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50576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一些情况下,作为用于行车制动的制动器装置,因为良好的热辐射并且在行驶期间能够精细地调节制动力,所以不仅在汽车的前轮中,而且在汽车的后轮中也采用了盘式制动器装置。并且,在这种情况下,用于停车制动的制动器装置能够与用于行车制动的盘式制动器分离地设置。具体地,如在例如专利文献1和2中所公开地,采用了将专用于停车制动的鼓式制动器装置布置在专用于行车制动的盘式制动器装置的内侧的结构(盘中鼓式结构);或者将专用于停车制动的盘式制动器装置与专用于行车制动的盘式制动器装置分离地布置的结构(双钳式结构)。

图15是专用于行车制动的盘式制动器装置与专用于停车制动的盘式制动器装置分离地设置的传统结构的典型视图。在该结构中,在能够与车轮一起旋转的转子1周围,布置了用于行车制动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装置2和用于停车制动的浮动型盘式制动器装置3,同时二者在周向上互相隔开。并且,两个制动器装置2、3分别由构成悬挂装置的转向节4支撑并且固定于转向节4。具体地,构成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装置2的卡钳5支撑且固定于设置在转向节4上的安装部(撑杆)6a,并且构成浮动型盘式制动器装置3的支撑部7支撑且固定于设置在转向节4上的另一个安装部6b。

这里,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术语“轴向”、“径向”和“周向”是指转子的“轴向”、“径向”和“周向”。

在如上构造的传统结构中,专用于行车制动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装置2和专用于停车制动的浮动型盘式制动器装置3分离地设置。因此,当将该结构视为具有行车制动和停车制动这两个功能的单个制动器装置时,整个设备的尺寸和重量不可避免地增大。并且,由于转向节4必须包括分别用于支撑和固定制动器装置2、3的安装部6a、6b,所以转向节4的形状的自由度劣化。转向节4必须还分离地包括用于固定阻尼器的安装部、用于固定下臂的安装部等等。从而,对于确保转向节周围的部件的设计自由度,确保转向节的形状的自由度是重要的。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 H09-60667 A

专利文献2:JP 2002-21892 A

专利文献3:JP 2011-158058 A

专利文献4:JP 2007-177995 A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鉴于以上情况,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单个制动器装置实现行车制动和停车制动的两个功能,从而减小设备的尺寸和重量并且提高悬挂装置的形状的自由度。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能够通过下面的结构实现。

(1)一种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装置,包括:

卡钳,该卡钳包括

外本体部和内本体部,所述外本体部和所述内本体部布置成横跨能够与车轮一起旋转的转子,

一对连接部,所述一对连接部在比所述转子的外周缘更加位于径向外侧的位置处将所述外本体部和所述内本体部的周向两端连接在一起,和

至少一组(总共两个)汽缸,所述至少一组汽缸分别布置在所述外本体部和所述内本体部中以互相对置,所述卡钳在跨越所述转子的同时固定于悬挂装置(例如转向节);

活塞,所述活塞分别装配合到所述汽缸中,从而液体密封并且能够沿着轴向移动;

至少一对衬块,所述至少一对衬块分别布置在所述转子的相对两侧上,并且由所述卡钳支撑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卡钳沿着轴向移动;以及

停车机构部,该停车机构部包括

夹具部件,所述夹具部件在其外侧端包括压力部并且在其内侧端包括基部,沿着周向插置在所述连接部之间,在沿着所述衬块的轴向从所述径向外侧分别跨越一对所述衬块和介于所述压力部与所述基部之间的所述内本体部的状态下由所述卡钳支撑,从而能够相对于所述卡钳在所述轴向上移动,以及

推力生成机构,该推力生成机构包括:支撑在所述基部上并且在制动操作中能够相对于所述卡钳朝着内侧移动的部件(例如心轴);和布置在所述内本体部中并且在制动操作中能够朝着外侧移动的部件(例如螺母),

其中,当将压力油供给到所述汽缸内并且所述衬块通过所述活塞而挤压所述转子的相对两侧面时,产生行车制动的制动力,并且

其中,根据所述推力生成机构的操作,通过如下方式产生停车制动的制动力:由所述夹具部件从径向外侧跨越的一对所述衬块中的内侧衬块通过能够朝着外侧移动的所述部件直接或间接地挤压所述转子的一侧面,并且当所述夹具部件由于所述内侧衬块的挤压作用引起的反作用力而相对于所述卡钳朝着内侧移动时,一对所述衬块中的外侧衬块通过所述压力部挤压所述转子的一侧面。

(2)根据以上(1)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装置,

其中,朝着外侧移动的所述部件挤压与朝着外侧移动的所述部件装配在同一汽缸中的活塞中的内侧活塞。

(3)根据以上(1)或(2)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装置,

其中,与朝着外侧而移动的所述部件装配在同一汽缸中的所述内侧活塞具有包括外侧的大直径部、内侧的小直径部以及与所述大直径部和小直径部连续地形成的台阶面的台阶形状,并且

其中,所述台阶面的面积等于在轴向上与所述内侧活塞对置布置的活塞中的外侧活塞的受压面积。

(4)根据以上(1)至(3)的任意一项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装置,

其中,所述压力部布置成跨越所述外侧活塞。

(5)根据以上(1)至(4)的任意一项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装置,

其中,所述推力生成机构包括在外周面具有外螺纹部的心轴和在内周面具有内螺纹部并且螺纹接合到所述心轴的螺母。

(6)根据以上(1)至(5)的任意一项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装置,

其中,所述推力生成机构通过电动机操作。

发明的有益效果

如上构造的本发明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装置能够单独地满足行车制动和停车制动的两个功能。因此,当与两个专用设备独立布置的结构比较时,能够减小整个设备的尺寸和重量,并且能够提高悬挂装置的形状的自由度。

即,在以上(1)的结构中,用作停车制动器的停车机构部一体地形成在用作液压行车制动器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装置中,从而构成单个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装置。并且,在本发明中,在构成停车机构部的部件之中,夹具部件以其在径向上叠置(安装)在卡钳上的方式支撑在卡钳上,并且推力生成机构的一个构成部件(在制动操作时朝着外侧移动的部件)布置在内本体部的汽缸内。

因此,当与分别专用于行车制动和停车制动的两个设备布置成在周向上互相隔开的结构相比,以及诸如图15所示的传统结构这样的两个设备简单地布置成在周向上连续的结构相比时,能够实现整个设备的小型化(特别地,当与两个设备在周向上连续地布置的结构比较时,沿着周向的整个长度的减小)和重量减轻。

此外,由于悬挂装置仅需要用于支撑和固定卡钳的一个安装部,所以能够提高悬挂装置的形状的自由度。

并且,在以上(2)的结构中,在行车制动和停车制动时,通过使用兼用活塞(与朝着外侧移动的部件装配在同一汽缸内的内侧的活塞),能够得到制动力。并且,该内侧的活塞能够节省使其通过所述朝着外侧移动的部件的工作。

此外,在以上(3)的结构中,能够将行车制动时分别通过与所述朝着外侧移动的部件装配在同一汽缸内的内侧的活塞和在轴向上与该内侧的活塞对置的外侧的活塞所产生的挤压力设定为互相相等。

而且,在以上(4)的结构中,能够进一步减小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装置的沿着周向的尺寸。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盘式制动器装置的前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盘式制动器装置的后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盘式制动器装置的左侧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盘式制动器装置的右侧视图。

图5是图1所示的盘式制动器装置的俯视图。

图6是图1所示的盘式制动器装置的仰视图。

图7是省略了衬块的沿着图5的VII-VII线截取的截面图。

图8是图7的B块的放大图。

图9是取自图1所示的盘式制动器装置的衬块(外衬块)的前视图。

图10是当从径向上向外观看并且从其外侧观看时的图1所示的盘式制动器装置的透视图。

图11是当从径向上向外观看并且从其内侧观看时的图1所示的盘式制动器装置的透视图。

图12是当从径向上向外观看并且从其内侧观看时的图1所示的盘式制动器装置的省略了衬块的透视图。

图13是与图8相对应的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14是与图8相对应的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15是具有用于满足行车制动和停车制动的两个功能的传统结构的制动器装置的典型视图。

参考标记列表

1:转子

2、2a: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装置

3:浮动型盘式制动器装置

4:转向节(悬挂装置)

5:卡钳

6a、6b:安装部

7:支撑部

8:卡钳

9a:外衬块(衬块)

9b:内衬块(衬块)

10、10a:兼用活塞(活塞)

11:行车专用活塞(活塞)

12:停车机构部

13:外本体部

14:内本体部

15a、15b:连接部

10:中间连接部

17a、17b:安装座

18a:进入侧外汽缸(汽缸)

18b:进入侧内汽缸(汽缸)

19a:退出侧外汽缸(汽缸)

19b:退出侧内汽缸(汽缸)

20:连通孔

21:大直径部

22:小直径部

23:台阶面

24:存储孔

25:内花键部

26:底面

27a、27b、27c:液压室

28a、28b、28c、28d:密封槽

29a、29b、29c、29d:活塞密封圈

30a、30b:大直径槽

31:活塞主体

32:压力部

33:底面

34a、34b:引导壁部

35a、35b:引导凹槽

36:衬套

37:底板

38a、38b:耳部

39:夹具部件

40、40a:推力生成机构

41:压力部

42:基部

43:桥部

44a、44b:引导销

45:心轴(朝着内侧移动的部件)

45a:心轴

46:螺母(朝着外侧移动的部件)

47:凸缘部

48:基端

49:支撑孔

50:存储凹部

51:外花键部

52b:筒状部

53:底部

54:进给螺杆机构

55:滚珠导轨机构

56:被驱动侧转子

57:滚珠

58:驱动侧导轨部

59:被驱动侧导轨部

60:外壳

61:弯曲部

62:锁定台阶部

63:环部件

64:激励弹簧

65:切口

66:转子侧倾斜面

67:承受面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参考图1至12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第一实施例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装置2a具有行车制动和停车制动的两个功能。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装置2a包括:卡钳8;一对衬块9a、9b(外衬块9a、内衬块9b);总共四个活塞10、11(一个兼用活塞10、三个行车专用活塞11);以及停车机构部12。

卡钳8将外衬块9a和内衬块9b支撑为能够在轴向(图1、2中的前后方向;图3、4中的左右方向;图5、6中的竖直方向)上移动。卡钳8通过铸造(包括模具铸造)诸如铝合金这样的轻金属合金而制成。卡钳8包括:形成为将转子1(参见图15)夹在其间的外本体部13和内本体部14;和连接部15a、15b,其分别用于将外本体部13和内本体部14的周向一侧(图1、5中的右侧;图2、6中的左侧;车辆前进时的进入侧)端部连接到外本体部13和内本体部14的周向另一侧(图1、5中的左侧;图2、6中的右侧;车辆前进时的退出侧)端部。并且,外本体部13和内本体部14的周向中间部通过中间连接部16互相连接。卡钳8通过设置在内本体部14上的一对安装座17a、17b而支撑并且固定于构成转向节4(参见图15)的安装部。

在外本体部13和内本体部14的周向一侧部的内侧,布置了互相对置的进入侧外汽缸18a和进入侧内汽缸18b,并且在外本体部13和内本体部14的周向另一侧的内侧,布置了互相对置的退出侧外汽缸19a和退出侧内汽缸19b。换句话说,在外本体部13中,进入侧外汽缸18a和退出侧外汽缸19a布置成在周向上互相隔开;并且在内本体部14中,进入侧内汽缸18b和退出侧内汽缸19b布置成在周向上互相隔开。并且,在内本体部14的与进入侧内汽缸18b匹配的这样部分中,形成了与该进入侧内汽缸18b连通的连通孔20(在底面26中开口)。在布置成一组以上的总共四个汽缸18a、18b、19a、19b之中,在进入侧内汽缸18b内,装配了用于行车制动和停车制动二者的兼用活塞10,并且在剩余的三个汽缸18a、19a和19b内,以被油封并且能够沿着轴向移动的方式装配了仅用于行车制动的行车专用活塞11。

装配在进入侧内汽缸18b中的兼用活塞10由铝合金制成,包括外侧大直径部21、内侧小直径部22,以及与大直径部21和小直径部22连续地形成的圆形台阶面23,同时该活塞10为带有台阶状的外周面的有底的筒状。并且,在兼用活塞10的内侧,形成了存储孔24,该存储孔24仅在内侧开口,以布置推力生成机构40(将在稍后讨论)的构成部件的一部分。在存储孔24的外侧半部中,形成了内花键部25。

在如此构成的兼用活塞10中,在大直径部21装配在进入侧内汽缸18b中的同时,小直径部22无间隙地插入到连通孔20内,并且台阶面23在轴向上与进入侧内汽缸18b的底面26对置。并且,在台阶面23,底面26、进入侧内汽缸18b的内周面和小直径部22的外周面之间,形成了用于导入压力油的圆环形液压室27a。在进入侧内汽缸18b的轴向中间内周面中和连通孔20的轴向中间内周面中,分别形成了矩形截面的密封槽28a、28b。并且,环状的活塞密封圈29a、29b分别安装在密封槽28a、28b中。并且,在进入侧内汽缸18b的内周面的外侧开口(外侧端部)中,形成了具有增大的内径尺寸的大直径槽30a。并且,防尘盖(未示出)安装到该大直径槽30a内。

同时,装配在剩余的三个汽缸18a、19a和19b中的行车专用活塞11由铝合金制成,并且均包括有底的筒状活塞主体31和固定于活塞主体31的末端的压力部32。并且,在活塞主体31的底面33与汽缸18a、19a、19b的深部(内周面和底面)之间,形成了用于导入压力油的液压室27b。在汽缸18a、19a、19b的轴向中间内周面中,分别形成了矩形截面的密封槽28c。并且,环状的活塞密封圈29c分别安装在该密封槽28c中。在汽缸18a、19a、19b的内周面的开口中,形成了均具有增大的内径尺寸的大直径槽30b。并且,防尘盖(未示出)安装到大直径槽30b中。

并且,形成在内本体部14中的引导开口使得能够将压力油导入到各个液压室27a、27b内。特别地,在第一实施例中,构成兼用活塞10的圆形台阶面23的面积(受压面积)等于行车专用活塞11的底面33的面积(受压面积),从而,在行车制动操作中,兼用活塞10和在轴向上与兼用活塞10对置的行车专用活塞11能够以相等的挤压力挤压转子1的侧面。

并且,在外本体部13和内本体部14的互相对置的侧面(外本体部13的内侧面、内本体部14的外侧面)的周向两端上,分别设置了一对引导壁部34a、34b。并且,在两个引导壁部34a、34b的周向上互相对置的侧面的径向中间位置,分别形成了引导凹槽35a、35b。

外衬块9a和内衬块9b由衬套(摩擦材料)36和支撑该衬套36的背面的金属制成的底板(压力板)37构成。在底板37的周向两侧的侧缘的径向中间部上,设置了分别在周向上的两侧突出的一对突状耳部38a、38b。即,进入侧耳部38a布置在底板37的进入侧缘部的径向中间部中,以朝着进入侧突出,同时退出侧耳部38b布置在底板37的退出侧缘部的径向中间部中,以朝着退出侧突出。两个耳部38a、38b分别松动地接合到引导凹槽35a、35b内。从而,外衬块9a和内衬块9b受到支撑,使得它们能够相对于卡钳8沿着轴向移动,但是防止它们沿着周向和径向移动。

停车机构部12包括夹具部件39和推力生成机构40。夹具部件39在周向上布置在周向一端侧连接部15a与中间连接部16的之间,使得其从径向上向外跨越外衬块9a、内衬块9b和内本体部14。夹具部件39由铝基合金或铁基合金制成,整体具有大致U状形状,并且包括二分叉的压力部41、安置在内侧端部中的基部42和将压力部41与基部42互相连接的桥部43。

并且,在第一实施例中,在压力部41的内侧面与外衬块9a的周向一侧半部的外侧面对置、并且基部42的外侧面与内本体部14的周向一侧半部的内侧面对置的状态下,如上构造的夹具部件39被支撑为能够相对于卡钳8在轴向上移动。

因此,在第一实施例中,一对引导销(反向销)44a、44b的外侧端部拧入到构成卡钳8的内本体部14的周向一侧部。并且,同时,在两个引导销44a、44b之中,比内本体部14更朝着内侧突出的部分的中间部用作滑动部,两个销松动地插入到形成在基部42中的一对引导孔内,从而能够沿着轴向移动。这里,两个引导销44a、44b的周边能够由弹性材料制成的防尘罩(未示出)覆盖。

推力生成机构40是在操作时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改变沿着轴向的整体长度的进给螺杆机构,并且包括心轴(spindle)45和螺母46。心轴45对应于在权利要求中陈述的能够朝着内侧移动的部件,并且在其末端的外周面中包括外螺纹部和形成在其基端附近的部分中以具有比其剩余部分大的直径的凸缘部47。心轴45的基端48可旋转地支撑在形成于构成夹具部件39的基部42中的支撑孔49内,同时心轴的末端部和中间部从内侧插入到装配在进入侧内汽缸18b中的兼用活塞10的存储孔24内。凸缘部47的内侧面与形成在基部42的外侧面中的圆形存储凹部50的外侧面接触。

同时,螺母46对应于在权利要求中陈述的能够朝着外侧移动的部件,在其内周面中包括内螺纹部,并且拧到心轴45的末端部上。螺母46的外周面包括外花键部51。花键部51是与形成在存储孔24的外侧半部内周面中的内花键部25啮合的花键。从而,螺母46以其能够相对于活塞在轴向上移动但是防止其相对于活塞旋转的方式布置在兼用活塞10的内侧。

并且,在第一实施例中,电驱动单元(MGU)(未示出)支撑并且固定于基部42的内侧面。电驱动单元包括外壳以及分别存储在该外壳内的电动机和诸如齿轮减速器这样的减速机构。构成减速机构的末级齿轮固定于构成心轴45的基端48。从而,当心轴45对应于电动机的通电而旋转时,使螺母46相对于卡钳8(内本体部14)在轴向上移动。

为了利用如上构造的第一实施例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装置2a运行行车制动,将压力油供给到各个汽缸18a、18b、19a和19b的液压室27a、27b内。从而,将活塞10、11(一个兼用活塞10和三个行车专用活塞11)分别从汽缸18a、18b、19a和19b推出,从而使外衬块9a和内衬块9b挤压转子1的相对两侧面。结果,转子1从轴向上的两侧被强力地受挤压,从而制动。从而,在第一实施例中,通过导入油压来将所有的活塞10、11推出而得到行车制动的制动力。

同时,为了运行停车制动,在构成电驱动单元的电动机通电时,构成推力生成机构40的心轴45旋转,从而使螺母46相对于内本体部14朝着外侧移动。从而,螺母46的末端(外侧端部)挤压形成在兼用活塞10的末端的内侧面中的承受面52a,从而使得兼用活塞10能够使内衬块9b挤压转子1的内侧面。并且,由于该挤压作用而引起的反作用力通过凸缘部47与存储凹部50之间的接触部传递到夹具部件39,从而夹具部件39相对于卡钳8朝着内侧移动,以使得压力部41能够使外衬块9a挤压转子1的外侧面。结果,转子1从轴向上的两侧被强力地挤压,从而强制制动。从而,在第一实施例中,能够仅通过驱动进行诸如浮动型制动这样的操作的停车机构部12而得到停车制动的制动力。

并且,为了解除停车制动,心轴45可以通过电动机而与制动操作相反地旋转。从而,螺母46相对于内本体部14朝着内侧移动。并且,心轴45相对于内本体部14朝着内侧移位,从而夹具部件39相对于内本体部14朝着外侧移位。并且,兼用活塞10通过两个活塞密封圈29a、29b的弹性恢复力而朝着内侧(在远离转子1移动的方向上)移动。结果,在外衬块9a、内衬块9b和与转子1相对两侧面之间确保了间隙。

根据如上构造的第一实施例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装置能够单独满足行车制动和停车制动的两个功能,并且因此,当与布置两种专用设备的结构比较时,能够减小整个设备的尺寸和重量,并且能够提高转向节4的形状的自由度。

即,在第一实施例中,用作停车制动器的停车机构部12一体地设置在用作液压行车制动器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装置2a中,从而构成单个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装置2a。并且,在第一实施例中,构成停车机构部12的夹具部件39以在径向上叠置(安装)在卡钳8上的状态受到支撑,并且构成停车机构部12的推力生成机构40的一些构成部件(螺母46和心轴45的末端和中间部)布置在进入侧汽缸18内。

因此,当与分别专用于行车制动和停车制动的两个设备在周向上互相隔开地布置的结构相比,或与这些设备在周向上连续地布置的结构,例如,图15中所示的传统结构相比时,能够实现整个装置的小型化(特别地,相对于这些设备在周向上连续地布置的结构,沿着周向的整个长度减小)和重量减轻。此外,在第一实施例中,行车专用活塞11装配到进入侧外汽缸18a内,由于压力部41具有跨越该行车专用活塞11的形状(二分叉状),所以当与它们在周向上相邻地布置的结构比较时,能够有效地减小沿着周向的整个长度。并且,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能够将转向节4中所需的安装部的数量减少至仅支撑和固定卡钳8的一个,从而使得能够提高转向节4的形状的自由度。此外,由于行车制动和停车制动共同使用一对外衬块9a和内衬块9b,所以能够减少衬块的数量(当与图15的结构比较时,能够减少两个衬块),从而还能够实现重量减轻和成本降低。

[第二实施例]

参考图13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的特征在于:作为要装配到进入侧内汽缸18b内的活塞,采用仅用于行车制动的行车专用活塞52,而不是如第一实施例中装配到用于行车制动和停车制动二者的兼用活塞10(参见图7、8等)。与兼用活塞10相似地,行车专用活塞52在其内侧上具有在内侧开口的存储孔24a。然而,在该行车专用活塞52中,存储孔24a形成为贯通行车专用活塞52的末端。存储孔24a的贯通行车专用活塞52的末端的这部分的内径的尺寸使得构成推力生成机构40的螺母46能够通过其而插入。这里,除了存储孔24a的这样的贯通部之外,第二实施例的行车专用活塞52的结构与在前描述的兼用活塞10的结构相同。

在如此构成的第二实施例中,为了运行行车制动,将压力油供给到汽缸18b(18a、19a、19b)的液压室27a(27b)内。从而,总共四个行车专用活塞52(11)分别被从汽缸18b(18a、19a、19b)推出,从而成对的外衬块9a和内衬块9b(参见图6、9等)挤压转子1(参见图15)的相对两侧面。

同时,为了运行停车制动,构成推力生成机构40的心轴45旋转,从而使螺母46相对于内本体部14朝着外侧移动。并且,螺母46的末端(外侧端部)从行车专用活塞52的外侧面突出,从而内衬块9b直接通过螺母46挤压转子1的内侧面。并且,由于这样的挤压引起的反作用力通过凸缘部47与存储凹部50之间的接触部传递到夹具部件39,从而夹具部件39相对于卡钳8朝着内侧移动,并且外衬块9a通过压力部41(参见图7等)挤压转子1的外侧面。

在上述构造的第二实施例中,由于存储孔24a在轴向上的两端开口,所以能够提高存储孔24a的工作性。并且,还能够提高将推力生成机构40的一些构成部分(诸如螺母46)组装到存储孔24a内的操作的效率。

其它结构和操作效果与前述的第一实施例相似。

[第三实施例]

参考图14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在第三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似地,兼用活塞10a装配在进入侧内汽缸18b内。兼用活塞10a具有包括筒状部52b和覆盖筒状部52b的外侧端部的底部53的有底筒状,而其外周面的形状不具有第一实施例中的台阶。并且,在第三实施例中,密封槽28d仅形成在内汽缸18b的内周面的一个位置,而活塞密封圈29d安装在密封槽28d中。并且,在进入侧内汽缸18b的底面26与兼用活塞10a之间,形成了液压室27c。

并且,在第三实施例中,作为推力生成机构40a,使用了进给螺杆机构54与滚珠导轨(ball lamp)机构55的组合。进给螺杆机构54包括心轴45a和用作滚珠导轨机构55的驱动侧转子的螺母46a。滚珠导轨机构55包括螺母46a、被驱动侧转子56和多个滚珠57。在螺母46a和被驱动侧转子56的互相对置面的周向多个(例如,3至4个)位置中,布置了当在轴向上观看时分别具有弧状的驱动侧导轨部58和被驱动侧导轨部59。驱动侧导轨部58和被驱动侧导轨部59的沿着轴向的深度沿着周向逐渐变化,同时其变化长度在驱动侧导轨部58与被驱动侧导轨部59之间是相反的。因此,当螺母46a和被驱动侧转子56相对旋转并且滚珠57沿着驱动侧导轨部58和被驱动侧导轨部59滚动时,螺母46a与被驱动侧转子56之间的间隙能够通过大的力而扩大(增大)。

滚珠导轨机构55布置在外壳60内侧,该外壳60松动地内部配合在兼用活塞10a的内径侧上。在该状态下,通过在径向上向内弯曲外壳60的一端(在图14中,左端)而形成的弯曲部62与形成在被驱动侧转子56的外周缘的外侧端部中的锁定台阶部62接合。并且,在螺母46a的末端(在图14中,左侧端部)的内侧面与固定于外壳60的周面的内侧附近的环部件63之间,插置了激励弹簧64。在操作时(当产生制动力时),激励弹簧64在与螺母46a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对螺母46a施加弹性力,并且弹性力朝向外侧。

并且,在外壳60的周向上的中间部的局部范围(例如,120至180度的环形范围)内,形成了从外壳60的外周面贯通到其内周面的切口65。并且,形成在螺母46a的末端的外周面的局部中的锁定部(未示出)与切口65接合。由于该结构,防止了螺母46a过度旋转(120至180度以上)。

并且,关于被驱动侧转子56的末端的外周面,转子侧倾斜面66从外壳60突出到外侧并且在外径减小的方向上朝着外侧倾斜,局部圆锥凹状承受面67形成在兼用活塞10a的底部53的内侧表面中,所述转子侧倾斜面66与所述局部圆锥凹状承受面67对置,并且所述承受面67以与转子侧倾斜面66相同的角度在相同方向上倾斜。并且,由转子侧倾斜面66和承受面67提供的楔入效果防止被驱动侧转子56的旋转。

同样在如上构造的第三实施例中,为了运行行车制动,将压力油分别供给到汽缸18b(18a、19a、19b)的液压室27c(27b)内。从而,总共四个活塞10a(一个兼用活塞10a和三个行车专用活塞11)从汽缸18b(18a、19a、19b)被推出,从而成对的外衬块9a和内衬块9b(参见图6、9等)分别挤压转子1(参见图15)的相对两侧面。

同时,为了运行停车制动,构成进给螺杆机构54的心轴45a旋转。在该旋转的早期阶段,由于转子侧倾斜面66与承受面67之间的摩擦阻力以及激励弹簧64等的阻力,防止螺母46a旋转。并且,由于心轴45的外螺纹部与螺母46a的内螺纹部之间的螺纹接合,螺母46a与被驱动侧转子56一起朝着心轴45a的末端平移(朝着转子1移动而不旋转)。由于该平移,将兼用活塞10a推出到外侧,从而使内衬块9b挤压转子1的内侧面。并且,由于这样的挤压引起的反作用力使夹具部件39相对于卡钳8移位到内侧,从而外衬块9a通过压力部41(参见图7等)挤压转子1的外侧面。结果,当各个部分之间的间隙消失并且抵抗螺母46a和被驱动侧转子56朝着转子1的进一步移动的阻力增大时,螺母46a与心轴45a一起旋转,从而螺母46a与被驱动侧转子56相对于彼此旋转。因此,滚珠57在滚动的同时朝着驱动侧导轨58和被驱动侧导轨59的较浅侧移动,从而扩展螺母46a与被驱动侧转子56之间的间隙。由于驱动侧导轨58和被驱动侧导轨59的倾斜角平缓,所以用于扩展螺母46a与被驱动侧转子56之间的间隙的力增大,从而内衬块9b和外衬块9a通过兼用活塞10a和压力部41以大的力挤压转子1的相对两侧面,从而引起制动操作。

这里,例如,通过专利文献3的公开,传统地公知由进给螺杆机构54和滚珠导轨机构55的组合构成的推力生成机构40的结构和作用。从而,省略其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并且,当施行本发明时,推力生成机构还能够采用例如仅由进给螺杆机构构成的结构,和由进给螺杆机构和凸轮滚子机构而不是滚珠导轨机构的组合构成的结构。

其它结构和作用效果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和作用效果相似。

这里,在下面简要概括上述的本发明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装置的实施例的特征。

[1]一种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装置(2a),包括:

卡钳(8),该卡钳包括

外本体部(13)和内本体部(14),所述外本体部和内本体部横跨能够与车轮一起旋转的转子(1)布置,

成对的连接部(15a、15b),所述成对的连接部在比所述转子(1)的外周缘更加位于径向外侧的位置处将所述外本体部(13)和所述内本体部(14)的周向两端互相连接在一起,和

至少一组汽缸(18a、18b、19a、19b),所述至少一组汽缸分别布置在所述外本体部(13)和所述内本体部(14)中以互相对置,所述卡钳(8)在跨越所述转子(1)的同时固定于悬挂装置(转向节4);

活塞(兼用活塞10、行车专用活塞11),所述活塞分别液密地装配到所述汽缸(18a、18b、19a、19b)中,从而能够沿着轴向移动;

至少成对的衬块(外衬块9a、内衬块9b),所述至少成对的衬块分别布置在所述转子(1)的相对两侧上,并且由所述卡钳(8)支撑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卡钳(8)沿着轴向移动;以及

停车机构部(12),该停车机构部包括

夹具部件(39),所述夹具部件在其外侧端部包括压力部(41)并且在其内侧端部包括基部(42),沿着周向插置在两个连接部(15a、15b)之间,在沿着所述成对的衬块(外衬块9a、内衬块9b)的轴向从径向外侧跨越一对所述衬块(外衬块9a、内衬块9b)和介于所述压力部(41)与所述基部(42)之间的所述内本体部(14)的状态下由所述卡钳(8)支撑,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卡钳(8)在轴向上移动,和

推力生成机构(40),该推力生成机构包括:部件(心轴45),该部件支撑在所述基部(42)上并且在运行中能够相对于所述卡钳(8)朝着内侧移动;和部件(螺母46),该部件布置在所述内本体部(14)中并且在制动操作中能够朝着外侧移动,

其中,当将压力油供给到所述汽缸(18a、18b、19a、19b)内并且所述衬块(外衬块9a、内衬块9b)通过所述活塞(兼用活塞10、行车专用活塞11)而挤压所述转子(1)的相对两侧面时,产生行车制动的制动力,并且

其中,根据所述推力生成机构(40)的操作,由如下方式产生停车制动的制动力:由所述夹具部件从径向外侧跨越的所述一对所述衬块(9a、9b)中的内侧的衬块(内衬块9b)利用能够朝着外侧移动的所述部件(螺母46)直接或间接地挤压所述转子(1)的一侧面,并且当所述夹具部件(39)由于所述内侧的衬块(9b)的挤压作用引起的反作用力而相对于所述卡钳(8)朝着内侧移动时,一对所述衬块(9a、9b)中的外侧的衬块(外衬块9a)挤压所述转子(1)的一侧面。

[2]根据以上结构[1]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装置(2a),其中,朝着外侧移动的部件(螺母46)挤压与朝着外侧移动的所述部件(46)装配在同一汽缸(进入侧内汽缸18b)中的活塞中的内侧活塞(兼用活塞10)。

[3]根据以上结构[1]或[2]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装置(2a),其中,与朝着外侧移动的所述部件(46)装配在同一汽缸(进入侧内汽缸18b)中的所述内侧活塞(兼用活塞10)具有包括外侧的大直径部(21)、内侧的小直径部(22)以及与所述大直径部和所述小直径部连续地形成的台阶面(23)的台阶形状,并且

其中,所述台阶面(23)的面积等于在轴向上与所述内侧活塞(兼用活塞10)对置布置的外侧活塞(行车专用活塞11)的受压面积(底面33的面积)。

[4]根据以上结构[1]至[3]的任意一项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装置(2a),其中,所述压力部(41)布置成跨越所述外侧活塞(行车专用活塞11)。

[5]根据以上结构[1]至[4]的任意一项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装置(2a),其中,所述推力生成机构(40)包括在外周面具有外螺纹部的心轴(45)和在内周面具有内螺纹部且螺纹接合到所述心轴(45)的螺母(46)。

[6]根据以上结构[1]至[5]的任意一项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装置(2a),其中,所述推力生成机构(40)通过电动机操作。

这里,本发明的对置活塞型盘式制动器装置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并且能够适当地修改和改进。并且,只要能够实现本发明,则上述实施例的各个构成元件的材料、形状、数量、布置位置等是任意的,并且不受限制。

本申请基于2014年3月31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4-70987),并从而该专利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此处。

工业实用性

在以上实施例中,仅描述了能够使用电力驱动装置提供的结构,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样的结构。即,只要能够通过驱动停车机构部发生停车制动的制动力,还能够采用使用诸如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的结构这样的停车杆的驱动结构。并且,要使用的衬块的数量不限于两个,而且能够使用四个或六个衬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