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手表的齿轮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45303阅读:4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手表的齿轮箱的制作方法

发明涉及钟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手表的齿轮箱。



背景技术:

手表中指针是必不可少的部件之一,一般分为时针、分针、秒针,不管是机械手表还是石英电子手表,都是通过齿轮变速,单方向运转,从而控制指针只指示时间、日期等等。

目前,手表中都是设置一个齿轮箱来控制指针的运转,也就是说,一个齿轮箱同时控制时针、分针、秒针以及时轮等其它功能键的运转。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衍生出了各种智能产品,以提高生活质量。手表也不例外,各种智能手表产品也都相继面世。特别是手表机芯的出现打破手表只有单一的时间功能,它可以运用于更多的领域。如同一根指针,可以实现不同的指示作用,这也就使得现有的手表齿轮箱无法满足智能手表的功能需求了。

本发明所要探讨的问题正是针对这一现状,提出手表齿轮箱的创新技术方案,以满足智能手表多功能化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智能手表的齿轮箱,能够实现智能手表的多种功能。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手表的齿轮箱,所述齿轮箱设有一主夹板,主夹板上面设有中夹板,中夹板上面设有上夹板,主夹板与上夹板之间设有指针装置,位于指针装置侧边分别设有时轮传动装置、分轮传动装置及秒轮传动装置,时轮传动装置、分轮传动装置及秒轮传动装置与主芯片连接,同时,时轮传动装置与指针装置中的时轮联动,分轮传动装置与指针装置中的分轮联动,秒轮传动装置与指针装置中的秒轮联动。

所述指针装置包含有秒轮轴,秒轮轴一端与上夹板套接,另一端穿过中夹板、主夹板,秒轮轴位于中夹板与上夹板之间的部分设有秒轮,秒轮下方设有垫片,秒轮轴位于中夹板至主夹板处外设有中心管,中心管上端与中夹板连接,中心管下端穿过并伸出主夹板,中心管位于中夹板与主夹板处设有分轮,分轮通过分轮轴套与中心管套接,分轮轴套一端穿过并伸出主夹板,主夹板下方设有时轮,时轮通过时轮轴套与分轮轴套套接,时轮轴套与分轮轴套之间还设有套管,套管一端与主夹板连接。

所述时轮传动装置包括有时轮马达,时轮马达连接时轮转子,时轮转子齿轮连接时传动轮,时传动轮齿轮连接时过轮,时过轮齿轮连接时轮;

所述分轮传动装置包括有分轮马达,分轮马达连接分轮转子,分轮转子齿轮连接分传动轮,分传动轮齿轮连接分过轮,分过轮齿轮连接分轮;

所述秒轮传动装置包括有秒轮马达,秒轮马达连接秒轮转子,秒轮转子齿轮连接秒传动轮,秒传动轮齿轮连接秒轮。

所述时轮转子一端定位在主夹板上,另一端与上夹板连接,时传动轮两端分别与上夹板、中夹板连接,时过轮一端与上夹板连接,另一端穿过中夹板与主夹板连接;

所述分轮转子一端设置与主夹板上,另一端与上夹板连接,分传动轮两端分别与上夹板、中夹板连接,分过轮一端与上夹板连接,另一端穿过中夹板与主夹板连接;

所述秒轮转子两端分别与主夹板、上夹板连接,秒传动轮两端分别与上夹板、中夹板连接。

所述主夹板与中夹板、上夹板通过螺套、螺栓锁紧固定连接。

所述主夹板与时轮转子、分轮转子、秒轮转子连接的圆孔内分别设有转子钻,主夹板与分过轮连接的圆孔内设有齿轮钻。

所述上夹板上设有复数的圆孔,圆孔的孔径为0.2mm。

所述时传动轮一端与上夹板连接,一端与中夹板上的第三连接位连接,第三连接位的下端孔径为0.2mm。

所述分传动轮一端与上夹板连接,一端与中夹板上的第一连接位连接,第一连接位的下端孔径为0.2mm。

所述秒传动轮一端与上夹板连接,一端与中夹板上的第二连接位连接,第二连接位的下端孔径为0.2mm

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所述的“齿轮箱”将手表指针:时针、分针、秒針相关的齿轮动力源分别设计,分别由单独的步进电机为时针、分针、秒針提供动力运转。采用手表的齿轮传动原理和功能,但是,又打破了手表的齿轮传动结构,既有手表计时功能,又将众多智能功能纳入齿轮运转指针指示所要的显示目标。这个手表机芯的出现打破手表只有单一的时间功能,它可以运用于更多的领域。这是因为它有独特的结构所能够满足多方位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2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a方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b-b方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上夹板3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分传动轮54与上夹板3、中夹板2的连接示意图;

图7为秒传动轮46与上夹板3、中夹板2的连接示意图;

图8为时传动轮64与上夹板3、中夹板2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发明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8,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手表的齿轮箱,所述齿轮箱设有一主夹板1,主夹板1上面设有中夹板2,中夹板2上面设有上夹板3,所述主夹板1与中夹板2、上夹板3通过螺套8、螺栓9锁紧固定连接,中夹板2采用塑胶或者五金材质,这样可以更加提升齿轮箱的装配和运转的稳定性。根据齿轮箱的设计需求,上夹板3由两块板材构成。

其中,上夹板3上设有复数的连接圆孔31,圆孔直径为0.2mm。

主夹板1与上夹板3之间设有指针装置,指针装置包括时针、分针、秒针,当然,可以根据具体表型来确定时针、分针、秒针的组合类型,如两针的表:时针、分针或者三针的表:时针、分针、秒针。

所述指针装置包含有秒轮轴4,秒轮轴4一端与上夹板3的连接圆孔31套接,另一端穿过中夹板2、主夹板1,秒轮轴4位于中夹板2与上夹板3之间的部分设有秒轮41,秒轮41下方设有垫片42。

所述秒轮轴4位于中夹板2至主夹板1处外设有中心管43,中心管43上端与中夹板2连接,中心管43下端穿过并伸出主夹板1,中心管43位于中夹板2与主夹板1处设有分轮5,分轮5通过分轮轴套51与中心管43套接,中心管43起到将秒轮41与分轮5隔开的作用。

分轮轴套51一端穿过并伸出主夹板1,主夹板1下方设有时轮6,时轮6通过时轮轴套61与分轮轴套51套接,时轮轴套61与分轮轴套51之间还设有套管7,套管7一端与主夹板1连接。套管7起到将时轮6与分轮5隔开的作用。

其中尤为重要的是中心管43、分轮轴套51和时轮轴套61的设计,次设计将秒轮41、分轮5、时轮6最后一级输出都独立分开,独立互不干扰的防摩擦设计。从而提高秒轮41、分轮5、时轮6运转的精准性。

现有的表是一个步进电机提供动力源,也就是说时针、分针以及秒针都是由一个步进电机提供动力源,只能单方向运转指针,指示时间,如果要想使指针实现多功能指示的话,需将各指针单独控制运转,这就需要将齿轮箱结构进行优化升级,因此,本发明设置了3个单独的动力源,具体设置结构如下:

主夹板1位于指针装置侧边分别设有时轮传动装置、分轮传动装置及秒轮传动装置,时轮传动装置、分轮传动装置及秒轮传动装置与主芯片连接,同时,时轮传动装置与指针装置中的时轮6联动,分轮传动装置与指针装置中的分轮5联动,秒轮传动装置与指针装置中的秒轮41联动。

具体的:所述时轮转子63一端设置与主夹板1上、其另一端与上夹板3上的圆孔31套接,时传动轮64一端与上夹板3连接,一端与中夹板2上的第三连接位23连接,第三连接位23的下端孔径为0.2mm。

进而,所述时过轮65一端与上夹板3上的圆孔31套接,另一端穿过中夹板2与主夹板1连接;

所述时轮传动装置包括有时轮马达62,时轮马达62连接时轮转子63,时轮转子63齿轮连接时传动轮64,时传动轮64齿轮连接时过轮65,时过轮65齿轮连接时轮6;

具体的:所述分轮转子53一端设置与主夹板1上、其另一端与上夹板3上的圆孔31套接,分传动轮54一端与上夹板3连接,一端与中夹板2上的第一连接位21连接,第一连接位21的下端孔径为0.2mm。

进而,分过轮55一端与上夹板3上的圆孔套接,另一端穿过中夹板2与主夹板1连接;

所述分轮传动装置包括有分轮马达52,分轮马达52连接分轮转子53,分轮转子53齿轮连接分传动轮54,分传动轮54齿轮连接分过轮55,分过轮55齿轮连接分轮5;

具体的:所述秒轮转子45一端设置与主夹板1上、其另一端与上夹板3上的圆孔31套接,秒传动轮46一端与上夹板3连接,一端与中夹板2上的第二连接位22连接,第二连接位22的下端孔径为0.2mm。

所述秒轮传动装置包括有秒轮马达44,秒轮马达44连接秒轮转子45,秒轮转子45齿轮连接秒传动轮46,秒传动轮46齿轮连接秒轮41。

进一步地:所述主夹板1与时轮转子63、分轮转子53、秒轮转子45连接的圆孔内分别设有转子钻10,以此减少转子转动时的阻力。

主夹板1与分过轮55连接的圆孔内设有齿轮钻101。以此减少分过轮55转动时的阻力。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述的齿轮箱将时轮6、分轮5、秒轮41单独配置马达进行传动控制,然后马达由主芯片进行控制,通过智能手表的主芯片发出驱动脉冲给马达,由马达的结构将电能转换为磁能,根据磁性的原理同性排斥,与齿轮箱内转子的永久磁石产生转矩,从而实现磁能转换为动能。

为了降低齿轮箱的厚度,本发明所述的时、分、秒三组轮系均在同一平面进行无重叠的结构设计,这样可以将齿轮箱做得更薄。

本发明所述的齿轮箱采用手表的齿轮传动原理和功能,但是,又打破了手表的齿轮传动结构,既有手表计时功能,又将众多智能功能纳入齿轮运转指针指示所要的显示目标。同一指针可以现实不同的指示功能,如智能手表里设置有来电显示、运动模式显示、方向定位显示等功能,秒针或者分针或者时针可以暂时的指向相应的显示模块,事后返回到时间指示功能。这就是各指针单独动力源设计的优势。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