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霉菌毒素检测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66784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霉菌毒素检测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试纸,特别是一种霉菌毒素检测棒。



背景技术:

霉菌毒素是一种由真菌产生的次级有毒代谢产物,普遍存在于饲料与食物中,主要通过食物供应环节对人体或动物产生伤害,包括引起普通的炎症反应如肠胃病,改变巨噬细胞表型及DNA的损伤,甚至高度致癌性,并且会对人体或动物的生殖系统造成伤害,对儿童生长发育会有严重影响。霉菌毒素污染范围较广,可以是农作物如小麦、玉米,也可以是鲜活水产品,亦或者是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的牛奶、咖啡等。现有的对霉菌毒素的检测主要有色谱法、质谱法、LC-MS/MS等,这些方法虽然具有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但普遍存在样品前处理复杂繁琐、耗时长、不适合现场操作等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方便使用,快速灵敏,无需对样品进行复杂前处理,能够快速对样品中是否含有赭曲霉毒素进行检测,检测灵敏度较高,检测限量可1.4ng/mL的霉菌毒素检测棒。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一种霉菌毒素检测棒,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底部设有进样端,所述外壳内部设有检测区,所述进样端与检测区通过感应区相连,所述感应区内填充有少量感应团聚粒子,所述检测区内设有检测试纸。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进样端将样品采集,再经团聚粒子对霉菌毒素进行放大,最后通过检测试纸对霉菌毒素进行适配体筛选,从而实现快速灵敏的对赭曲霉毒素进行检测。

本发明的一种霉菌毒素检测棒,所述感应区内设有两条通道,分别为通道一和通道二,所述通道一内存有团聚粒子A,所述通道二内存有团聚粒子B,所述团聚粒子A和团聚粒子B均通过淀粉胶黏接在通道壁上。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赭曲霉毒素经过团聚粒子将团聚粒子迅速团聚,从而实现对赭曲霉毒素放大,通过两种不同的团聚粒子,保证对毒素的团聚效果,避免漏检。

本发明的一种霉菌毒素检测棒,所述进样端内设有吸样管,所述吸样管包括设于顶部的气囊,所述气囊与吸管相连,所述气囊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气囊内存有去离子水;所述吸样管底部设有两出口,所述两出口分别与通道一和通道二相契合。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吸样管前段对样品进行采集,挤压气囊即可将气囊中存储的去离子水将样品稀释,从而便于团聚粒子与赭曲霉毒素进行团聚,在将样品稀释后,静置10~15min再次按压气囊,将样品推送经过感应区,达到检测区,完成检测显色。

本发明的一种霉菌毒素检测棒,所述检测试纸具有层状结构,所述检测试纸包括置于底部的基体,所述基体上方中间设有检测垫所述检测垫呈杯状,所述检测垫一侧设有防溢垫,所述检测垫另一侧设有浸样垫,所述检测垫上端边缘均覆于防溢垫和浸样垫上表面,所述防溢垫上表面覆有显色膜,所述显色膜与检测垫的上端边缘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显色膜与检测垫间隔,所述浸样垫上表面覆有吸样条,所述吸样条与感应区相连。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吸样条将样品液吸收后,再通过浸样垫吸收样品液,从而对样品液中的样品进行简单的分离,将较大体积的组织细胞等进行过滤,避免组织细胞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同时经过浸样垫的浸润作用能够保证样本流过检测垫时的流速均匀,使得样本与适配体充分结合,混合均匀,再通过浸润作用最终流入显色膜,从而完成均匀显色,避免在显色膜上得到的测试结果出现颜色差异,同时保证检测精度和观测精度。

本发明的一种霉菌毒素检测棒,所述团聚粒子A以纳米铜为内芯,表面均匀包裹有碳化细菌纤维素,所述团聚粒子B以纳米钴为内芯,表面均匀包裹有阿霉素。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团聚粒子的团聚效果良好,探测灵敏度高,同时团聚粒径大小适宜,不会颗粒过大在检测区被浸样垫过滤掉。

本发明的一种霉菌毒素检测棒,所述检测垫表面均匀涂有适配体层,所述适配体层由质量份37份核酸适配体,22份氯金酸,27份柠檬酸三钠和16份丁沙胺醇组成,所述核算适配体序列为5’-GATCGGGTGTGGGTGGCGTAAAGGGAGCATCGGACAAGAAATGCCACA-3’。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该适配体对赭曲霉毒素的亲和力高,链端具有链霉亲和素,能够迅速捕获赭曲霉毒素。

本发明的一种霉菌毒素检测棒,所述检测试纸表面覆盖有隔膜,所述隔膜一端固定于基体下表面,所述隔膜的另一端于于吸样条前端固定连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隔膜由防水材料制成,从而保证空气中的水分子不会影响检测显色结果。

本发明的一种霉菌毒素检测棒,所述显色膜由质量份13份纳米金粒子,0.7份凝血酶抗体,1份石英晶体,8份巯基硅烷偶联剂和8份叶酸制成,所述纳米金粒子的直径为16nm。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显色膜在普通状态呈红色,当检测到赭曲霉毒素时将变成蓝色,通过偶联剂将叶酸,石英晶体与纳米金粒子进行交联,能够加强纳米金粒子的显色效果,显色效果较现有技术能够提高10倍,颜色变化明显,提高检测极限。

本发明的一种霉菌毒素检测棒,所述基体由质量份45份SiO2,12份4-(4-氨基苯氧基)吡啶,22份聚酯酰胺和16份N,N-二甲基丙烯酰胺制成,所述浸样垫和防溢垫由质量份72份丙烯乳酸,78份淀粉接枝聚丙烯腈,3份ZnO和9份聚乙烯醋酸乙烯酯组成,所述吸样条由30份淀粉接枝聚丙烯腈,47份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份聚丙烯酸甲酯,2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13份醋酸乙烯和7份十二烷基硫酸钠制成。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基体性质稳定,浸样垫和防溢垫的浸润性能良好,能够保证样本不会流溢,吸样条灵敏度高,能够迅速将样本吸收避免样品在感应区内存留,影响检测限量。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方便使用,快速灵敏,无需对样品进行复杂前处理,能够快速对样品中是否含有赭曲霉毒素进行检测,检测灵敏度较高,检测限量可1.4ng/mL。

2、能够对样品液中的样品进行简单的分离,将较大体积的组织细胞等进行过滤,避免组织细胞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样本流过检测垫时的流速均匀,显色均匀,避免在显色膜上得到的测试结果出现颜色差异,同时保证检测精度和观测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霉菌毒素检测棒结构示意图;

图2是检测试纸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为外壳,2为进样端,3为气囊,4为吸样管,5为感应区,6为检测区,7为基体,8为防溢垫,9为浸样垫,10为吸样条,11为显色膜,12为检测垫,13为隔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霉菌毒素检测棒,包括外壳1,外壳1底部设有进样端2,外壳1内部设有检测区6,进样端2与检测区6通过感应区5相连,感应区5内填充有少量团聚粒子,检测区6内设有检测试纸。感应区5内设有两条通道,分别为通道一和通道二,通道一内存有团聚粒子A,通道二内存有团聚粒子B,团聚粒子A和团聚粒子B均通过淀粉胶黏接在通道壁上。进样端2内设有吸样管4,吸样管4包括设于顶部的气囊3,气囊3与吸管相连,气囊3由弹性材料制成,气囊3内存有去离子水;吸样管4底部设有两出口,两出口分别与通道一和通道二相契合。

检测试纸具有层状结构,检测试纸包括置于底部的基体7,基体7上方中间设有检测垫12所述检测垫呈杯状,检测垫12一侧设有防溢垫8,所述检测垫12另一侧设有浸样垫9,所述检测垫12上端边缘均覆于防溢垫8和浸样垫9上表面,防溢垫8上表面覆有显色膜11,显色膜11与检测垫12的上端边缘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显色膜11与检测垫12间隔,浸样垫9上表面覆有吸样条10,吸样条10与感应区5相连。检测试纸表面覆盖有隔膜13,隔膜13一端固定于基体9下表面,隔膜13的另一端于于吸样条10前端固定连接。

团聚粒子A以纳米铜为内芯,表面均匀包裹有碳化细菌纤维素,团聚粒子B以纳米钴为内芯,表面均匀包裹有阿霉素。检测垫12表面均匀涂有适配体层,适配体层由质量份37份核酸适配体,22份氯金酸,27份柠檬酸三钠和16份丁沙胺醇组成,所述核算适配体序列为5’-GATCGGGTGTGGGTGGCGTAAAGGGAGCATCGGACAAGAAATGCCACA-3’。 显色膜11由质量份13份纳米金粒子,0.7份凝血酶抗体,1份石英晶体,8份巯基硅烷偶联剂和8份叶酸制成,纳米金粒子的直径为16nm。基体由质量份45份SiO2,12份4-(4-氨基苯氧基)吡啶,22份聚酯酰胺和16份N,N-二甲基丙烯酰胺制成,所述浸样垫和防溢垫由质量份72份丙烯乳酸,78份淀粉接枝聚丙烯腈,3份ZnO和9份聚乙烯醋酸乙烯酯组成,所述吸样条由30份淀粉接枝聚丙烯腈,47份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份聚丙烯酸甲酯,2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13份醋酸乙烯和7份十二烷基硫酸钠制成。

实施例2

团聚粒子A的制备方法:

将洗净的细菌纤维素浸渍在4%的硫酸铜溶液中12h后取出,其中细菌纤维素与硫酸铜物质的量的比为8:1,在搅拌条件下投入到氮气保护的硼酸钠溶液中,硼酸钠溶液将阿霉素完全浸泡,按照物质的量之比硫酸铜:硼酸钠:抗坏血酸=1:1:0.7向溶液中缓慢滴加硼酸钠,在35℃反应30min后,向溶液中加入抗坏血酸,静置1~2h后,将上述产物用去离子水漂洗数次,冷冻干燥过夜制备得到样品。

实施例3

团聚粒子B的制备方法如下:

将阿霉素浸渍在4%的氯化钴溶液中12h后取出,其中阿霉素与氯化钴物质的量的比为12:1,在搅拌条件下投入到氮气保护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溶液将阿霉素完全浸泡,按照物质的量之比氯化钴:氢氧化钠:抗坏血酸=1:1:0.7向溶液中缓慢滴加氢氧化钠,在35℃反应30min后,向溶液中加入抗坏血酸,静置1~2h后,将上述产物用去离子水漂洗数次,冷冻干燥过夜制备得到样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