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基板、显示装置以及获取触控坐标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215639发布日期:2018-08-21 16:49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具体地,涉及显示基板、显示装置以及获取触控坐标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以及触控感应技术的发展,目前的电子装置,特别是中小型具有人机交互功能的移动终端,普遍搭载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面板。上述电子装置可以采用单独的触控模组实现触控功能,也可以将触控功能整合至显示面板中的触控屏中。目前常用的触控传感技术包括电容触摸、电阻触摸、纳米触摸、电磁触摸、嵌入式红外触摸等传感技术实现触控位点的获取,但目前的触控驱动多采用单板设计。

因此,目前的显示基板、显示装置以及获取触控坐标的方法,仍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基于发明人对以下事实的发现和认识而作出的:

如前所述,目前的触控驱动多采用单板设计。上述触控单板设计,需要将多个触控电极连接到同一个驱动ic(或称为驱动模组,驱动电路板等)上,再通过多条走线,将信号发送至外部,造成引线过长、信噪比低、走线复杂、工艺复杂、加工困难等问题。并且,多个触控电极接入同一个驱动ic,造成驱动电路板自身的结构复杂、成本高。特别是当采用触控屏(触控模组整合至显示面板上)的策略时,造成该驱动ic与显示基板整合时工艺复杂,加工困难。并且,复杂的走线结构不仅会对电信号的信噪比造成影响,并且容易造成显示面板(如阵列基板)的绑定区域发生翘起等不良。

本发明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或缓解上述问题的至少之一。

有鉴于此,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显示基板。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显示基板包括:衬底,所述衬底包括显示区以及设置在所述显示区周边的走线区;触控单元,所述触控单元位于所述显示区中,所述触控单元包括多个触控电极组;多个驱动模组,所述驱动模组设置在所述走线区中,每个所述驱动模组至少与一个所述触控电极组相连,且每个所述触控电极组仅与一个所述驱动模组相连。通过对屏幕进行分区,将多个触控电极进行分组处理,并连接多个驱动模组,可以避免触控单元中的多个电极均连接至同一个驱动ic导致的走线复杂问题,同时还可缓解甚至克服灵敏度信噪比问题,同时增加了速度,简化装配工艺,大大降低了设计成本和加工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触控电极组包括驱动电极组以及感应电极组,所述驱动电极组包括多个驱动电极,所述感应电极组包括多个感应电极;所述驱动模组包括多个发射驱动模组,以及多个感应驱动模组,每个所述发射驱动模组均与至少一个所述驱动电极组相连,每个所述感应驱动模组均与至少一个所述感应电极组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发射驱动模组与所述驱动电极组的一一对应连接;所述感应驱动模组与所述感应电极组一一对应连接。由此,可以对每个驱动电极组,以及每个感应电极组进行单独驱动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多个发射驱动模组和所述多个驱动电极组均沿第一方向排列,所述多个感应驱动模组和所述多个感应电极组均沿第二方向排列。由此,可以节约走线区中驱动模组所占用的空间,有利于窄化边框,进一步简化触控电极以及驱动模组之间的连接走线。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相邻设置的所述驱动模组之间通过连接线相连,所述连接线包括电源线、接地屏蔽线、同步控制信号线以及坐标调整信号线的至少之一。由此,可以简便的实现多个驱动模组之间的数据传输以及交互,进一步提高驱动模组的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多个驱动模组中的至少一个与信号输出端口相连,所述信号输出端口被配置为可输出usb、spi、i2c或qspi类型的信号。由此,可以简便的实现数据的输出。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显示基板包括:多个输出端口,所述输出端口与所述驱动模组相一一对应连接,所述输出端口设置在所述驱动模组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由此,可以简便的实现数据的输出。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驱动模组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配置为在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可实现阈值调整、参考电压矫正、滤波以及噪声剔除的至少之一。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该驱动模组的性能。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显示装置。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显示装置包括前面所述的显示基板。由此,该显示装置具有前面描述的显示基板所具有的全部特征以及优点,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在如前面所述的显示装置中获取触控坐标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方法包括:将显示区划分为多个分区;利用多个驱动模组,驱动所述显示区中不同分区内的触控电极组进行扫描;根据不同分区内所获得的感应数据,获得触控位点所在分区,以及所述触控位点在所在分区中的坐标;对所述触控位点在所在分区中的坐标进行坐标转换,获得所述触控位点在所述显示区中的坐标。由此,可以简便并准确的获得触控坐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与所述驱动电极组相连的所述发射驱动模组,驱动所述显示区中不同分区内的驱动电极组发射激励信号;以及通过与所述感应电极组相连的感应驱动模组,驱动所述显示区中不同分区内的感应电极组进行同步扫描。由此,可以节省扫描时间,提高处理速度。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将所述显示区划分为多个分区包括:根据所述发射驱动模组的个数和所述感应驱动模组的个数,将所述显示基板的显示区划分为多个分区,所述显示区划分的分区的数量为所述发射驱动模组的个数和所述感应驱动模组的个数的乘积。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将所述显示基板的显示区划分为多个分区之前,还包括:根据所述显示基板中显示区所包含的所述驱动电极的总数,和每个所述发射驱动模组所包含的发射通道数,确定所述发射驱动模组的个数;根据所述显示区所包含的所述感应电极的总数和所述感应驱动模组所包含的接收通道数,确定所述感应驱动模组的个数。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对所述触控位点在所在分区中的坐标进行坐标转换,获得所述触控位点在所述显示区中的坐标包括:根据所述显示区中所述触控电极组中电极的宽度、相邻所述电极之间的间距、所述分区的数量和每个所述驱动模组所包含的通道数,对所述触控位点在所在分区中的坐标进行坐标转换,获得所述触控位点在所述显示区中的坐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对所述触控位点在所在分区中的坐标进行坐标转换之前,还包括:将临近分区边界的触控位点的坐标进行临近分区交换;根据所述显示基板的触控感应特性,确定触控特征函数,并选择多点处理算法;根据所述触控特征函数,通过多点处理算法对进行临近分区交换后的触控位点的坐标进行多点运算处理;根据运算结果,确定临近分区边界的触控位点。由此,可以提高获取坐标的准确程度。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触控电极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了现有的显示基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显示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显示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显示基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显示基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显示基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8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获取触控位点坐标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0:显示基板;1100:走线区;1200:显示区;100:衬底;200:触控电极组;200a:触控电极;210:感应电极组;220:驱动电极组;300:驱动模组;310:感应驱动模组;320:发射驱动模组;400:信号输出端口;10:连接线。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显示基板。具体而言,提出了一种具有触控功能(包括触控单元)的显示基板。本领域技术人员熟悉的是,触控单元需要多个触控电极,实现触控位点的检测。参考图1,当显示基板1000上的多个触控电极(图中未示出)的每一个均需要与驱动模组300相连,以实现信号的发射或是传感。而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即便是中小尺寸的显示装置,为了满足对触控位点检测精度的要求,通常都需要设置上百根触控电极。可想而知,当上百根电极均需要连接至同一个驱动模组300时,将造成复杂的走线连接结构。而连接线过长,则容易受环境噪声和随机噪声影响。虽然为克服以上问题,可以采用软件降噪或屏蔽等措施,但软件降噪会大大降低触控反应速度。而采取屏蔽或走线规避等措施,不但增加了产品成本,同时还常常因为发送接收管脚数目大,容易因拉扯等应力因素造成绑定的接触不良,工艺复杂,在高压区域还存在翘起引起的安全隐患,另外对结构挤压造成的报点也没有很好的根本解决办法。并且,该驱动模组300不仅需要与多个触控电极相连,还需要与外电路连接,进行数据的传输和交互。例如,目前的显示面板中,仅设置一块驱动模组300。由于该驱动模组300需要处理上百根触控电极的数据,因此不仅该驱动模组300自身的电路结构复杂,且需要多跟信号线(如图中所示出的8根)才能实现其与外电路(如外部控制ic)的数据传输和交换。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2,该显示基板包括:衬底100,衬底100包括显示区1200(虚线框内部区域)以及设置在显示区周边的走线区1100。触控单元设置在显示区中,触控单元包括多个触控电极组200,以实现触控位点的感应。走线区1100中设置有多个驱动模组300,每个驱动模组300均至少与一个触控电极组200相连,且每个触控电极组200均仅与一个驱动模组300相连。也即是说,驱动模组300可以连接一个或多个触控电极组200,但不存在不和触控电极组200相连的驱动模组300。每个触控电极组200只和一个驱动模组300相连,即每个触控电极组200只受到一个驱动模组300的驱动,但一个驱动模组300可驱动多组触控电极组200。该显示基板通过将多个触控电极进行分组处理,并连接多个驱动模组,可以避免触控单元中的多个电极均连接至同一个驱动ic导致的走线复杂问题,同时还可缓解甚至克服灵敏度信噪比问题,同时增加了速度,简化装配工艺,大大降低了设计成本和加工成本。

下面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对该显示基板的各个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触控单元的具体结构、触控感应原理、触控电极的数量以及形状均不受特别限制。例如,触控单元可以为电容式触控单元、电阻式触控单元、纳米触控单元,电磁式触控单元,嵌入式红外触控单元等。电容式触控单元可以为投射式电容触控,具有精度高,反应速度快,触控点数目多的优势。以电容型触控单元为例,触控单元的触控原理可以为自容型的,也可以为互容型。具体的,触控单元可以通过自容型触控电极进行触控位点的感应,触控单元包括设置在同一层上的多个触控电极,通过检测相邻的触控电极之间形成的电容的变化值,确定触控位点。为了提高自容型检测的灵敏程度,也可以增加设置一个接地或被施加固定的第三电极作为参考,通过检测相邻的触控电极之间的电容变化、相邻两个触控电极分别和第三电极形成的电容的变化,确定触控位点。或者,触控单元也可以为互容型的。即触控单元中包括多个驱动电极以及多个感应电极,对驱动电极施加高频电压,在驱动电极以及感应电极之间形成电容。此时导体(用户的手指或是触控笔等)对显示基板发生触控操作时,触控位点处驱动电极以及多个感应电极之间的电容值会发生变化,由此实现触控位点的检测。多个驱动电极以及多个感应电极可以形成在同一层上,也可以不形成在同一层上,即多个驱动电极形成在一层结构上,多个感应电极与驱动电极层层叠设置,中间通过绝缘物质间隔开。触控电极(包括自容型的多个触控电极,以及互容时的多个驱动电极以及多个感应电极)的具体形状也不受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为条形电极、面状电极或是镂空电极。设置在同一层上的多个电极之间可以平行排列,也可以排列成具有叉指电极的结构(如单层自容型触控单元)。感应电极以及驱动电极可以互相垂直排列,或者也可以令感应电极以及驱动电极在垂直于衬底方向的投影不相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触控单元的上述参数进行设定。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3,每个触控电极组200可以包括多个触控电极200a。同一个触控电极组200中的多个触控电极200a连接至同一个驱动模组,对该触控电极组200中的多个触控电极200a进行统一控制。随后,对多个驱动模组的数据进行统一处理,即可获得触控位点。由此,可以利用多个触控电极组200,对屏幕实现分区触控处理:每个驱动模组,只负责与其相连的那一部分的触控电极所在位置的触控位点感应。由于每个触控电极组200均连接有相应的驱动模组,只需要对多个驱动模组的数据进行整合处理,既可以获得整个显示基板上的触控位点情况。显然,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基板中,每个驱动模组所负责驱动的触控电极数量均较少,因此与整个显示基板仅具有一个触控ic的情况相比,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基板无需复杂的走线结构。并且,进行分区触控处理之后,由于每块驱动模组所需处理的数据量大幅减少,因此驱动模组自身的电路结构也可以得到相应的简化。因此,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简化装配工艺。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驱动模组对触控电极组进行驱动的具体方式不受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触控单元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驱动模组以及触控电极组的连接关系也不受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令驱动模组以及触控电极组一一对应连接,一个驱动模组连接一个触控电极组,一个触控电极组也只与一个驱动模组相连。或者,也可以令一个驱动模组连接多个触控电极组。以互容型触控单元为例,触控单元可以包括多个驱动电极组以及多个感应电极组,触控单元包括的所有驱动电极组可以与一个驱动模组相连,感应电极组和剩余的驱动模组可以一一对应的连接:每个感应电极组仅与一个驱动模组相连,除去和驱动电极组相连的驱动模组之外,剩余的驱动模组中的每一个,也只与一个感应电极组相连。类似地,也可以令多个感应电极组连接至同一个驱动模组中;驱动电极组和剩余的驱动模组也可一一对应地连接。

下面,仅以双层互容式的触控单元为例,对驱动模组以及触控电极组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参考图4,触控电极组可以包括驱动电极组220以及感应电极组210。每个驱动电极组220中均包括多个驱动电极(tx,图中未示出),每个感应电极组210中均包括感应电极(rx,图中未示出)。驱动模组包括多个发射驱动模组320,以及多个感应驱动模组310。发射驱动模组320与驱动电极组220相连,以便驱动驱动电极组220实现信号的发射,感应驱动模组310与感应电极组210相连,以便驱动感应电极组210进行触控信号的扫描。发射驱动模组320可以和驱动电极组220一一对应连接;感应驱动模组310可以与感应电极组310一一对应连接。由此,可以对每个驱动电极组,以及每个感应电极组进行单独驱动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多个驱动电极组220可以沿第一方向排列(如图中所示出的y方向),多个感应电极组210沿第二方向排列(如图中所示出的x方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可以一个为行的方向,另一个为列的方向,即多个驱动电极220可以排列成多行,同时感应电极可以排列成多列。为了便于发射驱动模组320和感应驱动模组310就近与对应的电极组相连(感应电极组210和驱动电极组220),多个发射驱动模组320可以也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由此,驱动电极组220的连接线只需要向着走线区稍作延伸,既可以和沿同一方向排列的发射驱动模组320进行连接,而不会造成走线区连接线过长。类似地,多个感应驱动模组310可以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列。由此,便于和也沿着第二方向排列的感应电机组进行连接。例如,发射驱动模组320可以在列的方向上排列,同时感应驱动模组310在行的方向上排列,而非聚集设置在走线区的某一处,从而不论是感应电极组210还是驱动电极组220,均不需要设置复杂的连接线就可以和相应的驱动模组进行连接。此外,显示面板的走线区通常设置在显示区的外围,例如走线区可以环绕显示区四周的区域。因此,为了便于多个发射驱动模组320和多个感应驱动模组310之间的连接和数据交换,上述两组驱动模组可以分别设置在走线区中相邻的两条边缘处。由此,即便后续需要将多个发射驱动模组320和多个感应驱动模组310之间进行连接,连接线顺着驱动模组分布的方向延伸既可以实现全部驱动模组的连接。由此,可以节约走线区中驱动模组和连接线所占用的空间,有利于窄化边框,进一步简化触控电极以及驱动模组之间的连接走线,令感应电极组210和感应驱动模组310、驱动电极组220和发射驱动模组320实现就近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驱动电极组220以及感应电极组210可以分层设置。如图4所示,驱动电极组220可设置在感应电极组210的下方(以虚线表示),两层电极组之间通过绝缘层间隔开。发射驱动模组320,以及感应驱动模组310设置在走线区,可以通过过孔与相应的触控电极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5,相邻设置的驱动模组300之间可以通过连接线10相连。连接线可以包括电源线、接地屏蔽线、同步控制信号线以及坐标调整信号线的至少之一。由此,可以简便的实现多个驱动模组之间的数据传输以及交互,进一步提高驱动模组的性能。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驱动模组300需要对触控电极进行驱动,以令触控电极发射信号,或是驱动触控电极进行逐行扫描,以实现触控位点的检测。由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基板上设置了多个驱动模组,因此需要对多个驱动模组300的数据进行整合,才能够获得触控位点在整个显示基板上的坐标。因此,上述连接线10可包括用于向驱动模组300提供电压的电源线,防止多个驱动模组300之间、或是走线区其他电路结构对驱动模组300造成干扰的接地屏蔽线,与时序控制相关的同步控制信号线,和计算单元相连的坐标调整信号线等等。连接线10的具体数量、类型、连接的其他外电路结构或是端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多个驱动模组300中的一个可以进一步与信号输出端口400相连,用于实现信号的输出。该信号输出端口400可以被配置为可输出usb、spi、i2c或qspi类型的信号。由此,可以简便的实现数据的输出。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当多个驱动模组300分布在走线区相邻的两条边缘上时,信号输出端口400可以位于最外侧的一个驱动模组300(如图中所示出的300a或300b)的一端。即:信号输出端口400可以设置在驱动模组300不和其他的驱动模组300相邻的一侧。由此,可以进一步简化走线区的电路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显示基板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多个输出端口400。具体的,参考图6,输出端口400可以与驱动模组相连且一一对应设置,输出端口400设置在驱动模组300远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由此,可以简便的实现数据的输出。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每个驱动模组300中均可以进一步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具体的,参考图7,计算机程序被配置为在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可实现阈值调整、参考电压矫正、滤波以及噪声剔除等功能的至少之一。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该驱动模组的性能:每个驱动模组300相当于独立分离的单通道,每一个通道都可以对阈值、参考、频率等进行软件控制调整。即每个驱动模组300均可以对其触控信号单独进行上述调整。由此,一方面可以保证每个驱动模组300获得的触控坐标信息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另一方面,由于每个驱动模组300连接的触控电极的数量均较少,也可以增加触控传感的计算速度。

总的来说,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基板具有以下优点的至少之一:

对多个触控电极进行分组,实现屏幕分区,触控电极与驱动模组就近连接,简化了走线结构,缩短走线长度,克服了灵敏度信噪比问题;

每颗驱动模组连接的触控电极数量减少,驱动模组自身的的结构可以得以简化;

通过调整坐标算法(每个驱动模组可单独对信号进行处理,且每个驱动模组需要处理的信息量得以降低),增加了处理速度;

并通过分区小板的条形pcb设计,大大简化装配工艺,大大降低了设计成本和加工成本。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显示装置。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显示装置包括前面所述的显示基板。由此,该显示装置具有前面描述的显示基板所具有的全部特征以及优点,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在如前面所述的显示装置中获取触控坐标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图8,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00:将显示区划分为多个分区。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该步骤中,首先对显示区进行分区处理。具体的,可根据驱动模组的个数,将显示区划分为多个分区。以触控单元包括驱动电极组和感应电极组为例,可根据发射驱动模组的个数和感应驱动模组的个数,将显示基板的显示区划分为多个分区。显示区划分的分区的数量为发射驱动模组的个数和感应驱动模组的个数的乘积。由此,可以在保证触控精度的同时,节省驱动模组的数量,否则如果每个分区均配置一个驱动模组,则显然在不增加驱动模组数量的情况下,必然会减少显示基板的分区数量。而显示基板上触控电极组的数目是一定的,分区数量减少,必然导致单个分区中包含的触控电极组数量增多,每个驱动模组中所连接的触控电极数量增多,则连接线走线以及驱动模组自身的结构,均会复杂化;而如果为了保证显示基板的分区数量,虽然可以减少驱动模组中连接的触控电极的数量,但必然会导致引入更多的驱动模组。因此,会造成生产成本的大幅增加。

确定分区之前,需要根据显示基板中显示区所包含的驱动电极的总数,和每个发射驱动模组所包含的发射通道数,确定发射驱动模组的个数;根据显示区所包含的感应电极的总数和感应驱动模组所包含的接收通道数,确定感应驱动模组的个数。具体的,发射驱动模组的个数和感应驱动模组的个数可通过以下步骤确定: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常当驱动模组被生产出来以后,其所具有的接收或发射通道的总数是固定的。驱动模组中的多个通道可以不全部和触控电极相连,但每个驱动模组可以连接的触控电极的最大值,是由其通道数决定的。为了简化装配工艺,节约生产成本,可以采用多个相同的驱动ic作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射驱动模组。多个驱动电极组具有的驱动电极总数(即总发射通道数)为:tx,多个感应电极组具有的感应电极总数(即总接收通道数)为rx,每个发射驱动模组的发射通道数为tx’,每个感应驱动模组的接收通道数为rx’,则沿着第一方向分布的发射驱动模组的个数x可以为:

x=int(tx/tx’)+1;

沿着第二方向分布的感应驱动模组的个数y可以为:

y=int(rx/rx’)+1。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由于上述确定过程采用了取整后加一的方式,因此选用的多个驱动模组的通道总数量会大于实际显示区所包含的触控电极的总数。此时,需要对多个驱动模组启用的通道数进行定义: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多个感应电极组总共包括128根感应电极,即上述公式中,rx为128,选用的感应驱动模组每个中包括35个接收通道,即每个感应驱动模组最多可以连接35个感应电极,上述公式中rx’为35,。则利用上述公式计算得到的感应驱动模组个数y为:128除以35后,商取整再加一。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此处的取整并非四舍五入,而是舍弃商值中小数点后的所有数值:如128除以35的商为3.657,则取整后为3,再加一得到y值为4,即采用4个感应驱动模组。4个感应驱动模组实际可连接的感应电极的最大值为140个,而可连接的感应电极数量为128,则有12个通道需要空出,不与感应电极进行连接,也不进行数据的接收或发射。因此在进行后续处理步骤之前,需要定义出每个驱动模组中空出几个通道。通道预留的具体情况可以不受特别限制,可以平均的分配在多个驱动模组中,也可将需要空出的通道全部分配在一个或是少数个驱动模组中。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利用上述过程确定发射驱动模组和感应驱动模组的数量,可以不必令驱动模组中可连接的通道的总数,严格等于触控电极的总数。因此,不论可选用的驱动模组中可连接的通道数或是显示基板中所包括的触控电极的总数如何变化,均可以简便的利用上述公式,计算获得需要采用的驱动模组数量。此外,利用上述步骤确定驱动模组数量时,还可以采用多个完全相同的驱动模组,只需要后期通过简单定义确认每个驱动模组实际连接电极的数量即可,而无需设计通道数不同的驱动模组,以令驱动模组中接收通道数综合满足触控电极的总数,便于节约成本。

s200:利用多个驱动模组,驱动所述显示区中不同分区内的触控电极组进行扫描。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该步骤中,利用多个驱动模组,驱动不同分区内的触控电极组进行扫描。具体而言,多个分区的扫描可以是同步进行的,也可以是依次进行的。同一分区内的触控电极组中包含的多个触控电极依次进行扫描。

以触控电极组包括驱动电极组和感应电极组为例,上述扫描过程可以具体包括:

通过与驱动电极组相连的发射驱动模组,驱动显示区中不同分区内的驱动电极组发射激励信号。通过与感应电极组相连的感应驱动模组,驱动显示区中不同分区内的感应电极组进行扫描。不同分区内的感应电极组可以进行同步扫描。由此,可以节省扫描时间,提高处理速度。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该步骤中,发射驱动模组控制驱动电极组发射激励信号的具体方式不受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熟悉的方式实现上述过程:例如,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射驱动模组可以是通过对驱动电极组施加诸如高频(比如,可以为几百khz的方波或正玄波)激励信号,由于电磁感应原理,感应电极会产生感应电荷,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之间形成电场,由此在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及之间形成电容。而当有触控导体(如用户的手指或是触控笔等)发生触控操作时,则导体会对产生上述电场造成影响,进而影响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及之间形成的电容。通过感应驱动模组驱动感应电极组进行扫描,以获得上述感应电极组中每个电极的电容,通过后续处理获得触控位点。

s300:根据不同分区内所获得的感应数据,获得触控位点所在分区,以及所述触控位点在所在分区中的坐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对获得的感应数据(如rx的感应数据)进行处理,确定触控位点在各个分区中的坐标。上述处理可以包括通过比对同一分区内多个感应电极获得的感应数据,确认该分区内是否存在触控位点,并确认触控位点在该分区内的位置(即触控位点在所在分区中的坐标)。上述过程可由各个分区中的驱动模组实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每个分区的触控模组都可以对阈值、参考、频率等进行软件控制调整,因此,有利于提高获取的坐标数据的准确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为了提高触控传感的精度,当检测到触控位点为临近分区边界处(如位于临近分区边界的2-3行触控电极)时,该步骤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将临近分区边界的触控位点的坐标进行临近分区交换。由此,可以将位于两个分区的边界的几行触控电极的数据进行交换,从而更加精准的确认坐标位点。

具体而言,对临近分区边界的几行触控电极的数据进行交换之后,可根据所述显示基板的触控感应特性,确定触控特征函数,并选择多点处理算法。根据触控特征函数,通过多点处理算法对进行临近分区交换后的触控位点的坐标进行多点运算处理,最后根据运算结果,确定临近分区边界的触控位点。由此,可以提高获取坐标的准确程度。具体而言,当确认上述触控位点的坐标位于临近分区边界处时,首先基于本分区内部触控电极的触控特征函数,确认触控位点的位置。随后,将临近分区的几行触控电极数据进行交换,比对交换后多行触控电极(属于两个相邻的分区)基于各自的触控特征函数而确认的位置坐标,确认触控位点的最终坐标。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多点处理算法不仅限于触控位点位于分区边界处时的情况。实际上,每次触控位点坐标的确认,都可以通过多点处理算法实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触控感应特性”特指触控电极检测到的感应电容的电容值,以及触控位点与该触控电极的距离之间的关系。触控特征函数,即为感应电容的电容值和该距离之间的函数关系。触控操作发生时,不仅影响触控位点处的触控电极,对周边电极的电容值也具有一定影响。触控位点和电极之间的距离不同,对感应电容的影响也不同。而基于触控电极的触控特征函数,即可以确认触控位点和电极之间的距离,从而确认触控位点的具体位置。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多个触控电极之间通常具有一定间隔。当触控位点不位于触控电极所在位置,而是位于上述间隙中时,检测到的感应电容也会发生改变,而感应电容的变化值,与触控位点和触控电极之间的距离有关。“多点运算处理”即为查询相邻几行触控电极(如相邻的两行或三行)的触控特征函数,基于相邻的几根触控电极的触控特征函数获得的位置,通过多次查询比对,确定触控位点的坐标。显然,上述多点处理算法所获得的触控位置,比单一查询一根触控电极获得的触控位置要更加精确。当触控位点发生在一个分区的中心位置时,上述多点运算处理可以通过该分区的驱动模组实现。而当触控位点位于分区的边界(如位于分区中最边缘的2-3行触控电极)上时,则需要查询与其相邻的下一个分区中的几行触控电极的数据进行参考,实现多点运算处理:由于触控位点外围的触控电极属于其他分区,因此如不进行紧邻分区交换,则会导致在进行多点处理算法时,可参照的触控电极数量变少,导致当触控位点位于分区的边缘处时触控位置感应精度降低。因此,当判断出触控位点位于临近分区边界的几行触控电极周围时,可以进行上述分区交换处理,交换临近分区的几行触控电极的感应数据,可以提高分区边界处触控感应的精确程度。

s400:对所述触控位点在所在分区中的坐标进行坐标转换,获得所述触控位点在所述显示区中的坐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步骤需要对各个分区处理获得的触点坐标进行转换,以获得触点坐标在显示区中的坐标:如前所述,由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对显示区进行了分区处理,则各个分区中计算获得的坐标,需要转换为其在整个显示区中的坐标位置。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上述步骤可以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根据显示区中触控电极组中电极的宽度、相邻电极之间的间距、分区的数量和每个驱动模组所包含的通道数,对触控位点在所在分区中的坐标进行坐标转换,获得所述触控位点在所述显示区中的坐标。由此,可以简便并准确的获得触控坐标。

更具体地,在该步骤中,通过对触控电极的宽度、相邻电极之间的距离,以及该分区中所包含的触控电极的总数量(即驱动模组所包含的通道数),确定该分区实际占据的显示区的面积,即确定该分区的长度和宽度。随后,根据触控位点所在的分区,并根据于该分区相邻的分区的面积,对获得的触控坐标进行转换:例如,参考图4,沿着x方向位于第二列、沿y方向位于一行的分区检测到的触控位点的坐标为(1,1),则该触控位点在整个显示区中的坐标沿着x方向上的位置,需要根据沿着x方向位于第一列、沿y方向位于一行的分区,沿x方向上的长度进行调整,其沿x方向上的坐标值需加上与其相邻的分区沿着x方向的长度,才能够获得触控位点在显示区的真实坐标位置。

综上所述,本方法通过采用屏幕分区方式,不同分区可进行同步扫描,并将多个分区的驱动模组进行级联,通过坐标调整算法,使敏感的信号处理在屏幕的边缘,即克服了灵敏度信噪比问题,同时增加了速度。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