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密封空气弹簧子口密封方式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38824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自密封空气弹簧子口密封方式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弹簧的子口局部结构改进,具体说是一种空气弹簧的子口自密封 方式及结构。主要专用于轨道交通中的橡胶空气弹簧的自密封。
背景技术
目前的空气弹簧子口自密封设计主要是通过内压使气囊与上下盖板的锥形配合面形

成过盈配合。空气弹簧气囊与上盖板的连接可分为两种方式,自密封以及螺栓紧固方式。 自密封方式上下子口都是用的自密封连接,螺栓密封方式上子口采用的是螺栓连接, 而下子口采用的仍然是自密封连接。因此螺栓密封方式在下子口还是采用了自密封连接。 自密封方式的它的优点是装配方便,能以较小的气囊断面周长实现较大的空气弹簧系 统的横向位移,缺点是,如果气囊与盖板锥面过盈量太大, 一是装配不到位,二是因为太 紧使更换气囊非常难。如果气囊与盖板锥面过盈量太小, 一是容易导致漏气,二是在吊装 过程中气囊与盖板容易脱落,造成安全事故。目前的自密封方式都没有有效的解决此问题。 通过专利检索发现有类似的专利文献报道
1、 德国康蒂泰(特)克空气弹簧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在中国申请的ZL200580020845.6 专利,该专利属于典型的自密封方式。
2、 德国康蒂泰(特)克空气弹簧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在中国申请的ZL200580035131.2 专利,该专利也是自密封方式。
但是上述两个专利设计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空气弹簧子口自密封连接方式存在的 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针对现有轨道交通中的橡胶空气弹簧橡胶囊上子口自密封设计的不足,提 出一种能有效防止空气弹簧上子口自密封漏气和吊装过程中气囊与盖板容易脱落的简洁 的橡胶空气弹簧橡胶囊上子口自密封方式及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目的所提出的技术实施方案 一种自密封空气弹簧子口密封方式,在空
3气弹簧气囊子口面的端部侧面上设有两根的凸出筋线,同时在与空气弹簧气囊子口面的端 部侧面相配的空气弹簧盖板锥面相同位置设有两道的凹槽,凹槽的位置与大小完全与空气 弹簧气囊子口面的端部侧面上凸出筋线相吻合。在内压作用下,气囊子口压入盖板锥面装 配到位后,气囊子口的两道凸出的筋线镶入盖板锥面的凹槽。通过空气弹簧气囊子口面的 凸出筋线与空气弹簧盖板锥面相同位置的凹槽的嵌入式配合提高橡胶空气弹簧橡胶囊上 子口自密封的密封效果。
凸出筋线和凹槽的具体位置尺寸如下以下子口和下盖板为主,上子口和上盖板的尺 寸等同于下盖板和下子口。下子口上第一道凸出筋线位于整个侧面高度的2/3位置上,第
二道凸出筋线位于整个侧面高度l/2的位置上。且凸出筋线的形状为圆弧状,圆弧的半径 为1.2-1.7皿;凸出筋线与侧面为圆弧相切过渡,过渡圆弧半径为1.0-1.4mm;而下盖板 上的凹槽与下子口凸出筋线的位置完全相对应,其中第一凹槽位置对应第一道凸出筋线, 第二凹槽位置对应第二道凸出筋线位置。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采用本发明自密方式可以同时到达三个目的 A:不漏气。
B:装配气囊或更换气囊方便。
C:在吊装的过程中气囊与盖板不脱落。 传统的子口配合设计主要是确定气囊子口角度al,直径①,与盖板锥面的角度a 2, 直径02之间的过盈。比如al《a2, <D2.但这种设计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上述B,
C两个方面的问题。
本设计的关键在于气囊筋线和盖板凹槽的大小,形状,位置。具体设计尺寸是在大 量的实验基础上取得。该发明完全能够解决目前自密封空气弹簧子口配合所存在的问题。 附图说吸


图1为本发明空气弹簧气囊结构示意图2为本发明空气弹簧气囊上子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空气弹簧气囊下子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空气弹簧上盖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空气弹簧下盖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通过附图1可以看出,本发明为一种自密封空气弹簧子口密封方式,在空气弹簧气囊 1子口面的上端部侧面2上设有两根的凸出筋线,同时在与空气弹簧气囊1子口面的上端 部侧面2相配的空气弹簧上盖板3的锥面4相同位置设有两道的凹槽,凹槽的位置与大小 完全与空气弹簧气囊1子口面的上端部侧面2上凸出筋线相吻合;在空气弹簧气囊1子口 面的下端部侧面5上设有两根的凸出筋线,同时在与空气弹簧气囊1子口面的下端部侧面 5相配的空气弹簧下盖板6的锥面7相同位置设有两道的凹槽,凹槽的位置与大小完全与 空气弹簧气囊1子口面的下端部侧面5上凸出筋线相吻合。在内压作用下,气囊子口压入 盖板锥面装配到位后,气囊子口的两道凸出的筋线镶入盖板锥面的凹槽。通过空气弹簧气 囊子口面的凸出筋线与空气弹簧盖板锥面相同位置的凹槽的嵌入式配合提高橡胶空气弹 簧橡胶囊上子口自密封的密封效果。
根据上述方式的一种自密封空气弹簧子口密封装置是: 一种自密封空气弹簧子口密封 装置,包括空气弹簧气囊l、上盖板3和下盖板6,空气弹簧气囊1与上盖板3和下盖板 6是整体硫化在一起的,在空气弹簧气囊1子口面的上端部侧面2上设有两根的凸出筋线 8和9 (如图2所示),同时在与空气弹簧气囊1子口面的上端部侧面2相配的空气弹簧上 盖板3的锥面4相同位置设有两道的凹槽10和11 (如图3所示),凹槽10和11的位置 与大小完全与空气弹簧气囊1子口面的上端部侧面2上凸出筋线8和9相吻合;在空气弹 簧气囊1子口面的下端部侧面5上设有两根的凸出筋线12和13 (如图4所示),同时在 与空气弹簧气囊1子口面的下端部侧面5相配的空气弹簧下盖板6的锥面7相同位置设有 两道的凹槽14和15 (如图5所示),凹槽14和15的位置与大小完全与空气弹簧气囊1 子口面的下端部侧面5上凸出筋线12和13相吻合。在内压作用下,气囊子口压入盖板锥面装配到位后,气囊子口的两道凸出的筋线镶入盖板锥面的凹槽。通过空气弹簧气囊子口 面的凸出筋线与空气弹簧盖板锥面相同位置的凹槽的嵌入式配合提高橡胶空气弹簧橡胶 囊上子口自密封的密封效果。
凸出筋线和凹槽的具体位置尺寸如下以下端部侧面5和下盖板6为例,上端部侧 面2和上盖板3的尺寸等同于下盖板6和下端部侧面5。下端部侧面5上第一道凸出筋线 12位于整个侧面高度的2/3位置上,第二道凸出筋线13位于整个侧面高度1/2的位置上。 且第一道凸出筋线12和第二道凸出筋线13的形状为圆弧状,圆弧的半径为1.2-1.7mm; 第一道凸出筋线12和第二道凸出筋线13与侧面为圆弧相切过渡,过渡圆弧半径为1.0-1.4 mm;而下盖板6上的凹槽与下端部侧面5凸出筋线的位置完全相对应,其中第一凹槽14 位置对应第一道凸出筋线12,第二凹槽15位置对应第二道凸出筋线13位置。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密封空气弹簧子口密封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空气弹簧气囊子口面的端部侧面上设有两根的凸出筋线,同时在与空气弹簧气囊子口面的端部侧面相配的空气弹簧盖板锥面相同位置设有两道的凹槽,凹槽的位置与大小完全与空气弹簧气囊子口面的端部侧面上凸出筋线相吻合;在内压作用下,气囊子口压入盖板锥面装配到位后,气囊子口的两道凸出的筋线镶入盖板锥面的凹槽;通过空气弹簧气囊子口面的凸出筋线与空气弹簧盖板锥面相同位置的凹槽的嵌入式配合提高橡胶空气弹簧橡胶囊上子口自密封的密封效果。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密封空气弹簧子口密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筋线 和凹槽的具体位置尺寸如下下子口上第一道凸出筋线位于整个侧面高度的2/3位置上,第二道凸出筋线位于整 个侧面高度1/2的位置上。且凸出筋线的形状为圆弧状,圆弧的半径为1.2-1.7mm;凸出 筋线与侧面为圆弧相切过渡,过渡圆弧半径为1.0-1.4mm;而下盖板上的凹槽与下子口凸 出筋线的位置完全相对应,其中第一凹槽位置对应第一道凸出筋线,第二凹槽位置对应第 二道凸出筋线位置;上子口和上盖板的尺寸等同于下盖板和下子口。
3、 一种实现权利要求1所述自密封空气弹簧子口密封方法的自密封空气弹簧子口密 封装置,包括上盖板、下盖板和空气弹簧气囊,空气弹簧气囊与上盖板和下盖板是整体硫 化在一起的,其特征在于在空气弹簧气囊子口面的端部侧面上设有两根的凸出筋线,同 时在与空气弹簧气囊子口面的端部侧面相配的空气弹簧盖板锥面相同位置设有两道的凹 槽,凹槽的位置与大小完全与空气弹簧气囊子口面的端部侧面上凸出筋线相吻合。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密封空气弹簧子口密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筋线 和凹槽的具体位置尺寸如下空气弹簧气囊子口面的下端部側面上第一道凸出筋线位于整个侧面高度的2/3位置上,第二道凸出筋线位于整个侧面高度l/2的位置上。且凸出筋线的形状为圆弧状,圆弧 的半径为1.2-1.7mm;凸出筋线与侧面为圆弧相切过渡,过渡圆弧半径为1.0-1.4mm;而 下盖板上的凹槽与下端部侧面凸出筋线的位置完全相对应,其中第一凹槽位置对应第一道 凸出筋线,第二凹槽位置对应第二道凸出筋线位置;且上端部侧面和上盖板的尺寸等同于下盖板和下端部侧面。
全文摘要
一种自密封空气弹簧子口密封方式及装置,在空气弹簧气囊子口面的端部侧面上设有两根的凸出筋线,同时在与空气弹簧气囊子口面的端部侧面相配的空气弹簧盖板锥面相同位置设有两道的凹槽,凹槽的位置与大小完全与空气弹簧气囊子口面的端部侧面上凸出筋线相吻合。在内压作用下,气囊子口压入盖板锥面装配到位后,气囊子口的两道凸出的筋线镶入盖板锥面的凹槽。通过空气弹簧气囊子口面的凸出筋线与空气弹簧盖板锥面相同位置的凹槽的嵌入式配合提高橡胶空气弹簧橡胶囊上子口自密封的密封效果。本设计的关键在于气囊筋线和盖板凹槽的大小,形状,位置。具体设计尺寸是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取得。该发明完全能够解决目前自密封空气弹簧子口配合所存在的问题。
文档编号F16F9/05GK101608679SQ20091004395
公开日2009年12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24日
发明者刘海斌, 杨李核, 莫焱森, 莫荣利, 桦 郭, 陈灿辉 申请人: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