蜡盒135与挡圈134之间,设有将蜡盒135朝密封部件131方向推压的弹簧145,当冷却水温度低、蜡140成为收缩状态时,蜡盒135如图7所示地位于与密封部件132相接的位置。当冷却水温度高、蜡140膨张时,膜片138向图8左侧挠曲变形,活塞141从导筒139中被推出,蜡盒135一边压缩弹簧145,一边如图8所示地,离开密封部件132地滑动。
如图9所示,在恒温箱箱体129的侧壁上,设有入口孔146和与该入口孔146相向的出口孔147。该入口孔146和出口孔147配置在恒温箱箱体129的一直径线上。在泵罩120上,设有与散热器24的出口24b连通的冷却水通路151,恒温箱箱体129嵌入固定在泵罩120上,使上述冷却水通路151与入口孔146连通,并且使上述出口孔147与上述吸入口127…连通。为了进行该恒温箱箱体129的轴线的定位,在恒温箱箱体129上一体地突设着一对突条129a、129b,该一对突条129a、129b沿着恒温箱箱体129的轴线方向延伸。在上述安装孔130的内面,设有供这些突条129a、129b嵌合的槽(图未示)。
这些入口孔146和出口孔147,在密封部件132侧即恒温箱箱体129的一端侧,设在恒温箱箱体129的侧壁上,可滑动地嵌合在恒温箱箱体129内的蜡盒135,可在阻断位置与连通位置之间滑动,即,在发动机E的冷却状态时,如图7所示地处于将入口孔146与出口孔147阻断的位置,在发动机E的暖机完成状态时,如图8所示地处于将入口孔146与出口孔147连通的位置。
在恒温箱箱体129的另一端侧、蜡盒135、盖部131间,形成水室148,在与上述出口孔147相邻的位置,旁通孔149设在恒温箱箱体129的侧壁上。当蜡盒135位于阻断入口孔146与出口孔147的位置时,该旁通孔149使吸入口127…与上述水室148连通。当蜡盒135移动到将入口孔146与出口孔147连通的位置时,该旁通孔149被蜡盒135闭塞。
在盖部件131上,安装着与水室148连通的连接管150,该连接管150与水套48连接。
下面说明该实施例的作用。把油从动阀室79返回曲柄室42的回油通路107,包围排气口71的一部分地设在气缸头39上,所以,排气中的热,通过构成排气口71的壁部,有效地传递给在回油通路107内流动的油。因此,在发动机E的冷起动时,利用温度上升最快的排气口71的热,可使油迅速升温,可提高发动机E的暖机性能。而且,由于只要把回油通路107包围排气口71的一部分地设在气缸头39的下部,就可以使油迅速升温,构造极为简单,与用加热器升温的现有技术相比,可实现发动机E的小型化和轻量化。另外,由于气缸头39配置在前轮WF的正后方,所以,可避免上述排气口71附近被机动两轮车的行驶风冷却,避开行驶风的影响,使油迅速升温。
另外,在气缸头39上设有可开闭回油通路107的开闭阀109,在该开闭阀109的闭阀时,动阀室79内的油可通过远离排气71位置的链通路88返回曲柄室42侧,所以,在开闭阀109的闭阀时,来自排气口71的热对油的影响可以减少,借助开闭阀109的开闭,可防止油过热。
另外,排气口71形成为弯曲状,排气口71的在平面(该平面与气缸膛44的轴线直交)上的投影,在通过燃烧室45的中心72的铅直线73的一侧,该投影是朝着该铅直线73侧鼓出的圆弧形。回油通路107在排气口71的下方并朝动阀室79的下部开口地设在气缸头39上。因此,利用排气口71的弯曲,可以不导致气缸头39大型化地将回油通路107设在气缸头39上,而且,油的升温可有效地利用排气口71周壁部外周的比较大的面积,所以,通过将排气口71弯曲化,即使进行随着旋涡化的稀薄燃烧运转,也能弥补因该稀薄燃烧造成的暖机性降低。
另外,设在水泵115的泵壳116的一部分即泵罩120上的恒温箱128,备有圆筒状的恒温箱箱体129和蜡盒135。恒温箱箱体129具有与水泵115的叶轮126的旋转轴线直交的轴线,安装在泵罩120上。蜡盒135可滑动嵌合在恒温箱箱体129内,蜡盒135内藏着蜡140,蜡盒可相应于该蜡140的膨张、收缩而作滑动动作。在恒温箱箱体129的侧壁上设有出口孔147和入口孔146,该出口孔147和入口孔146相向地设在恒温箱箱体129的一直径线上。出口孔147与水泵115的涡室125连通,与并设在泵壳116上的吸入口127…连通。入口孔146与散热器24的出口24b连通,同时,借助蜡盒135的滑动,可以与上述出口孔147连通或阻断。
因此,水泵115的涡室125的压力变动,通过吸入口127…和出口孔147,以与蜡盒135的滑动方向直交的方向作用在蜡盒135上,上述压力变动对蜡盒135的滑动动作影响小,可将恒温箱128极力靠近涡室125设置,这样,可实现泵罩120的小型化。
另外,通过将恒温箱128极力靠近水泵115的涡室125,可以使吸入口127…的吸引压直接作用在出口孔147上,可增加冷却水的循环量,提高冷却性能。
另外,藏在蜡盒135内的蜡140,是通过恒温箱箱体129和蜡盒135被传递热,所以,在蜡盒135的周围不需要流通冷却水用的较大空间。因此,可以使恒温箱128本身小型化,这样,可以使泵罩120更加小型化。
另外,在恒温箱箱体129的侧壁上,与出口孔147相邻地设有旁通孔149,在蜡盒135将入口孔146与出口孔147阻断的状态,该旁通孔149使水泵115的吸入口127…与水套48连通,所以,在发动机E的冷却状态时,使冷却水绕过散热器24流通的旁通孔149上,直接作用着吸入口127…的吸引压,这样,即使旁通孔149的开口面积小,也可确保发动机E冷却时的冷却水的必要循环量,可使恒温箱128本身更加小型化,使泵罩120更加小型化。
上面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权利要求记载的范围内,可对本发明作各种设计变更。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方案1记载的发明,可将恒温箱极力靠近水泵的涡室,可使泵罩小型化。另外,通过使恒温箱极力靠近水泵的涡室,可使吸入口的吸引压直接作用在上述出口孔上,增加冷却水的循环量,提高冷却性能。另外,通过恒温箱和蜡盒对藏在蜡盒内的蜡进行热传递,所以,在蜡盒周围不需要供冷却水流通的较大空间,可实现恒温箱本身的小型化,使泵罩更加小型化。
根据本发明方案2记载的发明,在发动机冷却时,使冷却水绕过散热器流通的旁通孔上,直接作用着吸入口的吸引压,所以,即使旁通孔的开口面积小,也能确保发动机冷却时冷却水的必要循环量,可以使恒温箱更加小型化,使泵罩更加小型化。
权利要求
1.发动机的冷却装置,备有水泵(115)、水套(48)、散热器(24)和恒温箱(128);在水泵(115)中,在形成涡室(125)的泵壳(116)上,可自由回转地支承着收容在上述涡室(125)内的叶轮(126);水套(48)设在发动机本体(37)上,由水泵(115)供给水;散热器(24)的入口(24a)与该水套(48)连接;恒温箱(128)设在构成泵壳(116)的一部分的泵罩(120)上;吸入口(127)与上述涡室(125)的中央部相连地设在泵壳(116)上,恒温箱(128)根据冷却水的温度而动作,相应于该动作切换上述吸入口(127)是否与散热器(24)的出口(24b)连通,其特征在于,上述恒温箱(128)备有筒状的恒温箱箱体(129)和蜡盒(135);该筒状恒温箱箱体(129)具有与上述叶轮(126)的旋转轴线正交的轴线、且安装在上述泵罩(120)上;蜡盒(135)可滑动地嵌合在上述恒温箱箱体(129)内,蜡盒(135)内藏着蜡(140),蜡盒(135)能相应于该蜡(140)的膨张、收缩而滑动;在恒温箱箱体(129)的侧壁上,设有出口孔(147)和入口孔(146),该出口孔(147)和入口孔(146)相向地设在恒温箱箱体(129)的一直径线上,出口孔(147)与上述吸入口(127)连通,入口孔(146)与上述散热器(24)的出口(24b)连通,同时,相应于蜡盒(135)的滑动,可切换入口孔(146)与出口孔(147)的连通、阻断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恒温箱箱体(129)的侧壁上,与上述出口孔(147)相邻地设有旁通孔(149),在入口孔(146)与出口孔(147)间被蜡盒(135)阻断的状态,该旁通孔(149)使上述水泵(115)的吸入口(127)与上述水套(48)连通。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的发动机冷却装置中,恒温箱根据冷却水的温度而动作,切换设在泵壳上的吸入口是否与散热器的出口连通。该恒温箱设在泵壳的一部分即泵罩上,可以使泵罩小型化。恒温箱备有筒状的恒温箱箱体和蜡盒;该筒状恒温箱箱体具有与叶轮的旋转轴线直交的轴线,安装在泵罩上;蜡盒可滑动地嵌合在上述恒温箱箱体内,蜡盒内藏着蜡,蜡盒能相应于该蜡的膨胀、收缩而滑动;在恒温箱箱体的侧壁上,设有出口孔和入口孔,该出口孔和入口孔相向地设在恒温箱箱体的一直径线上,出口孔与吸入口连通,借助蜡盒的滑动,可切换入口孔与出口孔的连通、阻断状态。
文档编号F16K31/64GK1311389SQ01104888
公开日2001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01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00年3月2日
发明者深町昌俊, 久保田良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