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用轮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16704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用轮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行车用轮毂,特别是关于安装于自行车的构架、配置于车轮中央部、可安装链轮的自行车用后轮毂。
背景技术
一般,设于自行车车轮中央部的轮毂具有可自由装拆且不可转动地安装于自行车的构架上的轮毂轴、可自由转动地安装于该轮毂轴上的轮毂体、以及相对轮毂轴可自由转动地支承着轮毂体的轴承。在安装于自行车后轮的后轮毂(飞轮轮毂)的情况下,还具有可自由转动地安装于轮毂轴的驱动体、传递驱动体的单方向(自行车行进方向)转动的单向超越离合器。在这种已知的自行车用轮毂中,在驱动体与轮毂轴间拉开间隔安装一对滚动轴承。滚动轴承中,配置于外侧的轴承的内圈由螺纹拧入的推压构件推压。另外,内侧的轴承配置成抵接于轮毂轴与驱动体。并且,在两轴承的内圈间,配置筒状衬套。由此,通过轴承推压驱动体,驱动体相对轮毂体定位。
在前述现有的自行车用轮毂中,滚动轴承的外圈与驱动体的内周部、以及其内圈与轮毂轴的外周面成静配合。当将这样的轴承安装于驱动体与轮毂轴间的间隙时,在将里侧的轴承压入驱动体之后,再将轮毂轴压入轴承。而后,在插入衬套之后压入外侧轴承,再由推压构件推压外侧轴承的内圈,使驱动体对轮毂体定位。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6260681号公报。
在前述现有自行车用轮毂中,当以推压构件推压外侧的滚动轴承时,内圈与外圈在轴向错动,恐怕要相应于错动量产生驱动体的转动力矩的偏差。如产生这样的转动力矩偏差,便得不到驱动体对轮毂轴的平滑转动,使得以手攀轮毂转动轮毂轴或驱动体时的手感恶化,难以有高级感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在自行车用轮毂中、抑制转动体转动力矩的偏差。
第一项发明的自行车用轮毂乃是安装于自行车的构架上并配置于车轮中央部的轮毂,它具有轮毂轴、轮毂体、第一与第二滚动轴承、驱动体、单向超越离合器、第三滚动轴承、第四滚动轴承、衬套、推压构件。轮毂轴是安装于构架上的轴。轮毂体是配置于轮毂轴外周侧的筒状件。第一与第二滚动轴承,沿轴向拉开间隔配置于轮毂体与轮毂轴间。驱动体,与轮毂体同心配置,是外周至少可装1个链轮的筒状件。单向超越离合器,是仅将驱动体的一个方向转动传递给轮毂体的部件。第三滚动轴承,配置于驱动体与轮毂轴间的间隙、在其外圈抵接于驱动体的同时,以间隙配合而配合于驱动体的内周部;内圈在抵接于轮毂轴的同时成静配合配合于轮毂轴的外周面。第四轴承,配置于第三轴承的轴向外方,其外圈以间隙配合配合于驱动体的内周部;其内圈成静配合配合于轮毂轴。衬套为筒状构件,夹于第三轴承内圈与第四轴承内圈间配置于轮毂轴的外周。推压构件,螺纹拧入轮毂轴,推压第四滚动轴承的内圈,使驱动体对轮毂体定位。
在该自行车用轮毂中,踏板向行进方向的转动传递到链轮时,驱动体向同方向转动,驱动体的转动通过单向超越离合器传递到轮毂,使车轮转动。另外,在组装该轮毂时,用第一与第二轴承将轮毂体组装进轮毂轴之后,将单向超越离合器的构成零件组装进轮毂体与驱动体。而后,将第三轴承装到驱动体上。这时,外圈由于是以间隙配合配合于驱动体,故可平滑地安装于驱动体。接着,将轮毂轴压入第三轴承的内圈,将驱动体安装于轮毂轴。在该状态,将套垫抵接于第三轴承地安装于轮毂轴;进而,用推压构件将内圈压入轮毂轴,将第四轴承装上轮毂轴,使驱动体相对轮毂体定位。这时,外圈与驱动体,由于是间隙配合,故可平滑地插入驱动体。从而,在压入时,外圈与内圈在轴向不易错动。在这里,由于使第三与第四轴承的外圈和驱动体的配合为间隙配合,在第三与第四轴承和轮毂轴的压入中,外圈连同内圈可平滑移动,外圈与内圈不易在轴向错动。因此,不易产生驱动体的转动力矩的偏差。
第二项发明的自行车用轮毂,是在第一项发明所述的轮毂中,还具有用于密封第四滚动轴承的外圈与驱动体间的间隙的密封构件。这种情况下,由于以密封构件密封了配于外侧的第四轴承的外圈与驱动体的间隙,故即使由于因间隙配合在驱动体的内周部与外圈间存在间隙,液体或异物也不易侵入驱动体内部。
第三项发明的自行车用轮毂,是在第一或第二项发明所述的轮毂中,在驱动体的内周面形成用于安装密封构件的环状安装沟。这种情况下,由于在驱动体侧装有密封构件,不需要在滚动轴承上加工沟,可使用市售的滚动轴承。
第四项发明的自行车用轮毂,是在第一~第三项发明的任一项发明所述的轮毂中,第一与第二滚动轴承是向心推力球轴承,第三与第四滚动轴承是球轴承。这种情况下,易于承受推力的轮毂体,使用了推力负荷较高的向心推力球轴承,而在比轮毂承受推力弱的驱动体上使用球轴承。
第五项发明的自行车用轮毂,是在第一~第四项发明的任一项发明所述的轮毂中,驱动体具有第一筒状体与第二筒状体,所述第一筒状体其外周上至少装着1个链轮;第二筒状体不能转动地配合于第一筒状体的内周部,并配置于轮毂体的内周侧,且安装有单向超越离合器。这种情况下,由于驱动体由2个筒状体构成,且第二筒状体配合于第一筒状体的内径,故可提高其防水性能,同时还可易于进行组装作业。
第六项发明的自行车用轮毂,是在第一~第五项发明的任一项发明所述的轮毂中,单向超越离合器具有离合器爪、棘轮爪和赋能构件,所述离合器爪可自由立起·卧伏地安装于驱动体上;棘轮齿设于轮毂壳上,可结合于立起的离合器爪、从离合器爪传递驱动体向一个方向的转动,在驱动体向另一方向的转动中使离合器爪卧伏;赋能构件是对离合器爪向立起姿势侧赋能。这种情况下,由离合器爪与棘轮的结合脱离,可向轮毂体仅传递驱动体向一个方向的转动。
第七项发明的自行车用轮毂,是在第六项发明所述的轮毂中,棘轮齿形成于固定在轮毂体内周面的筒状构件的内周面上。这种情况下,由于将比轮毂体需要更高强度的棘轮齿做成与轮毂体分开的构件,故可望减轻重量、又可维持单向超越离合器的强度。
如依本发明,由于使第三与第四轴承的外圈与驱动体的配合为间隙配合,在第三与第四轴承和轮毂轴压入时,外圈连同内圈一块平滑移动,外圈与内圈沿轴向不易错动。因此,驱动体的转动力矩不易产生偏差。


图1是采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自行车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轮毂的半剖截面图。
图3是其驱动体安装部分的放大截面图。
图4是另一实施例的相当于图3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图1中,采用了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自行车100,是叫做所谓全地形车(オ-ルテラインイク)(ATB)或山地车(MTB)的越野用自行车。自行车100具有构架103、车把104、驱动部105及前后轮107、108。所述构架103具备带有悬挂的前叉101和在前部可自由转动地支承着前叉101的构架体102;所述车把104固定于前叉101;驱动部105由踏板与链条等构成;前轮107与后轮108分别安装于前叉101和构架体102的后部,并具有辐条106。驱动部105,除链与踏板之外,还具有包含前后链轮群109、110和前后延缓器(デイレ-ラ)111、112的前后变速装置113、114以及链115。在后轮108的中心设置后轮毂1。
下面,来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后轮毂1。而且,在以下的说明中,所谓左右是以从后方看自行车时的状态来表示。
在图2中,后轮毂1,其两端部连同后延缓器112以螺纹固定于构架103的后部。后轮毂1具有安装于构架103后部的轮毂轴5,留有间隙配置于轮毂轴5的外周侧的筒状轮毂体6,一部分与轮毂体内周侧重叠而同心配置于轮毂体6的右侧的驱动体7。另外,后轮毂1还具有仅将驱动体7的行进方向的转动传递给轮毂体6的单向超越离合器8,轮毂体6与轮毂轴5间的第一与第二滚动轴承10、11,在驱动体7与轮毂轴5间拉开间隙配置的左右一对的第三与第四滚动轴承12、13,被第三与第四滚动轴承12、13的内圈夹着配置的筒状衬套14,拧入轮毂轴5、推压第四滚动轴承13并使驱动体7相对轮毂体6定位的推压构件15。
轮毂轴5具有配置着4个滚动轴承10~13的筒状轴本体20,贯穿轴本体20的筒状螺纹轴21,以及插入轴本体20的左端的法兰构件22。轴本体20具有位于轮毂体6的内周侧的大直径筒部20a,位于驱动体7的内周侧的小直径筒部20b,分别形成于两端外周面的第一和第二阳螺纹部20c、20d,在大直径筒部20a与小直径筒部20b间形成得比大直径筒部20a的直径还大的凸缘部20e,形成于小直径筒部20b的台阶部20f。另外,如图3所示,在小直径筒部20b的外周面,形成了直径比其他部分大的轴承安装面20g、20h。
螺纹轴21具有形成于左端的大直径头部21a,贯穿轴本体20的轴部21b,形成于轴部21b的右端的第三阳螺纹部21c。在头部21a上,可自由转动地安装着用于将构架103夹在与法兰构件22间的接触构件25。在头部21a与接触构件25间安装着用于防止接触构件25脱落的O形环23。法兰构件22,从轴本体20的左端插入其内周面,并由安装在其与轴本体20的内周面间的O形环24防止脱开。借将设于延缓器112的带凸缘螺母112a拧入螺纹轴21的阳螺纹部21c,在与头部21a间夹着2个分开的构架103的后部与延缓器112将前述轮毂轴5不可转动地安装于构架103上。
轮毂体6,例如为较轻的铝合金制构件,在其外周面,拉开间隔形成左右一对的第一与第二轮毂法兰31、32。另外,在左端的内外周面,形成可安装盘式制动转子120的制动器安装部33,在右端的内周面,形成安装单向超越离合器8的单向超越离合器安装部34。另外,在比制动器安装部33还靠内侧、也比单向超越离合器安装部34也靠内侧的内周面上,形成了用于安装轴承10、11的轴承安装部35、36。轮毂体6,由第一与第二轴承10、11可自由转动地支承于轮毂轴5上。再有,由结合于第一与第二法兰31、32的辐条106(见图1)将车轮的轮圈(121)见图1)连结于轮毂体6上。
第一与第二轴承10、11,例如是采用了倾斜对面由滚珠支承且在轴向外方有密封的向心推力球轴承。该第一与第二轴承10、11具有分别拧入轴承安装部35、36内固定的外圈10a、11a,安装于轮毂轴5的轴本体20的外周面的内圈10b、11b,接触于两轮间配置的滚珠10c、11c。内圈106拧入形成于轴本体20的外周面的第一阳螺纹部20c固定;内圈11b在抵接于凸缘部20e的状态下压入轴本体20的外周面。而且,内圈10b,由螺合于第一阳螺纹部20c的锁紧螺母58定位、止转。
驱动体7,是不可转动地安装着链轮群110(该链轮群110在外周上装有多个链轮)、例如为钢铁制的筒状构件。如图3所示,驱动体7具有在外周面不可转动地安装着链轮群110、例如以花键构成的链轮安装部40。在右侧内周面形成由阴螺纹构成的螺母安装部41,在该具有阴螺纹的螺母中拧入用于固定所安装的链轮群110的固定螺母(图中未示出)。另外,在左端外周面形成了用于自由起伏地支承单向超越离合器8的离合器爪(后述)的圆弧状的起伏支承部42。在驱动体7的内周面,形成了内径仅比其他部分形成得稍稍小些的轴承安装面43、44。在该轴承安装面43、44上安装着第三与第四滚动轴承12、13的外圈12a、13a。还有,与轴承安装面43相邻形成第一环状沟45,而在轴承安装面44上形成第二环状沟46。另外,在驱动体7的轴承安装面上里侧,形成台阶部47。
第三与第四滚动轴承12、13,使用了两面被密封的有盖球轴承。第三与第四滚动轴承12、13具有分别安装于驱动体7的轴承安装部43、44上的外圈12a、13a,分别安装于轮毂轴5的轴承安装面20g、20h的内圈12b、13b,接触于两圈间配置的滚珠12c、13c。这里,外圈12a、13a与轴承安装面43、44的配合是间隙配合,内圈12b、13b与轴承安装面20g、20h的配合是静配合。因此,外圈12a、13a可平滑地安装于驱动体7的轴承安装面43、44。而内圈12b、13b也可压入轮毂轴5牢固保持。在第一环状沟45中,装入有弹性的止动轮48,外圈12a由台阶部47与止动轮48夹持沿轴向不可移动地定位。内圈12b,抵接于轮毂轴5的台阶部20f被定位。在第二环状沟46中,安装着例如使用O形环的密封构件49。设置密封构件49用来密封间隙配合的外圈13a与驱动体7的安装面间的间隙,使得异物与液体不会侵入其内部。
衬套14安装成,两端抵接于内圈12b与内圈13b,保持一定间隔对第三与第四滚动轴承12、13进行定位。
推压构件15,拧入轮毂轴5的第二阳螺纹部20d。推压构件15被设置成推压内圈13b,用以使驱动体7对轮毂体6定位。借拧入该推压构件15,通过内圈13b、衬套14、内圈12b、台阶部20f推压于轮毂轴5,将驱动体7在相对轮毂体6定位状态下安装于轮毂轴5。而且,借将构架103夹装于推压构件15与后延缓器112之间,而将后轮毂安装于构架103上。
单向超越离合器8具有可自由立起·伏卧地安装于驱动体7的起伏支承部42的离合器爪50,通过锯齿形配合而不可转动地安装于轮毂体6的单向超越离合器安装部34、并在内周面形成锯齿状的棘轮齿51的棘轮部52,和对离合器爪50向起伏姿势侧赋能的环状弹簧构件53。棘轮构件52由止动轮57防止其脱开。如驱动体7向行进方向转动。单向超越离合器8中,离合器爪50即结合于棘轮齿51将转动传递至轮毂体6。在坡道等上,一边轮毂体6向行进方向转动,一边驱动体7向后退方向转动的情况下,离合器爪50由棘轮齿51克服弹簧构件53的弹簧力被推压到伏卧姿势侧,不再传递转动。
而且,第一滚动轴承10的外圈10a与内圈10b的间隙和轮毂体6的右端与驱动体7的间隙,分别由防尘密封55、56密封。
在组装这样构成的后轮毂1时,首先将轮毂体6安装于轮毂轴5。这时,在轮毂体6的内周面叠装起第一与第二滚动轴承10、11的状态拧入固定其外圈10a、10b,同时拧入固定单向超越离合器8的棘轮部52。在该状态,将轮毂轴5的轴本体20从图2右侧插入轮毂体6,将第一轴承10的内圈10b拧入第一阳螺纹部20c。由此,调整第一与第二滚动轴承10、11的滚珠接触状态,同时可自由转动地将轮毂体6装于轮毂轴5。
接下来,将驱动体7安装于轮毂轴5。在安装驱动体7之前,将离合器爪50安装于驱动体7的起伏支承部42上,同时将弹簧构件53安装于离合器爪50上。再将第三滚动轴承12安装于驱动体7的轴承安装面43上,将止动轮48装于第一环状沟45中,以止动轮48将外圈12a定位。而后,向轮毂轴5的轴承安装面20g压入第三滚动轴承12,将驱动体7安装于轮毂轴5。接下来,将衬套14安装于轮毂轴5,在将密封构件49安装于第二环状沟46中之后,向轴承安装面20h安装第四滚动轴承13。这时,一边将推压构件15拧入第二阳螺纹部20d、推压第四轴承13的内圈13b,一边压入轴承安装面20h。在该压入时,由于外圈13a与驱动体7的轴承安装面44的配合为间隙配合,相应于内圈13b的移动、外圈13a也可平滑地向轴向内侧(图3左侧)移动。因此,内圈13b与外圈13a的轴向位置不易错动,驱动体7的转动力矩不易产生偏差。在完全拧入推压构件15之后装上防尘密封55、56,完成整个后轮毂1的安装。
(其他实施例)(a)在前述实施例中,示例了用螺纹轴安装于构架103的后轮毂1,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在图4中,该后轮毂60由图中未示出的公知的快速脱扣机构可自由装拆地安装于自行车的构架上。这种后轮毂60,装于叫做越野赛车的自行车上,与前述实施例的后轮毂1相比,可望减轻重量。
后轮毂60具有轮毂轴65、轮毂体66、驱动体67。另外,该后轮毂60还具有单向超越离合器68、第一滚动轴承(未图示)与第二滚动轴承71、左右一对第三与第四滚动轴承72、73、衬套74、推压构件75。所述单向超越离合器68仅将驱动体67在行进方向的转动传递给轮毂体66;第一滚动轴承(未图示)与第二滚动轴承71装于轮毂体66与轮毂轴65间;左右一对第三与第四滚动轴承72、73轴向拉开间隔配置于驱动体67与轮毂轴65的间隙中;衬套74成筒状,夹于第三与第四滚动轴承72、73的内圈72b、73b间配置;推压构件75推压第四滚动轴承73、并使驱动体67相对轮毂体66定位。
轮毂轴65是公知的快速脱扣轴贯穿于其内部的筒状构件。轮毂轴65,夹着单向超越离合器68的安装部分形成2个台阶部65a、65b。另外,在轮毂轴65的两端部,在第二阳螺纹部65d的轴向内侧,安装着筒状轴承座80。轴承座80成间隙配合配合于轮毂轴65的外周面,在定位于台阶部65b的状态下安装于轮毂轴65。在轴承座80的左端形成用于定位第三轴承72的台阶部80a。这里,将轴承座80设于轮毂轴65上,是为了容易更换驱动体67(连同轴承座80)。
轮毂体66,由安装于其内部的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71可自由转动地支承于轮毂轴65上。在轮毂体66的右端内周面,形成单向超越离合器的安装部66a,在此安装部66a不可转动且可自由装拆地安装着内周部形成棘轮齿90的单向超越离合器68的棘轮部91。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体67具有第一筒状体82与第二筒状体83。所述第一筒状体82例如为铝合金制,其外周安装着链轮群;第二筒状体83例如为钢铁制,不可转动地配合于第一筒状体82的内周部,配置于轮毂体66的内周侧、并安装着单向超越离合器68。第二筒状体83拧入固定于第一筒状体82。单向超越离合器68的离合器爪89可自由起伏地安装于第二筒状体83的外周面。离合器爪89由弹簧构件92向立起姿势侧赋能。
在第一筒状体82的内周面,形成2个直径比其他部分小的轴承安装面84、85,邻接轴承安装面84形成的第一环状沟86,形成于轴承安装面85的第二环状沟87。在第一环状沟86中安装止动轮95,在第二环状沟87中,安装着例如断面为矩形的O形环96。
第三与第四滚动轴承72、73,有着与前述实施例同样的构成,具有外圈72a、73a与内圈72b、73b,滚珠72c、73c。内圈72b、73b与轴承座80的配合为静配合;而外圈72a、73a与第一筒状构件82的轴承安装面84、85的配合为间隙配合。
衬套74抵接于第三滚动轴承72的内圈72b与第四滚动轴承73的内圈73b之间,配置于两者之间。推压构件75拧入第二阳螺纹部65d、通过防尘密封97推压于第四滚动轴承73的内圈73b。
在这样构成的后轮毂60中,在将驱动体67安装于轮毂轴65的情况下,在以推压构件75推压第四滚动轴承73的内圈73b时,由于第四滚动轴承73的外圈73a以间隙配合配合于驱动体67的第一筒状构件82中,外圈73a连同内圈73b可在轴向平滑移动。因此,不易产生转动力矩的变动。
(b)在前述实施例中,作为第三与第四轴承采用了球轴承,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只要是滚动轴承,也可以采用滚子轴承等其他形式的滚动轴承。
(c)在前述实施例中,以连同后延缓器安装于构架上的后轮毂为例说明了本发明,但后轮毂安装于构架的形式不限于前述实施例,也可以是两端止动螺母等任一安装形式。
(d)在前述实施例中,是将推压构件15、75拧入轮毂轴固定,但也可以是压入。这种情况下,可同推压构件15、75一起压入轴承13、73。另外,也可以与接触构件22同样以O形环等对推压构件15、75止脱。这种情况下,也可以以别的构件压入轴承13、73以后安装推压构件15、75。
权利要求
1.一种自行车用轮毂,所述自行车用轮毂安装于自行车的构架、配置在车轮中央部,其特征在于,具有轮毂轴、轮毂体、第一与第二滚动轴承、驱动体、单向超越离合器、第三滚动轴承、第四滚动轴承、衬套、和推压构件;所述轮毂轴安装于所述构架;所述轮毂体成筒状,配置于所述轮毂轴的外周侧;所述第一与第二滚动轴承在轴向拉开间隔配置于所述轮毂体与轮毂轴之间;所述驱动体成筒状,与所述轮毂体同心配置,至少可在外周安装1个链轮;所述单向超越离合器仅将所述驱动体一个方向的转动传递给所述轮毂体;所述第三滚动轴承配置于所述驱动体与所述轮毂轴的间隙中,其外圈抵接于所述驱动体并以间隙配合配合于所述驱动体的内周部,其内圈抵接于所述轮毂轴并以静配合配合于所述轮毂轴的外周面;所述第四滚动轴承配置于所述第三轴承的轴向外方,其外圈以间隙配合配合于所述驱动体的内周部,其内圈以静配合配合于所述轮毂轴;所述衬套成筒状,夹于所述第三滚动轴承的内圈与所述第四滚动轴承的内圈之间配置于所述轮毂轴的外周;所述推压构件拧入所述轮毂轴,推压所述第四滚动轴承的内圈、并将所述驱动体对所述轮毂体定位。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用轮毂,其特征在于,还具有用于密封所述第四滚动轴承的外圈与所述驱动体的内周部间的间隙的密封构件。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行车用轮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驱动体的内周面,形成安装所述密封构件的环状安装沟。
4.按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用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与第二滚动轴承是向心推力球轴承;所述第三与第四滚动轴承是球轴承。
5.按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用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体具有第一筒状体与第二筒状体,所述第一筒状体在其外周安装所述至少一个链轮;所述第二筒状体不可转动地配合于所述第一筒状体的内周部,配置于所述轮毂体的内周侧并安装所述单向超越离合器。
6.按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用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超越离合器具有离合器爪、棘轮齿、和赋能构件,所述离合器爪可自由立起·伏卧地安装于所述驱动体;所述棘轮齿设于所述轮毂体,与立起来的所述离合器爪结合并从所述离合器爪传递所述驱动体一个方向的转动,而在所述驱动体另一个方向转动时使所述离合器爪伏卧;所述赋能构件对所述离合器爪向立起姿势侧赋能。
7.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行车用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齿形成于固定在所述轮毂体内周面的筒状构件的内周面。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自行车用轮毂可抑制驱动体转动力矩的偏差。后轮毂(1)具有轮毂轴(5)、轮毂体(6)、第一与第二滚动轴承(10、11)、驱动体(7)、单向超越离合器(8)、第三滚动轴承(12)、第四滚动轴承(13)、衬套(14)和推压构件(15)。轮毂轴安装于构架。轮毂体配置于轮毂轴的外周侧。第一与第二滚动轴承轴向拉开间隔配置于轮毂体与轮毂轴间。驱动体与轮毂体同心配置,可安装链轮群。单向超越离合器仅将驱动体一个方向的转动传递到轮毂体。第三滚动轴承配置于驱动体与轮毂轴的间隙,与驱动体的内周部间隙配合,其内圈与轮毂轴的外周面静配合。第四滚动轴承配置于第三轴承的轴向外方。衬套夹于第三轴承与第四轴承间配置。推压构件拧入轮毂轴,推压第四滚动轴承的内圈。
文档编号F16C35/06GK1636767SQ20041003210
公开日2005年7月13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1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25日
发明者金久隆则, 杉本智典 申请人:株式会社岛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