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灵敏度的智能救援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50692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灵敏度的智能救援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路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灵敏度的智能救援车。



背景技术:

智能救援车的用途主要是用于在救援人员无法施展救援工作或救援人员参与工作危险性较大的条件下,保证抢险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设备。近几十年,国外对于智能救援车的研究发展非常迅速,并且研发种类越来越多,研究各类的救援车基本能够适合所有的救灾场合。此外,各大生产厂商也在实际需求的要求下采用全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同时,不断提高产品竞争力和研发新一代的智能救援车。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对于智能救援车技术研究起步较晚,始于近十几年,相关研究单位主要集中在消防救援部门、高校创新实验室。并且近几年先后有几种救援车的研究和投入适用的救援车。目前市面上的智能救援车功能单一,反应迟钝,在适应复杂的救援场景方面还有所不足,缺少一款更加全面多功能的智能救援车,面对复杂的环境快速反应自动寻迹与金属探测,搭载声光报警系统,同时还应该具备显示屏跟语音播报功能,更好地实现人机交互完成救援任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灵敏度的智能救援车,旨在解决目前没有一款智能救援车既具有高灵敏度反应迅速特性又可以搭载语音播报和温度检测还能提供显示屏以实现人机交互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灵敏度的智能救援车,包括:凌阳单片机模组、避障功能模块、寻迹模块、金属探测模块、声光报警模块、电机驱动模块、显示模块及温度探测模块;所述避障功能模块、寻迹模块、金属探测模块及温度探测模块连接于所述凌阳单片机模组的输入端,所述凌阳单片机模组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声光报警模块、电机驱动模块及显示模块。

进一步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灵敏度的智能救援车,所述凌阳单片机模组为SPCE061单片机芯片。

进一步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灵敏度的智能救援车,所述电机驱动模块电路中L298N驱动直流电机有十五个引脚,其中5、6、7、10、11、12引脚与单片机SPCE061相连,接收控制信号;引脚9连接电源VCC,引脚4连接电源VDD,引脚1、15、8接地;电机驱动四个引脚控制两个电机,其中引脚2、3控制M1电机,引脚2与电机正极相连,引脚3与电机负极相连,当引脚2和3电信号为1和0时,电机正转;当引脚2和3电信号为0和1时,电机反转;当引脚2和3电信号为1和1时,电机刹停;当引脚2和3电信号为0和0时,电机停止;同理,引脚13和14控制M2电机,引脚13与电机正极相连,引脚14与电机负极相连;凌阳单片机模组输出的信号给L298N电机驱动的输入引脚6、11、5、7、10、12,由输出引脚2、3、13、14来控制M1和M2电机,使两个电机正转、反转或刹停来控制智能救援车的前进和转向。

进一步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灵敏度的智能救援车,所述声光报警模块电路为一个LM386电路,实现的是音频放大功能;MIC为麦克风,它有两个接口,1接口与电容C31和电阻R9相连,电容C31另一端连接MICP端,MICP端的信号经过放大传给OPI端,OPI端口与电阻R5和电容C23串联,最后传到MICOUT端,MICOUT端为麦克风的输出端,将信号传到VMIC端,VMIC端与电阻R7一端相连,R7的另一端与极性电容C14正极和电阻R9另一端相连,极性电容C14的负极与VSSA端相连;2接口与电容C30和电阻R8相连,C30另一端与MICN端相连,MICN端信号经过放大也传到所述OPI端,R8另一端与VSSA端相连;VCM电路,由电容C22和稳压电容C9首尾相连组成闭合回路;VRT电路,由电容C27和稳压电容C13收尾相连组成闭合回路;VCM电路和VRT电路都是运放电路,功能是将电路中的MICP和MICN接口的信号进行放大;AGC电路,由稳压电容C10和电阻R6首尾相连组成闭合回路,AGC电路是自动增益控制电路,使放大电路的增益自动地随信号强度而调整的自动控制。

进一步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灵敏度的智能救援车,所述温度探测模块电路即从凌阳单片机模组中引出一条单总线,电阻R10一端与单总线相连,另一端与电源VCC相连;DS18B20温度传感器有三个引脚,GND引脚接地,DQ引脚与单总线相连,VDD引脚与电源VCC相连,此为温度检测模块的电路,单总线上还有其他的单总线元器件。

本实用新型与现在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1.行动更迅速,沿规定路径前进可检测到路径上的任意位置的铁片,并拾起铁片将其运送到规定位置,耗时约20秒,从穿越障碍建筑物到沿规定路径前进并拾起铁片送达指定位置总耗时约90秒。

2.反应更灵敏,采用红外避障技术使救援车遇到障碍时反应更加迅速灵敏,相比于许多救援车搭载的碰撞开关避障,本实用新型更加安全、耐用,反应也更快。

3.扩展了功能,增加语音播报和遥控启动,并且可以测试温度。独特的语音播报系统让实用新型检测到金属时,会发出警报。强大的语音系统还可以播放复杂的录音,让救援活动更加方便,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机驱动模块电路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声光报警模块电路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温度探测模块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由凌阳单片机模组、避障功能模块、寻迹模块、金属探测模块、声光报警模块、电机驱动模块、显示模块及温度探测模块组成。

所述避障功能模块、寻迹模块、金属探测模块及温度探测模块连接于所述凌阳单片机模组的输入端,所述凌阳单片机模组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声光报警模块、电机驱动模块及显示模块。

所述凌阳单片机模组为SPCE061单片机芯片。

所述温度传感器为DS18B20温度传感器。

所述电机驱动模块电路如图2所示,L298N驱动直流电机有十五个引脚,其中5、6、7、10、11、12引脚与单片机SPCE061相连,接收控制信号。引脚9连接电源VCC,引脚4连接电源VDD,引脚1、15、8接地。电机驱动四个引脚控制两个电机,其中引脚2、3控制M1电机,引脚2与电机正极相连,引脚3与电机负极相连,当引脚2和3电信号为1和0时,电机正转;当引脚2和3电信号为0和1时,电机反转;当引脚2和3电信号为1和1时,电机刹停;当引脚2和3电信号为0和0时,电机停止。同理,引脚13和14控制M2电机,引脚13与电机正极相连,引脚14与电机负极相连。凌阳单片机模组输出的信号给L298N电机驱动的输入引脚6、11、5、7、10、12,由输出引脚2、3、13、14来控制M1和M2电机,使两个电机正转、反转或刹停来控制智能救援车的前进和转向。

所述声光报警模块电路图如图3所示,该电路为一个LM386电路,实现的是音频放大功能。如图所示,MIC为麦克风,它有两个接口,1接口与电容C31和电阻R9相连,电容C31另一端连接MICP端,MICP端的信号经过放大传给OPI端,OPI端口与电阻R5和电容C23串联,最后传到MICOUT端,MICOUT端为麦克风的输出端,将信号传到VMIC端,VMIC端与电阻R7一端相连,R7的另一端与极性电容C14正极和电阻R9另一端相连,极性电容C14的负极与VSSA端相连;2接口与电容C30和电阻R8相连,C30另一端与MICN端相连,MICN端信号经过放大也传到所述OPI端,R8另一端与VSSA端相连。图3还有VCM电路,由电容C22和稳压电容C9首尾相连组成闭合回路;VRT电路,由电容C27和稳压电容C13收尾相连组成闭合回路。VCM电路和VRT电路都是运放电路,功能是将电路中的MICP和MICN接口的信号进行放大。AGC电路,由稳压电容C10和电阻R6首尾相连组成闭合回路,AGC电路是自动增益控制电路,使放大电路的增益自动地随信号强度而调整的自动控制。

所述VSSA端为模拟接地端。

所述MICP端、MICN端的信号在所述AGC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控制下,分别经由所述VCM、VRT运放电路,将信号放大后,传到所述OPI端。

所述温度探测模块电路图如图4所示,从凌阳单片机模组中引出一条单总线,电阻R10一端与单总线相连,另一端与电源VCC相连。DS18B20温度传感器有三个引脚,GND引脚接地,DQ引脚与单总线相连,VDD引脚与电源VCC相连。此为温度检测模块的电路,单总线上还有其他的单总线元器件。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由避障功能模块检测该模块中的光电开关是否按下键值,按下的时候通过凌阳单片机模组控制播放已经录制好的语音,并进行以下几个操作,黑线识别、直线调节、避障、前进。黑白线检测操作中,当寻迹模块中的黑白线传感器识别到白底黑线或黑底白线时,产生高电平,并传向凌阳单片机模组,然后凌阳单片机模组控制电机驱动模块使救援车前进。具体实施如下,先停车5秒,然后前进并计时,前方检测到黑线便前进;左侧检测到黑线,便左微调;右侧检测到黑线,便右微调,同时也进行金属检测。金属探测模块由接近开关构成,接近开关对金属特别敏感,检测到距离金属8mm时会向凌阳单片机模组发出电信号,然后由凌阳单片机模组向声光报警模块发出信号,控制其发出警报。在避障操作中,当传感器感应到前方有障碍时,向凌阳单片机模组发出信号,处理后发出信号给电机驱动模块,若将要碰壁则使救援车朝相反的方向微调。行进过程中,温度探测模块探测环境温度,并将结果显示在显示模块中的LED液晶显示屏上,同时在LED液晶显示屏上还可以加上救援人员想示意的话。

以上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并不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限制于此,本领域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公知变形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技术范畴,本实用新型具体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的记载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