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式制动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687051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鼓式制动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鼓式制动装置(11),设置有:第一和第二制动蹄(27、29);轮缸(13);锚部(15);调节器(17);扩张机构(19),该扩张机构(19)使第一制动蹄(27)和第二制动蹄(29)扩张;切换杆机构(21),该切换杆机构(21)通过扩张机构(19)的比预定水平大或相等的操作力而旋转;和切换支柱(23),该切换支柱(23)跟随切换杆机构(21)的旋转,并且使第一和第二制动蹄(27、29)的面对锚部(15)的相邻端部扩张。
【专利说明】鼓式制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鼓式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已知一种具有双模式结构的鼓式制动装置,在行车制动时,通过操作液压缸装置,该鼓式制动装置用作前导牵引(LT)型鼓式制动装置,并且在驻车制动时,通过操作驻车制动杆,该鼓式制动装置用作双伺服(DS)型鼓式制动装置(参见专利文献I)。
[0003]图15所示的这种类型的双模式鼓式制动装置501包括一对第一和第二制动蹄(shoe) 503和505,该一对制动蹄503和505互相对置地配置在制动鼓(未示出)的内周面上。第一和第二制动蹄503和505由第一和第二制动蹄保持装置507和509弹性支撑在制动底板511上,使其能够在有限的范围内相对于彼此移动。第一和第二制动蹄503和505还通过一对第一和第二返回弹簧513和515而在第一与第二制动蹄的互相接近的方向上弹性蓄势。存在于图15中的下方的第一和第二制动蹄503和505的相邻端部分别与固定于制动底板511的锚517接触。存在于图15中的上方的第一和第二制动蹄503和505的相邻端部能够分别由用作安装在制动底板511上的液压致动器的轮缸519的第一和第二活塞521和523按压,从而能够使第一和第二制动蹄503和505扩张。
[0004]在第二制动蹄505的靠近轮缸519的端侧上,向前拉动型的第一驻车制动杆529通过销527而枢转支撑在第二腹板525上。构成该机械致动器(扩张机构)的第一驻车制动杆529能够在垂直于鼓的轴的平面内旋转。驻车制动电缆(未示出)连接到第一驻车制动杆529的自由端531。当通过驻车制动操作力拉动驻车制动电缆时,第一驻车制动杆529的自由端531在由W表示的方向上移位。从而,第一驻车制动杆529能够在其相应的方向上在销527的周围旋转。
[0005]另一方面,为了使第二制动蹄505通过销527在其与锚517的接触点周围扩张,并且,另一方面,为了使第二驻车制动杆535通过支柱533而在突起537的周围顺时针旋转,第一驻车制动杆529构成用于使第一制动蹄503通过突起537在其与锚517的接触点周围扩张的扩张机构。
[0006]存在于鼓旋转方向的后侧的第一和第二制动蹄503和505的端部通过制动鼓拖拽,并且鼓旋转力通过支柱533传递到第一和第二制动蹄503和505并且由锚517接受,从而,在驻车制动时,双模式鼓式制动装置501用作双伺服型鼓式制动器。
[0007]引用列表
[0008]专利文献
[0009]专利文献:日本专利申请N0.2001-343037


【发明内容】

[0010]技术问题
[0011]然而,在双模式鼓式制动装置501中,为了在驻车制动时用作双伺服型鼓式制动器,一方面,构成扩张机构的第一驻车制动杆529通过销527使第二制动蹄505在其与锚517的接触点周围扩张,并且另一方面,为了使第二驻车制动杆535通过支柱533旋转,通过突起537使第一制动蹄503在其与锚517的接触点周围扩张。从而,由第一驻车制动杆529按压的支柱533按压第二驻车制动杆535。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一制动蹄503与第二驻车制动杆535可旋转地接合,并且突起537用作旋转中心,所以为了与锚517接触,第一制动蹄返回弹簧513的载荷必须比第二制动蹄返回弹簧515的载荷大。这增大了第一和第二制动蹄503和505与锚517的接触力。因此,为了使行车制动时的制动力稳定,当能够与存在于图15中的下方的第一和第二制动蹄503和505的相邻端部接触的锚517倾斜时,存在这样的担心:第二和第一制动蹄505和503能够通过在行进中振动等朝着轮缸519移动,从而引起拖拽。
[0012]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了本发明,从而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鼓式制动装置,该鼓式制动装置能够提高双模式制动结构中的驻车制动力的稳定性。
[0013]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4]本发明的上述目的能够通过下面的结构实现。
[0015](I) 一种鼓式制动装置,包括:
[0016]一对制动蹄,该一对制动蹄与制动鼓的内周面对置地配置,并且能够移动地弹性支撑在制动底板上;
[0017]轮缸,该轮缸插置在所述一对制动蹄的一侧的相邻端部之间,用于使所述一对制动蹄分别扩张;
[0018]锚部,该锚部固定于所述制动底板,并且能够与所述一对制动蹄的另一侧的相邻立而部接触;
[0019]调节器,该调节器插置在所述一对制动蹄的靠近所述轮缸存在的所述一侧的相邻端部之间,用于调节蹄间隙;
[0020]扩张机构,该扩张机构与所述调节器串联布置,并且在接收操作力时,用于使所述一对制动蹄分别扩张;
[0021]切换杆机构,该切换杆机构能够旋转地安装在一个所述制动蹄上,并且能够通过来自所述扩张机构的给定以上值的作用力而旋转;和
[0022]切换支柱,该切换支柱安装在所述一对制动蹄的所述锚部侧的相邻端部之间,跟随所述切换杆机构的旋转,用于使所述一对制动蹄的所述锚部侧的相邻端部扩张。
[0023]根据(I)结构的鼓式制动装置,在驻车制动时,一对制动蹄的一侧的相邻端部通过来自扩张机构的输入而扩张。一对制动蹄的扩张的一侧的相邻端部与制动鼓的内周面接触,并且来自内周面的反作用力作用在一对制动蹄上。当扩张机构的作用力(扩张力)到达给定值以上时,切换杆机构通过切换支柱使一对制动蹄的锚部侧的相邻端部扩张,从而使一对制动蹄按压制动鼓的内周面。
[0024]换句话说,直到来自制动鼓的内周面的反作用力作用在调节器安装侧的制动蹄上为止,设置用于模式切换的切换杆机构不能通过用于驻车制动的制动蹄扩张操作而旋转,即,不能操作模式切换机构。从而,在一对制动蹄的一侧的相邻端部通过扩张机构的作用力而扩张并且与制动鼓的内周面接触之后,切换杆机构使一对制动蹄的锚部侧的相邻端部扩张,从而使它们与制动鼓的内周面接触,从而提高制动蹄与鼓滑动面之间的紧贴性。
[0025]因此,在驻车操作结束之后,一对制动蹄在轮缸侧和锚部侧两侧都扩张,从而提高它们与鼓滑动面的紧贴性。结果,在驻车制动时,能够得到像双伺服结构一样的高驻车制动力,并且能够防止当产生驻车制动力时发生的制动蹄的松动状态。
[0026](2)具有(I)的结构的鼓式制动装置,其中,所述切换杆机构包括一对保持部,该一对保持部弯曲地形成,用于将一个所述制动蹄的第一腹板保持在其间,并且所述一对保持部能够旋转地支撑在所述第一腹板上。
[0027]根据具有(2)的结构的鼓式制动装置,在切换杆机构中,分别配置在所述第一腹板的前后表面上的一对保持部被旋转地支撑。从而,当所述切换杆机构旋转时,能够防止不平衡载荷作用在第一腹板上,从而使得能平滑旋转。
[0028](3)具有(I)的结构的鼓式制动装置,其中,所述切换杆机构的能够与所述扩张机构接合的一侧端、以及能够与所述切换支柱接合的一侧端弯曲地形成,以越过所述一个制动蹄的所述第一腹板互相对置地配置。
[0029]根据具有(3)的结构的鼓式制动装置,当调节器越过第一腹板与制动底板对置地配置时,在锚部侧,为了防止与用于操作扩张机构的驻车制动电缆等干涉,切换杆机构的能够与切换支柱接合的侧端配置在制动底板的相反侧上。并且,在轮缸侧,为了防止与调节器的干涉,能够与扩张机构接合的侧端配置在制动底板侧上。这提高有助于将切换杆机构安装在第一腹板上。
[0030](4)具有(I)的结构的鼓式制动装置,其中,所述切换杆机构包括:第一切换杆,该第一切换杆由第一支点销能够旋转地支撑在一个所述制动蹄上,以用作输入侧;和第二切换杆,该第二切换杆由第二支点销能够旋转地支撑在所述一个制动蹄上,以用作能够跟随所述第一切换杆而旋转的输出侧;并且所述第一切换杆接收来自所述第一切换杆与所述第二切换杆的滑动接触点与所述第一支点销之间的所述扩张机构的作用力。
[0031]根据具有(4)的结构的鼓式制动装置,在作用力的传递中,构成为了模式切换而设置的切换杆机构的第一和第二切换杆在它们的滑动接触点处的移位量减小。这使得难以发生诸如磨损这样的问题。并且,在第一和第二切换杆中,通过设定第一和第二支点销的位置和第一和第二切换杆的互相滑动接触点的位置,能够有助于选择第一和第二切换杆的适当的传送比,从而容易得到一对制动蹄与鼓滑动面的最佳紧贴性。此外,在第一和第二切换杆中,能够适当地设定第一和第二支点销的位置和杆的长度,从而提高切换杆机构在制动鼓内的布置的自由度。
[0032](5)具有(4)的结构的鼓式制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切换杆包括一对保持部,该一对保持部弯曲地形成,用于将一个所述制动蹄的第一腹板保持在其间,并且所述一对保持部能够旋转地支撑在所述第一腹板上。
[0033]根据具有(5)的结构的鼓式制动装置,第二切换杆的分别存在于第一腹板的前后表面上的一对保持部被旋转地支撑。当第二切换杆旋转时,这能够防止不平衡载荷作用在第一腹板上,能够平滑地旋转。
[0034](6)具有(4)的结构的鼓式制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切换杆的能够与所述第一切换杆接触的侧端和能够与所述切换支柱接触的侧端弯曲地形成,以越过所述一个制动蹄的所述第一腹板互相对置地配置。
[0035]根据具有¢)的结构的鼓式制动装置,当调节器越过第一腹板与制动底板对置地配置时,在锚部侧,为了防止与用于操作扩张机构的驻车制动电缆等干涉,第二切换杆的能够与切换支柱接触的侧端配置在制动底板的相反侧上。并且,在轮缸侧,为了防止与调节器的干涉,第一切换杆配置在制动底板侧,并且第二切换杆的能够与第一切换杆接触的侧端配置在制动底板侧。这提高有助于将第一和第二切换杆安装在第一腹板上。
[0036](7)具有⑴至(6)的任意一项结构的鼓式制动装置,其中,用于拉动连接到所述扩张机构的驻车电缆的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制动底板的后面上。
[0037]根据具有(7)的结构的鼓式制动装置,当利用设置在制动底板的后面上的驱动机构拉动驻车电缆时,能够电动操作扩张机构。并且,在驻车制动时,由于装置用作双伺服装置,所以能够实现高效力(省电)。
[0038]到此为止已经简要描述了本发明。当参考附图通读用于执行本发明的下述模式(在下文中称为“实施例”)时,能够更加清晰地说明本发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9]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鼓式制动装置(交叉拉动型)的前视图。
[0040]图2A是图1所示的鼓式制动装置的前侧的立体图。
[0041]图2B是图1所示的鼓式制动装置的后侧的立体图。
[0042]图3是沿着图1的箭头II1-1II截取的截面图。
[0043]图4A是图2A所示的鼓式制动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0044]图4B是当从后面观看时的图4A所示的鼓式制动装置的立体图。
[0045]图5A是当从前面观看时的图4A所示的鼓式制动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前视图。
[0046]图5B是当从后面观看时的图5A所示的鼓式制动装置的后视图。
[0047]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鼓式制动装置(向前拉动型)的前视图。
[0048]图7是图6所示的鼓式制动装置的前侧的立体图。
[0049]图8A是图7所示的鼓式制动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0050]图8B是当从后面观看时的图8A所示的鼓式制动装置的立体图。
[0051]图9是当从前面观看时的图8A所示的鼓式制动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前视图。
[0052]图10是沿着图9的箭头X-X截取的截面图。
[0053]图11是图9所示的鼓式制动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0054]图12是图11所示的切换杆机构的修改例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0055]图13是图12所示的切换杆结构的组装的主要部分的前视图。
[0056]图14是沿着图13的箭头XIV-XIV截取的截面图。
[0057]图15是传统的双模式鼓式制动装置的前视图。
[0058]参考标记列表
[0059]11鼓式制动装置
[0060]13 轮缸
[0061]15 锚部
[0062]17调节器
[0063]19扩张机构
[0064]21切换机构
[0065]23切换支柱
[0066]25制动底板
[0067]27第一制动蹄(制动蹄)
[0068]29第二制动蹄(制动蹄)
[0069]31第一制动蹄保持装置
[0070]33第二制动蹄保持装置
[0071]51驻车电缆
[0072]101后面
[0073]109第一支点销
[0074]111第一切换杆
[0075]113第二支点销
[0076]115第二切换杆
[0077]125电机齿轮单元(驱动机构)
[0078]117第一滑动接触点(滑动接触点)
[0079]119第二滑动接触点(滑动接触点)
[0080]121第三滑动接触点(滑动接触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81]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
[0082]如图1至2B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鼓式制动装置11主要包括:一对制动蹄,该一对制动蹄是第一制动蹄27和第二制动蹄29 ;轮缸13 ;锚部15 ;调节器17 ;交叉拉动型扩张机构19 ;切换杆机构21 ;和切换支柱23。
[0083]鼓式制动装置11以制动底板25大致垂直于轮(未示出)的旋转轴的姿态一体地固定于车体。大致弧形的一对第一和第二制动蹄27和29沿着制动底板25的左右外周缘大致垂直地配置。
[0084]在各个第一和第二制动蹄27和29中,第一腹板35和第二腹板37由第一制动蹄保持装置31和第二制动蹄保持装置33弹性支撑,以便能够移动,从而使得制动蹄能够扩张。并且,第一和第二制动蹄27和29通过一对第一制动蹄返回弹簧39和第二制动蹄返回弹簧41而在第一与第二制动蹄27与29互相接近的方向上弹性蓄势。
[0085]在存在于图1的上方的第一和第二制动蹄27和29的一侧的相邻端部之间,插置了用作液压致动器的轮缸13。轮缸13安装在制动底板25上,并且,使用第一活塞43和第二活塞45在互相分开的方向上按压一侧的相邻端部,以使第一和第二制动蹄27和29扩张。存在于图1中的下方的第一和第二制动蹄27和29的另一侧的相邻端部分别与安装在制动底板25上的固定的锚部15接触。
[0086]在通过踩下脚制动器踏板而提供的行车制动中,随着轮缸13的压力操作,第一和第二活塞43和45从其两端前进,以使第一和第二制动蹄27和29从图1的位置旋转并且扩张到与锚部15的接触点。从而,第一和第二制动蹄27和29与制动鼓(未示出)的内周面摩擦接合以将其制动。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和第二制动蹄27和29中的一个提供了相对于制动鼓的旋转方向的领制动蹄,并从而具有自伺服特性,而另一个提供了相对于制动鼓的旋转方向的从制动蹄,并从而不具有自伺服特性。从而,鼓式制动装置11用作前导牵引型鼓式制动器。
[0087]在存在于轮缸13附近的第一和第二制动蹄27和29的相邻端部之间,插置了用于调节制动蹄之间的间隙的调节器17。扩张机构19与调节器17串联连接,当操作力通过驻车电缆51垂直输入到制动底板25时,该扩张机构19使第一和第二制动蹄27、29分别扩张。调节器17和扩张机构19构成装备有调节器的驻车杆组合体47。
[0088]如图3所示,装备有调节器的驻车杆组合体47配置成在第一和第二制动蹄27和29的一侧的相邻端部之间延伸,当驻车杆49在一个方向上旋转时,使该对第一和第二制动蹄27和29互相机械地分开。驻车电缆51连接到驻车杆49,根据驻车制动操作的操作力,该驻车电缆51使驻车杆49在一个方向上旋转。
[0089]装备有调节器的驻车杆组合体47包括调节器17和扩张机构19。此外,调节器17包括调节器杆53 (参见图1)和支柱55。同时,扩张机构19包括杠杆销57、驻车杆49和支架59。调节器17具有制动蹄间隙自动调节结构,并且能够通过调节器螺丝61 (参见图3)轴向扩张和压缩。
[0090]调节器杆53由第一支点销109 (参见图1)枢转支撑,使得其能够旋转到第一制动蹄27的第一腹板35。在调节器杆53与第二制动蹄29之间,张设了第一返回弹簧39,该第一返回弹簧39使调节器杆53蓄势以在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该旋转蓄势还使得调节器杆53的臂部65旋转并且与支柱55的齿轮67接合。
[0091]支柱55的越过调节器螺丝61的一端侧(在图3中,左侧)提供了调节器插座69,而另一端侧(在图3中,右侧部)提供了接合板部71。调节器插座69与第一制动蹄27的第一腹板35接触。接合板部71与构成驻车杆49的旋转部的凹状接触部73接合。驻车杆49在凹状接触部73的上方具有销接合孔75,该销接合孔75用于使作为旋转支点的杠杆销57插入。驻车杆49还在与凹状接触部73的相反侧(由驻车电缆51驱动的一侧)上具有电缆接合部77。
[0092]并且,在装备有调节器的驻车杆组合体47中,用作驻车杆49的旋转支点的杠杆销57配置在扩张机构中央侧(在图3中,左右方向上的中央侧)上。同时,由驻车杆49的驻车电缆51驱动的一侧靠近第二制动蹄29侧配置。支架59,其一端部79保持用作驻车杆49的旋转支点的杠杆销57并且另一端部81与第二制动蹄29接触,越过用作用于拉出驻车电缆51的部分的插入孔83 (参见图3)地在其两侧上与制动底板25侧可滑动地接触。
[0093]第一实施例的支架59包括越过驻车杆49的两个板部85。支架另一端部81包括接合凹部87,该接合凹部87能够与第二制动蹄29的第二腹板37接触。支架一端部79在其用于保持杠杆销57的一侧上包括突出部89,该突出部89构成用于防止支柱55的另一端部从驻车杆49的凹状接触部73脱离的脱离防止机构。在突出部89上方,形成了用于保持杠杆销57的椭圆保持槽91。支架59的突出部89侧的宽度比支柱的筒状部93的外径窄。从而,支柱筒状部93锁定于支架59的突出部89,从而防止接合板部71从凹状接触部73被脱离。
[0094]在杠杆销57插入其中的驻车杆49中,支柱55的接合板部71与凹状接触部73接合。与支柱55接合的驻车杆49插入在支架59的一对板部85之间。在杠杆销57支撑在椭圆保持槽91中的情况下,驻车杆49插入到支架59内,以绕着杠杆销57旋转。
[0095]支架59的制动底板侧接触部95 (参见图3)与制动底板25直接接触或通过接触部件接触。在第一实施例中,制动底板侧接触部95与制动底板25通过用作接触部件的杠杆板97 (参见图3)接触。作为驻车电缆51的拉出部,制动底板25包括用于使驻车电缆51插入的插入孔83 (参见图3)。在制动底板25的轮侧表面上安装了杠杆板97,以叠置在插入孔83上,同时杠杆板97具有与插入孔83 —致的贯通孔99 (参见图3)。
[0096]在制动底板25的后面101上配置了电缆锚103,该电缆锚103与插入孔83同心并且用作驻车电缆锚部件。电缆基部105同心固定于电缆锚103的末端,同时从电缆基部105导出的驻车电缆51通过插入孔83和贯通孔99移动,并且锁定于驻车杆49。在电缆锚103内,电缆护罩107 (参见图3)固定于电缆基部105,同时驻车电缆51插入电缆护罩107内。
[0097]配置要固定于制动底板25的电缆锚103,同时其夹持在制动底板25与电缆基部105之间配置。由于在图3中向下拉动驻车电缆51,电缆基部105将用作反作用力的向上的力输入到电缆锚103内。从而,电缆作用力由制动底板25在其板厚方向上接收,并且在越过电缆锚103互相面对并且接近的方向上,设置了在电缆锚103的安装强度方面有益的结构。
[0098]此外,如图4A至5B所示,在鼓式制动装置11的一个制动蹄,即第一制动蹄27上,可旋转地设置了切换杆机构21。切换杆机构21能够通过扩张机构19的给定以上的作用力(扩张力)旋转。并且,切换支柱23插置在第一和第二制动蹄27和29的锚部15侧的相邻端部之间。切换支柱23跟随切换杆机构21的旋转,以使第一和第二制动蹄27和29的锚部15侧的相邻端部逆着第二制动蹄返回弹簧41的蓄势力扩张。
[0099]在第一实施例中,如图5A和5B所示,切换杆机构21包括:用作其输入侧的第一切换杆111,该第一切换杆111由第一支点销109可旋转地支撑在第一制动蹄27的一端侧(轮缸13侧)上;和用作其输出侧的第二切换杆115,该第二切换杆115由第二支点销113可旋转地支撑在第一制动蹄27的大致中间部上,并且能够跟随第一切换杆111旋转。在第一切换杆111和第二切换杆115的滑动接触点与第一支点销109之间,第一切换杆111接收来自扩张机构19的作用力。
[0100]在第一切换杆111与第二切换杆115之间,设定支点、力点与作用点之间的距离,使得当通过扩张机构19的给定以上的作用力旋转时,跟随第一和第二切换杆111和115的旋转的切换支柱23使第一和第二制动蹄27和29的锚部15侧的相邻端部逆着第二制动蹄返回弹簧41的蓄势力而扩张。
[0101]在第一实施例中,如图5B所示,虽然不操作操作部件,但是调节器插座69和第一切换杆111在第一滑动接触点117处接触,第一切换杆111与第二切换杆115在第二滑动接触点119处接触,并且第二切换杆115与切换支柱23在第三滑动接触部121处接触。
[0102]在第一和第二制动蹄27和29配置在图5B中的左边和右边的情况下,第一支点销109与第一滑动接触点117之间的沿着将制动底板25分割成左右两半的虚拟中心线123的方向的距离表示为A,第一支点销109与第二滑动接触点119之间的沿着虚拟中心线123的距离表示为B,第二滑动接触点119与第二支点销113之间的沿着虚拟中心线123的距离表示为C,并且第二支点销113与第三滑动接触点121之间的沿着虚拟中心线123的距离表示为D。因此,各个距离能够通过1〈3(A/B) (C/D)来表示。从而,在第一和第二制动蹄27和29的轮缸13侧首先通过来自扩张机构19的输入而扩张,并且然后与制动鼓的内周面接触以确定第一和第二制动蹄27和29的位置之后,当来自内周面的反作用力作用在第一和第二制动蹄27和29上并且扩张机构19的作用力(扩张力)到达给定值以上时,第一和第二切换杆111和115旋转以将作用力传递到切换支柱23。
[0103]接着,将描述具有上述结构的鼓式制动装置11的操作。
[0104]在第一实施例的鼓式制动装置11中,在驻车操作之前的状态下,当驻车电缆51根据操作部件(诸如操作杆)的操作而被拉动时,在初期操作阶段,第一和第二制动蹄27和29的轮缸13侧的相邻端部首先通过装备有调节器的制动杆组合体47扩张,从而确定第一和第二制动蹄27和29的位置。
[0105]接着,通过调节器17扩张的第一和第二制动蹄27和29的轮缸13侧的相邻端部与制动鼓的内周面接触,并且来自内周面的反作用力作用在第一和第二制动蹄27和29上。当扩张机构19的作用力(扩张力)到达给定水平以上时,第一切换杆111旋转以按压第二切换杆115。从而,第二切换杆115在图1中绕着第二支点销113逆时针旋转。结果,第二切换杆115通过切换支柱23按压第二制动蹄29。从而,第一和第二制动蹄27和29的锚部15侧的相邻端部扩张,并且挤压制动鼓的内周面。
[0106]换句话说,直到来自制动鼓的内周面的反作用力作用在调节器17安装侧的第一和第二制动蹄27和29上为止,由第一和第二切换杆111和115构成的切换杆机构21不能通过用于驻车制动的交叉拉动型扩张机构19所执行的、第一和第二制动蹄27和29的扩张操作而旋转,即,不能操作模式切换机构。从而,在第一和第二制动蹄27和29的轮缸13侧的相邻端部通过扩张机构19的作用力而扩张并且挤压制动鼓的内周面之后,制动蹄27和29的锚部15侧的相邻端部通过切换杆机构21扩张并且挤压制动鼓的内周面。这能够提高第一和第二制动蹄27和29与鼓滑动面的紧贴性。
[0107]因此,在第一实施例的鼓式制动装置11中,在驻车操作结束时,第一和第二制动蹄27和29在轮缸13侧和锚部15侧都扩张,从而提高其与鼓滑动面的紧贴性。结果,在驻车制动时,能够得到像双伺服结构的高驻车制动力,并且能够防止当产生驻车制动力时的制动蹄发生的松动状态。
[0108]并且,在构成用于模式切换而设置的切换杆机构21的第一和第二切换杆111和115中,在作用力的传递时,减小了第一至第三滑动接触点117、119和121中的各个点的移位量。这使得难以发生诸如磨损这样的问题。并且,在第一和第二切换杆111和115中,通过设定第一和第二支点销109和113的位置、以及切换杆111与115互相接触的第一至第三滑动接触点117、119和121的位置,能够容易地选择切换杆111和115的适当传送比,从而有助于设定第一和第二制动蹄27和29与鼓滑动面的最佳紧贴性。此外,在第一和第二切换杆111和115中,能够适当地设定第一和第二支点销109和113的位置、以及第一和第二切换杆111和115的各个长度,这能够提高切换杆机构21在制动鼓内的布置的自由度。
[0109]当第一实施例的鼓式制动装置11装备有电机齿轮单元125 (参见图3)时,能够用作具有电动驻车制动的鼓式制动装置,该电机齿轮单元125配置在制动底板25的后面101上,用于拉动连接于扩张机构19的驻车电缆51,并从而用作驱动机构。
[0110]根据该鼓式制动装置11,当通过配置在制动底板25的后面101上的电机齿轮单元125拉动驻车电缆51时,能够电动操作扩张机构19。并且,如上所述,在驻车制动时,由于其用作双伺服型鼓式制动器,所以能够实现高效力(省电)。
[0111]因此,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鼓式制动装置11,能够廉价地提供双模式制动结构,该双模式制动结构在行车制动时用作前导牵引型制动器,并且在驻车制动时用作双伺服型制动器。
[0112]并且,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鼓式制动装置11,能够容易地使驻车制动电动化。
[0113]接着,将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鼓式制动装置210。
[0114]如图6至9所示,与第一实施例的鼓式制动装置11相似,第二实施例的鼓式制动装置210具有双模式制动结构。这里,利用相同的标号表示与第一实施例的鼓式制动装置11的构成元件相同的构成元件,并从而省略其重复描述。
[0115]代替第一实施例所示的交叉拉动型扩张机构19,第二实施例的鼓式制动装置210使用了向前拉动型扩张机构219,同时调节器217串联连接到扩张机构219。调节器217和扩张机构219构成装备有调节器的驻车杆组合体247。
[0116]如图6和7所示,装备有调节器的驻车杆组合体247在第一和第二制动蹄27和29的一侧的相邻端部之间延伸,并且当驻车制动杆201在一个方向上旋转时,一对第一和第二制动蹄27和29互相机械地分开。
[0117]驻车制动杆201在其靠近第二制动蹄29的轮缸13存在的端侧上通过销127枢转支撑在第二腹板37上,从而能够在与鼓的轴垂直的平面内旋转。驻车制动电缆(未示出)连接于驻车制动杆201的自由端203,并且,通过使用驻车制动操作力牵拉驻车制动电缆,驻车制动杆201的自由端203在由W表示的方向上移位。从而,驻车制动杆201构成向前拉动型扩张机构219,一方面,该扩张机构219使第二制动蹄29通过销127而在其与锚部15的接触点周围扩张,另一方面,该扩张机构219使第一制动蹄27通过调节器217在其与锚部15的接触点周围扩张。
[0118]调节器217具有调节杆53和支柱255,从而提供了制动蹄间隙自动调节机构,并且能够通过调节器螺丝61 (参见图10)而轴向扩张和压缩。
[0119]支柱255的越过调节器螺丝61的一端侧(在图10中,右端侧)形成为调节器插座269,该调节器插座269能够与第一制动蹄27的第一腹板35接合。并且,支柱255的越过调节器螺丝61的另一端侧(在图10中,左端侧)形成为接合板部271,该接合板部271能够与第二制动蹄29的第二腹板37接合。
[0120]此外,如图8A至9所示,在鼓式制动装置210中,用作一个制动蹄的第一制动蹄27包括可旋转的切换杆机构213,该可旋转的切换杆机构213能够通过扩张机构219的给定以上的作用力(扩张力)而旋转。并且,切换支柱23插置在第一和第二制动蹄27和29的锚部15侧的相邻端部之间。切换支柱23跟随切换杆机构213的旋转而从动,以使第一和第二制动蹄27和29的锚部15侧的相邻端部逆着第二制动蹄返回弹簧41的蓄势力扩张。
[0121]在第二实施例中,如图8A和8B所示,切换杆机构213包括:第一切换杆211,该第一切换杆211由第一制动蹄27的一端侧(轮缸13侧)上的第一支点销109可旋转地支撑,并且用作输入侧;和第二切换杆215,该第二切换杆215由第一制动蹄27的大致中间部上的第二支点销113可旋转地支撑,并且能够跟随第一切换杆211而旋转,并且用作输出侧。在第一切换杆211和第二切换杆215的滑动接触点与第一支点销109之间,第一切换杆211接收来自扩张机构219的作用力。
[0122]在第一切换杆211与第二切换杆215之间,设定支点、力点与作用点之间的距离,使得当通过扩张机构219的给定以上的作用力旋转时,跟随第一和第二切换杆211和215的旋转的切换支柱23使第一和第二制动蹄27和29的锚部15侧的相邻端部逆着第二制动蹄返回弹簧41的蓄势力而扩张。
[0123]在第二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在不操作操作部件的情况下,调节器插座269和第一切换杆211在第一滑动接触点227处互相接触,第一与第二切换杆211和215在第二滑动接触点229处接触,并且第二切换杆215与切换支柱23在第三滑动接触点221处接触。这里,第二实施例的第二切换杆215安装成使得第二切换杆215的能够与第一切换杆211接触的侧端215a弯曲地形成,以沿着第一腹板35的后面侧延伸,并且第二切换杆215的能够与切换支柱23接触的侧端215b弯曲地形成,以沿着第一腹板35的表面侧延伸,从而将第一腹板35保持在之间(参见图11)。
[0124]从而,在第二实施例的鼓式制动装置210中,在第一和第二制动蹄27和29的轮缸13侧首先通过来自扩张机构219的输入而扩张,并且与制动鼓的内周面接触并从而确定这些制动蹄27和29的位置之后,当来自内周面的反作用力作用在制动蹄27和29上,并从而扩张机构219的作用力(扩张力)到达给定以上值时,第一和第二切换杆211和215旋转以将作用力传递到切换支柱23。
[0125]这里,在第二实施例的第二切换杆215中,如图11所示,能够与第一切换杆211接触的侧端215a和能够与切换支柱23接触的侧端215b弯曲地形成,使得越过第一腹板35互相对置。
[0126]从而,如图6所示,当调节器217越过第一腹板35与制动底板25对置地配置时,在锚部15侧,为了防止与连接到用于操作扩张机构219的驻车制动杆201的驻车制动电缆干涉,能够与切换支柱23接触的侧端215b配置在制动底板25的相反侧上。并且,在轮缸13侦U,为了防止与调节器杆53的干涉,第一切换杆211配置在制动底板25侧,并且第二切换杆215的能够与第一切换杆211接触的侧端215a配置在制动底板25侧。从而,第一和第二切换杆211和215能够容易地安装在第一腹板35上。
[0127]此外,第二实施例的第二切换杆215包括一对保持部218,该一对保持部218弯曲地形成,用于将第一腹板35保持在其间,并且由插入到一对保持部218的贯通孔216和第一腹板35的支撑孔36内的第二支点销113可旋转地支撑在第一腹板35上。并且,利用C夹116防止贯通保持部218的第二支点销113的贯通端脱离。
[0128]从而,第二切换杆215的分别位于第一腹板35的表面侧和后面侧上的一对保持部218被可旋转地支撑。因此,当第二切换杆215旋转时,在没有不平衡载荷施加于第一腹板35的情况下,能够平滑地旋转。
[0129]接着,参考图12至14,将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切换杆机构213的修改例的切换杆机构231。这里,利用相同的标号表示与切换杆机构213相同的构成元件,并且省略其重复描述。
[0130]如图12和13所示,切换杆机构231可旋转地安装在第一制动蹄27上并且能够通过来自扩张机构219的给定以上值的作用力旋转,该切换杆机构231包括第一切换杆211和第二切换杆233,该第二切换杆233由第二支点销122可旋转地支撑在第一制动蹄27的大致中间部上,并且能够跟随第一切换杆211而旋转,从而用作输出侧。
[0131]第二切换杆233的能够与第一切换杆211接触的侧端233a和能够与切换支柱23接触的侧端233b弯曲地形成,使得越过第一腹板35互相对置地配置。
[0132]从而,与切换杆机构213类似地,构成切换杆机构231的第一和第二切换杆211和233能够容易地安装在第一腹板35上。
[0133]此外,第二切换杆233包括一对保持部238,该一对保持部238弯曲地形成,用于将第一腹板35保持在其间,并且由通过一对保持部238的切孔235、236和第一腹板35的支撑孔36插入的第二支点销122可旋转地支撑在第一腹板35上。
[0134]从而,与切换杆机构213相似地,当第二切换杆233旋转时,在没有不平衡载荷施加于第一腹板35的情况下,能够平滑地旋转。
[0135]如图12和14所示,第二支点销122是包括中央大直径部122a和位于其两端部的两个小直径部122b的阶状销。大直径部122a具有大致等于支撑孔36的内径的外径和大致等于第一腹板35的板厚的轴向宽度。每个小直径部122b都具有大致等于切孔235、236的开口宽度的外径。
[0136]为了将第二切换杆233安装到第一腹板35上,首先,将第二支点销122的大直径部122a嵌合到支撑孔36内。接着,将一对保持部238以如下方式安装到第一腹板35上:将从支撑孔36突出到第一腹板35的表面侧和后侧的小直径部122b从切孔235、236的开口端侧插入。
[0137]在将切换杆233安装到第一腹板35上之后,由于贯通第一腹板35的贯通孔38的第二制动蹄保持装置33的轴部松动地嵌合到贯通孔240内,所以切换杆233由第二支点销122可旋转地支撑,同时限制其相对于第一腹板35的移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二支点销122的大直径部122a的轴向阶状部锁定于切孔235、236的内缘,所以消除了诸如C夹116这样的脱离防止部件(参见图14)。
[0138]接着,将描述具有上述结构的鼓式制动装置210的操作。
[0139]在第二实施例的鼓式制动装置210中,在驻车操作状态之前,当驻车电缆被车室内的操作部件(诸如操作杆)的操作而拉动时,在拉动操作的初期阶段,第一和第二制动蹄27和29的轮缸13侧的相邻端部首先通过装备有调节器的驻车杆组合体247扩张扩张,从而确定这些制动蹄的位置。
[0140]接着,通过调节器217扩张的第一和第二制动蹄27和29的轮缸13侧的相邻端部与制动鼓的内周面接触,并且来自该内周面的反作用力作用在第一和第二制动蹄27和29上。当扩张机构219的作用力(扩张力)到达给定以上水平时,第一切换杆211旋转以按压第二切换杆215 (233)。从而,第二切换杆215(233)在图6中绕着第二支点销113(122)顺时针旋转。结果,第二切换杆215(233)通过切换支柱23按压第二制动蹄29。从而,第一和第二制动蹄27和29的锚部15侧的相邻端部扩张,并且挤压制动鼓的内周面。
[0141]换句话说,直到来自制动鼓的内周面的反作用力作用在第一和第二制动蹄27和29上的调节器217安装侧上为止,由第一和第二切换杆211和215 (233)构成的为了模式切换而设置的切换杆机构213(231)不能通过用于驻车制动的向前拉动型扩张机构219而进行的第一和第二制动蹄27和29的扩张操作而旋转,即,不能操作模式切换机构。从而,在第一和第二制动蹄27和29的轮缸13侧的相邻端部通过扩张机构219的作用力而扩张并且与制动鼓的内周面接触之后,第一和第二制动蹄27和29的锚部15侧的相邻端部通过切换杆机构213(231)扩张并且与制动鼓的内周面接触。这能够提高制动蹄27和29与鼓滑动面的紧贴性。
[0142]因此,在第二实施例的鼓式制动装置210中,在驻车操作结束之后,第一和第二制动蹄27和29在轮缸13侧和锚部15侧两侧都扩张,从而提高与鼓滑动面的紧贴性。结果,在驻车制动时,能够得到像双伺服结构一样的高驻车制动力,并且能够防止当产生驻车制动力时发生的制动蹄的松动状态。
[0143]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鼓式制动装置,在交叉拉动型扩张机构19和向前拉动型扩张机构219 二者中,在驻车电缆拉动方向存在不同,增加了模式切换机构。并且,制动底板25的电缆安装位置能够设定在一般位置处,从而防止像在现有技术中这样的制动底板的复杂形状,并从而防止成本的极大增加。
[0144]这里,本发明的上述鼓式制动装置的特性概括如下。
[0145][I] 一种鼓式制动装置11,包括:一对制动蹄(第一和第二制动蹄)27、29,该一对制动蹄27、29与制动鼓的内周面对置地配置,并且弹性支撑在制动底板25上,从而能够旋转;轮缸13,该轮缸13插置在一对制动蹄(第一和第二制动蹄)27、29的一侧的相邻端部之间,用于使一对制动蹄(第一和第二制动蹄)27,29扩张;锚部15,该锚部15固定于制动底板25,并且能够与一对制动蹄(第一和第二制动蹄)27、29的另一侧的相邻端部接触;调节器17,该调节器17插置在一对制动蹄(第一和第二制动蹄)27、29的靠近轮缸13存在的一侧的相邻端部之间,用于调节蹄间隙;扩张机构19,该扩张机构19与调节器17串联配置,并且,在接收操作力时,用于使一对制动蹄(第一和第二制动蹄)27、29分别扩张;切换杆机构21,该切换杆机构21能够旋转地安装在一个制动蹄(第一制动蹄)27上,并且能够通过从扩张机构19施加的给定以上的作用力旋转;以及切换支柱23,该切换支柱23插置在一对制动蹄(第一和第二制动蹄)27、29的锚侧的相邻端部之间,并且,跟随切换杆机构21的旋转,用于使一对制动蹄(第一和第二制动蹄)27、29的锚侧的相邻端部扩张。
[0146][2]具有[I]的结构的鼓式制动装置210,其中,切换杆机构213包括:第一切换杆211,该第一切换杆211由第一支点销109能够旋转地支撑在一个制动蹄(第一制动蹄)27上,以用作输入侧;和第二切换杆215,该第二切换杆215由第二支点销113能够旋转地支撑在一个制动蹄(第一制动蹄)27上,以用作能够跟随第一切换杆211旋转的输出侧;并且,第一切换杆211接收来自第一切换杆211与第二切换杆215的滑动接触点(第二滑动接触点)229与第一支点销109之间的扩张机构219的作用力。
[0147][3]具有[2]的结构的鼓式制动装置210,其中,第二切换杆215包括一对保持部218,该一对保持部218弯曲地形成,用于将一个制动蹄(第一制动蹄)27的第一腹板35保持在其间,并且一对保持部218能够旋转地支撑在第一腹板35上。
[0148][4]具有[2]的结构的鼓式制动装置210,其中,第二切换杆215的分别能够与第一切换杆211接触和能够与切换支柱23接触的侧端233a和233b弯曲地形成,使得它们越过一个制动蹄(第一制动蹄)27的第一腹板35互相对置地配置。
[0149][5]具有条目[I]至[4]的结构的任意一项的鼓式制动装置11、210,其中,用于拉动连接到扩张机构19的驻车电缆51的驱动机构(电机齿轮单元)125设置在制动底板25的后面101上。
[0150]这里,本发明的鼓式制动装置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能够适当地修改。并且,只要能够实现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各个构成元件的材料、形状、尺寸、数量和位置是任意的,并从而不受限制。
[0151]并且,本申请基于2012年7月25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JPA N0.2012-165005)和2013年5月17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JPA N0.2013-105237),并且这两个专利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此处。
[0152]工业实用性
[0153]根据本发明的鼓式制动装置,由于能够在行车制动时用作前导牵引系统,并且在驻车制动时用作双伺服系统的双模式制动结构,所以能够防止在车辆行驶中由行驶振动引起的拖拽现象,从而能够稳定行车制动时的制动力。
【权利要求】
1.一种鼓式制动装置,包括: 一对制动蹄,该一对制动蹄与制动鼓的内周面对置地配置,并且能够移动地弹性支撑在制动底板上; 轮缸,该轮缸插置在所述一对制动蹄的一侧的相邻端部之间,用于使所述一对制动蹄分别扩张; 锚部,该锚部固定于所述制动底板,并且能够与所述一对制动蹄的另一侧的相邻端部接触; 调节器,该调节器插置在所述一对制动蹄的靠近所述轮缸存在的所述一侧的相邻端部之间,用于调节蹄间隙; 扩张机构,该扩张机构与所述调节器串联布置,并且在接收操作力时,用于使所述一对制动蹄分别扩张; 切换杆机构,该切换杆机构能够旋转地安装在一个所述制动蹄上,并且能够通过来自所述扩张机构的给定以上值的作用力而旋转;和 切换支柱,该切换支柱插置在所述一对制动蹄的所述锚部侧的相邻端部之间,跟随所述切换杆机构的旋转,用于使所述一对制动蹄的所述锚部侧的相邻端部扩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鼓式制动装置,其中 所述切换杆机构包括:第一切换杆,该第一切换杆由第一支点销能够旋转地支撑在一个所述制动蹄上,以用作输入侧;和第二切换杆,该第二切换杆由第二支点销能够旋转地支撑在所述一个制动蹄上,以用作能够跟随所述第一切换杆而旋转的输出侧;并且 所述第一切换杆接收来自所述第一切换杆与所述第二切换杆的滑动接触点、与所述第一支点销之间的所述扩张机构的作用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鼓式制动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切换杆包括一对保持部,该一对保持部弯曲地形成,用于将一个所述制动蹄的第一腹板保持在其间,并且所述一对保持部能够旋转地支撑在所述第一腹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鼓式制动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切换杆的能够与所述第一切换杆接触的侧端和能够与所述切换支柱接触的侧端弯曲地形成,以越过所述一个制动蹄的所述第一腹板互相对置地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鼓式制动装置,其中 用于拉动连接到所述扩张机构的驻车电缆的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制动底板的后面上。
【文档编号】F16D65/22GK104508316SQ201380039765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5日
【发明者】前原利史, 中村裕昭 申请人:曙制动器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