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灌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47780发布日期:2018-12-21 19:37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灌装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灌装机。



背景技术:

自动灌装机采用自动走瓶自动灌装,灌装精度高,跟据不同规格的瓶子可任意调灌装量及瓶大小,可配自动流水线,使产品在使用操作、精度误差、装机调整、设备清洗、维护保养等方面更加简单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灌装机,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灌装机,包括机体、灌装头、电机、支架,所述机体上设有螺钉安装的电机,电机通过连接杆与灌装头连接,在电机的作用下灌装头能进行上下移动,PLC控制柜与电机连接,灌装头通过连通管与储液箱连接,储液箱位于机体的背面,所述灌装头上设有防溢罩,防溢罩粘结有L型连接管,L型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连接,第二连接管内粘结有永磁铁,L型连接管底部为铁质材料,所述第二连接管与充气囊连接,且充气囊上设有泄压阀,转动轴贯穿充气囊安装在支架的内侧,转动轴及充气囊能随灌装桶进行旋转,支架上开设有供灌装头通过的圆孔,所述支架通过连接件安装在机体上,支架的底部设有传送带,传送带的一侧设有用于放置灌装桶的收集箱。

优选的,所述传送带通过电机进行带动,且PLC控制柜控制传送带的转速。

优选的,所述防溢罩能对灌装桶进行密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通过电机带动灌装头上下移动,从而进行灌装处理,灌装过程中灌装桶内的空气通过L型连接管经第二连接管进入充气囊内,充气囊进入气体后从而对灌装桶进行加压固定,防止灌装桶在灌装过程中出现震动进而倾倒的情况,灌装完成后的灌装头上移从而使L型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分离,充气囊内的气压排出;防溢罩能防止灌装过程中灌装液体由灌装桶内溢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动灌装机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自动灌装机的支架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自动灌装机的支架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自动灌装机的L型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自动灌装机的L型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剖视图。

图中:1、灌装头,2、圆孔,3、支架,4、机体,5、电机,6、传送带,7、转动轴,8、充气囊,9、第二连接管,10、防溢罩,11、L型连接管,12、泄压阀,13、永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如图1-5所示,一种自动灌装机,包括机体4、灌装头1、电机5、支架3,所述机体4上设有螺钉安装的电机5,电机5通过连接杆与灌装头1连接,在电机5的作用下灌装头1能进行上下移动,PLC控制柜与电机5连接,灌装头1通过连通管与储液箱连接,储液箱位于机体4的背面,所述灌装头1上设有防溢罩10,防溢罩10粘结有L型连接管11,L型连接管11与第二连接管9连接,第二连接管9内粘结有永磁铁13,L型连接管11底部为铁质材料,所述第二连接管9与充气囊8连接,且充气囊8上设有泄压阀12,正常状态时第二连接管与L型连接管分离,L型连接管为软质伸缩材料制成,当灌装头下移时,在永磁铁的作用下L型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连接,转动轴7贯穿充气囊8安装在支架3的内侧,转动轴7及充气囊8能随灌装桶进行旋转,支架3上开设有供灌装头1通过的圆孔2,所述支架3通过连接件安装在机体4上,支架3的底部设有传送带6,传送带6的一侧设有用于放置灌装桶的收集箱,传送带通过电机进行带动,且PLC控制柜控制传送带的转速。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通过PLC控制柜控制传送带的传送速度,灌装头1将灌装液体由储液箱内抽出,通过灌装头1向灌装瓶内进行灌装操作,灌装过程中灌装桶内的空气通过L型连接管11经第二连接管9进入充气囊8内,充气囊8进入气体后从而对灌装桶进行加压固定,防止灌装桶在灌装过程中出现震动进而倾倒的情况,灌装完成后的灌装头上移从而使L型连接管11与第二连接管9分离,充气囊8内的气压排出,灌装完成后灌装桶经传送带6移动至收集箱内。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