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车身悬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11132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车身悬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车身悬置,包括上软垫、下软垫和装配内套;所述上软垫的底面设置有装配外延部和装配凸起部,所述装配凸起部同轴设置于所述上软垫底面,所述装配外延部的外径大于所述上软垫外径,所述装配外延部和装配凸起部中设置有旋转体结构的金属骨架,所述金属骨架包括环形部和筒状部,所述环形部位于所述装配外延部中,所述筒状部位于所述装配凸起部中;所述下软垫的顶面设置有装配凹槽部,所述装配凹槽部与所述上软垫的装配凸起部配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车身悬置,能够简化车身悬置硫化模具的结构,从而缩短产品模具开发周期、降低产品开发成本,提高产品供货能力,提高产品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
【专利说明】一种装配式车身悬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配式车身悬置,属于汽车车身悬置生产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本领域中,汽车所用的车身悬置一般都是采用将橡胶、内套及外支架整体式一起硫化的工艺进行加工,上述工艺存在以下不足:硫化模具结构过于复杂,模腔数量少,产品硫化加工周期长,模具的开发成本高,班产数量少,车身悬置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差。通过将整体式的悬置软垫分解为多体装配式结构,能够降低硫化模具的结构复杂性,但是采用装配式结构的悬置软垫制成的车身悬置往往存在应力容易变形甚至组件脱落、以及使用耐久性差等方面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正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装配式车身悬置,简化车身悬置硫化模具的结构,从而缩短产品模具开发周期、降低产品开发成本,提高产品供货能力,提高产品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装配式车身悬置,包括:上软垫、下软垫和装配内套,所述上软垫和下软垫均为柱状结构,且所述上软垫和下软垫的轴心处均设置有配合所述装配内套的通孔;
[0006]所述上软垫的底面设置有装配外延部和装配凸起部,所述装配凸起部同轴设置于所述上软垫底面,所述装配外延部的外径大于所述上软垫外径,所述装配外延部和装配凸起部中设置有旋转体结构的金属骨架,所述金属骨架包括环形部和筒状部,所述环形部位于所述装配外延部中,所述筒状部位于所述装配凸起部中;
[0007]所述下软垫的顶面设置有装配凹槽部,所述装配凹槽部与所述上软垫的装配凸起部配合,且所述下软垫的顶面和所述上软垫的装配外延部底面之间设置有安装间隙用于固定连接车身钢板。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上端板和下端板,所述上端板和下端板均为金属质地且均为圆环形,所述上端板同轴设置于所述上软垫顶面,所述下端板同轴设置于所述下软垫底面,所述装配内套下端固定连接所述下端板,所述装配内套上端与所述上端板之间具有形变间隙。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上软垫和下软垫的通孔内壁均设置有缩径内凸部用于紧固所述装配内套,所述下软垫的外侧壁设置有缩径内凹部,且所述缩径内凹部与所述下软垫的缩径内凸部位于同一高度。
[001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下:
[001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车身悬置,改变了传统的车身悬置将橡胶、内套及外支架硫化一起整体硫化成型的加工工艺,而是将悬置软垫分拆成上软垫、下软垫两部分,上软垫和下软垫分别硫化后再和装配内套装配,并且设计合理的结构,使装配式车身悬置可以达到整体式车身悬置力学性能和使用耐久度方面的相关技术要求,从而简化了车身悬置硫化模具的结构,缩短了产品模具开发周期、降低了产品开发成本,模腔数量增多,提高了产品供货能力,提高了产品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车身悬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0014]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车身悬置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装配式车身悬置,包括:上软垫1、下软垫2和装配内套3,所述上软垫I和下软垫2均为柱状结构,且所述上软垫I和下软垫2的轴心处均设置有配合所述装配内套3的通孔4 ;所述上软垫I的底面设置有装配外延部11和装配凸起部12,所述装配凸起部12同轴设置于所述上软垫I底面,所述装配外延部11的外径大于所述上软垫I外径,所述装配外延部11和装配凸起部12中设置有旋转体结构的金属骨架,所述金属骨架包括环形部51和筒状部52,所述环形部51位于所述装配外延部11中,所述筒状部52位于所述装配凸起部12中;所述下软垫2的顶面设置有装配凹槽部21,所述装配凹槽部21与所述上软垫I的装配凸起部12配合,且所述下软垫2的顶面和所述上软垫I的装配外延部11底面之间设置有安装间隙用于固定连接车身钢板9。所述结构通过设置装配外延部11提高上软垫I与车身钢板9的连接稳固性,通过设置装配凸起部12和装配凹槽部21使上软垫I和下软垫2结合稳固,并且设置金属骨架保证了上软垫I装配位置的刚度,从而避免过度形变破坏装配结构。
[0015]进一步改进地,还包括上端板6和下端板7,所述上端板6和下端板7均为金属质地且均为圆环形,所述上端板6同轴设置于所述上软垫I顶面,所述下端板7同轴设置于所述下软垫2底面,所述装配内套3下端固定连接所述下端板7,所述装配内套3上端与所述上端板6之间具有形变间隙8。更进一步地,所述上软垫I和下软垫2的通孔4内壁均设置有缩径内凸部41用于紧固所述装配内套3,所述下软垫2的外侧壁设置有缩径内凹部22,且所述缩径内凹部22与所述下软垫2的缩径内凸部41位于同一高度。所述结构能够对下软垫2应力形变产生很好的导向作用,使下软垫2的形变更多地集中于缩径内凹部22,有利于所述下软垫2的缩径内凸部41向装配内套3施加更大的作用力,从而提高装配内套3的稳固性;并且缩径内凹部22能够使下软垫2相对于上软垫I承受更多的轴向应力,从而减少上软垫I的形变量,使位于上软垫I上、下端面的车身钢板9形变较小,从而有利于防止车身钢板9形变的弹力作用于上软垫1,破坏上软垫I与下软垫2的组装配合。
[0016]具体根据车身悬置的装配尺寸,将悬置软垫分拆成上软垫1、下软垫2两部分,上软垫I与上端板6和金属骨架、下软垫2与下端板7分别硫化后再和装配内套3装配,采用上述结构可以达到整体式车身悬置的相关技术要求,这样硫化模具结构简单,可以缩短模具加工周期,模腔数量增多,提高产品班产量,容易操作,降低车身悬置的加工成本。
[0017]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仅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装配式车身悬置,其特征是,包括:上软垫(I)、下软垫(2)和装配内套(3),所述上软垫(I)和下软垫(2 )均为柱状结构,且所述上软垫(I)和下软垫(2 )的轴心处均设置有配合所述装配内套(3)的通孔(4); 所述上软垫(I)的底面设置有装配外延部(11)和装配凸起部(12),所述装配凸起部(12)同轴设置于所述上软垫(I)底面,所述装配外延部(11)的外径大于所述上软垫(I)外径,所述装配外延部(11)和装配凸起部(12)中设置有旋转体结构的金属骨架,所述金属骨架包括环形部(51)和筒状部(52 ),所述环形部(51)位于所述装配外延部(11)中,所述筒状部(52)位于所述装配凸起部(12)中; 所述下软垫(2)的顶面设置有装配凹槽部(21),所述装配凹槽部(21)与所述上软垫(I)的装配凸起部(12)配合,且所述下软垫(2)的顶面和所述上软垫(I)的装配外延部(11)底面之间设置有安装间隙用于固定连接车身钢板(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车身悬置,其特征是,还包括上端板(6)和下端板(7),所述上端板(6)和下端板(7)均为金属质地且均为圆环形,所述上端板(6)同轴设置于所述上软垫(I)顶面,所述下端板(7)同轴设置于所述下软垫(2)底面,所述装配内套(3)下端固定连接所述下端板(7),所述装配内套(3)上端与所述上端板(6)之间具有形变间隙(8)。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车身悬置,其特征是,所述上软垫(I)和下软垫(2)的通孔(4)内壁均设置有缩径内凸部(41)用于紧固所述装配内套(3),所述下软垫(2)的外侧壁设置有缩径内凹部(22),且所述缩径内凹部(22)与所述下软垫(2)的缩径内凸部(41)位于同一高度。
【文档编号】F16F7/12GK203946169SQ201420292317
【公开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4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4日
【发明者】曹德文, 何仕生, 盛晖, 蒋玉飞, 杨余华 申请人:安徽中鼎减震橡胶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