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候性轮毂轴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5803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耐候性轮毂轴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毂轴承,特别是一种耐候性轮毂轴承。



背景技术:

轮毂轴承是汽车的关键零部件之一,它的主要作用是承载重量和为轮毂的转动提供精确引导,这就要求它不仅能承受轴向载荷还要承受径向载荷。轿车的轮毂轴承过去最多的是成对使用单列圆锥滚子或球轴承。随着技术的发展,轿车已经广泛的使用轿车轮毂单元。轮毂轴承单元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日益增长,目前已经发展到了第四代:第一代是由双列角接触轴承组成;第二代在外滚道上有一个用于将轴承固定的法兰,可简单的将轴承套到轮轴上用螺母固定;第三代轮毂轴承单元是采用了轴承单元和防抱刹系统ABS相配合,轮毂单元设计成有内法兰和外法兰,内法兰用螺栓固定在驱动轴上,外法兰将整个轴承安装在一起;第四代轮毂轴承单元是把等速万向节与轴承做成一个整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轮毂与等速万向节一体结构使得轮毂的尺寸增大造成重量增大的缺点。

经检索,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轮毂轴承【申请号:201520017549.1;公开号:CN 204419862U】。这种轮毂轴承,包括外圈、内圈和滚珠,所述滚珠通过保持架固定在外圈与内圈之间,所述内圈内设有环状的储油空腔,所述内圈的外壁上设有连通储油空腔的出油口,所述出油口处穿设有封住出油口的滑杆且所述滑杆滑动地设在出油口,所述滑杆相对于出油口一端设有三通槽,另一端设有T形状的滑块,所述外圈的内壁上设有与滑块相适配供滑块周向滑动的滑槽,所述滑槽与轴承外圈偏心设置,其特征是:所述外圈包括第一圈体和与第一圈体固定连接的第二圈体,所述滑槽由第一圈体和第二圈体拼接后构成。

该专利中公开的轮毂轴承虽然可以方便加工和组装,但是,该轮毂轴承的结构过于简单,无法在高温的环境中使用,使用单一,因此,设计出一种耐候性轮毂轴承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耐候性轮毂轴承,该轮毂轴承具有实用性强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耐候性轮毂轴承,包括保持架、内圈、外圈、滚珠和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的外表面和内圈的内表面上均喷涂有聚四氟乙烯涂层,外圈的内表面上具有若干道环形的散热槽,散热槽中填充有耐高温油脂,散热槽内还设置有导热环,外圈的外表面上开设有与散热槽相连通的若干定位孔,定位孔中设置有导热杆,导热杆的一端和导热环相连,导热杆的另一端与外圈的外表面相临。

外圈的外表面和内圈的内表面上均喷涂有聚四氟乙烯涂层,外圈的内表面上具有散热槽,散热槽中填充有耐高温油脂,散热槽内设置有导热环,导热杆的一端和导热环相连,导热杆的另一端与外圈的外表面相临,采用该结构,通过喷涂聚四氟乙烯涂层,增加了轮毂轴承的防锈防腐能力,可使其具有较好的耐腐蚀的性能,同时,轮毂轴承内部的热量可通过导热环传递给导热杆,导热杆将热量扩散到空气中,从而可使其具有耐腐蚀、耐高温的性能,能在多种环境中使用,实用性强。

所述内圈的两端面上均具有若干限位孔,限位孔内设置有橡胶垫。

采用以上结构,当需要拆卸轮毂轴承时,通过限位孔可对拆卸工具进行限位,避免损坏轮毂轴承,限位方便。

所述导热环的材料为铜。

采用以上材料,可使导热管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

所述导热杆的材料为铝。

采用以上材料,可使导热杆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

所述导热杆的一端上设置有密封环,密封环的一端与散热槽的槽壁相抵靠,密封环的另一端与导热环相抵靠。

采用以上结构,通过密封环可对导热杆、导热环和外圈三者之间起到密封作用。

所述聚四氟乙烯涂层的厚度为150-350μm。

采用以上结构,可使聚四氟乙烯涂层具有足够的使用厚度。

所述散热槽的截面呈半圆形或半椭圆形。

采用以上结构,可方便散热槽的加工制作。

所述保持架的材料为球墨铸铁。

采用以上结构,可使保持架具有较好的润滑效果,且高温下不会产生有害气体。

所述滚珠的表面经过锰磷化处理。

采用以上方式,在滚珠的冷加工工艺中起减摩润滑作。

所述密封圈包括外密封圈和内密封圈,外密封圈的内表面和内圈的外表面相连,外密封圈的外表面与外圈的内表面相抵靠,内密封圈的外表面和外圈的内表面相连,内密封圈的内表面与内圈的外表面相抵靠。

采用以上结构,通过外密封圈和内密封圈两组密封结构,可对其进行双重密封,避免泥沙进入内部,密封效果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耐候性轮毂轴承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外圈的外表面和内圈的内表面上均喷涂有聚四氟乙烯涂层,外圈的内表面上具有散热槽,散热槽中填充有耐高温油脂,散热槽内设置有导热环,导热杆的一端和导热环相连,导热杆的另一端与外圈的外表面相临,采用该结构,通过喷涂聚四氟乙烯涂层,增加了轮毂轴承的防锈防腐能力,可使其具有较好的耐腐蚀的性能,同时,轮毂轴承内部的热量可通过导热环传递给导热杆,导热杆将热量扩散到空气中,从而可使其具有耐腐蚀、耐高温的性能,能在多种环境中使用,实用性强。

2、内圈的两端面上均具有若干限位孔,采用该结构,当需要拆卸轮毂轴承时,通过限位孔可对拆卸工具进行限位,避免损坏轮毂轴承,限位方便。

3、通过外密封圈和内密封圈两组密封结构,可对其进行双重密封,避免泥沙进入内部,密封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外圈;1a、定位孔;1b、散热槽;2、密封圈;2a、外密封圈;2b、内密封圈;3、内圈;3a、限位孔;4、滚珠;5、保持架;6、橡胶垫;7、聚四氟乙烯涂层;8、密封环;9、导热杆;10、导热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本耐候性轮毂轴承,包括保持架5、内圈3、外圈1、滚珠4和密封圈2,外圈1的外表面和内圈3的内表面上均喷涂有聚四氟乙烯涂层7,在本实施例中,聚四氟乙烯涂层7采用聚四氟乙烯喷涂而成;外圈1的内表面上具有若干道环形的散热槽1b,在本实施例中,散热槽1b的数量为四道;散热槽1b中填充有耐高温油脂,在本实施例中,耐高温油脂采用市场上可以买到的现有油脂;散热槽1b内还设置有导热环10,外圈1的外表面上开设有与散热槽1b相连通的若干定位孔1a,在本实施例中,定位孔1a的数量为八十个;定位孔1a中设置有导热杆9,导热杆9的一端和导热环10相连,导热杆9的另一端与外圈1的外表面相临。

外圈1的外表面和内圈3的内表面上均喷涂有聚四氟乙烯涂层7,外圈1的内表面上具有散热槽1b,散热槽1b中填充有耐高温油脂,散热槽1b内设置有导热环10,导热杆9的一端和导热环10相连,导热杆9的另一端与外圈1的外表面相临,采用该结构,通过喷涂聚四氟乙烯涂层7,增加了轮毂轴承的防锈防腐能力,可使其具有较好的耐腐蚀的性能,同时,轮毂轴承内部的热量可通过导热环10传递给导热杆9,导热杆9将热量扩散到空气中,从而可使其具有耐腐蚀、耐高温的性能,能在多种环境中使用,实用性强。

内圈3的两端面上均具有若干限位孔3a,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孔3a的数量为六个;限位孔3a内设置有橡胶垫6。

采用该结构,当需要拆卸轮毂轴承时,通过限位孔3a可对拆卸工具进行限位,避免损坏轮毂轴承,限位方便。

导热环10的材料为铜。

采用该材料,可使导热管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

导热杆9的材料为铝。

采用该材料,可使导热杆9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

导热杆9的一端上设置有密封环8,密封环8的一端与散热槽1b的槽壁相抵靠,密封环8的另一端与导热环10相抵靠。

采用该结构,通过密封环8可对导热杆9、导热环10和外圈1三者之间起到密封作用。

聚四氟乙烯涂层7的厚度为150-350μm,在本实施例中,聚四氟乙烯涂层7的厚度为250μm。

采用该结构,可使聚四氟乙烯涂层7具有足够的使用厚度。

散热槽1b的截面呈半圆形或半椭圆形,在本实施例中,散热槽1b的截面呈半圆形。

采用该结构,可方便散热槽1b的加工制作。

保持架5的材料为球墨铸铁。

采用该结构,可使保持架5具有较好的润滑效果,且高温下不会产生有害气体。

滚珠4的表面经过锰磷化处理。

采用该方式,在滚珠4的冷加工工艺中起减摩润滑作。

密封圈2包括外密封圈2a和内密封圈2b,外密封圈2a的内表面和内圈3的外表面相连,外密封圈2a的外表面与外圈1的内表面相抵靠,内密封圈2b的外表面和外圈1的内表面相连,内密封圈2b的内表面与内圈3的外表面相抵靠。

采用该结构,通过外密封圈2a和内密封圈2b两组密封结构,可对其进行双重密封,避免泥沙进入内部,密封效果好。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1、外圈;1a、定位孔;1b、散热槽;2、密封圈;2a、外密封圈;2b、内密封圈;3、内圈;3a、限位孔;4、滚珠;5、保持架;6、橡胶垫;7、聚四氟乙烯涂层;8、密封环;9、导热杆;10、导热环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