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39900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内设印刷电路板且其线缆排线方向与对接电连接器的对接方向相垂直的线缆末端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线缆在高速传输应用时必须有很好的遮蔽。通常线缆具有若干包裹于线缆外被内的导线,每根导线具有一对差分对信号导体及一个包覆信号导体的金属遮蔽层。该金属遮蔽层的存在使导线具有很强的刚性,很难弯折。当试图在密闭空间中将电连接器与导线相连时,布线会出现很多问题。
图11及图12揭示了一种与高速线缆成直角连接的线缆末端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100具有一遮蔽壳体101,于绝缘插入件109内安装有若干端子102,并且绝缘插入件109插入遮蔽壳体101的通槽(未标示)中端子102的前端(未标示)向前凸伸入遮蔽壳体101中,用以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对接,端子102的后端(未标示)向后突伸用以与位于印刷电路板103前端的焊接片(未图示)相焊接。线缆105的若干屏蔽导线104从定位隔板106中穿过,每根导线具有一对导体107,一遮蔽编织层(未标示)包覆该对导体107。导体107焊接于印刷电路板103后端的垫片(未图示)上,在绝缘套体108外模成型于线缆105、定位板106、印刷电路板103及遮蔽壳体101外围之前,线缆105内的屏蔽导线104弯折成90度角。这种设计要求导线104成直角弯折,由于屏蔽导线104刚性较大,导致制造困难。更重要的是,在折弯过程中或应用时导线的遮蔽编织层可能被破坏,从而影响线缆的电气性能。
因此,迫切需要提供一种能够克服上述缺陷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成直角弯折可避免与其连接的线缆的导线末端过度弯曲。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直角弯折的电连接器,其容易制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用于具有硬质导线的线缆末端,用以与对接连接器相配合,其包括有前壳体、若干端子及印刷电路板,其中,前壳体用于与对接连接器的对接部分相配合,所述端子固持于前壳体中,每一端子具有对接端及装配端,对接端露出于外以与对接连接器的端子相配合,所述印刷电路板具有第一边缘及第二边缘,第一边缘与第二边缘间具有一夹角,印刷电路板与沿第一边缘排布的端子的装配端电性连接,沿第二边缘排布的线缆的导线中的信号导体与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印刷电路板上的印刷线路将端子与线缆的导线的对应信号导体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通过设置一具有夹角的印刷电路板,从而可避免与其连接的线缆的导线末端过度弯折,并且使制程简化。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移除外模成型的绝缘套管后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组合图,其扣持件的前部被切除以显示端子插入件定位于空腔中的状态。
图3是图1所示前壳体的立体图。
图4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组装有端子插入件的前壳体的立体图。
图5是图4所示组装有端子插入件的前壳体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6是图4沿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7是图1所示印刷电路板的立体图。
图8是图1所示定位件的立体图,其中还显示了与定位件相配合的前端部分剥除的线缆。
图9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俯视图,其显示了一对扣持件中的一个。
图10是图9所示电连接器部分切除后的侧视示意图,其显示了一对扣持件。
图11是一种现有电连接器的显示内部构件排列的俯视示意图。
图12是图11所示电连接器的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包括一导电前壳体20、一端子插入件40、一印刷电路板30、一定位件60、一导电后壳体50、一对扣持件72及一绝缘套管70。电连接器10与线缆90末端相连接,该线缆90具有一包覆若干被屏蔽的导线80的外被91。
请参阅图3至图6所示,前壳体20包括矩形基部21,从基部21的前侧(未标示)突伸而出的具有四侧边的矩形套体23,以及自基部21的后侧(未标示)向后延伸的一对支撑臂22。插槽25贯穿基部21的中央部位,对接空腔24形成于基部21前方矩形套体23内,并且与插槽25相通。每一支撑臂22在其内表面(未标示)设有一固持槽221。
请参阅图7所示,印刷电路板30呈平板状且具有一定棱角,其具有一上表面31及一下表面32。若干第一焊接片33沿印刷电路板30的第一边缘34位于上、下表面31、32上,若干第二焊接片35沿印刷电路板30的第二边缘36位于上、下表面31、32上,若干印刷线路37将沿第一边缘34排布的第一焊接片33与沿第二边缘36排布的第二焊接片35电性连接。印刷线路37可以位于上表面31上或下表面32上,或者上、下表面31、32之间。第一边缘34与第二边缘36间具有一夹角θ。本实施例中,该夹角呈一直角,当然本实用新型的该夹角因应不同的条件也可为其它角度。
请参阅图4至图6所示,端子插入件40单独分离制造,用以贯穿组装于前壳体20的插槽25内,其包括绝缘体42及收容于绝缘体42内的若干端子41。每一端子41(如图6所示)具有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的端子相配合的对接端即前端410及位于尾部的装配端即后端412。端子41具有两种构形,其中一种(未单独标示)的后端41 2向上弯曲以与印刷电路板30的上表面31相连接,另一种(未单独标示)的后端412向下弯曲以与印刷电路板30的下表面32相连接。若干端子41镶埋成型于绝缘体42中,二者的组合一体式地组装于前壳体20中。不同的实施例可将端子插入件40分成更多部分,或者可以将端子各自插入形成于绝缘体42上的通槽中。
请参阅图8所示,一体式定位件60呈纵长挡块状构形,于其内贯穿形成有若干通孔61。每一通孔61具有与导线80的外轮廓相同的形状,以利于导线80插入其中(图8所示的每个通孔61的构形恰能收容堆叠设置的两根导线80,然而,上述通孔61中个别的呈其它构形以收容个别对应的导线80也是可以的)。每一导线80具有包覆有金属遮蔽层82的一对差分对信号导体81。在信号导体81连接至印刷电路板30之前,定位件60提供组织排列导线80的功能,以及作为应力消除装置,以确保信号导体81与印刷电路板30的第二焊接片35间的电性连接。
导电后壳体50(如图1所示)由两片组成,每一片包括一具有一定棱角的主平面51及一对垂直于主平面51延伸的边缘52。后壳体50也可以由一片金属板弯折而成后包覆构件于其内,或者由若干金属片围设于电连接器10的后部而形成一个包覆上述印刷电路板30的金属遮蔽装置。
请参阅图9及图10所示,每个扣持件72具有一操作杆721,该操作杆721借助一锁扣部723附着于金属基板722上。操作杆721的前部725设有具有一扣孔724(如图1所示)的扣持机构,用以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的对接构件(未图示)相配合。
组装时,端子插入件40推入穿过前壳体20的插槽25,端子41的前端410突伸入并且暴露于对接空腔24中。印刷电路板30插入支撑臂22的固持槽221中,直到其第一边缘34抵靠于每一固持槽221的前壁(未标示)上。此时,印刷电路板30位于向上弯折及向下弯折的端子41之间,每一端子41的后端412抵靠于对应的第一焊接片33上,并且焊接于第一焊接片33上。线缆90的外被91(如图8所示)的末端被剥除,露出导线80的末端,每一导线80的长度基本相等,导线80的末端(未标示)插入定位件60的通孔61内,并且每一导线80末端的绝缘皮被剥除,露出一对差分对信号导体81。信号导体81焊接于印刷电路板30的上、下表面31、32上对应的第二焊接片35上。后壳体50包覆定位件60、印刷电路板30及前壳体20的支撑臂22,同时前、后壳体20、50间电性互通。后壳体50与导线80的遮蔽层82相接触,从而保证导线遮蔽层82与前壳体20间电性导通。扣持件72设置于后壳体50上,其分别位于电连接器10的上、下侧(未标示)。每一操作杆721之前部725从对应的槽道210(如图3所示)推入,直到突伸入前壳体20的对接空腔24中。扣持件72可以是导电材质,其可与对接连接器的接地回路电性连接并借助后壳体50与导线80的遮蔽层82相连接。绝缘套管70(如图2所示)借助外模成型包覆于线缆外被91、后壳体50、扣持件72的基板722的边缘及具有基部21的前壳体20的后部(未标示)外。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电连接器的优点在于,线缆90的末端及导线80的末端可以保持较直的状态。由于在制造过程中被遮蔽的导线80无须弯折,使得易于制造,同时也可防止导线80弯折过猛破坏导线80的构造而降低高速传输导线的信号的完整性,并且简化的制程可增加产量且降低成本。印刷电路板30的印刷线路37可视需要设计成相同长度或不同长度,尤其是印刷线路37的传输路径可排布成相同长度或存在可允许的长度差异,从而有效控制信号失真,并且其不仅可控制由导线长度所导致的信号失真,而且可控制由于弯折而使导线80内部特性改变所导致的信号失真。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仅限于图7所示的印刷线路37。
本实用新型的印刷电路板30还可以有其它不同设计,其包括但不仅限于在第一边缘34与第二边缘36之间具有的不同角度、印刷电路板30的其它不同形状、印刷及安装在印刷电路板30上的电子元件的不同及定位件60的不同等情形。其中,定位件60的不同包括孔的直径及位置,定位件60是否是外模成型于导线80外或者导线80是否是在定位件60成型之前插入通孔,或者定位件60是否已被应用过,或者定位件60是否附着于印刷电路板30的第二边缘36上。线缆90及导线80的构形的不同设计同样也涵盖于本实用新型中,其包括每根导线80中信号导体81数量的不同,每一导线80构形的不同及线缆90中导线80数量的不同。绝缘套管70可选择性地设计成两片,而通过热封装组合于一起,或者也可制造成现有的其它形状。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设于具有导线的线缆末端,用以与对接连接器相配合,其包括有前壳体及若干端子,其中,前壳体用于与对接连接器的对接部分相配合,所述端子固持于前壳体中,每一端子具有对接端及装配端,对接端露出于外以与对接连接器的端子相配合,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还包括有印刷电路板,该印刷电路板具有第一边缘及第二边缘,第一边缘与第二边缘间具有一夹角,印刷电路板与沿第一边缘排布的端子的装配端电性连接,沿第二边缘排布的线缆的导线中的信号导体与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印刷电路板上的印刷线路将端子与线缆的导线的对应信号导体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缘与第二边缘间的夹角大于30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缘与第二边缘的夹角为90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有一收容导线末端的定位件以将导线定位于指定位置,从而简化线缆与电连接器间的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有沿第一边缘排布的若干第一焊接片及沿第二边缘排布的若干第二焊接片,印刷电路板上的印刷线路将第一焊接片与对应的第二焊接片电性相连,第一焊接片与端子相连,第二焊接片与导线内的信号导体相连。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上印刷线路通过线缆的对应信号导体与端子相连,并且该印刷线路设计成长度相同。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前壳体由导电材料制成,端子镶埋成型于一个或多个绝缘体中,以形成一个或多个端子插入件,并且上述一个或多个端子插入件与前壳体相配合,端子对接端向前延伸入前壳体内,并且前壳体对上述端子的对接端提供电磁干扰遮蔽作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有包覆前壳体的后部及印刷电路板的后壳体,该后壳体电性连接前壳体及导线的遮蔽层,以对端子的装配端、印刷电路板及连接于印刷电路板的导线的信号导体提供电磁干扰遮蔽,后壳体还提供前壳体、后壳体及导线的遮蔽层间的电性通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用以包覆前壳体的后部、后壳体及线缆末端的绝缘套管,以及收容导线末端以将导线定位于指定位置的定位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至少还包括相邻于后壳体并且突伸入前壳体的对接空腔中的扣持件,用以与对接连接器的对应固持件相配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连接器,其用于具有硬质导线的线缆末端,用以与对接连接器相配合,其包括有前壳体、若干端子及印刷电路板,其中,前壳体用于与对接连接器的对接部分相配合,所述端子固持于前壳体中,每一端子具有对接端及装配端,对接端露出于外以与对接连接器的端子相配合,所述印刷电路板具有第一边缘及第二边缘,第一边缘与第二边缘间具有一夹角,印刷电路板与沿第一边缘排布的端子的装配端电性连接,沿第二边缘排布的线缆的导线中的信号导体与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印刷电路板上的印刷线路将端子与线缆的导线的对应信号导体电性连接。这样,可避免与电连接器连接的线缆的导线末端过度弯折,并且简化制程。
文档编号H01R12/18GK2548285SQ0223662
公开日2003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02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2002年2月11日
发明者林元杰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