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张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03739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发动机张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施加于发动机的传动用环形柔性构件的张紧装置,以保持环形柔性构件在一定张紧状态。
技术背景 发动机的传动链或传动带或其他形式的传动用环形柔性构件在进行动力传递过程中,由于工况变化等其他诸多因素而会发生振动,为了抑制环形柔性构件发生振动异常和保持环形柔性构件正常的张紧状态,一般发动机上都设有张紧装置,发动机张紧装置有很多种,例如专利号为ZL00803064. 2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张紧装置,其包括支承构件、压板及片簧,支承构件设置在发动机本体上,支承构件上形成有导向面,压板的前端部相应变化的正时链的张力在该导向面上滑动,压板的基部可自由回转地保持于支轴上,该支轴固定在发动机的汽缸体上,片簧的两端分别限定在压板的前端部和基部上,压板接触在正时链上,通过片簧的弹性力对正时链施加适当大小的张力,以保持正时链的正常张紧状态,支承构件的导向面与压板的前端部在导向面与前端部的接触位置的上方形成有大体为楔形的空间,该空间朝发动机本体上端方向扩开,从而有利于将导向面和前端部的上部处的润滑油向下引导到导向面与前端部的接触位置处,而且,用于润滑位于楔形空间的上方的正时链和凸轮链轮以及驱动链轮和泵链轮而供给的润滑油的一部分或对它们进行润滑后的润滑油的一部分落下到空间内而被捕捉,即有利于对压板的前端部与支承构件之间的接触面的润滑,因此有利于提高张紧装置的性能和使用寿命,但是,支承构件和压板的前端部的宽度有限,且被甩落下来的润滑油方向不一,前端部上部捕捉的润滑油可能在流到导向面与前端部的接触位置处之前就从前端部的宽度方向流出,从而该部分润滑油就没有起到润滑作用,因而可能会导致压板的前端部与支承构件的导向面的相接触部分润滑不足,从而加快压板与支承构件的摩擦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解决现有张紧装置所捕捉的润滑油不能充分利用的问题,特设计一种捕捉润滑油后、能充分用于自身润滑作用的发动机张紧装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发动机张紧装置,包括支承构件、张紧构件及弹性件,所述支承构件设置在发动机本体上,所述张紧构件包括位于其在发动机本体高度方向上一端的上端部、位于其另一端的基部及位于上端部和基部之间的压板部,所述弹性件设置在张紧构件上且将压板部推压在发动机的柔性传送构件上,所述基部限定在发动机本体上,所述上端部可活动地支承在支承构件上,所述上端部包括支承在支承构件上与支承构件接触的接触面和与接触面衔接并向发动机本体高度方向凸出的凸起面,所述凸起面上形成有一向发动机本体上端方向敞开的导流槽,所述导流槽包括位于张紧构件宽度方向的两个侧壁和位于两个侧壁之间的底壁,所述底壁向凸起面和接触面相衔接的衔接处平滑过渡,所述底壁在发动机本体高度方向上高于支承构件。[0005]经过进一步改进,所述两个侧壁逐渐向凸起面与接触面相衔接处的方向平滑过渡直至与凸起面和接触面相衔接的衔接处平齐。经过进一步改进,所述两个侧壁和底壁逐渐向所述压板部的与柔性传送构件接触的面平滑过渡。经过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流槽的底壁形成有一凹部。经过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流槽的两个侧壁之间形成的槽宽在两个侧壁的向凸起面与接触面相衔接处方向延伸的一端减小。经过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承构件上的在张紧构件宽度方向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设有限制张紧构件的上端部向张紧构件宽度方向的相应一侧滑动的挡臂。经过进一步改进,所述挡臂设置在所述支承构件上的张紧构件宽度方向的远离发动机本体的一侧。 经过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件为片簧,所述片簧抵触在所述张紧构件的压板部上的且其两端分别限制在所述张紧构件的基部和上端部上。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张紧装置的技术方案可知,在张紧构件的上端部的凸起面上形成有一向发动机本体上端方向敞开的并向凸起面与接触面相衔接处的方向过渡的导流槽,从而使从张紧构件和支承构件的上方落下的润滑油的一部分被导流槽捕捉且不易从张紧构件宽度方向流出凸起面,而是沿着向凸起面与接触面相衔接处的方向的凸起面流到接触面上,从而可以使捕捉到的润滑油充分用于张紧装置的自身润滑作用,因此可提高发动机张紧装置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

图I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张紧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张紧装置安装在发动机本体上的侧面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张紧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张紧构件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如图I和图2所示,一种发动机张紧装置,包括支承构件I、张紧构件2及弹性件,本实施例的弹性件为片簧4,所述支承构件I设置在发动机本体E上,所述张紧构件2包括位于其在发动机本体E高度方向H上一端的上端部21、位于其另一端的基部22及位于上端部21和基部22之间的压板部23,所述片簧4设置在张紧构件2上且将压板部23推压在发动机上的柔性传送构件3上,所述基部22限定在发动机本体E上,所述上端部21可活动地支承在支承构件I上,所述上端部21包括支承在支承构件I上与支承构件I接触的接触面211和与接触面211衔接并向发动机本体E高度方向H凸出的凸起面212,所述凸起面212上形成有一向发动机本体E上端方向敞开的导流槽213,所述导流槽213包括位于张紧构件宽度方向A的两个侧壁214和位于两个侧壁214之间的底壁215,所述底壁215向凸起面212和接触面211相衔接的衔接处平滑过渡,所述底壁215在发动机本体E高度方向H上高于接触面211,本实施例的压板部2的前端部21随相应变化的正时链3的张力在与支承构件I接触的支承面上滑动和/或摆动,压板的基部可自由回转地保持于固定在发动机本体E上的支轴5上,所述片簧4两端分别限制在所述张紧构件2的基部22和上端部21上,压板部23通过片簧4的弹性力对正时链3施加适当大小的张力,以保持正时链3的正常张紧状态,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用于润滑位于张紧构件2和支承构件I的上方的正时链和凸轮链轮以及驱动链轮和泵链轮而供给的润滑油的一部分或对它们进行润滑后的润滑油的一部分落下,落下中的一部分润滑油被张紧构件2和支承构件I相接触的面捕捉,而且被张紧构件2的凸起面212上的导流槽213捕捉,当导流槽213捕捉一定量润滑油后或上端部21随相应变化的正时链3的张力在与支承构件I接触的支承面上滑动和/或摆动时,导流槽213中的润滑油沿着向凸起面212与接触面211相衔接处的方向的凸起面212流到接触面211上,因此该引导槽中的润滑油起到润滑张紧构件2和支承构件I的相接触部分,从而降低了张紧构件2与支承构件I的摩擦损伤,提高了发动机张紧装置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本实施例的所述导流槽213的两个侧壁214和底壁215逐渐向所述压板部23的与正时链3接触的面平滑过渡,以使导流槽213中的一部分润滑油能够顺畅流到压板部23与正时链3相接触的面上,以进一步对压板部23与正时链3之间相接触的面润滑。为了能容纳更多的润滑油,本实施例的导流槽213的底壁215形成有一凹部216。为了使从导流槽213的向凸起面212与接触面211相衔接处的方向流出的润滑油尽可能地完全到达接触面211上,本实施例的导流槽213的两个侧壁214之间形成的槽宽设计成在两个侧壁214的向凸起面212与接触面211相衔接处方向延伸的一端的槽宽变窄,且两个侧壁214在该端处相互对称,这样润滑油从张紧构件宽度方向A的中间部位开始向接触面211流动,待润滑油向在张紧构件宽度方向A扩散开时,润滑油已经抵达接触面上,从而避免了导流槽213中的少量润滑油可能还未到达接触面211时就已经向张紧构件2的宽度方向A流出凸起面212。为了限制张紧构件2的上端部21向张紧构件宽度方向A的滑动乃至滑出,最好在所述支承构件I上的在张紧构件宽度方向A的任一一侧设或者两侧设有限制张紧构件2的上端部21向张紧构件宽度方向A滑动的挡臂,本实施例中只在所述支承构件I上的张紧构件宽度方向A的远离发动机本体E的一侧设有挡臂11,从而可以限制上端部21从该侧滑动,而另一侧依靠发动机本体E上的附属结构来限制上端部21从另一侧滑动,从而可以保证发动机张紧装置的工作稳定性。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发动机张紧装置,包括支承构件(I)、张紧构件(2)及弹性件,所述支承构件(I)设置在发动机本体(E)上,所述张紧构件(2)包括位于其在发动机本体(E)高度方向(H)上一端的上端部(21)、位于其另一端的基部(22)及位于上端部(21)和基部(22)之间的压板部(23 ),所述弹性件设置在张紧构件(2 )上且将压板部(23 )推压在发动机上的柔性传送构件(3)上,所述基部(22)限定在发动机本体(E)上,所述上端部(21)可活动地支承在支承构件(I)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部(21)包括支承在支承构件(I)上与支承构件(I)接触的接触面(211)和与接触面(211)衔接并向发动机本体(E)高度方向(H)凸出的凸起面(212),所述凸起面(212)上形成有一向发动机本体(E)上端方向敞开的导流槽(213),所述导流槽(213)包括位于张紧构件宽度方向(A)的两个侧壁(214)和位于两个侧壁(214)之间的底壁(215 ),所述底壁(215 )向凸起面(212 )和接触面(211)相衔接的衔接处平滑过渡,所述底壁(215)在发动机本体(E)高度方向(H)上高于支承构件(I)。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侧壁(214)逐渐向凸起面(212)与接触面(211)相衔接处的方向平滑过渡直至与凸起面(212)和接触面(212)相衔接的衔接处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侧壁(214)和底壁(215)逐渐向所述压板部(23)的与柔性传送构件(3)接触的面平滑过渡。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213)的底壁(215)形成有一凹部(216)。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213)的两个侧壁(214)之间形成的槽宽在两个侧壁(214)的向凸起面(212)与接触面(211)相衔接处方向延伸的一端减小,且两个侧壁(214)在该端处相互对称。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构件(I)上的在张紧构件宽度方向(A)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设有限制张紧构件(2)的上端部(21)向张紧构件宽度方向(A)的相应一侧滑动的挡臂(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臂(11)设置在所述支承构件(I)上的张紧构件宽度方向(A)的远离发动机本体(E)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片簧(4),所述片簧(4)抵触在所述张紧构件(2)的压板部上的且其两端分别限制在所述张紧构件(2)的基部(21)和上端部(22)上。
专利摘要一种发动机张紧装置,包括支承构件和张紧构件,支承构件设置在发动机本体上,张紧构件包括位于其在发动机本体高度方向上一端的上端部、位于其另一端的基部及位于上端部和基部之间的压板部,压板部预压在柔性传送构件上,基部限定在发动机本体上,上端部可活动地支承在支承构件上,上端部包括支承在支承构件上与支承构件接触的接触面和与接触面衔接并向发动机本体高度方向凸出的凸起面,凸起面上形成有一向发动机本体上端方向敞开的导流槽,导流槽包括两个侧壁和位于两个侧壁之间的底壁,底壁在高度方向上高于支承构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充分利用滴落下来的用于发动机本体润滑的润滑油来用于自身润滑。
文档编号F16H7/08GK202707962SQ20122023662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4日
发明者刘静, 林晋琛 申请人:惠州比亚迪电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