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螺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77932发布日期:2018-06-26 07:51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箱-螺母。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第6016981号中公开的箱-螺母包括焊接到车辆的车身的箱和布置在箱中的螺母。该箱是金属箱并且具有形成有插入孔的上壁和从上壁的周缘朝向车身侧的下部延伸的周壁。周壁具有径向向外弯曲并且构成凸缘的下端部,并且凸缘焊接到车身。螺母放置在车身上并且与箱间隔开布置。螺母布置成使得其能够在箱中移动。换言之,螺母能够相对于插入到上壁中的螺栓移动,并且甚至在螺栓相对于螺栓插入孔的插入位置改变时,螺母和螺栓的轴线也能够彼此对齐。螺母被向上移动,并且通过在螺母和螺栓的轴线彼此对齐的情况下彼此紧固的螺栓和螺母,螺母抵接箱的上壁。

金属螺母主体和在螺母主体的外表面上嵌件成型的树脂绝缘构件构成螺母。绝缘构件布置成使得其覆盖螺母主体的侧表面和螺母主体的在车身侧的下表面。螺母如上所述地放置在车身上,并因此在螺栓未装配的状态下与箱间隔开。在这种状态下,螺母的绝缘构件抵接车身。于是,螺母相对于车身和箱是绝缘的。在箱-螺母装配的状态下在车身上执行电沉积涂覆。当在车身上执行电沉积涂覆时,更恰当地抑制了螺母的通电。结果,不太可能在螺母的外表面上产生涂膜,并且更恰当地抑制了螺母粘附到箱和车身上。



技术实现要素:

当将箱-螺母的箱焊接到车身时使用点焊等。在焊接期间流动的电流产生磁场。箱-螺母的螺母主体是金属的,并因此可能被焊接期间产生的磁场磁化。在这种情况下,甚至在螺栓紧固之前,由于螺母主体的磁力,螺母的上表面可以附接到箱的上壁。在日本专利第6016981号中公开的箱-螺母中,螺母主体的上表面未由绝缘构件涂覆,并因此螺母主体的上表面和箱的上壁可在螺母主体被磁化的情况下彼此接触。在这种情况下,螺母在电沉积涂覆期间经由箱而通电,并且在螺母的外表面上产生了涂膜。结果可能在螺母和箱之间发生粘附。

本发明的方案涉及一种箱-螺母,其包括:箱,其焊接至车辆的车身,螺栓插入孔形成在所述箱中;螺母,其容纳在所述箱中并且布置成能在所述箱中移动;以及绝缘膜,其包括至少第一绝缘膜部分和第二绝缘膜部分,所述第一绝缘膜部分层合在所述螺母的在箱侧的端面上,所述第二绝缘膜部分层合在所述螺母的在车身侧的端面上。

根据本发明的方案,绝缘膜布置在螺母的在箱侧的端面上和螺母的在车身侧的端面上。螺母可在螺母例如被箱焊接到车身时产生的磁场磁化的情况下附接到箱。甚至在这种状态下确保了螺母相对于箱的绝缘,这是因为螺母经由布置在箱侧的端面上的绝缘膜连接至箱。在螺母未被磁化的情况下,例如,螺母与箱隔离开并且布置在车身侧的端面上的绝缘膜抵接车身。于是,还确保了螺母相对于车身的绝缘。由此,根据上述的构造,当在装配有箱-螺母的车身上执行电沉积涂覆时,更加恰当地抑制了螺母经由箱和车身的磁化。由此,在电沉积涂覆期间无涂膜产生在螺母的外表面上,并且能够更加恰当地抑制由于涂膜导致的螺母至箱和车身的粘附。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案的箱-螺母中,所述第一绝缘膜部分可具有5微米至40微米的厚度。根据本发明的方案,第一绝缘膜部分的厚度被设定成5微米至40微米。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案的箱-螺母中,所述第二绝缘膜部分可具有5微米至40微米的厚度。根据本发明的方案,第二绝缘膜部分的厚度被设定成5微米至40微米。在螺栓紧固到箱-螺母中的螺母的状态下,螺母在箱侧的端面压靠着箱。于是,绝缘膜被螺母和箱夹在中间。根据上述的构造,绝缘膜具有相对小的厚度,并因此绝缘膜很少会影响紧固,并且能够保证与未布置绝缘膜的情况下相同的紧固力。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案的箱-螺母中,所述绝缘膜可覆盖所述螺母的整个外表面。根据本发明的方案,螺母的整个外表面由绝缘膜覆盖。于是,螺母相对于箱和车身被可靠地绝缘。于是,能够更加恰当地抑制由于电沉积涂覆导致的螺母至箱和车身的粘附。

根据本发明的方案的箱-螺母可进一步支撑支架,所述支撑支架容纳在所述箱中并且包括接合至所述箱的连接部和支撑所述螺母的支撑部。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案的箱-螺母中,所述支撑支架的所述支撑部可具有所述螺母插入的通孔。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案的箱-螺母中,所述螺母可包括凸缘部和主体部,所述凸缘部布置在所述箱的上壁和所述支撑支架的所述支撑部之间,所述主体部连接至所述凸缘部并且延伸到所述支撑部的所述通孔中。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案的箱-螺母中,所述第一绝缘膜部分可布置在所述凸缘部的作为所述螺母在所述箱侧的所述端面的上表面上。

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案的箱-螺母中,所述第二绝缘膜部分可布置在所述凸缘部的作为所述螺母在所述车身侧的所述端面的下表面上,所述绝缘膜可进一步包括层合在所述主体部的侧表面上的第三绝缘膜部分,并且所述第二绝缘膜部分和所述第三绝缘膜部分抵接所述支撑支架。

附图说明

将在下文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特征、优势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在附图中,相同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元件,并且其中:

图1是图示出装配了箱-螺母的车辆的车身的构造的俯视图;

图2是示意性地图示出连接至支撑构件的连接构件的构造的立体图;

图3是箱-螺母的剖视图;

图4是支撑支架的立体图;

图5是沿着图3的线V-V剖切的横截面图;

图6是螺母的仰视图;

图7是示意性地图示出螺母和绝缘膜的构造的半剖视图;

图8是图示出了在当螺母被磁化时箱-螺母的内部的构造的剖视图;

图9是图示出螺母如何在通孔中旋转的剖视图;

图10是图示出箱-螺母的修改例的构造的剖视图;

图11是图示出在当螺母被磁化时根据修改例的箱-螺母的内部的构造的剖视图;

图12是图示出箱-螺母的修改例的构造的剖视图;并且

图13是图示出箱-螺母的修改例的构造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此后,将参照图1至图9描述箱-螺母的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将描述作为实例的车辆座椅的滑动轨被紧固至车辆的车身时使用的箱-螺母。附图中示出的“前”(Fr)、“后”(Rr)、“右”(RH)、“左”(LH)和“上”(Upr)分别表示车辆的前方、车辆的后方、指向车辆的前方的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右手侧、指向车辆的前方的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左手侧和车辆的顶部。“前”(Fr)、“后”(Rr)、“右”(RH)、“左”(LH)和“上”(Upr)在附图中以箭头的形式示出。

如图1中图示出的,一对支撑构件20布置在车辆中,并且支撑构件20放置在地板面板10上且在车辆的宽度方向(图1中的上下方向)上延伸。地面面板10和支撑构件20是构成车辆的车身的金属组成构件。支撑构件20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间隔开地且彼此平行地布置。在车辆的前方(图1中的左方)布置的支撑构件20和在车辆的后方(图1中的右方)布置的支撑构件20在构造上彼此相同。于是,将在下面描述布置在车辆的前方的支撑构件20的构造,并且通过用于表示支撑构件20的共同部分的相同附图标记将省略布置在车辆的后方的支撑构件20的描述。

如图2中图示出的,支撑构件20具有面向地板面板10的抵接壁21。抵接壁21形成为细长板状并且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向下延伸的前壁22和后壁23连接至抵接壁21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两端部。向车辆的前方延伸的第一凸缘24连接至前壁22的下端。向车辆的后方延伸的第二凸缘25连接至后壁23的下端。第一凸缘24和第二凸缘25抵接地板面板10的上表面。如由图1中的圆圈表示的,第一凸缘24和第二凸缘25例如通过焊接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多个地方接合到地板面板10。支撑构件20的抵接壁21、前壁22和后壁23与地板面板10构成封闭截面。

在布置在车辆的前部的支撑构件20中,连接构件30如图1中图示出地连接至支撑构件20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每个端部。连接构件30是金属构件。布置在车辆的宽度方向(图1中的上侧)上的右手侧的连接构件30和布置在车辆的宽度方向(图1中的下侧)上的左手侧的连接构件30彼此左右对称地构造。将在下面描述布置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右手侧的连接构件30的构造,并且通过用于表示连接构件30的共同部分的相同附图标记将省略布置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左手侧的连接构件30的描述。

如由图2中的箭头图示出的,连接构件30具有从上方与支撑构件20装配的箱40。箱40具有面对支撑构件20的抵接壁21的上壁41。上壁41具有四边形板状并且具有螺栓插入孔41A。弯曲壁42连接至上壁41的左端部。弯曲壁42从上壁41延伸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左手侧。弯曲壁42弯曲使得其在左手侧上的端部具有较低的位置。下壁43连接至弯曲壁42的下端,并且下壁43从弯曲壁42向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左手侧延伸。上壁41、弯曲壁42和下壁43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两端部通过一对面对壁44彼此连接。面对壁44的下端部在下壁43下方延伸。

箱40还具有侧壁45,该侧壁45将上壁41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右手侧的端部连接至面对壁44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右手侧的端部。侧壁45的下端部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具有与下壁43相同的位置。换句话说,面对壁44的下端部在侧壁45下方延伸。在箱40通过从上方与支撑构件20装配而放置的状态下,侧壁45和下壁43抵接支撑构件20的抵接壁21。另外,面对壁44在抵接壁21下方延伸并且面对壁44的下端部覆盖支撑构件20的前壁22的外侧和支撑构件20的后壁23的外侧。面对壁44中的一个抵接前壁22并且面对壁44中的另一个抵接后壁23。面对壁44通过例如焊接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多个地方处接合至前壁22和后壁23。

连接构件30还具有容纳在箱40中的焊接螺母50。焊接螺母50根据上壁41中的螺栓插入孔41A布置并且焊接到上壁41的下表面。焊接螺母50中形成的螺纹孔布置在与螺栓插入孔41A相同的轴线上并且与螺栓插入孔41A连通。螺栓插入孔41A在直径上比螺纹孔大。

在布置在车辆的后部的支撑构件20中,箱-螺母60如图1中图示出的与支撑构件20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每个端部装配。布置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右手侧(图1中的上侧)的箱-螺母60和布置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左手侧(图1中的下侧)的箱-螺母60彼此左右对称地构造。下面将描述布置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右手侧的箱-螺母60的构造,并且通过用于表示箱-螺母60的共同部分的相同附图标记将省略布置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左手侧的箱-螺母60的构造的描述。

如图3中图示出的,箱-螺母60设置有箱70。箱70具有与上述的连接构件30的箱40相同的构造。换句话说,箱70是金属箱并且具有四边形的板状上壁71,螺栓插入孔71A形成在该上壁71中。弯曲壁72连接至上壁71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左手侧的端部(图3中的左端部)。弯曲壁72从上壁71延伸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左手侧。弯曲壁72弯曲成使得其在左手侧的端部具有较低的位置。下壁73连接至弯曲壁72的下端,并且下壁73从弯曲壁72向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左手侧延伸。上壁71、弯曲壁72和下壁73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两端部通过一对面对壁74彼此连接。面对壁74的下端部在下壁73下方延伸。箱70还具有侧壁75,该侧壁75将上壁71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右手侧的端部连接至面对壁74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右手侧的端部(图3中的右端部)。侧壁75和下壁73抵接支撑构件20的抵接壁21。弯曲壁72、下壁73、面对壁74和侧壁75构成从箱70的上壁71的周缘向下建立的周壁。面对壁74在抵接壁21下方延伸并且面对壁74的下端部覆盖支撑构件20的前壁22的外侧和支撑构件20的后壁23的外侧。面对壁74中的一个抵接前壁22并且面对壁74中的另一个抵接后壁23。面对壁74通过例如焊接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多个地方处接合至前壁22和后壁23。换句话说,周壁的在建立周壁的方向上的末端部(图3中的下端部)焊接到车身。金属支撑支架80容纳在箱70中。

如图3和图4中图示出的,支撑支架80形成为弯曲板状并且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支撑支架80具有抵接箱70的上壁71的第一连接部81。第一连接部81平行于上壁71延伸。倾斜延伸部82连接至第一连接部81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左手侧上的端部(图3中的左端部)。倾斜延伸部82从第一连接部81向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左手侧延伸。倾斜延伸部82倾斜成使得其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左手侧(图3中的左侧)具有较低的位置。支撑部83连接至倾斜延伸部82的下端。支撑部83平行于上壁71延伸并且从上壁71隔离开。如图4中图示出的,通孔83A形成在支撑部83中。通孔83A形成为长方形形状,使车辆的宽度方向作为其长度方向(长度L3),并且使车辆的前后方向为其短方向(长度L4)。沿着通孔83A的周缘建立的多个突出部84形成在支撑部83的面对上壁71的支撑表面83B上。突出部84具有相同的长方体形状。第二连接部85连接至支撑部83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左手侧的端部(图3中的左端部)。第二连接部85沿着箱70的弯曲壁72成角度地延伸,使得其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左手侧(图3中的左侧)具有较低的位置。第二连接部85抵接弯曲壁72。在支撑支架80与车辆的车身隔离开的状态下,通过借助焊接等将第一连接部81和上壁71彼此接合并且将第二连接部85和弯曲壁72彼此接合,支撑支架80被连接至箱70。

如图5中图示出的,支撑支架80在车辆前后方向(图5中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比箱70的两个面对壁74之间的长度短。于是,支撑支架80在支撑支架80如上所述地连接的状态下与面对壁74隔离开。

箱-螺母60还具有金属螺母90。如图3和图5中图示出的,螺母90具有凸缘部91和主体部92。凸缘部91布置在箱70的上壁71和支撑支架80的支撑部83之间。主体部92连接至凸缘部91的中间部并且延伸到通孔83A中。

如图6中图示出的,凸缘部91形成为盘状。主体部92形成为长方体形状并且具有长方形的底表面。主体部92的底表面在长度方向上的长度L1比通孔83A在长度方向上的长度L3短,而比通孔83A在短方向上的长度L4长(L3>L1>L4)。主体部92的底表面在短方向上的长度L2比通孔83A在短方向上的长度L4短(L4>L2)。螺纹孔93形成在螺母90中,并且螺母孔93延伸穿过凸缘部91和主体部92。螺纹孔93形成在凸缘部91的中间和主体部92的中间。

如图3和图5中图示出的,主体部92插入到支撑支架80中的通孔83A中,使得主体部92的长度方向与通孔83A的长度方向相同,即,使得主体部92的短方向与通孔83A的短方向相同。主体部92的形状和通孔83A的形状基于上述的长度关系形成,并因此如图3中图示出的,间隙在车辆的宽度方向(图3中的左右方向)上形成在螺母90的主体部92和支撑支架80之间。另外,如图5中图示出的,间隙在车辆的前后方向(图5中的左右方向)上形成在螺母90的主体部92和支撑支架80之间。于是,主体部92在通孔83A中能够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和车辆的前后方向移动。

凸缘部91的外径大于形成在箱70的上壁71中的螺栓插入孔71A的外径,并且大于支撑支架80中的通孔83A的外径。换句话说,在凸缘部91如图3和图5中图示出地布置在箱70的上壁71和支撑支架80的支撑部83之间的状态下,更恰当地抑制了螺母90穿过螺栓插入孔71A的向上分离和螺母90穿过通孔83A的掉落。螺母90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比箱70的上壁71和支撑支架80的支撑部83之间的距离长。于是,也更加恰当地抑制了螺母90整体上移动到箱70的上壁71和支撑支架80的支撑部83之间的间隙中。螺母90由箱70中的支撑支架80进行支撑,并且与支撑构件20间隔开地布置。

覆盖螺母90的整个外表面的绝缘膜100如图7中图示出地层合在螺母90上。诸如环氧树脂的绝缘树脂构成绝缘膜100。绝缘膜100的厚度被设定成5微米至40微米。更具体地,绝缘膜100的厚度被设定成10微米至30微米。甚至更优选地,绝缘膜100的厚度被设定成15微米至20微米。在本实施例中,绝缘膜100通过阳离子电沉积涂覆而层合在螺母90的整个外表面上。在阳离子电沉积涂覆期间,螺母90被浸入充满水溶性树脂涂料的盆(tub)中,然后在盆的内部为阳极而螺母90为阴极的情况下允许直流电流动。之后,在螺母90周围的树脂析出,从而生成涂膜。随后,将螺母90从盆中取出并在高温下干燥。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上述电沉积涂覆的结果,具有15微米的厚度的绝缘膜100层合在螺母90的整个外表面上。

在螺母90容纳在箱70内的状态下,层合在螺母90的凸缘部91的下表面侧的绝缘膜100如图3和图5中图示出地抵接支撑支架80的突出部84的上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在支撑构件20焊接到地板面板10之后,连接构件30和箱-螺母60被焊接到支撑构件20。此时,箱-螺母60处于在螺母90的整个外表面涂覆有绝缘膜100的情况下螺母90容纳在壳体70中的状态。随后,在地板面板10、支撑构件20、连接构件30和箱-螺母60彼此一体化的情况下执行电沉积涂覆。电沉积涂覆是为了保证车辆的耐腐蚀性,并且导电电沉积涂料被用于电沉积涂覆。

在如上所述地执行电沉积涂覆之后,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一对导轨200如由图1中的双点划线所表示地与连接构件30和箱-螺母60装配。导轨200是构成车辆座椅的滑动轨的构件并且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地布置。导轨200具有底壁201和一对滑动壁202。底壁201具有细长板的形状并且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滑动壁202向上延伸并且连接至底壁201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螺栓紧固孔(未图示出)形成在底壁201中。当装配导轨200时,导轨200放置成使得连接构件30和箱-螺母60被连接,然后布置在车辆的前部中的螺栓紧固孔与形成在连接构件30的上壁41中的螺栓插入孔41A的位置对齐。于是,螺栓被从车辆的顶部插入到螺栓紧固孔和螺栓插入孔41A中,并且螺栓被紧固到焊接至连接构件30的上壁41的焊接螺母50。随后,螺栓被从车辆的顶部插入到布置在车辆的后部中的螺栓紧固孔中和形成在箱-螺母60的上壁71中的螺栓插入孔71A中。

根据例如导轨200的制造公差、连接构件30相对于支撑构件20的装配公差和箱-螺母60相对于支撑构件20的装配公差,导轨200中的螺栓紧固孔之间的距离以及连接构件30中的螺栓插入孔41A和箱-螺母60中的螺栓插入孔71A之间的距离可以在车与车之间略微不同。在箱-螺母60中,螺栓插入孔71A在直径上大于螺栓的轴部并且螺母90布置成使得其能够相对于箱70和支撑支架80移动。于是,甚至当螺栓相对于螺栓插入孔71A的插入位置改变时,螺栓也能够在螺母90和螺栓的轴线彼此对齐的情况下被紧固。螺母90通过螺栓和螺母90被彼此紧固而抵接箱70的上壁71。随着由上述公差引起的导轨200的装配位置的误对齐通过箱-螺母60中螺母90被如上所述地移动而被吸收,导轨200经由连接构件30和箱-螺母60而与支撑构件20恰当地装配。连接至车辆座椅的下部的活动轨(未图示出)与导轨200装配。活动轨是滑动轨的组成构件。车辆座椅能够通过使活动轨相对于导轨200滑动而被滑动。

下面将参照图8和图9描述本实施例的作用和效果。

(1)在螺母90容纳在箱70中的状态下,箱-螺母60通过箱70焊接到支撑构件20而与车身装配。在一些情况下,螺母90通过例如在当箱70焊接到支撑构件20时产生的磁场而被磁化。

一旦螺母90被磁化,如图8中图示出的,螺母90可以被由于磁化引起的磁力吸引并附接到箱70的上壁71。在本实施例中,绝缘膜100布置在螺母90的在箱70侧的端面上,即,螺母90的凸缘部91的上表面。于是,在螺母90附接到箱70的上壁71的状态下,螺母90经由布置在凸缘部91的上表面上的绝缘膜100连接至箱70。结果,确保了螺母90相对于箱70的绝缘。

在螺母90未被磁化的情况下,例如,螺母90的位置通过重力而被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如图3中图示出的,螺母90可以与箱70的上壁71间隔开并且放置在支撑支架80上。支撑支架80布置在螺母90的车身侧。支撑支架80连接至接合到支撑构件20的箱体70并且能相对于车身传导。在本实施例中,绝缘膜100布置在主体部92的侧表面上和凸缘部91的下表面上,该下表面也作为螺母90在车身侧的端面。于是,在螺母90放置的状态下,层合在主体部92的侧表面上和凸缘部91的下表面(其作为螺母90在车身侧的端面)上的绝缘膜100抵接支撑支架80。结果,也确保了螺母90相对于车身的绝缘。

在螺母90附接到上壁71的状态下和螺母90放置在支撑支架80上的状态下,螺母90能够在通孔83A中移动。在本实施例中,绝缘膜100布置在主体部92的插入到通孔83A中的侧表面上。于是,主体部92的侧表面不接触支撑支架80,并且确保了螺母90相对于车身的绝缘。

于是,当在与箱-螺母60装配的车身上执行电沉积涂覆时,更加恰当地抑制了螺母90经由箱70、支撑支架80和车身的通电。由此,在电沉积涂覆期间没有涂膜产生在螺母90的外表面上,并且能够更加恰当地抑制由涂膜引起的螺母90至箱70、支撑支架80和车身的粘附。

(2)绝缘膜100的厚度被设定为15微米。一旦螺栓被紧固到箱-螺母60中的螺母90,螺母90的凸缘部91的上表面压靠着箱70并且绝缘膜100由螺母90和箱70夹在中间。在本实施例中,绝缘膜100具有相对小的厚度,并因此绝缘膜100很少影响紧固,并且能够保证与未布置绝缘膜100的情况下相同的紧固力。另外,即使当绝缘膜100开裂时,绝缘膜100也难以剥离,从而能够妨碍绝缘膜100的剥离。于是,可以更恰当地抑制由于箱-螺母60中的绝缘膜100的剥离导致的异常噪声产生。

(3)绝缘膜100覆盖螺母90的整个外表面,并因此螺母90相对于箱70和支撑支架80被可靠地绝缘。于是,能够更恰当地抑制由于电沉积涂覆导致的螺母90至箱70和支撑支架80的粘附。

(4)如图9中图示出的,螺母90的主体部92的底表面在长度方向(图9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L1比通孔83A在长度方向上的长度L3短,并且比通孔83A在短方向上的长度L4长。主体部92的底表面在短方向(图9中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L2比通孔83A在短方向上的长度L4短。于是,当螺母90的主体部92旋转时,主体部92的侧表面锁定到支撑支架80的内周表面,并且如由图9中的双点划线标示的,主体部92的旋转受到支撑支架80的限制。由此,当插入到箱-螺母60中的螺栓插入孔71A内的螺栓被紧固到螺母90时,对螺母90的旋转进行了限制,从而能够提高紧固操作性。

(5)根据上面的构造,突出部84形成在支撑支架80的支撑部83上并且螺母90的凸缘部91放置在突出部84上。于是,在螺母90的凸缘部91和支撑支架80的支撑部83之间形成了间隙。结果,当对彼此集成的地板面板10、支撑构件20、连接构件30和箱-螺母60执行电沉积涂覆时,涂料从箱-螺母60穿过螺母90和支撑支架80之间的间隙排出。由此,能够更恰当地抑制螺母90和支撑支架80之间的粘附。

上述实施例还能够以如下的修改的形式来实施。突出部84的形状和数量可以改变。另外,突出部84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而且,突出部84可以布置在螺母90的凸缘部91的下表面上而不被布置在支撑支架80的支撑部83上。当采用这种构造时,仍在螺母90的凸缘部91和支撑支架80的支撑部83之间形成了间隙。突出部84也可以省略。

主体部92不必连接至凸缘部91的中间部。主体部92的底表面和通孔83A也可以具有非长方形的形状。例如,主体部92的底表面的形状可以是多边形或椭圆而不是长方形。甚至在这种情况下,当主体部92旋转时,通过将通孔83A的形状设定成使得主体部92的侧表面锁定到支撑支架80的内周表面,也能够阻止主体部92的旋转。在替代构造中,主体部92的旋转可以通过将除了内周表面的构成支撑支架80的通孔83A之外的部分锁定到主体部92的侧表面来阻止。

主体部92的止动结构也能够省略。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采用主体部92的底表面具有圆形形状并且通孔83A具有圆形形状的构造作为实例。

支撑支架80也能够省略。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采用图10中图示出的构造作为实例。如图10中图示出的,箱-螺母300设置有箱310。箱310是金属箱并且具有四边形的板状上壁311,螺栓插入孔311A形成在该上壁311中。弯曲壁312连接至上壁311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左手侧的端部(图3中的左端部)。弯曲壁312从上壁311延伸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左手侧。弯曲壁312弯曲成使得其在左手侧的端部具有较低的位置。下壁313连接至弯曲壁312的下端,并且下壁313从弯曲壁312向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左手侧延伸。上壁311、弯曲壁312和下壁313在车辆的前后方向(图10中的深度方向)上的两端部通过一对面对壁314彼此连接。面对壁314的下端部在下壁313下方延伸。

箱310还具有侧壁315,该侧壁315将上壁311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右手侧的端部连接至面对壁314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右手侧的端部(图10中的右端部)。侧壁315和下壁313抵接支撑构件20的抵接壁21。面对壁314在抵接壁21下方延伸并且面对壁314的下端部覆盖支撑构件20的前壁22的外侧和支撑构件20的后壁23的外侧。面对壁314中的一个抵接前壁22并且面对壁314中的另一个抵接后壁23。面对壁314通过例如焊接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多个地方处接合至前壁22和后壁23。结果,箱310焊接到车身。

长方形的连通孔320形成在支撑构件20的抵接壁21中。连通孔320允许支撑构件20的内部区域和箱310的内部区域彼此连通。箱-螺母300还具有金属螺母330。螺母330具有凸缘部331和主体部332。凸缘部331布置在箱310的上壁311和支撑构件20的抵接壁21之间。主体部332连接至凸缘部331的中间部并且延伸到连通孔320中。凸缘部331形成为盘状。主体部332形成为长方体的形状。预定的间隙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和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形成在主体部332的侧表面和构成抵接壁21中的连通孔320的内周表面之间。于是,主体部332能够在连通孔320中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和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移动。螺纹孔333形成在螺母330中,并且螺纹孔333延伸穿过凸缘部331和主体部332。螺纹孔333形成在凸缘部331的中间和主体部332的中间。

凸缘部331的外径被设定成如下的长度:允许更恰当地抑制螺母330穿过螺栓插入孔311A的向上分离和螺母330穿过连通孔320的掉落。螺母330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比箱310的上壁311和支撑构件20的抵接壁21之间的距离长。于是,也更加恰当地抑制了螺母330整体上移动到箱310的上壁311和支撑构件20的抵接壁21之间的间隙中。覆盖螺母330的整个外表面的绝缘膜100层合在螺母330上。在螺母330容纳在箱310内的状态下,层合在螺母330的凸缘部331的下表面上的绝缘膜100抵接抵接壁21的上表面。

在上述的构造中,在螺母330被磁化并且附接到上壁311的情况下,如图11中图示出的,螺母330经由绝缘膜100连接至箱310,绝缘膜100布置在螺母330的在箱310侧的端面上,即,螺母330的凸缘部331的上表面。结果,确保了螺母330相对于箱310的绝缘。

在如图10中图示出的螺母330的位置被降低并且螺母330与箱310的上壁311隔离并放置在支撑构件20上的状态下,层合在主体部332的侧表面和凸缘部331的下表面上的绝缘膜100抵接支撑构件20,该下表面作为螺母330在支撑构件20侧的端面。于是,能够确保螺母330相对于车身的绝缘。

绝缘膜100还布置在主体部332的侧表面上,该侧表面构成螺母330在车身侧的端面。于是,主体部332不接触支撑支架80,并且即使当螺母330在螺母330附接到上壁311的状态下移动时,也确保了螺母330相对于车身的绝缘。于是,能够实现与(1)中相同的作用和效果。

根据上面的构造,螺母90、330的整个外表面由绝缘膜100覆盖。除了该构造之外,螺母90、330的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由绝缘膜100覆盖。换句话说,螺母90、330中的螺纹孔93、333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由绝缘膜100覆盖。

螺母90、330的外表面也可以由绝缘膜100部分地覆盖。换句话说,绝缘膜100可以布置在螺母90、330的在箱70、310侧的端面上以及螺母90、330的在车身侧的端面上,绝缘膜100不布置在不太可能抵接箱70、310和车身的端面(其实例包括凸缘部91、331的侧面以及主体部92、332的底表面)上。

螺母90、330的构造不局限于上述的构造。例如,也可以采用图12和图13中图示出的构造。如图12中图示出的,箱-螺母400设置有箱410。该箱410类似于上述的箱70的构造,并因此通过用于表示与箱410和箱70的共同部分的相同附图标记将省略其详细描述。螺母420容纳在箱410中。螺母420形成为长方体的形状。螺纹孔421形成在螺母420的中央处。支撑壁430布置在支撑构件20中,并且支撑壁430连接至抵接壁21的上表面并且建立在箱410的上壁71侧。一对长侧壁430A和一对短侧壁430B构成支撑壁430。该长侧壁430A在车辆的宽度方向(图12中的左右方向)上彼此面对。该短侧壁430B将长侧壁430A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两端彼此连接。长侧壁430A的长度比短侧壁430B的长度长。换句话说,支撑壁430具有长方形的框架形状,使得车辆的前后方向(图12中的深度方向)为其长度方向,并且使得车辆的宽度方向为其短方向,车辆的前后方向为长侧壁430A的延伸方向,车辆的宽度方向为短侧壁430B的延伸方向。

螺母420布置在支撑壁430的内部区域中,使得螺母420的底表面的长度方向与支撑壁430的长度方向相同。螺母420的侧表面与支撑壁430的内周表面间隔开。于是,螺母420在支撑壁430的内部区域中能够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和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移动。支撑壁430的长侧壁430A的长度和支撑壁430的短侧壁430B的长度被设定成使得当螺母420旋转时螺母420的侧表面锁定到支撑壁430的内周表面。换句话说,支撑壁430具有用于对螺母420止动的功能。螺母420的底表面比箱410中的螺栓插入孔71A宽。于是,更加恰当地抑制了螺母420穿过螺栓插入孔71A的向上分离。

覆盖螺母420的整个外表面的绝缘膜100层合在螺母420上,该整个外表面即为螺母420的上表面420A、底表面420B和侧表面420C。在螺母420的位置被降低并且螺母420与箱410的上壁71分离并且放置在支撑构件20的抵接壁21上的状态下,布置在底表面420B和侧表面420C上的绝缘膜100抵接车身,该底表面420B和侧表面420C作为螺母420的位于车身侧的端面。换句话说,层合在螺母420的底表面420B上的绝缘膜100抵接抵接壁21并且层合在螺母420的侧表面420C上的绝缘膜100抵接支撑壁430。于是,能够确保螺母420相对于车身的绝缘。

在上述的构造中,在螺母420被磁化并且附接到上壁71的情况下,螺母420经由绝缘膜100连接至箱410,绝缘膜100布置在螺母420的在箱410侧的端面上,即,螺母420的上表面420A。结果,确保了螺母420相对于箱410的绝缘。绝缘膜100层合在构成螺母420的在车身侧的端面的侧表面420C上,并因此螺母420的侧表面不接触支撑壁430,并且即使当螺母420在螺母420附接到上壁71的状态下移动时,也确保了螺母420相对于车身的绝缘。

于是,该构造还允许在螺母420容纳在箱410中的状态下确保螺母420相对于箱410和车身的绝缘。

如图13中图示出的,箱-螺母500设置有箱510。箱510是金属箱。箱510具有盘状的上壁511,螺栓插入孔511A形成在该上壁511中。圆柱形侧壁512连接至上壁511的周缘。向外径向延伸的凸缘513连接至侧壁512的下端。凸缘513抵接支撑构件20的抵接壁21。箱510通过例如使凸缘513和抵接壁21彼此焊接而与支撑构件20装配。

箱-螺母500还具有金属螺母520。螺母520形成为圆柱状。螺纹孔521形成在螺母520的中央处。螺母520的外径大于螺栓插入孔511A的外径,而小于侧壁512的内径。覆盖螺母520的整个外表面的绝缘膜100层合在螺母520上。在螺母520的位置被降低并且螺母520与箱510的上壁511间隔开且放置在支撑构件20的抵接壁21上的状态下,布置在螺母520的底表面上的绝缘膜100抵接抵接壁21,该底表面作为螺母520的位于车身侧的端面。于是,能够确保螺母520相对于车身的绝缘。

在螺母520被磁化并且附接到上壁511的情况下,螺母520经由绝缘膜100连接至箱510,绝缘膜100布置在螺母520的在箱510侧的端面上,即,螺母520的上表面。结果,确保了螺母520相对于箱510的绝缘。绝缘膜100还层合在构成螺母520的在箱510侧的端面的侧周面上,并因此螺母520的侧周面不接触侧壁512,并且即使当螺母520在螺母520附接到上壁511的状态下移动时,也确保了螺母520相对于箱510的绝缘。

于是,该构造还允许确保螺母520相对于箱510和车身的绝缘。尽管在上述构造中绝缘膜100的厚度被设定成15微米,绝缘膜100的厚度可以被设定为在5微米至40微米的范围内。另外,绝缘膜100的厚度可以小于5微米或大于40微米。

用于将绝缘膜100层合在螺母90、330、420、520上的方法不局限于阳离子电沉积涂覆。例如,可以替代地使用阴离子电沉积涂覆。另外,绝缘膜100可以通过除了电沉积涂覆之外的方法层合在螺母90、330、420、520上。

当对彼此集成的地板面板10、支撑构件20、连接构件30和箱-螺母60、300、400、500执行电沉积涂覆时使用的电沉积涂料可以具有绝缘特性。

在上述的实例中,箱-螺母60、300、400、500连接至布置在车辆的后部中的支撑构件20。然而,箱-螺母60、300、400、500还可以连接至布置在车辆的前部中的支撑构件20而不是连接构件30。

在上述的实例中,箱-螺母60、300、400、500被用于紧固到车辆的车身的车辆座椅的滑轨。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换句话说,类似于上述构造的构造可以应用到用于待紧固到车辆的车身的另一构件的箱-螺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