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调整的拉索支架检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6237发布日期:2019-01-18 19:54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调整的拉索支架检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索支架检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调整的拉索支架检具。



背景技术:

在汽车的结构中,由于汽车的型号各异,运用在汽车上的拉索支架形状及各个拉索支架的角度往往不同,当拉索支架上设置的孔的角度存在一定差异后,可以根据拉索支架的角度进行调整,但是在根据设有一定角度范围的拉索支架无法将拉索支架进行固定。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研究一种便于调整的拉索支架检具,根据检测的拉索支架的角度情况对拉索支架进行检测,有效的将拉索支架进行校检,便于调整,实用性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调整的拉索支架检具,根据检测的拉索支架的角度情况对拉索支架进行检测,有效的将拉索支架进行校检,便于调整,实用性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调整的拉索支架检具,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的上侧设有定位座和定位芯支座。

所述定位座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一穿孔,所述第一穿孔横向设置,所述第一穿孔的中心轴相互平行,所述定位芯支座设有第二穿孔,所述第二穿孔的中心轴竖直设置。

所述定位芯支座的顶部通过第二穿孔通过一销轴连接有量杆。

所述量杆包括杆体和头部连接端,所述杆体一端与所述头部连接端连接,所述杆体的另一端设有垂直于杆体的中心轴的杆体穿孔,拉索支架上设有拉索支架固定孔,螺栓通过第一穿孔、拉索支架固定孔与螺母进行连接,所述头部连接端还与拉索支架连接,所述杆体穿孔与所述销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座包括定位座支撑部和定位座固定端,所述定位座固定端设置在所述定位座支撑部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穿孔设置在所述定位座支撑部上,所述定位座固定端上至少设置两个第三穿孔,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底板定位穿孔,所述第三穿孔与所述底板定位穿孔的位置相互对应,螺钉或者螺母通过第三穿孔依次与所述底板定位穿孔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座支撑部设置为长方体状,所述定位座支撑部的棱处设有倒角。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座支撑部的一侧设有平滑过渡的曲面,拉索支架的一侧曲面与定位座支撑部的侧面平滑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上设有定位芯支座固定孔,所述定位芯支座设置为圆柱体状,所述第二穿孔位于所述定位芯支座的中心轴上,所述定位芯支座的底端包括定位芯支座固定端,所述定位芯支座固定端呈圆柱体状,且所述定位芯支座固定端的中心轴与定位芯支座的中心轴在同一直线上,所述定位芯支座的直径大于所述定位芯支座固定端的直径,所述定位芯支座固定端的外部形状大小与定位芯支座固定孔匹配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杆体穿孔的一侧与杆体外部边缘平滑过渡。

进一步地,所述头部连接端的呈片状,所述头部连接端的中部设有第一支架连接孔,所述杆体与头部连接端的连接处设有第二支架连接孔,螺栓穿过所述第一支架连接孔和第二支架连接孔连接。

进一步地,与头部连接端的连接处的杆体的一端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置在所述杆体的外部周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调整的拉索支架检具,通过底板固定定位座和定位芯支座的位置,所述定位座用于固定拉索支架的底端,所述定位芯支座用于将拉索支架的底端进行固定,所述定位芯支座用于与量杆连接,所述量杆以连接的销轴为圆心进行旋转,可以调节量杆的角度,根据量杆的角度进行旋转,可以根据拉索支架的角度进行旋转测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于调整的拉索支架检具,根据检测的拉索支架的角度情况选择量杆的长度,然后以一定的角度进行旋转,从而便于对拉索支架进行检测,有效的将拉索支架进行校检,便于调整,实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一种便于调整的拉索支架检具的俯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一种便于调整的拉索支架检具的一种销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一种便于调整的拉索支架检具的量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的一种便于调整的拉索支架检具的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的一种便于调整的拉索支架检具的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的一种便于调整的拉索支架检具的定位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所示的一种便于调整的拉索支架检具的定位座的俯视图。

图9是图1所示的一种便于调整的拉索支架检具的底板的俯视图。

图10是图1所示的一种便于调整的拉索支架检具的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所示的一种便于调整的拉索支架检具的定位芯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于调整的拉索支架检具,包括底板1,底板1上侧设有定位座2和定位芯支座3,定位座2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一穿孔21,第一穿孔21横向设置,第一穿孔21的中心轴相互平行,定位芯支座3设有第二穿孔31,第二穿孔31的中心轴竖直设置,定位芯支座3的顶部通过第二穿孔31通过一销轴4连接有量杆5,销轴4的结构如图3所示。如图4所示,量杆5包括杆体51和头部连接端52,杆体51一端与头部连接端52连接,杆体51的另一端设有垂直于杆体51的中心轴的杆体穿孔53,拉索支架上设有拉索支架固定孔,如图5和图6所示,螺栓6通过第一穿孔21、拉索支架固定孔与螺母7进行连接,头部连接端52还与拉索支架连接,杆体穿孔53与销轴4连接。

底板1用于固定定位座2和定位芯支座3的位置,定位座2用于将拉索支架的位置进行固定,使拉索支架在固定后,便于进行测量。量杆5用于将拉索支架的上部进行固定,并进行连接,定位芯支座3固定在底板1上后,销轴4与定位芯支座3进行连接后,量杆5的尾部连接端53与销轴4连接,量杆5可以一销轴4为中心,并进行旋转,量杆5的头部连接端52与拉索支架进行连接,从而较稳定的固定住拉索支架。

进一步地,如图7和图8所示,定位座2包括定位座支撑部22和定位座固定端23,定位座固定端23设置在定位座支撑部22相对的两侧,第一穿孔21设置在定位座支撑部22上,定位座固定端23上至少设置两个第三穿孔231,如图9和图10所示,底板1上设置有底板定位穿孔11,第三穿孔231与底板定位穿孔11的位置相互对应,螺钉或者螺母通过第三穿孔231依次与底板定位穿孔11连接。定位座支撑部22用于固定拉索支架,定位座固定端23用于将定位座2进行固定,螺栓或螺钉穿过定位座固定端23上设置的第三穿孔231并与底板定位穿孔11进行连接,从而使定位座2的位置进行固定。

进一步地,定位座支撑部22设置为长方体状,定位座支撑部22的棱处设有倒角。定位座支撑部22设置为长方体状,有利于定位座支撑部22的制造,定位座支撑部22的棱处设置的倒角,有利于防止拉索支架在定位座2上被划伤。定位座支撑部22与定位座固定端23一体成形,或者定位座支撑部22与定位座固定端23焊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定位座支撑部22的一侧设有平滑过渡的曲面,拉索支架的一侧曲面与定位座支撑部22的侧面平滑接触。定位座支撑部22设置为平滑过渡的曲线有利于拉索支架进行固定,并根据拉索支架外部形状进行固定,以减少拉索支架在进行测量时发生较大的晃动,不易测量。利用本拉索支架进行测量,有利于使拉索支架检具进行检测,使拉索支架检具检测时的精度较高。

进一步地,底板1上设有定位芯支座固定孔12,如图11所示,定位芯支座3设置为圆柱体状,第二穿孔31位于定位芯支座3的中心轴上,定位芯支座3的底端包括定位芯支座固定端32,定位芯支座固定端32呈圆柱体状,且定位芯支座固定端32的中心轴与定位芯支座3的中心轴在同一直线上,定位芯支座3的直径大于定位芯支座固定端32的直径,定位芯支座固定端32的外部形状大小与定位芯支座固定孔12匹配连接。定位芯支座固定孔12用于与定位芯支座3的定位芯支座固定端32进行固定,定位芯支座固定端32置于定位芯支座固定孔12后,可以有效的将定位芯支座3的位置进行固定,为使定位芯支座3中的位于底板1的上侧,定位芯支座3的直径大于定位芯支座固定端32的直径。从而有效的固定底板1上定位芯支座3的高度。

进一步地,杆体穿孔53的一侧与杆体外部边缘平滑过渡,杆体穿孔53的形状与销轴4的形状大小相适配。杆体穿孔53与销轴4的外部形状大小相适配,销轴4置于杆体穿孔53内部进行连接,在杆体穿孔53与销轴4进行匹配存在一定误差的情况时,销轴4置于杆体穿孔53进行连接,杆体51不易发生曲折断裂等情况,使量杆5的使用寿命更长。

进一步地,头部连接端52的呈片状,头部连接端52的中部设有第一支架连接孔521,杆体51与头部连接端52的连接处设有第二支架连接孔511,螺栓穿过第一支架连接孔521和第二支架连接孔511连接。头部连接端52用于与拉索支架进行连接,从而将拉索支架进行进一步的固定。

进一步地,与头部连接端52的连接处的杆体51的一端还包括限位件512,限位件512设置在杆体51的外部周围。限位件512用于防止拉索支架在进行固定后,拉索支架在量杆5的杆体1上进行滑动,使测量的参数误差较大。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调整的拉索支架检具,通过底板固定定位座和定位芯支座的位置,定位座用于固定拉索支架的底端,定位芯支座用于将拉索支架的底端进行固定,定位芯支座用于与量杆连接,量杆以连接的销轴为圆心进行旋转,可以调节量杆的角度,根据量杆的角度进行旋转,可以根据拉索支架的角度进行旋转测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于调整的拉索支架检具,根据检测的拉索支架的角度情况选择量杆的长度,然后以一定的角度进行旋转,从而便于对拉索支架进行检测,有效的将拉索支架进行校检,便于调整,实用性高。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