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传动机构的驻车止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94728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具有基底的机动车传动机构的驻车止动装置,包括

-带有止动啮合部的驻车止动轮

-在自由位置和接合位置之间围绕止动爪摆动轴线可摆动的止动爪,其在接合位置中接合到止动啮合部中且在自由位置中与止动啮合部脱开接合且在自由位置的方向上弹簧预紧,

-固定元件,借助于其可通过以下方式将止动爪固定在自由位置中,即,使固定元件的作用区段弹簧预紧地后接止动爪的棱边,以及

-操纵机构,借助于其,在止动爪的经固定的自由位置中,固定元件可从其后接位置转移出来,并且如此被解开固定的止动爪通过操纵元件的牵引可摆动到其接合位置中且可锁止在该处。



背景技术:

这样的驻车止动装置由文件de102010000725a1已知。

驻车止动装置、尤其在带有自动传动机构的机动车中是普遍已知的。这样的装置的目标是,在不使用轮制动的情况下固定停放的车辆以防滑离。对此,传动机构的中央从动轴承载驻车止动轮,其承载通常构造成端啮合的止动啮合部。在传动机构壳体处铰接有对应的止动爪,其在插入驻车止动的状态中接合到止动啮合部中且驻车止动轮和由此传动机构被锁定。在驻车止动的松开状态中止动爪如此偏转,使得其与止动啮合部脱开接合。所提到的止动爪位置在此应称为接合位置或自由位置。

具有重要意义的是,止动爪在其相应的位置中被可靠地固定,以便防止在停放车辆的情形中无意地松开止动爪或在车辆运动的情况中无意地插入驻车止动。在止动爪的接合位置中这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即,将经常同时用作用于止动爪的偏转的操纵元件的固定元件推入到止动爪的摆动路径中,从而其锁定且止动爪在其接合位置中锁止。

在其自由位置中,止动爪通常通过在自由位置方向上预紧的弹簧来保持。其可例如构造成围绕止动爪的摆动轴线缠绕的扭力弹簧。为了在震动的情况中、例如由于行驶在不平坦的地面上和甚至在弹簧断裂的情况中也防止止动爪的无意的锁入,所提到的这样形成的印刷文献提出了,通过弹性的固定元件将止动爪形状配合地固定在自由位置中。已知的固定元件构造成板簧,其以其脚部壳体固定地紧固且在其弹簧臂的自由的端部处具有弯曲的作用区段,其后接止动爪的对应的棱边。固定的松开在驻车止动的有意的插入的进程中进行。对此平行于止动爪的摆动轴线取向的推杆被轴向地牵引。推杆承载作为推移套筒连同锥形轴向区段构造的操纵元件。由推杆穿过的操纵元件在其远侧端部处由对着推杆的远侧轴环支撑的压力弹簧在近侧方向上被力加载,其中其以其充当启动斜面的、锥形的轴向区段支撑在止动爪的对应的相互作用斜面处。在止动爪被固定的情况中推杆的牵引所导致的是,推杆的近侧端部越来越远地推移穿过本身位置固定的(由于其在止动爪的斜面处的贴靠)推移套筒,而压力弹簧被压缩且在相互作用斜面处在推移套筒和止动爪之间作用的力提高。最终,推杆的近侧端部到达板簧的弹簧臂且使其在另外的牵引的情形中如此偏转,以至于板簧的作用区段从止动爪的棱边释放,也就是说解开止动爪的固定。被解开固定的止动爪然后逆着其弹簧预紧偏转,由在相互作用斜面处在推移套筒和止动爪之间偏转的弹簧力传动,在其与驻车止动轮的接合位置中。在此,进一步朝向近侧搭扣的推移套筒同时引起在该接合位置中的锁止。

在已知的驻车止动装置中不利的是在推杆轴向方向或在垂直于止动爪摆动平面的方向上的结构空间需求。

本发明的目的是,如此改进这种类型的驻车止动装置,使得垂直于止动爪摆动平面需要的结构空间的减少成为可能。



技术实现要素:

该目的结合权利要求1的前述部分的特征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即,固定元件构造成铰接在基底固定的承载元件处的、与止动爪平行地可摆动的线材搭扣弓架,带有拱顶区段且在拱顶区段两侧各一个弓架臂,其自由的臂端部彼此相反地弯曲且彼此平行错位地紧固在承载元件处。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形式是从属权利要求的目标。

在已知的构思中基本上领会到的是,借助于弹性元件将止动爪形状配合地固定在其自由位置中。然而,代替将垂直于止动爪摆动平面指向的力施加到止动爪上的板簧,根据本发明提出,使用关于止动爪的摆动轴线径向地作用到最后的、也就是说平行于止动爪摆动轴线上的弹性元件。尤其对此提出了,使用所谓的线材搭扣弓架。线材搭扣弓架的原则例如由卡宾钩已知。线材搭扣弓架主要由拱顶区域组成,在两侧各一个弓架臂联接到该拱顶区域处。弓架臂的自由的端部彼此相反地弯曲且彼此平行错位地紧固。通常,错位在两个垂直于拱顶区域的弯曲平面的方向上进行。然而,通过在仅一个垂直于拱顶区域的弯曲平面的方向上的错位产生的不对称也足以(以臂的合适的弹性材料为先决条件)在弓架的摆动方向上产生弹性作用。用于线材搭扣弓架的典型的材料是金属弹性线材、例如弹簧钢。显然可设想到非金属弹性线材、例如由合适的塑料或复合材料构成。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已知合适地确定弹簧力和弹簧方向的尺度的细节,其尤其反映在线材搭扣弓架和其紧固的端部的错位的材料选择中。

根据本发明的线材搭扣弓架可后接构造在止动爪端侧的区域中的棱边且如此固定止动爪。棱边可为自由棱边或后凹部的棱边。为了解开固定,线材搭扣弓架逆着其弹簧力偏转,从而棱边从其后接释放。该固定的解开必须主动地进行。为此应在以下进一步讨论优选的实施形式。在未经操纵的状态中线材搭扣弓架由于其弹簧预紧对着止动爪的端侧被预紧,从而一旦止动爪在其自由位置中,其搭扣到其后接位置中。由于线材搭扣弓架在止动抓平面中的可偏转性,不同于现有技术,不需要在止动爪宽度的方向上的附加的结构空间(也就是说,在止动爪摆动轴线的方向上或平行于其)。

优选地,操纵元件具有作用面,借助于其该操纵元件在其牵引中首先与线材搭扣弓架相互作用以用于其从后接位置中的转移并且然后与止动爪相互作用以用于其到接合位置中的偏转。换而言之,优选地设置成,其是这样的操纵元件,其在其牵引的情况中负责解开止动爪的固定且然后负责止动爪的偏转。这在作为线材搭扣弓架的固定元件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形式中是可行的,因为在此(不同于在现有技术中)固定元件提供操纵元件侧的作用面、即其操纵元件侧的臂。

适宜地,操纵元件的作用面(如基本上从现有技术中已知的那样)构造成可垂直于止动爪平面移动的操纵元件的启动斜面,尤其地,启动斜面优选地构造成推移套筒的锥形的轴向区段。如此锥形化的推移套筒的作用在开头在现有技术的讨论中已经被阐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线材搭扣弓架的从推移套筒的视角上看处在止动爪“前”的臂在推移套筒的牵引的情况中在时间上在止动爪的相互作用面之前与启动斜面相互作用,这导致线材搭扣弓架的在时间上在止动爪的之后才可能的偏转之前的期望的偏转。

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实现该实施形式时指出,不仅线材搭扣弓架的臂区段而且止动爪的合适的相互作用面布置在操纵元件、尤其其启动斜面、尤其推移套筒的锥形的轴向区段的作用区域中。该作用区域然而典型地相对远地远离典型地布置在止动爪端面的区域中的棱边,其应被线材搭扣弓架的作用区段、尤其拱顶区域后接。为了解决该问题,在本发明的改进方案中设置成,至少操纵元件侧的弓架臂在平行于止动爪平面的平面中弯曲地构造且具有与操纵元件的启动斜面相互作用的、横向于止动爪的纵向延伸方向取向的、靠近臂端部的第一臂区段和在止动爪的纵向延伸方向上取向的、靠近拱顶的第二臂区段。靠近臂端部的第一臂区段因此用于与操纵元件的相互作用且在其作用区域内延伸。在锥形化的推移套筒的情况中,其优选地切向于其锥形的启动斜面延伸。靠近拱顶的第二臂区段用于第一臂区段与线材搭扣弓架的作用区段的连接,也就是说通常其后接止动爪的棱边的拱顶区段。图解来说,于是线材搭扣弓架(至少单侧地)包围止动爪端侧以及(根据外罩的类型)在该处邻接的止动爪侧部。在远离操纵元件侧的侧边上,线材搭扣弓架可同样以前述的方式构造,从而形成完全的外罩。这然而不是必要的;相反地线材搭扣弓架的远离操纵元件的弓架臂可构造成在拱顶区域和弯曲的臂端部之间的基本上直接的连接。

如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中已知的,在本发明的范围中也优选地设置成,推移套筒由可轴向移动的推杆穿过且借助于一方面对着推移套筒且另一方面对着推杆的远侧轴环支撑的压力弹簧在其牵引方向上弹簧预紧。然而在本发明的范围中基本上仅实现推移套筒的穿过,以便也在止动爪和驻车止动轮的“齿到齿”位置的情况中实现推杆的牵引。在此构建的到推移套筒上的弹簧力足以已解开止动爪的固定。于是,车辆的轻微的滚动运动和驻车止动轮的相应的轻微的旋转导致,止动爪自动锁入到止动啮合部中。推杆超过推移套筒的远侧端部的突出同样在阐释的“齿到齿”位置的情形中明显地小于在现有技术的情形中,因为推杆的伸出推移套筒的部分根据本发明不需要用于解开止动爪的固定。

为了确保在插入驻车止动的情况中的柔性的过程,加载推移套筒的压力弹簧的弹簧力典型地明显大于线材搭扣弓架的弹簧预紧。线材搭扣弓架优选地在推移套筒的牵引中偏转,而在此向远侧作用到推移套筒上的力不导致压力弹簧的显著的压缩。在未操纵的位置中,例如在机动车的行驶运行中,于是推移套筒必须可如此程度地收回,以至于其不与线材搭扣弓架相互作用。因此优选地设置成,推杆具有近侧的轴环,其充当用于在其牵引方向上弹簧预紧的推移套筒的止挡件。与现有技术的情况不同,推移套筒也就是说不可在驻车止动的未经操纵的位置中支撑在驻车爪处。这也就是说如上面阐释的那样导致驻车止动的固定被解开。代替地,在描述的优选的实施形式中设置有在推杆处的止挡件,移动套筒可对着其支撑,从而其可与推杆一起足够程度地拉回,以便不处在与线材搭扣弓架的相互作用中。

附图说明

由接下来的特定的说明和附图得出本发明的另外的特征和优点。

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驻车止动装置在其固定位置中的透视图,

图2示出了在其被解开固定位置中的图1的驻车止动装置,

图3示出了带有在接合位置中的其止动爪的图1的驻车止动装置,

图4示出了图1的驻车止动装置的承载元件的局部视图,

图5示出了图1的驻车止动装置的线材搭扣弓架的透视图,

相同的附图标记在附图中指示出相同的或类似的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3示出了在三个不同的位置中的根据本发明的驻车止动装置10的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图4和5(部分地仅局部地)示出了图1-3的驻车止动装置10的各个元件。

图1示出了在一位置中的驻车止动装置10,在其中止动爪12位于其自由位置中,也就是说,在不存在到驻车止动轮14的止动啮合部141中的齿接合的情况下。止动爪12对此在围绕止动爪摆动轴线20缠绕的扭力弹簧18的弹簧力的方向上摆动。在该自由位置中,借助于线材搭扣弓架22固定止动爪,利用该线材搭扣弓架以其拱顶区域221后接在止动爪12的端侧121中的棱边122。即使扭力弹簧18断裂,止动爪12由此也不可锁入到驻车止动轮14的止动啮合部141中。

线材搭扣弓架22在图5中放大地且分离地呈现。在两侧,各一个弓架臂联接到其拱顶区域221处,即在图1中在止动爪12上方示出的、操纵元件侧的弓架臂222和在图1中处于止动爪12下方的、背对操纵元件的弓架臂224。如尤其可在图5中的识别的那样,每个弓架臂222,224的自由的端部彼此相反地平行地弯曲。该臂端部226固定在承载元件24的相应地定位的钻孔241中。承载元件24固定在图中未呈现的壳体处。钻孔241彼此平行错位地布置。线材搭扣弓架的偏转在其拱顶区域221的与止动爪平行的偏移的意义中在更准确的观察的情况下由弓架臂222,224围绕不同的摆动轴线、即围绕其彼此平行错位的臂端部226的各一个摆动组合而成。这由于弓架臂222,224在拱顶区域221中的连接导致线材搭扣弓架的张紧,这在线材搭扣弓架22的合适的、弹性的材料选择的情形下导致与偏转相反作用的弹簧力。由此将止动爪12形状配合地固定在其在图1中示出的自由位置中,其中通过线材搭扣弓架的弹簧力持续地确保地保持形状配合的维持。

图2示出了驻车止动装置10,带有其止动爪12,其仍始终在自由位置中,然而不再被固定。在比较图1和2的情况中可识别出,构造成推移套筒26的操纵元件与推杆28一起垂直于止动爪摆动平面被牵引。在此,推移套筒26的锥形的轴向区段261接触线材搭扣弓架22的操纵元件侧的弓架臂222。锥形的轴向区段261在此用作启动斜面,其引起线材搭扣弓架在止动爪摆动平面中的偏转,使得其拱顶区段221从棱边122释放。在该位置中,止动爪12不被固定,尽管如此如此其通过扭力弹簧18的力依旧保持在其自由位置中。

图3示出了在推杆28的另一牵引的状态中的驻车止动装置10连同其推移套筒26。线材搭扣弓架22通过贴靠在推移套筒26的柱状的轴向区段262处进一步保持在其偏转的被解开固定位置中。推移套筒26的锥形的轴向区段261然而在该位置中与止动爪12的对应的倾斜部123相互作用且因此相反于扭力弹簧18的弹簧力地将其挤压到其接合位置中,在其中其鼻部124接合驻车止动轮14的止动啮合部141。

为了防止推杆28的侧向上的弯曲,受引导地进行推移套筒26的牵引。对此设置有引导挡板30,其固定在承载元件24处。此外,承载元件24本身具有匹配于锥形的轴向区段261的斜面242,其能够相对着扭力弹簧18的弹簧力支撑推移套筒26。

在图1-3中未示出的是翻转推杆28的压力弹簧,其一方面对着推移套筒26的肩部支撑且另一方面对着推杆28的未呈现的远侧轴环支撑。也就是说,如果不同于在图1-3中呈现的那样驻车止动轮16应处于如下这样的角度位置中,即,止动啮合部141的齿与止动爪12的鼻部124相撞,则推出来的推移套筒26的止动爪12不通过偏转而偏移。虽然如此,驻车止动的“插入”应是可能的。因此推杆以未呈现的方式穿过推移套筒26,从而在推杆在先前描绘的情况中的牵引的情形中推移套筒在推杆上移位且在此上述压力弹簧被张紧。那么驻车止动轮14的轻微的运动是足够的,从而止动爪12的鼻部124相对于止动啮合部141的齿隙定位。推移套筒26然后被张紧的压力弹簧的力牵引,从而调整在图3中示出的位置。

自然地,在专门的描述中讨论的且在图中示出的实施形式仅为本发明的解释性的实施例。根据本公开文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获得广泛的变型方案可能性。

附图标记清单

10驻车止动装置

12止动爪

121止动爪的端侧

122止动爪的端侧中的棱边

123止动爪的斜面

124止动爪的鼻部

14驻车止动轮

141止动啮合部

18扭力弹簧

20用于止动爪的摆动轴线

22线材搭扣弓架

221线材搭扣弓架的拱顶区域

222操纵元件侧的弓架臂

224背对操纵元件的弓架臂

226臂端部

24承载元件

241钻孔

242倾斜部

26操纵元件/推移套筒

261操纵元件/推移套筒的锥形轴向区段

262操纵元件/推移套筒的柱形轴向区段

28推杆

30引导挡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