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变速机的控制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291352阅读:来源:国知局
等而横切升档变速线时,产生升档变速请求。
[0073]此外,由车速传感器22来检测车速VSP。另外,基于由加速踏板开度传感器23检测出的加速踏板开度APO或者由制动器行程传感器24检测出的制动器行程量BST来计算请求马达扭矩。
[0074]在步骤SI中判断为存在升档变速请求之后,在步骤S2中,开始执行升档变速控制,然后进入步骤S3。
[0075]通过该升档变速控制开始进行使卡合离合器83从接合变为分离、使摩擦离合器93从分离变为接合的切换控制。
[0076]在步骤S2中判断为开始进行升档变速控制之后,在步骤S3中,判断是否产生了用于使卡合离合器83接合的向低档位进行降档变速的降档变速请求(第二变速请求)。在“是”(存在降档变速请求)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在“否”(不存在降档变速请求)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5。
[0077]在此,在变速控制器21中使用的变速对应图(图5)中,在由车速VSP和请求马达扭矩决定的运转点例如由于驾驶员踩下加速踏板等而横切降档变速线时,产生降档变速请求。
[0078]在步骤S3中判断为存在降档变速请求之后,在步骤S4中,判断在产生降档变速请求的时间点是否开始对卡合离合器83的连接套筒86向分离侧进行行程驱动。在“是”(存在滑动行程)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5,在“否”(不存在滑动行程)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6。
[0079]在此,所谓“连接套筒的行程驱动”,是指利通过用第一电动致动器41对连接套筒86向分离位置进行推压来使滑动位置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如果连接套筒86的位置从卡合离合器83的接合位置向分离位置移动,则判断为开始进行行程驱动。
[0080]在步骤S3中判断为不存在降档变速请求或者在步骤S4中判断为存在滑动行程之后,在步骤S5中,设为卡合离合器83的分离动作开始,忽略在步骤S3中进行判断后输出的降档变速请求,而继续执行在步骤S2中开始的升档变速控制,在该升档变速控制结束之后,进入结束步骤。
[0081]此外,在升档变速控制结束的时间点,如果根据运转点在变速对应图上的位置等能够判断为产生了降档变速请求,则立即执行降档变速控制。
[0082]在步骤S4中判断为不存在滑动行程之后,在步骤S6中,设卡合离合器83的分离动作尚未开始,中断在步骤S2中开始的升档变速控制,执行基于作为新的变速请求的降档变速请求的降档变速控制。然后,在该降档变速控制结束之后,进入结束步骤。
[0083]接着,对作用进行说明。
[0084]将实施例1的自动变速机的控制装置的作用分为“通常的变速控制作用”、“在升档变速中产生了降档变速请求时继续进行升档变速的作用”、“在升档变速中产生了降档变速请求时执行降档变速的作用”来进行说明。
[0085][通常的变速控制作用]
[0086]变速控制器21被输入来自车速传感器22的车速、来自加速踏板开度传感器23的加速踏板开度APO以及来自制动器行程传感器24的制动器行程量BST。然后,基于这些输入信息和图5所例示的变速对应图,如下所述那样进行自动变速机3的变速控制。
[0087]在图5的变速对应图中,粗实线表示将各车速下的电动发电机MG的最大马达驱动扭矩值连结起来得到的最大马达驱动扭矩线和将各车速下的电动发电机MG的最大马达再生扭矩值连结起来得到的最大马达再生扭矩线,由这些线围成的区域是实际应用可能区域。
[0088]在该实际应用可能区域内,考虑自动变速机3的变速机损耗和电动发电机MG的马达损耗来设定用点划线表示的升档线(低一高)和用虚线表示的降档线(高一低)。此外,升档线(低一高)设定在比降档线(高一低)靠近高车速侧与滞后相应的距离的位置处。
[0089]而且,在变速控制器21中,在进行加速踏板被踩着的驱动行驶时,由请求马达驱动扭矩和车速VSP来决定运转点,该请求马达驱动扭矩是根据加速踏板开度APO求出的请求马达扭矩。另一方面,在进行制动踏板16被踩着的制动时,由请求马达再生扭矩和车速VSP来决定运转点,该请求马达再生扭矩是根据制动器行程量BST求出的请求马达扭矩。当决定运转点时,在图5的变速对应图中,根据运转点是存在于低侧变速级区域还是存在于高侧变速级区域来求出适合于当前的运转状态的目标变速级(低档位或者高档位)。
[0090]接着,如果所求出的目标变速级是低档位,则使得成为将卡合离合器83设为卡合接合状态、将摩擦离合器93设为分离状态的选择了低档位的状态。另外,如果所求出的目标变速级是高档位,则使得成为将摩擦离合器93设为摩擦接合状态、将卡合离合器83设为分离状态的选择了高档位的状态。
[0091]并且,在选择了低档位的状态的情况下,当实际应用可能区域内的运转点横切升档线(低一高)而进入高侧变速级区域时,将目标变速级切换为高档位。另一方面,在选择了高档位的状态的情况下,当实际应用可能区域内的运转点横切降档线(高一低)而进入低侧变速级区域时,将目标变速级切换为低档位。
[0092]然后,通过切换目标变速级来输出升档变速请求或者降档变速请求,执行基于变速请求的变速控制(升档变速控制或者降档变速控制)。
[0093]在通常变速控制中,通过进行将卡合接合状态的卡合离合器83分离、将分离状态的摩擦离合器93摩擦接合的切换变速,来进行用于使自动变速机3从低档位转变为高档位的升档变速控制。另一方面,通过进行将分离状态的卡合离合器83卡合接合、将摩擦接合状态的摩擦离合器93分离的切换变速,来进行用于使自动变速机3从高档位转变为低档位的降档变速控制。
[0094][在升档变速中产生了降档变速请求时继续进行升档变速的作用]
[0095]图6是表示在实施例1的控制装置中即使在I — 2变速控制中存在2 — I变速请求也仍继续进行I — 2变速时的自动变速机输出转速、自动变速机输出扭矩、马达转速、马达扭矩、卡合离合器传递扭矩、摩擦离合器传递扭矩、卡合离合器套筒位置、摩擦离合器滑动件位置的各特性的时序图。下面,基于图6来说明在升档变速中产生了降档变速请求时继续进行升档变速的作用。
[0096]在图6所示的时序图中的时刻tl,在选择了低档位的状态下的行驶中,实际应用可能区域内的运转点横切升档线(低一高)而进入高侧变速级区域,由此输出升档变速请求(第一变速请求)。
[0097]由此,在图4所示的流程图中,进入步骤SI —步骤S2,开始执行升档变速控制,首先,通过第二电动致动器42对作为接合侧元件的摩擦离合器93的滑动件96进行驱动来使滑动件96滑动。也就是说,滑动件96从分离位置逐渐向接合位置移动。
[0098]当在时刻t2滑动件96的滑动结束时,摩擦离合器93的传递扭矩开始增加,并且对电动发电机MG进行扭矩控制来增加作为向自动变速机3输入的输入扭矩的马达扭矩。在此,由于作为分离侧元件的卡合离合器83的传递扭矩是向自动变速机3输入的输入扭矩(马达扭矩)与摩擦离合器93的传递扭矩之差,因此卡合离合器83的传递扭矩逐渐减少。
[0099]然后,在增加摩擦离合器93的传递扭矩的中途的时刻t3输出用于使卡合离合器83分离的分离指令。此外,该分离指令从变速控制器21经由第一位置伺服控制器51被输出到第一电动致动器41。另外,根据同向自动变速机3输入的输入扭矩(马达扭矩)与摩擦离合器93的传递扭矩一致的定时同时地、卡合离合器83的连接套筒86到达分离位置的时间(时刻t5)进行逆运算来求出该分离指令。
[0100]在时刻t4,卡合离合器83的连接套筒86开始从接合位置向分离位置移动。由此,进行了连接套筒86的行程驱动,因此判断为卡合离合器83开始进行分离动作。
[0101]之后,在时刻ta,运转点横切降档线(高一低)而进入低侧变速级区域,由此输出降档变速请求(第二变速请求)。然而,在该时刻ta的时间点,已经对连接套筒86进行了行程驱动且判断为卡合离合器83的分离动作已开始(时刻t4)。
[0102]因此,在图4的流程图中,进入步骤S3 —步骤S4 —步骤S5,继续进行升档变速控制。
[0103]即,卡合离合器83的分离动作继续进行,在时刻t5,连接套筒86到达分离位置,卡合离合器83完全分离。由此,马达扭矩与摩擦离合器传递扭矩一致,卡合离合器传递扭矩变为零。然后,电动发电机MG转速控制开始。此外,此时,摩擦离合器93的滑动件96停止在摩擦离合器93维持滑动接合状态的位置。
[0104]如果在时刻t6马达转速与升档变速后的目标转速一致,则将摩擦离合器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