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64962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用于电性连接柔性印刷电路板(F1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与其它电子装置的电连接器。
与本发明相关的现有技术可参阅美国专利第4,778,403、5,458,506、5,580,272、5,904,586号等案。请参阅

图1所示为现有电连接器的工作示意图,该现有电连接器5包括基座50及与基座50相枢接的盖体51,其中基座50设有若干个贯穿其前后表面的端子收容槽500,弹性端子52容设于相应的端子收容槽500内,且该弹性端子52的接触部520前端部分露出,且于基座50两相对侧壁中部凸设有一半圆形柱体501(虚线所示),另于基座50前端两侧凹设有一弧形凹缺502,盖体51组设于基座50之上,其包括一纵长侧壁510及于该纵长侧壁510两侧的卡持壁511,该卡持壁511内侧设有与基座50侧壁的柱体501相配合的凹室(未图示),且于卡持壁511上设有卡持臂512,在组装时柔性电路板6由该电连接器5前表面伸至电连接器5内一定的位置,而后在盖体51上施力使其绕基座50侧壁的半圆形柱体501的轴线作旋转并同时向前滑动,通过此使柔性印刷电路板6与弹性端子52电性相连。但是,该电连接器5的盖体51通过其两卡持壁511同时夹持于基座50上并作枢转,为使盖体51卡持臂512卡持于基座50凹缺502内,盖体51还必须相对基座50作适当的前移,这样易于造成盖体51两卡持壁511相对基座50有不当的相对位置而导致柔性印刷电路板6与弹性端子52不能充分接触,如此显无法确保其间讯号的可靠传输。再者,盖体51仅通过盖体51的卡持臂512与基座50的凹缺502相卡持而定位于基座50上,其后侧的半圆形柱体501与凹室并未能在任何方向上提供固持作用力,因此,如果卡持臂512或凹缺502制造误差偏大或在使用一段时间而有磨损的情况发生时,盖体在基座上可能会松动,进而会影响柔性印刷电路板6与弹性端子52的电性接触效果。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确保导电端子与柔性印刷电路板稳固对接,且结构强度佳及易于制造及装配的电连接器。
本发明电连接器包括基座、盖体及导电端子,其中基座包括底座、于底座两侧垂直设置的侧壁及与底座相对的顶板,底座及顶板内侧均设有端子收容槽,导电端子收容于相应的导电端子收容槽中,而底座侧壁上设有弧形滑槽。盖体包括顶壁及于顶壁两侧垂直设置的卡持壁,且于卡持壁上设有与滑槽相应的凸条,且于凸条一端凸出设有一凸起。盖体通过凸条及凸起与基座滑槽相卡持而组设于基座上,在印刷电路板组入该电连接器后,于盖体上施力使其围绕弧形滑槽的中心轴线旋转,而将印刷电路板抵压于导电端子上,实现印刷电路板与电连接器的电讯导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盖体通过凸条及凸起在基座的滑槽内滑动而围绕滑槽轴线旋转而实现下压柔性印刷电路板与导电端子电性连接,且盖体下压后,凸条与凸起与滑槽相卡合而将盖体与基座稳固结合,而不会有松动现象发生,从而可有效保证柔性印刷电路板与导电端子间的讯号传输。
下面结合图示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现有电连接器的工作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电连接器与柔性印刷电路板组装前的立体图。
图4为图3沿A-A线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电连接器与柔性印刷电路板的立体组合图。
图6为图5沿B-B的剖视图。
图7为图5的部分剖视图。
请参阅图2所示,本发明电连接器1包括基座10、盖体12、导电端子14及固持构件16。其中基座10包括底座100,于底座100两侧垂直设置的侧壁101及与底座100相对的顶板102。其中底座100设有若干个贯穿基座10对接面103与连接面104的下端子收容槽105,且底座100两侧对称设有贯穿基座10对接面103与连接面104用以与盖体12相卡合的凹槽106,且于凹槽106中部设有贯穿底座100的开口107(图7所示)。而侧壁101于邻近基座10对接面103部位且与凹槽106相连一侧设有呈弧形的内滑槽108,且该内滑槽108的顶端与侧壁101上表面相贯通,且于侧壁101外侧设有与内滑槽108相连通且封闭的弧形外滑槽109。顶板102宽度大致为底座100一半而使底座100的下端子收容槽105部分露出,且于顶板102内侧设有与下端子收容槽105相对的上端子收容槽110(图4所示),且于邻近基座10连接面104部位,相对的上、下端子收容槽105、110间设有隔条111(图4所示),又于基座10连接面104设有将相邻二端子收容槽分隔的隔栏112(图7所示)。另,于顶板102两侧设有纵向贯穿基座10的固持孔113。另,侧壁101于基座10对接面103一端凸出设有一卡扣116,且于卡扣116邻近凹槽106一侧设有导引斜面117。
盖体12包括顶壁120及于顶壁120两侧垂直设置的卡持壁121,其中于顶壁120一端两侧设有与顶壁120及卡持壁121相垂直的扣持部122,且于扣持部122邻近卡持壁121一侧设有与基座10卡扣116相对应的凹缺123,而于顶壁120相对一端设有收容基座10顶板102末端的台阶124。卡持壁121邻近顶壁120台阶124一端的外侧设有与基座10内滑槽108相对应的弧形凸条125,且于弧形凸条125末端设有一凸起126,该凸起126末端设有与凸起126轴线成一定夹角的倒角127。另外,在卡持壁121一端设有与基座10凹槽106开口107相对应的凸柱128。
导电端子14为叉形结构,包括相对的上、下分支140、141及将该上、下分支140、141连接的连接部142,且于上分支140相对下分支141一侧凸出设有一倒刺143。又,于连接部142邻近上分支140一端凸出设有一凸片144,且于连接部142相对一端设有一电路板(未图示)电性连接的焊接部145。固持构件16设置于固持孔113中以定位电连接器1,包括固持片160及与固持片160相垂直的焊接片161,固持片160包括上、下固持片162、163,且上、下固持片162、163间凸出设有一肩部164以将固持构件16固持于固持孔113中。
请参阅图3至图7所示,为本发明电连接器1与柔性印刷电路板2组装过程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导电端子14上分支140的倒刺143卡持于基座10隔条110上,连接部142的凸片144及焊接部145下侧缘抵持于基座10顶板102与底座100后缘,导电端子14上分支140收容于基座10顶板102的上端子收容槽110中,而下分支141则收容于底座100下端子收容槽105中,且下分支141前端露出底座100上表面以与柔性印刷电路板2电性连接,且导电端子14的焊接部145露出电连接器1连接面104以与电路板(未图示)电性连接。盖体12通过卡持壁121的凸条125及凸起126与基座10内、外滑槽108、109相卡持而组设于基座10上,在组入柔性印刷电路板2后,施力于盖体12,使盖体12沿弧形内、外滑槽108、109轴线旋转而将柔性印刷电路板2下压而与导电端子14电性连接,其中盖体12通过其前端的扣持部122与基座10的卡扣116相卡持,凸条125及凸起126与内外、滑槽108、109相卡持、盖体12卡持壁121的凸柱128与基座10开口107相卡合及盖体12卡持壁121卡持于基座10凹槽106内而稳固组设于基座10上。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基座、盖体及导电端子,其中基座具有底座及于底座两侧垂直设置的侧壁,而盖体具有顶壁及与顶壁垂直设置的卡持壁,其特征在于基座侧壁设有弧形滑槽,盖体卡持壁一侧设有与滑槽相对应的凸条,凸条一端凸出设有一凸起,盖体通过凸条及凸起与基座滑槽相卡持而组设于基座上,并可围绕弧形滑槽的中心轴线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侧壁的滑槽包括设于侧壁一侧的内滑槽及于侧壁相对一端并与内滑槽相连通的封闭外滑槽,且该内滑槽的顶端与侧壁上表面贯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基座还包括一与底座相对的顶板,且基座底座上设有下端子收容槽,而于顶板内侧上设有与底座下端子收容槽相对的上端子收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基座侧壁一端设有一卡扣,且于卡扣一侧设有导引斜面,而于盖体顶壁设有扣持部,且扣持部设有与卡扣相对应的凹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底座两侧设有可收容盖体的卡持壁的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盖体卡持壁凸条末端之凸起收容于外滑槽内,且于凸起末端设有与凸起轴线成一定夹角的倒角。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基座一端的上、下端子收容槽间设有一隔条,且于每相邻端子收容槽间设有一隔栏。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底座凹槽中部设有一贯穿底座的开口,且于盖体卡持壁上设有相应的凸柱。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导电端子包括相对的上、下分支及将该上、下分支相连的连接部,且导电端子上分支相对下分支一侧凸出设有一倒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导电端子连接部邻近上分支一端凸出设有一凸片,且于相对一端设有焊接部,且导电端子的倒刺卡持于基座隔条上,而凸片及焊接部的侧缘则抵持于基座后缘上。
全文摘要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基座、盖体及导电端子,其中基座包括底座、侧壁及顶板,而底座侧壁上设有弧形滑槽。盖体包括顶壁及卡持壁,且于卡持壁上设有与滑槽相应的凸条,且于凸条一端凸出设有一凸起。盖体通过凸条及凸起与滑槽相卡持而组设于基座上,在柔性印刷电路板组入该电连接器后,在盖体上施力使其围绕弧形滑槽的中心轴线旋转,而将柔性印刷电路板抵压于导电端子上,实现印刷电路板与电连接器的电讯导通。
文档编号H01R12/38GK1314730SQ0011493
公开日2001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00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2000年3月16日
发明者林奕雁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