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盘式制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58735发布日期:2018-12-22 08:02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盘式制动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盘式制动器,其具备使用绕中心轴线的旋转力来对活塞赋予轴向的驱动力的加压单元。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盘式制动器。盘式制动器具备电动驻车制动器。在电动驻车制动器中,在活塞侧的第1摩擦垫形成有凸部。凸部在从活塞的中心轴线移位的位置上与活塞卡合。在这样的凸部的作用下,活塞的旋转被限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平7-2250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具备这样的驻车制动器机构的结构中,通常利用垫片的盘半径方向的两端的爪与垫卡定,为了限制活塞旋转,在配置于作用部侧的第1摩擦垫上形成有与活塞卡合的凸部,在垫片上设置有垫的凸部能够贯穿插入的贯穿插入孔,但由于在配置于反作用力爪侧的第2摩擦垫上未具备活塞的旋转限制机构,因此在第2摩擦垫被误组装到第1摩擦垫侧的情况下,活塞可能旋转。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使第1摩擦垫和第2摩擦垫共用,从而减少误组装的可能性,并且使摩擦垫本身通用,从而使产品管理容易。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面,提供一种车辆用盘式制动器,其具备:制动盘;第1摩擦垫和第2摩擦垫,它们隔着该制动盘相对置;卡钳体,其具备分别配置在该第1摩擦垫及第2摩擦垫的背面侧的缸孔及反作用力爪;活塞,其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所述缸孔嵌合,能够按压第1摩擦垫;以及加压单元,其能够对所述活塞加压,所述活塞侧的第1摩擦垫在除所述活塞的中心轴线之外的活塞抵接部处具备至少一个凸部,所述活塞具备能够与所述凸部卡合的卡合孔,所述反作用力爪侧的第2摩擦垫隔着所述制动盘与所述活塞侧的第1摩擦垫相对称地具备凸部。

根据第2方面,在第1方面的结构的基础上,车辆用盘式制动器具备在所述活塞侧的第1摩擦垫及反作用力爪侧的第2摩擦垫的背板上安装的垫板,所述垫板具备能够贯穿插入所述凸部的贯穿插入孔。

根据第3方面,在第2方面的结构的基础上,所述贯穿插入孔由沿着连结所述凸部与活塞的中心轴线而成的直线伸长的长孔形成,该长孔的短轴方向的内径是与贯穿插入该长孔的所述凸部的外形大致相同的长度。

发明效果

根据第1方面,用凸部实现了活塞止转,同时在第2摩擦垫侧也与第1摩擦垫同样地设置凸部,由此能够使摩擦垫共用。

根据第2方面,在安装了垫片的情况下,通过设置凸部能够贯穿插入的贯穿插入孔,垫片止转。

根据第3方面,通过将贯穿插入孔设为沿着连结所述凸部与活塞的中心轴线而成的直线伸长的长孔,能够在长孔的长度方向上毫无困难地吸收摩擦垫与垫板的尺寸公差。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盘式制动器的俯视图。(第1实施方式)

图2是用包含活塞的中心轴线且与制动盘的切线方向平行的平面剖切后的剖视图。(第1实施方式)

图3是沿着图1的3-3线的剖视图。(第1实施方式)

图4是沿着图1的4-4线的剖视图。(第1实施方式)

图5是第1及第2摩擦垫和第1及第2垫板的分解立体图。(第1实施方式)

图6是沿着图1的6-6线的剖视图。(第1实施方式)

标号说明

11:车辆用盘式制动器;

12:制动盘;

13a:第1摩擦垫;

13b:第2摩擦垫;

15:卡钳体;

19:反作用力爪;

25:活塞;

28a:背板;

28b:背板;

29a:第1垫板(垫板);

29b:第2垫板(垫板);

31:缸孔;

43:构成加压单元的电动马达;

44:构成加压单元的运动转换机构;

57:第3贯穿插入孔(贯穿插入孔);

59:中心线;

62a:第1凸部(凸部);

64:第2凸部(凸部);

px:中心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概略地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盘式制动器11。车辆用盘式制动器11具备:制动盘12,其与车轮(未图示)的轮子一体地绕车轴的轴心xl旋转;以及支架14,其支承分别与制动盘12的盘面相向的第1摩擦垫13a和第2摩擦垫13b。支架14固定于车体侧。

卡钳体15借助螺栓,经由与车轴的轴心xl平行地延伸的一对滑动销16a、16b与支架14连结。在支架14上形成有销孔17(仅图示一个),销孔17一边引导滑动销16a、16b的轴向移动,一边容纳滑动销16a、16b。滑动销16a、16b能够滑动,由此卡钳体15被固定为能够与车轴的轴心xl平行地相对于支架14滑动。

卡钳体15具备配置在滑动销16a、16b彼此之间的空间内的作用部18及反作用力爪19。作用部18经由滑动销16a、16b,利用螺栓21以能够分离的方式固定。作用部18配置在第1摩擦垫13a的背后。反作用力爪19配置在第2摩擦垫13b的背后。反作用力爪19通过向与车轴的轴心xl平行的方向跨越制动盘12的边缘的桥部22而与作用部18连接。在桥部22划分出检查窗口23。当检查第1摩擦垫13a及第2摩擦垫13b的磨损状况等时,能够从检查窗口23看见第1摩擦垫13a及第2摩擦垫13b。

在卡钳体15上连结有电动致动器41,电动致动器41相对于制动盘12生成第1摩擦垫13a及第2摩擦垫13b的按压力。配置在第1摩擦垫13a的背后的活塞25朝向制动盘12的盘面对第1摩擦垫13a作用按压力。

如图2所示,第1摩擦垫13a具备:衬片27a,其与制动盘12的盘面接触;以及金属制的背板28a,其对衬片27a进行支撑。第2摩擦垫13b同样地具备:衬片27b,其与制动盘12的盘面接触;以及金属制的背板28b,其对衬片27b进行支撑。在第1摩擦垫13a及第2摩擦垫13b的背板28a、28b上分别重叠有第1垫板29a及第2垫板29b。如后述那样,第1垫板29a及第2垫板29b弹性地安装于摩擦垫13a、13b的背板28a、28b。

活塞25收纳在形成于作用部18的缸孔31内。当活塞25沿轴向前进时,第1摩擦垫13a被按压到制动盘12的盘面。在其反作用力下,卡钳体15移位,卡钳体15的反作用力爪19将第2摩擦垫13b按压到制动盘12的盘面。从而制动盘12被夹在第1摩擦垫13a与第2摩擦垫13b之间。活塞25的前方向推动力产生第1摩擦垫13a及第2摩擦垫13b的制动力。

如图3所示,在制动盘12的周向上,在背板28a、28b的两侧,在支架14上划分出支承槽32。背板28a、28b的两端借助导板33嵌入支承槽32内。支承槽32与车轴的轴心xl平行地引导背板28a、28b移动。支承槽32阻止背板28a、28b沿制动盘12的周向移位。

如图4所示,在活塞25的内侧与缸孔31的底壁之间划分出液压室34。在作用部18划分出向液压室34导入液压的液压口35。主缸(未图示)的输出口经由液压导管36与液压口35连接。从而液压从主缸被导入液压室34。活塞25从主缸接受液压,从而前进。在缸孔31的内表面安装有与活塞25的外周面接触的环状的活塞密封件37。在缸孔31的开口端与活塞25之间安装有环状的防尘罩38。

电动致动器41的动作轴42与活塞25连结。电动致动器41驱动动作轴42绕轴心旋转。电动马达43经由减速机构(未图示)与动作轴42连结。电动马达43随着通电而发挥旋转驱动力。在活塞25与动作轴42之间连结有运动转换机构44。运动转换机构44将动作轴42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活塞25的直线运动。当驻车制动杆用的开关被操作时,电动马达43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动作轴42,活塞25随着动作轴42的旋转而前进。

运动转换机构44具备:外螺纹槽45,其刻在动作轴42的外周面;螺母部件47,其具有与该外螺纹槽45啮合的内螺纹46;以及卡槽48组,其引导螺母部件47的轴向移动。螺母部件47在前端从背后与活塞25对接。在螺母部件47的前端,与活塞25同轴地具有四棱柱的外表面。四棱柱的棱线47a嵌入各个卡槽48。对应于这样的嵌合,螺母部件47相对于活塞25沿轴向滑动,但螺母部件47相对于活塞25绕中心轴的相对旋转被阻止。电动马达43、动作轴42以及运动转换机构44确立加压单元,该加压单元使用绕动作轴42的中心轴线px的旋转力,向活塞25赋予轴向的驱动力。动作轴42的中心轴线px与活塞25的中心轴线一致。

如图5所示,第1垫板29a具备与第1摩擦垫13a的背板28a重叠的板状的主体51。在主体51的上缘弯折形成有上爪52a。在主体51的下缘弯折形成有一对下爪52b。在上爪52a与下爪52b之间弹性地夹着背板28a。从而第1垫板29a支承于背板28a。同样地,第2垫板29b具备板状的主体53和上爪54a及下爪54b。

在第1垫板29a的主体51上贯穿有作为插入孔的第1贯穿插入孔55a。第1贯穿插入孔55a限定出具有与中心轴线px平行的中心轴线的圆板形状的空间。第1贯穿插入孔55a的中心轴线例如设定在包含活塞25的中心轴线px及车轴的轴心xl的假想平面内。第1贯穿插入孔55a在活塞25的投影于第1垫板29a的投影像56内沿着其轮廓配置。投影像56按照与中心轴线px平行地进行平行移动的活塞25的轮廓线描绘即可。从而第1贯穿插入孔55a位于从活塞25的中心轴线px移位后的位置。第1垫板29a例如由一块金属板冲压成型即可。

在第1垫板29a的主体51上还贯穿有作为插入孔的一对第2贯穿插入孔55b。第2贯穿插入孔55b配置在最远离活塞25的中心轴线px的位置。第2贯穿插入孔55b位于在活塞25的径向上比作用部18靠外侧的位置即可。

同样地,在第2垫板29b的主体53上贯穿有作为插入孔的第3贯穿插入孔57。第3贯穿插入孔57与第2摩擦垫13b的背板28b的轮廓之间的位置关系反映了第1垫板29a的第1贯穿插入孔55a与第1摩擦垫13a的背板28a的轮廓之间的位置关系。因此,第3贯穿插入孔57在活塞25的投影于第2垫板29b的投影像58内沿着其轮廓配置。投影像58按照与中心轴线px平行地进行平行移动的活塞25的轮廓线描绘即可。第3贯穿插入孔57形成为在包含活塞25的中心轴线px的假想平面内具有中心线59并沿着该中心线59伸长的长孔。在此,假想平面包含中心轴线px及车轴的轴心xl。长孔按照与假想平面平行地进行线性移动的第1贯穿插入孔55a的轨迹进行模仿即可。第2垫板29b例如由一块金属板冲压成型。

第1摩擦垫13a在除活塞25的中心轴线px之外的活塞抵接部处具备至少一个第1凸部62a,并具备从背板28a垂直地突出的插入凸部62b。第1凸部62a由具有与活塞25的中心轴线px平行的轴心的小轴形成。第1凸部62a插入第1垫板29a的第1贯穿插入孔55a,并贯通第1垫板29a。从而第1凸部62a按照模仿第1贯穿插入孔55a的轮廓的边缘与第1垫板29a卡合。第1凸部62a从第1垫板29a的背面突出。

插入凸部62b由具有与活塞25的中心轴线px平行的轴心的小轴形成。插入凸部62b插入第1垫板29a的第2贯穿插入孔55b。插入凸部62b与活塞25的投影于第1摩擦垫13a的背板28a上的投影像63之间的位置关系反映了第2贯穿插入孔55b与投影像56之间的位置关系。投影像63按照与中心轴线px平行地进行平行移动的活塞25的轮廓线描绘即可。

第2摩擦垫13b隔着制动盘12与第1摩擦垫13a相对称地具备第2凸部64。第2凸部64由具有与活塞25的中心轴线px平行的轴心的小轴形成。第2凸部64插入第2垫板29b的第3贯穿插入孔57,并贯通第2垫板29b。从而第2凸部64按照模仿第3贯穿插入孔57的轮廓的边缘与第2垫板29b卡合。第2凸部64从第2垫板29b的背面突出。

如图6所示,在活塞25的端面,与第1凸部62a对应地形成有卡合孔65。第1凸部62a配置在从活塞25的中心轴线px移位后的位置。当活塞25绕中心轴线px旋转时,第1凸部62a与活塞25卡合。因此,第1凸部62a阻止活塞25绕中心轴线px旋转。卡合孔65在活塞25的外周面敞开。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当车辆行驶时,实施制动操作,则制动液压从主缸被导入液压室34。当液压室34的液压提高时,活塞25前进。当活塞25前进时,第1摩擦垫13a被按压到制动盘12的盘面。在其反作用力下,卡钳体15移位,卡钳体15的反作用力爪19将第2摩擦垫13b按压到制动盘12的盘面。从而制动盘12被夹在第1摩擦垫13a与第2摩擦垫13b之间,产生制动力。

此外,例如当驻车制动杆用的开关被操作时,电力被供给到电动致动器41。电动马达43根据电力而发挥旋转驱动力。电动马达43的旋转力在运动转换机构44的作用下转换为对活塞25的前进驱动力。从而活塞25前进,进行驻车制动。

例如当更换第1摩擦垫13a及第2摩擦垫13b时,从支架14拆卸。此时,即使第2摩擦垫13b被误组装到作用部18,由于第1凸部62a与第2凸部64隔着制动盘12相对称地形成,第2摩擦垫13b上的第2凸部64反映了第1摩擦垫13a的轮廓与第1凸部62a之间的位置关系,因此第2凸部64能够进入活塞25的卡合孔65。在第2凸部64的作用下,第2摩擦垫13b与活塞25绕活塞25的中心轴线px彼此连结。在这样的第2凸部64的作用下,活塞25的旋转被限制。动作轴42的旋转借助外螺纹槽45和内螺纹46可靠地转换为螺母部件47的轴向移位。在驻车制动状态下,可靠地确保了制动力。用第2凸部64实现了活塞止转,并且通过第1摩擦垫13a及第2摩擦垫13b能够使各零件通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第1摩擦垫13a组装于作用部18时,根据第1凸部62a与第1贯穿插入孔55a的卡合、以及插入凸部62b与第2贯穿插入孔55b的卡合,在第1摩擦垫13a与第1垫板29a之间限制了相对移位。在另一方面,当第2摩擦垫13b代替第1摩擦垫13a被误组装于作用部18时,第2凸部64贯通第2垫板29b而与活塞25卡合。在第3贯穿插入孔57的作用下,在第2摩擦垫13b与第2垫板29b之间限制了相对移位。贯穿插入孔55a、55b、57使得第1及第2垫板29a、29b止转。

此处,第3贯穿插入孔57形成为沿着连结第1凸部62a与活塞25的中心轴线px而成的直线伸长的长孔(此处,是在包含活塞25的中心轴线px的假想平面内具有中心线59且沿着该中心线59伸长的长孔)。第2垫板29b以长孔容纳第2凸部64。因此,在长孔的长度方向上,能够毫无困难地吸收摩擦垫13a、13b与垫板29a、29b的尺寸公差。此处,随着围绕活塞25的中心轴线px在周向上长孔的大小越来越缩小,第2垫板29b与第2摩擦垫13b的相对移位被抑制在最小限度,另一方面,在活塞25的径向上,位置偏差和尺寸偏差的允许范围扩大,能够有利于提高产率和使组装作业容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