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粘胶生产中输送二硫化碳的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284908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的粘胶生产中输送二硫化碳的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粘胶生产技术领域,属于粘胶生产线黄化工艺现场控制装置,特别涉及改进的粘胶生产中输送二硫化碳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在粘胶生产线黄化工艺过程中,加二硫化碳过程是牵涉到黄化反应品质关键因素。二硫化碳少加了,这批料也就报废了,同时废品的清理工作难度大,严重影响生产。 由于二硫化碳是一种在空气中容易分解和挥发、易燃和易爆的物质,二硫化碳输送必须保证安全。在二硫化碳贮槽内,用水封住二硫化碳的液面,输送二硫化碳时,通过水泵向贮槽中压入水,将二硫化碳压出,通过输送管道进入黄化工艺车间,再通过黄化机上的二硫化碳的开关控制阀来控制加入过程。这种输送过程会存在技术安全隐患,当二硫化碳储库水压送泵故障或停止时,二硫化碳就不能及时地加入或使黄化过程长时间不能进入到下一步工序;更为严重的是,当二硫化碳储库没有二硫化碳或极少时,泵压送过来的就不是二硫化碳而是水了,这时黄化机还在照样计量加入的量和正常走程序,根本没有任何迹象,这样就不可避免的就产生废料,引发生产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对粘胶生产线黄化工艺添加二硫化碳的控制装置的改进,使装置便于使用和安全,提高二硫化碳剂量精度,并杜绝因二硫化碳故障引发生产事故。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改进的粘胶生产中输送二硫化碳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二硫化碳储库至黄化机的输送管道由一总管段和若干支管段组成,其总管段安装有密度检测变送器和远传压力表,支管段通过控制阀连接黄化机,控制阀信号线连接DCS系统的数字量输出点,密度检测变送器和远传压力表的信号线分别连接 DCS系统的模拟量输入点,二模拟量输入点输出信号线相互连接且进一步与数字量输出点连接。本实用新型优点是,在进黄化车间二硫化碳输送总管道上安装密度计和远传压力表,判断输送过来的是否是二硫化碳,能精确计量二硫化碳的加入量,同时可以判断二硫化碳输送系统是否正常工作,杜绝因二硫化碳故障引发生产事故,提高产品品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密度检测变送器,2.远程压力表,3.控制阀,4.模拟量输入点,5.数字量输出点,6.总管段,7.支管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08]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改进的粘胶生产中输送二硫化碳的控制装置,二硫化碳储库至黄化机的输送管道由一总管段6和若干支管段7组成,其总管段6安装有密度检测变送器1和远传压力表2,支管段7通过控制阀3连接黄化机,控制阀3信号线连接DCS系统的数字量输出点5,密度检测变送器1和远传压力表2的信号线分别连接DCS系统的模拟量输入点4,二模拟量输入点4输出信号线相互连接且进一步与数字量输出点5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总管段6上安装的密度检测变送器1和远传压力表2来检测输送管道中二硫化碳(CS2)的密度和压力,再分别接入到各个黄化机加二硫化碳管道开关控制阀3,开关控制阀3的另一端连接至黄化机。当粘胶生产线黄化机需要加二硫化碳时,DCS 系统首先通过模拟量输入点4输入的信号判断检测输送管道中二硫化碳的密度和压力,当二硫化碳的密度和压力正常时,可以开始加二硫化碳生产过程,当二硫化碳的密度异常时, 立刻在上位机上进行报警,停止加二硫化碳,避免水的加入;当二硫化碳压力异常时,立刻在上位机上进行报警,提醒操作工二硫化碳储库压送泵不工作,停止加二硫化碳,待故障处理完,继续加二硫化碳过程。
权利要求1.改进的粘胶生产中输送二硫化碳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二硫化碳储库至黄化机的输送管道由一总管段[6]和若干支管段[7]组成,其总管段[6]安装有密度检测变送器 [1]和远传压力表[2],支管段[7]通过控制阀[3]连接黄化机,控制阀[3]信号线连接DCS 系统的数字量输出点[5],密度检测变送器[1]和远传压力表[2]的信号线分别连接DCS系统的模拟量输入点W],二模拟量输入点[4]输出信号线相互连接且进一步与数字量输出点[5]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粘胶生产线黄化工艺现场控制装置,涉及改进的粘胶生产中输送二硫化碳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二硫化碳储库至黄化机的输送管道由一总管段和若干支管段组成,其总管段安装有密度检测变送器和远传压力表,支管段通过控制阀连接黄化机,控制阀信号线连接DCS系统的数字量输出点,密度检测变送器和远传压力表的信号线分别连接DCS系统的模拟量输入点,二模拟量输入点输出信号线相互连接且进一步与数字量输出点连接。在进黄化车间二硫化碳输送总管道上安装密度计和远传压力表,能精确计量二硫化碳的加入量,保证二硫化碳输送系统正常工作,提高产品的品质。
文档编号G05B19/418GK202033649SQ20112009396
公开日2011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日
发明者万益明, 李为, 李康, 肖冬平, 黄杨云 申请人:江西泰德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