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封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10571发布日期:2018-06-16 00:19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密封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电子设备的使用愈加广泛,尤其是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但人们在使用电子设备的过程中,万一遇上下雨、或电子设备掉进水里等情况,如果电子设备的防水性不好,则会导致电子设备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坏,严重的甚至会报废,因此在电子设备的生产中需要对其防水性进行检测。在电子设备中,由于其壳体大多采用注塑工艺,因此对金属件与注塑件两种材料相结合的部位形成的接缝进行密封性检测,为行业内检测电子设备防水性的一种常见的手段。

在现有技术中,常常采用通水的方式对产品进行密封性检测,这种方式容易使产品生锈、氧化,影响产品的质量,此外,现有的密封性检测装置没有对以检测产品进行标号,因此后续一旦发现质量问题,难以对产品进行追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检测装置,在避免由于密封性检测使产品生锈、氧化的同时,便于后续产品的追溯。

一种密封检测装置,用于测试产品的密封性,包括第一机架以及装设于所述第一机架上的通气装置和喷码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机架上设有检测组件和喷码通气组件,所述检测组件与喷码通气组件相对设置;

所述检测组件包括固定于第一机架上的检测工装,所述检测工装上设有密封盖体,所述密封盖体与所述检测工装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密封盖体与所述检测工装之间形成气密性测试腔;所述密封盖体上设有与所述气密性测试腔相通的通气孔;

所述喷码通气组件包括固定于第一机架上的驱动件,所述驱动件驱动连接有下压模块,所述下压模块与所述密封盖体相对设置;所述下压模块上设有喷码通气组合接头,所述喷码通气组合接头包括密封堵头和喷码头;所述密封堵头与所述通气装置相通,所述喷码头与所述喷码装置电连接;所述密封堵头和所述喷码头均与所述通气孔相适配;

测试时,所述密封盖体扣在所述检测工装上,所述密封堵头以及所述喷码头插设于所述通气孔内,所述气密性测试腔呈密封状态。

可选的,所述第一机架上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两根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固定于第一机架上,所述支撑杆上滑动设有滑动架;所述滑动架包括滑动轴承,所述滑动轴承套设于所述支撑杆上;

所述驱动件装设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下压模块装设于所述滑动架上。

可选的,所述密封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二机架,所述第二机架上设有检测系统主机,所述驱动件、测试工装、通气装置以及喷码装置与检测系统主机电连接;

所述检测系统主机上设有显示屏和控制按钮。

可选的,所述通气孔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密封堵头和所述喷码头的数量和与所述通气孔的数量相同。

可选的,所述第一机架和所述第二机架底部均设有可移动地脚。

可选的,所述第一机架上设有光电开关,所述光电开关位于所述滑动架的运动行程上,所述光电开关与所述检测系统主机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驱动件为气缸。

可选的,所述第一机架上还设有安全光栅。

可选的,所述密封堵头和所述喷码头插设于所述通气孔内时,所述密封堵头和所述喷码头与所述通气孔之间为过盈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气密性检测装置与喷码装置结合,使产品的密封性检测更加安全,且在检测的同时能够为产品喷射流水码,便于后续产品的追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密封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示说明:10、第一机架;101、可移动地脚;11、检测工装;12、密封盖体;121、通气孔;13、支撑架;14、下压模块;15、喷码通气组合接头;16、驱动件;17、第二机架;18、检测系统主机;181、显示屏;182、控制按钮;183、电箱;19、通气装置;20、喷码装置;21、安全光栅;滑动架201;滑动轴承20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说明的方向,将驱动件的驱动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其中,将驱动件的驱动轴指向喷码通气组件的方向定义为“下方向”,与“下方向”相反的方向为上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密封检测装置,用于测试产品的密封性,包括:

通气装置19,装设于第一机架10上,用于通气,以实现本装置的气密性检测功能。

喷码装置20,装设于第一机架10上,用于为检测后的产品标记流水码,便于后续产品的追溯。

第一机架10,为各个机构提供良好的支撑作用。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机架10上设有检测组件和喷码通气组件。其中,检测组件与喷码通气组件为相对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检测组件位于喷码通气组件的下方。

检测组件包括固定于第一机架10上的检测工装11,该检测工装11上设有密封盖体12。

其中,密封盖体12与检测工装11为可拆卸连接。密封盖体12与检测工装11之间形成气密性测试腔,且密封盖体12上设有与该气密性测试腔相通的通气孔121。

检测工装11包括压强检测仪、压力检测仪以及气流检测仪等仪器,从而实现对产品密封性的测试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密封盖体12与检测工装11的材质均为弹性材料,其中,密封盖体12的材质为硬度为60°的硅胶,检测工装11与密封盖体的接触面的材质为硬度为80°的硅胶。由于检测工装11的硬度大于密封盖体12的硬度,因而检测工装11能够对密封盖体12起支撑作用。另外,密封盖体12的材质选用为硬度为60°的硅胶,因而在对气密性测试腔进行充气的过程中,即使充气量过大,由于硅胶具有弹性,因而密封盖体12也不会产生爆裂,保证了生产的安全。

此外,由于硅胶的摩擦力较大,在进行气密性测试时确保密封盖体12能保持密封,从而保证了检测的准确度。

在本实施例中,喷码通气组件包括固定于第一机架10上的驱动件16和下压模块14,驱动件16驱动连接下压模块14上下运动。其中,下压模块14与密封盖体12相对设置。

下压模块14上设有喷码通气组合接头15,喷码通气组合接头15包括密封堵头和喷码头。

其中,密封堵头与通气装置19相通,从而实现对气密性测试腔的充气作用。喷码头与喷码装置20电连接,从而实现对产品进行流水码的喷射。

为了保证检测过程中装置的气密性,密封堵头和喷码头均与通气孔121相适配,使得在测试过程中,密封堵头和喷码头能够插设于通气孔121内,并与通气孔121壁紧密接触,以保证气密性测试腔内的密封性。

在本实施中,密封堵头和喷码头均与通气孔121过盈配合,提高了检测工装11与待测试产品之间的密封性。

在本实施例中,该密封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二机架17,第二机架17上设有检测系统主机18。驱动件16、测试工装11、通气装置19以及喷码装置20均与检测系统主机18电连接。从而,检测系统主机18控制驱动件16的启停,以控制下压模块上下移动;检测系统主机18能够读取测试工装11上的数据,从而判断产品的密封性;检测系统主机18控制通气装置19进行通气,以实现本装置的密封性检测功能;检测系统主机18控制喷码装置20,以实现对产品流水码的喷射功能。

检测系统主机18上设有显示屏181和控制按钮182。此外,该密封检测装置还包括有用于提供电源的电箱183。

在本实施例中,在对产品进行密封性测试时,密封盖体12扣在检测工装11上,密封堵头以及喷码头插设于通气孔内,气密性测试腔呈密封状态。测试完成后,喷码装置20控制喷码头向产品喷射流水码。

基于上述实施例,为了使下压模块14的运动更加稳定,第一机架10上设有支撑架13,支撑架13包括两根支撑杆,该两根支撑杆固定于第一机架10。

其中,支撑杆上滑动设有滑动架201,该滑动架201包括滑动轴承202,该滑动轴承202套设于支撑杆上。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16装设于支撑架13上,下压模块14装设于滑动架上。驱动件16驱动下压模块14运动时,支撑杆对下压模块14具有导向作用,从而使得密封堵头和喷码头能够对准通气孔121,在保证检测的准确性的同时,也避免了机构之间的碰撞造成装置的损坏。

为了便于调整本装置的工位,第一机架10和第二机架17底部均设有可移动地脚101。

基于上述实施例,为了便于控制下压模块14的运动行程,第一机架10上还可设有光电开关,该光电开关位于滑动架的运动行程上。该光电开关与检测系统主机18电连接,用于感应滑动架的运动位置,并向检测系统主机18发送运动位置数据,从而使得检测系统主机18能够控制控制驱动件16启停,提高了测试的工作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机架上还设有安全光栅21。该安全光栅21上端的高度为2米,下端的高度为1米。

基于上述各个实施例,为了在达到测试目的的同时节约成本,驱动件16为气缸。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