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脂加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0928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脂加料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脂加料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自动化组装中经常使用粘黏剂、润滑剂、涂覆剂等,其中有部分是油脂;油脂具有粘稠高、气泡多和不易流动的特点,这样,很难将油脂从原材料包装容器内输送到控制管路内;目前,通常使用增压泵来提高输送液压,从而将高粘稠不易流动的油脂输送到控制管路,从而完成加料。

然而在使用上述增压泵进行油脂加料时,存在如下缺点:首先,增压泵利用大面积活塞的低气压产生小面积活塞的高液压原理,将高粘度不易流动的油脂挤压到控制管路内,要实现高液压,活塞端面比例悬殊(30比1以上),从而使得增压泵体积很大、占用大量空间。其次,气缸下压带动压料盘将容器内高粘度油脂推向泵口,压料盘需要和高粘度介质贴合,在贴合过程中需要将排气口打开,介质会随着排气口而溢出,浪费原料,严重时甚至造成污染;由于压料盘也有一定厚度,压到桶底便无法下压,导致桶底的油脂也无法压出,从而残留部分原料,造成浪费。而且,压料盘在活塞杆上下往返运动过程中,活塞杆行程开始和结束阶段往管路输送油脂量存在量差,管路内的液压在一个行程内有剧烈波动,容易引起空包,尤其是随着包装内油脂输送耗尽,需要停机更换新的油脂包装时,输送管路内的油脂停止输送,则会导致在输送管路内产生大空包,造成吐出空断。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油脂加料装置解决上述技术存在的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脂加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脂加料装置,该装置包括桶体、电动机、输油管、增压泵和拨料片,其中:

所述增压泵设置在所述桶体的空腔内、且位于所述桶体的底面上;

所述增压泵包括缸体,所述缸体包括活塞腔和输出油路;所述缸体一端的外壁上设置有进油孔,所述进油孔与所述活塞腔相连通;所述缸体另一端与输油管相连接、能够绕所述输油管转动,且所述输出油路与输油管管路相通;

所述增压泵还包括活塞,所述活塞设置于所述活塞腔内,并与电动机的传动轴相连接;所述活塞的一端伸入所述输出油路内,所述活塞内的输入油路上设置有单向阀、且与输出油路管路相通;活塞另一端端面上设置穿孔板,所述穿孔板位于输入油路的起始位置;

所述拨料片通过传动块设置于增压泵的上方;所述传动块的一端与所述拨料片的中心轴固定连接、另一端活动设置在缸体外壁上且能够相对于缸体转动。

可选地,所述油脂加料装置还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包括转盘安装座和输油管安装座;所述输油管套设于所述输油管安装座上;

转盘,所述转盘套设于所述转盘安装座上,所述转盘通过设置在转盘上端面转轴与活塞相连接,所述转盘的下端面与电动机的传动轴相连接;所述转轴设置于所述转盘的边缘。

可选地,所述活塞包括第一活塞体和第二活塞体,所述第一活塞体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活塞体的直径;

所述输入油路的起始位置位于所述第一活塞体的端面上,且所述第一活塞体上还设置有连接孔,所述缸体的底部还设置有动作孔,且所述转轴能够在所述动作孔转动;所述转轴穿过所述动作孔伸入到所述连接孔内,用于连接第一活塞体与转盘;

所述第二活塞体与输出油路匹配套接。

可选地,所述转盘偏心设置。

可选地,所述穿孔板包括多个均匀排布的通孔,且所述通孔的形状包括圆形、方形、三角形和六边形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可选地,所述穿孔板包括第一穿孔板和第二穿孔板,其中:

所述第一穿孔板和第二穿孔板沿油脂的进入方向依次设置在输入油路的起始位置;

所述第一穿孔板的通孔孔径小于第二穿孔板的通孔孔径。

可选地,所述拨料片的形状包括十字形、一字形和三叉形中的任意一种;所述拨料片还包括水平部和弯折部,且所述弯折部与水平部之间存在角度。

可选的,所述油脂加料装置还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输油管内。

可选地,所述油脂加料装置还包括蓄能器,所述蓄能器设置于全部或部分的所述进油孔上。

可选的,所述桶体内壁上还设置有液位报警器,所述液位报警器设置于增压泵的上方、与所述增压泵存在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油脂加料装置,包括桶体、电动机、输油管、增压泵和拨料片;其中,所述增压泵设置在所述桶体的空腔内、且位于所述桶体的底面上;所述增压泵包括缸体,所述缸体包括活塞腔和输出油路;所述缸体一端的外壁上设置有进油孔,所述进油孔与所述活塞腔相连通;所述缸体另一端与输油管相连接、能够绕所述输油管转动,且所述输出油路与输油管管路相通;所述增压泵还包括活塞,所述活塞设置于所述活塞腔内,并与电动机的传动轴相连接;所述活塞的一端伸入所述输出油路内,所述活塞内的输入油路上设置有单向阀、且与输出油路管路相通;活塞另一端端面上设置穿孔板,所述穿孔板位于输入油路的起始位置;所述拨料片通过传动块设置于增压泵的上方;所述传动块的一端与所述拨料片的中心轴固定连接、另一端活动设置在缸体外壁上且能够相对于缸体转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油脂加料装置通过内置在料桶内小端面压比的活塞杆水平往返运动,实现加料,增压泵外形尺寸小,加多少输送多少,不存在原料浪费污染;而且旋转式拨料片和穿孔板有效去除了油脂气泡,防止空包;另外,通过液位报警器确保料桶内的介质在警戒液位上,以及压力传感器、蓄能器共同作用保证持续不间断无波动输出。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油脂加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油脂加料装置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油脂加料装置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油脂加料装置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油脂加料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图1至图5的符号表示为:1-桶体,2-电动机,3-增压泵,31-缸体,311-活塞腔,312-输出油路,313-进油孔,314-封盖,315-动作孔,32-活塞,321-第一活塞体,3211-连接孔,322-第二活塞体,323-输入油路,324-单向阀,33-穿孔板,4-输油管,41-输油管套筒,42-输油管内管,5-拨料片,51-水平部,52-弯折部,6-底座,61-转盘安装座,62-输油管安装座,7-传动块,8-转盘,81-转轴,82-第一密封垫圈,83-第一密封垫圈,84-轴承,9-拨料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参见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油脂加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同时参见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油脂加料装置内部结构的俯视图,所述油脂加料装置包括桶体1、电动机2、增压泵3、输油管4和拨料片5;所述桶体1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电动机2可以设置在桶体1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增压泵3、输油管4和拨料片5通过底座6设置在桶体1的空腔中,且位于所述桶体1的底面上。

参见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油脂加料装置的剖视图,参见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油脂加料装置的侧视图,以及参见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油脂加料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其中,所述增压泵3包括缸体31、活塞32和穿孔板33。所述缸体31内设置有活塞腔311和输出油路312;所述缸体31一端的外壁上设置有进油孔313,所述进油孔313与所述活塞腔311相连通,桶体1内的油脂可以通过所述活塞腔311进入活塞腔311内,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所述进油孔313的设置数量不做限定,可以设置2-3个进油孔,且所述进油孔313可以设置于缸体31顶部或者中部的外壁上;所述缸体31的另一端与输油管4相连接,能够绕所述输油管4转动,所述输出油路312与输油管4管路相通,通过活塞32压出的油脂能够通过输出油路312进入到输油管4内,从而向外输送。另外,所述缸体31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也可以为可拆卸的结构;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缸体31还可以包括封盖314,所述封盖314设置于缸体31的一端端壁上,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旋紧在缸体31上,从而形成密封的活塞腔311;通过设置可拆卸的封盖314,可以方便对增压泵3进行检修等操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活塞32设置于所述活塞腔311内,并与电动机2的传动轴相连接;所述活塞32的一端伸入所述输出油路312内,所述活塞32内的输入油路323上设置有单向阀324、且与输出油路312管路相通。在一种具体实施情况下,所述活塞32进一步包括第一活塞体321和第二活塞体322;所述第一活塞体321和第二活塞体322均为圆柱形,且可以一体成型的方式制造;所述第一活塞体321和第二活塞体322内设置有相互连通的输入油路323,所述输入油路323的起始位置位于所述第一活塞体321的远离第二活塞体322的端面上。所述第二活塞体322的输入油路323内设置有单向阀32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单向阀324可以为单向进出球式单向阀,从而防止逆流。而且,为了实现对油脂的加压,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活塞体321的直径大于第二活塞体322。

在活塞32吸料的过程中,油脂中通常带有许多气泡,为了去除气泡防止空包,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于第一活塞体321的输入油路323的起始位置处还设置有穿孔板33。如图5所示,所述穿孔板33上设置有多个通孔331;其中,所述通孔331可以均匀分布或者不均匀分布,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不做限定;而且,所述通孔331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方形、三角形和六边形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为了增强气泡的去除效果,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穿孔板33还可以包括第一穿孔板和第二穿孔板;所述第一穿孔板和第二穿孔板沿油脂的进入方向依次设置在输入油路323的起始位置,且第一穿孔板的通孔孔径小于第二穿孔板的通孔孔径;这样,油脂首先经过第二穿孔板,油脂中的大气泡被第二穿孔板粗滤除,然后继续通过第一穿孔板,第一穿孔板进一步对通过的油脂中小气泡进行精细滤除,通过两道滤除能够有效提高气泡的出去效果,进一步防止空包。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施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油脂流速要求以及气泡去除需求,设置任意多个穿孔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所述底座6用于承载增压泵3、输油管4和拨料片5等部件。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底座6可以包括转盘安装座61和输油管安装座62。在输油管4的安装过程中,所述输油管4进一步包括输油管套筒41和输油管内管42,所述输油管套筒41可以设置于所述输油管安装座62上,输油管内管42穿过所述输油管安装座62伸入到所述输油管套筒41内,并通过螺栓旋紧的方式实现输油管套筒41和输油管内管42的相互连接,完成装配。在转盘8的装配过程中,所述转盘8可以穿过所述转盘安装座61设置于所述底座6上,所述转盘8的中轴上进一步可以设置第一密封垫圈82、第二密封垫圈83以及轴承84,转盘8的中轴可以通过相应的传动装置与电动机2的传动轴相连接,从而在电动机2的带动下转动。

为了实现活塞的水平来回运动,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活塞体321上还设置有连接孔3211,所述转盘8上也设置有转轴81;其中,所述连接孔3211可以为通孔或者盲孔,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不做限定;所述转轴81设置于所述转盘8的边缘。而且,所述缸体31的底部外壁上也设置有相应的动作孔315,这样,转轴81可以穿过缸体31的动作孔315套进所述连接孔3211内,实现活塞32与转盘8的连接,转盘8进一步带动活塞32运动。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转盘8的盘面相对于转盘8的中轴可以进行偏心设置,这样可以增大活塞32的自由程,从而提高加料效率。

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气泡的去除效果,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油脂加料装置还设置有拨料片5;所述拨料片5通过拨料底座9设置在底座6上,其中,所述拨料底座9可以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上,而且所述拨料底座9与增压泵3存在间距,且通过一高出增压泵3的平台将拨料片5进一步设置在增压泵3的上方;所述拨料片5的中心轴穿过所述平台上的安装孔与传动块7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传动块7的另一端活动设置在缸体31的外壁上,且所述传动块7能够相对于所述缸体31转动。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拨料片5的形状包括十字形、一字形和三叉形中的任意一种;所述拨料片5还可以包括水平部51和弯折部52,且所述弯折部52与水平部51之间存在角度,这样,在拨料片5对桶体1内的油脂进行搅拌时,能够提高搅拌的均匀性,而且进一步将油脂中的气泡破坏去除。

在一示例性实施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油脂加料装置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输油管4内,通过设置压力传感器能够根据管道内的压力控制电动机2的转速,从而控制增压泵3的进料量,实现动态精确供料。在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油脂加料装置还包括蓄能器,所述蓄能器设置于全部或部分的所述进油孔313上,这样内置的蓄能器将多余的液压存储起来,来补偿因电动机停止时管路内液压下降。在又一个示例性实施中,所述油脂加料装置还包括液位报警器,所述液位报警器设置于增压泵3的上方、与所述增压泵4存在距离;这样,当桶体1内的液位低于警戒工作液位时,液位报警器发生报警提示,提醒使用者添加料桶体的原料,在添加原料时,增压泵3照常输出,从而防止在工作过程中,由于添料不及时而导致的空包。

在上述油脂加料机的使用过程中,桶体1内填充有油脂,启动电动机2,电动机2带动转盘8旋转;转盘8旋转一周,则转轴81带动活塞32从活塞腔311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随着活塞32的在活塞腔311内的来回移动,油脂被吸入活塞腔311内;并且缸体31也在转盘8的作用力以输油管4为中心进行来回摆动,传动块7进一步在缸体31的带动下进行摆动,由于传动块7的一端与拨料片5的中心轴固定连接,这样拨料片5在传动块7的带动下也进行来回旋转,从而将桶体1内的油脂充分搅拌,去除气泡;被吸入活塞腔311的油脂经过穿孔板33进行进一步过滤,从而有效去除油脂气泡,防止空包。

由上述实施例的描述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油脂加料装置,包括桶体1、电动机2、输油管4、增压泵3和拨料片5;其中,所述增压泵3设置在所述桶体1的空腔内、且位于所述桶体1的底面上;所述增压泵3包括缸体31,所述缸体31包括活塞腔311和输出油路312;所述缸体31一端的外壁上设置有进油孔313,所述进油孔313与所述活塞腔311相连通;所述缸体31另一端与输油管4相连接、能够绕所述输油管4转动,且所述输出油路312与输油管4管路相通;所述增压泵3还包括活塞32,所述活塞32设置于所述活塞腔311内,并与电动机2的传动轴相连接;所述活塞32的一端伸入所述输出油路312内,所述活塞32内的输入油路323上设置有单向阀324、且与输出油路312管路相通;活塞32另一端端面上设置穿孔板33,所述穿孔板33位于输入油路323的起始位置;所述拨料片5通过传动块设置于增压泵3的上方;所述传动块7的一端与所述拨料片5的中心轴固定连接、另一端活动设置在缸体31外壁上且能够相对于缸体31转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油脂加料装置通过内置在料桶内小端面压比的活塞杆水平往返运动,实现加料,增压泵外形尺寸小,加多少输送多少,不存在原料浪费污染;而且旋转式拨料片和穿孔板有效去除了油脂气泡,防止空包;另外,通过液位报警器确保料桶内的介质在警戒液位上,以及压力传感器、蓄能器共同作用保证持续不间断无波动输出。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实用新型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实用新型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