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越槽行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45194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越槽行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越槽行走装置,主要是用于在总重超过厂房起重机额定负载的电机底座上。



背景技术:

目前在汽车台架试验台现场,试验台架通常固定在有T型槽的铁地板上,电机及匹配的齿轮箱和传感器通常会安装在一个底座上,但是有时其总重会超过厂房起重机额定负载,而根据不同试验样件类型常常需要移动电机及底座,如果直接用起重机无法起吊,需要使用撬杠一点一点整体挪动,这需要克服电机底座和地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而且电机底座移动非常缓慢,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整个机构可以在试验台铁地板上任意方向移动的越槽行走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包括基座的上顶板、下底板在基座内部形成腔体,腔体内部的基座下底板上有三组导向孔,三组导向孔横截面呈三角形分布,第一牛眼轴承、第二牛眼轴承、第三牛眼轴承分别装于对应的导向孔内,导向体通过紧固螺栓装于第一牛眼轴承、第二牛眼轴承、第三牛眼轴承顶部,调整螺栓通过自身螺纹垂直穿过基座上顶板装于导向体上部。

所述第一牛眼轴承、第二牛眼轴承、第三牛眼轴承结构、型号相同。

所述调整螺栓装于第一牛眼轴承、第二牛眼轴承、第三牛眼轴承形成的三角形中心上方。

所述紧固螺栓为6个,均匀分布在导向体上。

所述第一牛眼轴承、第二牛眼轴承、第三牛眼轴承圆周外壁分别与导向孔间隙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匹配于电机底座上,每个牛眼轴承上的万向球可以保证整个机构在试验台铁地板上任意方向移动,且至少有一个牛眼轴承不在T型槽内,将电机底座与地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变成轴承的混动摩擦力,不会导致移动电机及底座整体卡在T型槽内,使移动电机及底座可以平稳越槽,并且移动的时候更省力,移动速度更快。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半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基座1上有三组导向孔,三组导向孔横截面呈三角形,第一牛眼轴承2、第二牛眼轴承6、第三牛眼轴承7圆周外壁分别与导向孔间隙配合,第一牛眼轴承2、第二牛眼轴承6、第三牛眼轴承7可以在导向孔内上下移动,第一牛眼轴承2、第二牛眼轴承6、第三牛眼轴承7的结构相同,可以互换。6个紧固螺栓均匀分布在导向体3上,将导向体3固定在牛眼轴承2顶端,调整螺栓4通过自身螺纹垂直穿过基座1上顶板装于导向体3上部,调整螺栓4装于第一牛眼轴承2、第二牛眼轴承6、第三牛眼轴承7形成的三角形中心上方。调整螺栓4通过基座1可以压在导向体3上。

如图2所示,纵截面为梯形的基座1,基座1的上顶板、下底板在基座1内部形成腔体,腔体内部的基座1下底板上有导向孔,第一牛眼轴承、第二牛眼轴承、第三牛眼轴承7置于导向孔中,导向体3通过紧固螺栓5装于牛眼轴承顶部,调整螺栓4垂直穿过基座1上顶板与导向体3上部相连。第一牛眼轴承、第二牛眼轴承、第三牛眼轴承7的高度小于导向孔的高度,保证第一牛眼轴承、第二牛眼轴承、第三牛眼轴承7要容易在导向孔内滑动。顺时针拧动调整螺栓4,调整螺栓4压向导向体带动第一牛眼轴承、第二牛眼轴承、第三牛眼轴承7向下移动,第一牛眼轴承、第二牛眼轴承、第三牛眼轴承7的万向球可以保证整个机构在铁地板上任意方向移动,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后,逆时针拧动调整螺栓4,第一牛眼轴承、第二牛眼轴承、第三牛眼轴承7会随着导向体一起向上移动,至牛眼轴承球面小于基座底面。

如图3所示,纵截面为梯形的基座1,基座1的上顶板、下底板在基座1内部形成腔体,腔体内部的基座1下底板上有多组导向孔,第一牛眼轴承2、第二牛眼轴承6、第三牛眼轴承7分别置于导向孔中,导向体3通过紧固螺栓装于第一牛眼轴承2、第二牛眼轴承6、第三牛眼轴承7顶部,调整螺栓4垂直穿过基座1上顶板与导向体3上部相连。第一牛眼轴承2、第二牛眼轴承6、第三牛眼轴承7能在导向孔内上下移动。移动本实用新型越过铁底板T型槽时,总有一个牛眼轴承在铁底板平面上,将电机底座与地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变成轴承的混动摩擦力,不会导致移动电机及底座整体卡在T型槽内,使移动电机及底座可以平稳越槽,并且移动的时候更省力,移动速度更快。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